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第738节

不,自己还没求他,他就这样对自己好了!

朱重八鼓着劲,泪水从眼角滑下,哽咽着说:“刘大东家,我,我想……”

“不用说了,重八。”

刘继祖温和的说道:“你们的事情我听说了,我打算给你们空一块地皮,你们的爹娘总得下葬啊,宜早不宜晚。”

“这……”

朱重八和二哥相互看了一眼,不由大喜过望,立即后退几步,就要朝刘继祖磕头!

刘继祖赶忙说道:“不用,不用,真要感谢,敬杯茶就行了!”

“这?”

朱重八不敢相信,难道没有其他条件嘛?

刘继祖一眼就看出了他的疑虑,说道:“我看上的,是你们的孝心,我们都是一个村的,我不帮你们,谁还能帮你们呢?”

“走吧!抬着你们的父母跟我走,我带你们去!”

刘继祖说完,就让下人提前去把地皮给空出来。

就这样,朱重八终于能有一块地,好好安葬自己的亲人。

安葬完亲人后,朱重八眼神不断地上下打量刘继祖,把他的相貌牢牢记在了心底。

在这期间,朱重八得知,刘继祖的日子现在也不好过,灾荒和疾病肆虐,让只是个村小地主的他也有些扛不住了。

他之所以愿意帮自己,是因为他实在不忍看到自己再去低三下四的求人,还动不动就要挨打了!

一想到这里,朱重八更是万分感激,他冲着刘继祖郑重道:

“刘大东家,您的恩情,重八至死不忘!”

“他日,倘若重八能出人头地,一定好好报答您!”

“好,好……”

刘继祖敷衍地点着头,心想这个饥荒年能活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哪里还会想着让朱重八报答,不过是让他能心安些罢了。

但他能有这份心,就说明自己没帮错人啊。

此时的刘继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想到,自己这一年的善意之举,究竟给子孙带来了多大的福荫!

到至正十三年(1353)时,曾经饱受欺凌的朱重八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义军统帅朱元璋,在招兵的时候,刘继祖的儿子刘英投奔了他。

朱元璋得知这是恩公的儿子之后,立马把他带在了身边!

当朱元璋身边的一众手下都立下战功成为高级将领时,刘英也曾想要上战场,但被他果断拦了下来。

“你是咱恩公的孩子,咱绝不允许你在战场上受伤,否则,咱百年之后,有何脸面去见恩公!”

就这样,刘英虽然参军,但在军中一直没有上过一线,相当于全程划水。

看似是不让刘英立功,实则朱元璋知道,别看有人封了将,但为此死去的人不胜其数!

这要是换了常人,想在军营里白吃白喝那是白日做梦,但刘英就可以!

就凭他是咱恩人的儿子!

画面一转,朱元璋得胜返乡之后,除去祭奠自己的父母之外,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刘继祖的墓地!

当时,刘继祖虽然已经过世,但他的妻子和儿子都还在。

于是,朱元璋在分封天下有功之臣时,特意让刘继祖以故去之身被册封为义惠候,并册封他的妻子娄氏为侯夫人,子子孙孙都不需要种地!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特别强调,从此以后,刘继祖的子孙都要受到朝廷的福利照顾,只要明朝在,这份恩宠就绝不能消失!

除此之外,刘继祖的子孙还可以世代沿袭这个爵位,直到明朝亡国!

刘继祖因为这件事名留青史……

刘家更是因此,能和华夏史上最具骨气的朝代相始终!

什么叫做祖上积德,福泽子孙?

这就是实打实的先例!

第1035章 十年功废

“刘继祖可真是积了大德啊,他要是知道自己当时救的人,之后居然会成为皇帝会怎么想?”

“肯定不敢相信啊,这就相当于我在马路上随手资助了一个乞丐,结果那乞丐之后居然成为商界第一人是一个道理,他要是拿着几十个亿和股份来报答我,我做梦都能笑醒!”

“什么叫积德?这就是啊,做好事未必能有马上好报,但福气肯定都积攒着呢!”

“做了坏事也未必马上就会有怀报,但我相信那罪孽也在积攒着,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观众们在弹幕中热议起来,刚还觉得人性不咋行的一些人,顿时又觉得,好像人性也没有那么糟糕?

朱重八当时都到那种地步了,帮他肯定是收不回成本的,还得亏一块地,刘继祖在灾荒年间能做到这点,谁又能说他的人性是差的呢?

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帮人,就跟进行一场豪赌一样,大多人都不求报答,认为只要不被讹就很好了。

这不是多数人的人性有问题,而少部分人的品行太坏。

往前推个几十年,谁见了老人摔倒不都是果断出手相助?

但放现在,哪怕老人就倒在自己面前,想帮忙的也得第一时间思考,自己的腰包够不够硬?

就算够硬,好心救个人,结果反过来还要被讹,也够自己恶心一辈子的了。

这才是人情在某方面冷漠的关节所在!

以前肯定也会有这样的事情,但现在网络发达了,很多事情都见了光,人们才会知道,原来这个世界居然还有这么多的骗局,会义无反顾帮忙的人自然会少上许多。

但这算不上是退步,只是因为我们不得不学精明。

唯有我们足够精明,拥有保护自己不上当受骗的能力,想利用这些方面来骗我们的人才会失去市场,整个社会才会向前迈进一大步。

问题的曝光,往往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许问题带来的阴影无法被阳光照耀,但至少可以不让更多人踩进去。

久而久之,在那些没有阴影的地方,自然会有欢声笑语,自然会充满人性之间的美好事物。

纵然偶尔还是会有倒霉的事情发生,那也不过生活中的一点小调料罢了。

“唉,所以说,要真是碰到需要帮忙的,力所能及的出出手还是必要的!”

有观众打字道:“是的,有没有回报都无所谓,关键是,有些事情当时不做,之后肯定会后悔!”

一时间,关于人性的争议又进入到了新的阶段。

“你们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以前我比较胆小,看着自己表弟受欺负就躲在一边,都不敢帮忙,现在几十年过去了,我都还在后悔!”

“当时要是勇敢仗义一点,也不至于现在都不好意思见他!”

“我也有件很后悔的事情,我们学校的食堂一般都是把菜放在放在桌子上,看谁跑得快能抢得到的菜,结果我旁边的女同学总是抢不到,我当时应该把自己抢到的分她点的!”

“是啊,很多事情,该出手时还是要出手,不求回报,但求无悔,否则真的会很遗憾!”

一时间,许多观众心底,都重燃起了一团烽火。

人活在这个世界本就很累了,只要别人不伤害自己,自己又何必去伤害别人呢?

只要自己能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力所能及的帮到一个人,那帮帮,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人与人之间要是不能齐心协力,在这个本就意外频出的世界,只会让生活更糟糕。

“这就是,先祖的城有所攻。”

直播间中,江逸的话音逐渐响起:“城有所攻,不仅仅贯穿古代,更贯穿了后世今朝!”

“晚辈认为,城有所攻的精髓就在于,在能保住最重要东西的前提下,也能拿下次要的东西。”

“我们不能捡了芝麻丢西瓜,但通常芝麻和西瓜是可以一起捡的,只需要把芝麻放在口袋里就好了。”

“就像太宗皇帝在安市和平壤之间的抉择一样!”

江逸把目光转向朱老祖旁边的太宗皇帝,说道:

“安市和平壤,皆为高句丽重镇,太宗皇帝完全可以亲自牵制安市城内的守军,再让李道宗率领五千骑兵奇袭平壤,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江逸只手一挥,时空之镜上浮现出高句丽的地图,他手指安市城道:

“晚辈认为,太宗皇帝完全可以率领大军在安市城外营造总攻之势!”

“与此同时,李道宗率军奇袭,以唐军在野战中的优势和打出来的气势,在奇袭平壤的路上可以说无人可挡,再加上平壤城里已无多少守军,凭借出其不意的打法和绝对战力优势一定可以拿下平壤。”

“平壤一旦被破,安市城军心必然动摇,太宗皇帝大可恩威并施,或威逼高句丽国王投降,或派人策反高句丽守军。”

“另一边,在李道宗部攻破平壤之后,可派一千骑兵佯装成高句丽军队,装作拼死厮杀之后到来的援军混进安市城,伺机和大唐里应外合。”

“如此一来,平壤和安市城唾手可得。”

江逸虚握住拳,太宗皇帝紧盯着地图,思索着江逸这个计划的可行性。

显然,执行才是实现计划的唯一手段,而且难度肯定比制定计划要高,但要是计划可行,执行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汉武帝和朱老祖等人也都跟着思考起来,几人甚至连半分钟都没过,就点头说道:“朕看,此计可行!”

太宗皇帝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他对着江逸说道:“你说得对,若是现在的朕,必定会采纳这个谏言。”

“是的,因此晚辈认为,现代人在面临重大选择的时候,也可以吸取前人经验,在非必要的情况下,采取城有所攻的策略。”

江逸以古通今道:“就如同武帝先祖提到的身体健康,我们虽然压力极大,但仍可以未雨绸缪,一边兼顾工作,一边注重养生。”

“中医,无法治愈所有的疾病,但它可以在任何重大疾病出现前,将它扼杀在摇篮之中,我们不能光工作而不照顾身体,要想光顾身体不工作,对大部分后世而言也不现实。”

江逸长叹了口气,停不下工作,是现代多少人的痛?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兼顾两者,城有所攻,让后世之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皆能健康地生活。”

“赚来的钱,花一小部分用来养生,也总比花尽积蓄看病好,定时体检,排查身体可能潜在的隐患,及时消除,只有这样,后世才能在活得轻松一些。”

“否则一旦重病,十年功废……”

江逸想起了,自己还没主持这个节目时,在华夏台里接触到的各类新闻……

第1036章 第四期的深层含义!

他只手一挥,时空之镜上,出现了一个又一个躺在病床上的身影。

江逸心念一动,在出现前,就把他们的人脸做了微调。

一个因长期熬夜,躺在病床上的男人,看起来只有二十三四岁的模样,却骨瘦如柴,身上除去皮就是骨头,脸上的颧骨清晰可见。

“这是一个身怀癌症的青年,因上学时经常熬夜,上社会后仍然保留着这个坏习惯,加上许多情况下不得不加班加点干活,又缺乏锻炼,以至于年纪轻轻,就得了绝症……”

江逸每介绍一个人的状况,心情和语气就更加沉重一分。

何为众生皆苦?

去医院里的病床上看看,躺在那里的有多少是年轻人,多少疾病开始年轻化,就会知道现代年轻人的压力到底有多大,知道年轻一代最该注重的是什么。

去深夜十二点的街头,看下那些才刚下班,骑着电动车往回赶的上班族。

或者,再去厂里的食堂看看,看看深夜十二点的食堂里,那些穿着工服,或兼职,或正式工坐在食堂里盯着黑眼圈,狼吞虎咽,却只有一两个馒头和一个菜的场景,再跟着他们去看一看在“哗哗哗”的流水线声里,他们的工作强度是怎么样的,就会知道,在大多数人都已经熟睡的夜里,还有多少众生在拼命。

再在炎炎夏日的时候,去农村的稻田里看看,看看有多少农民头顶烈日,皮肤晒得黝黑龟裂,就会知道,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苦。

首节 上一节 738/9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