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106节

“卯时八刻(七点)。官员们都来了。上来还是老一套,杨廷和父子领着群臣谏言,让朕不认亲爹。然后各部的腌臜泼才开始扯皮。

户部说兵部有一笔核销款子对不上账。兵部说是户部核算错了。

然后就是淮北救灾的事,一群人祖制啊、子曰啊,引用了一堆废话。到头来也拿不出个办法。一群废物篓子。

朕让户部左侍郎去赈灾,他说自己最近得了重病。朕让右侍郎去赈灾,他说自己能力不足,恐难胜任。

总之就是苦活累活谁都不想干。

呸,一群聒噪的乌鸦!”

“巳时一刻(九点十五)。这该死的御门听证终于要结束了。大理寺卿跟刑部右侍郎因为秋后问斩复核权的事,直接动了手。

嗨,好看!狗咬狗一嘴毛!该死的司礼监掌印,竟然喊来了大汉将军把他们两个拉开了。

整整一个时辰啊。除了听了一堆祖制、孔子曰、孟子曰,又听了他们扯了一堆皮,外加看了一场狗咬狗。似乎什么正事也没办啊!

这大夏天的,热煞朕了。”

“巳时四刻(十点)。今日讲经的还是礼部毛澄那老家伙。一嘴礼义廉耻啊。可你这老东西跟儿媳妇儿扒灰的事儿,都传到宫里来了。

要不是内阁的杨老头给你压下,你早就丢官罢职了。哼,只要主张让朕不认亲爹的人,杨老头都会保的。

不过看这厮胡子花白,还能扒灰,也算是老当益壮了。等朕六七十岁的时候,能有他那个身子骨就好了。”

“午时二刻(十一点三十)终于用午膳了!果然,朕昨日让太监多夹了两筷子香叶羔,今日午膳就给撤了!

凡是朕喜欢的,他们就要拿走。凡是朕不喜欢的,他们一定要强加于朕。朕说的不光是吃食。”

“午时四刻(十二点)歇午歇午,困死朕了。还是床舒服啊。不对,已经当皇帝了,床应该叫龙榻。”

“未时一刻(一点十五)朕是真服了内官监的催命鬼了。每次朕没睡醒,就要把朕吵起来。

朕想再躺一会儿,他就跪那儿梆梆磕头。磕得一脑门都是血。

朕要经受外臣的跪谏、死谏。回了自己的寝宫还要经受太监的血谏。这皇帝,当得是真没意思。”

“未时三刻(一点四十五)。召集内阁及六部尚书议政。弗朗机人又派使者请求通商了。朕就提了一嘴,好么,全都跪地高喊什么请皇上遵从祖制。

别以为朕不知道,在沿海做走私生意做的最凶的,全是你们的三亲六故。你们维护祖制是假的,怕断了你们财路才是真的。一提及关乎你们自身利益的事,你们就变成了一群疯狗。

山东黄县闹土匪?两千卫所军让一百多土匪打得屁滚尿流?这算个屁的新鲜事儿。卫所军那帮软秧子,也就能欺负欺负老百姓。总有一天朕要将他们全都裁了!”

“申时一刻(三点十五)。该批奏折了。朕批了又有什么用?内阁那帮人一个不满意,就可以原折送回。

旨意也一样,朕的旨意,若不是他们草拟,就是不顶用的中旨。什么中旨,朕又不是中人太监。

杭州出现了三蒂莲?这倒是个有趣的事。”

“酉时三刻(五点四十五),用晚膳了。御膳房那群黑心厨子都该死!一顿晚膳四百两银子。还没在兴献王府时,陆炳到街上花十个铜文给朕买的烧猪脸好吃呢。

算了,还是想想今夜让谁侍寝吧。

林妃虽然长的好,但是太瘦了。徐妃也不错。高妃就更别提了.....选谁好呢?”

“亥时四刻(十点)。唉,吃完晚饭杨廷和又来给朕讲书了。拐弯抹角让朕不认亲爹。

朕真是服了!朕进宫当皇帝,是想跟你们这些臣子同心协力,好好治理天下,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你们呢?正事儿不干,跟朕掰扯了整整两年认谁当爹的事儿!

真是服了你们这群老狗了!除了狗叫,朕没看出你们有什么定国安邦的真本事。”

“亥时五刻(十点十五)终于到了太监们给朕送侍寝妃子的时候了!林妃、徐妃还是高妃呢?

什么?给朕送来了腰跟水缸一般粗的赵妃?司礼监掌印还说是杨廷和授意的,要雨露均沾?

你们这群狗文官,管天管地还管朕睡哪个女人啊?

司礼监掌印也是条老狗,杨廷和让他吃屎他都吃!不行,朕以后一定要找几个听朕话,又够狠敢跟文官叫板的人管司礼监。

睡觉。明早想个法子,吃崔姑姑点儿豆腐。”

“子时(十二点)。高妃打呼噜!吵的朕睡不着啊!明天还要早起呢!烦躁!”

朱载圳只看了嘉靖帝年少时一天的日记,就深切体会到了一个少年皇帝的无奈与憋屈。

长期在这种环境下,一个踌躇满志的少年皇帝,堕落成一个自私的皇帝也就不足为怪了。

就在此时,黄锦走到他身边:“王爷,唐部堂来了。说是要跟您上城楼,试射火炮记录弹着。他是外臣,不能进内库。在库门外等您呢。”

朱载圳将那本《自载起居注》放回木盒:“好,我这就去。”

第171章 就请您成全我们一回,给我们一次当男人的机会吧

一日之后,京城城墙之上。二十万义勇、三万亲军士兵被布防在了京城各门。

朱载圳赌了一把。将二十门嘉靖龙威重炮安放在了德胜门。因为德胜门外三里处有一块高地,名曰卧虎岭。

朱载圳站在敌方的角度考虑,如果他是打来孙,一定会将蒙军那些犀利的攻城器安放在卧虎岭上。

嘉靖龙威炮的射程是四里。可以在敌方布置攻城器时进行轰击。

装备有大量火器的五千锦衣卫是精锐,绝不能撒胡椒盐儿,分散防守各门。

朱载圳把锦衣卫当成了战略总预备队。蒙军主攻哪个门,就把锦衣卫派到哪个门。另外还有一千义勇,帮着锦衣卫搬运八十门虎威速射炮。

朱载圳站在德胜楼城门上,眺望着卧虎岭。

徐文长有些担忧:“如果打来孙不把卧虎岭当作攻城器阵地呢?咱们的龙威重炮岂不白白放在此地了?”

朱载圳道:“只要这二十门重炮,能保证打来孙不将卧虎岭当作攻城器阵地即可!卧虎岭的地势太高。一旦蒙军的回回炮架设在那儿,后果不堪设想。”

朱载圳望向了旁边的义勇。这些人有老有少,穿着不一。可他们脸上都显露出坚毅的神色。

杨博、唐顺之和一众明军将领走了过来。

朱载圳命人在地上铺了一幅地图:“杨老部堂,你负责南面的右安门、永定门、左安门防御。

唐部堂,你负责东面的东直门、朝阳门、东便门防御。

徐先生,你负责西面的西直门、阜城门、西便门、广宁门防御。

我自己则负责北面德胜门、安定门的防御。

各门的将帅,你们要听从我跟杨老部堂、唐部堂、徐先生的命令,违令者斩!”

一众将领齐齐拱手:“得令。”

杨博建议:“王爷,无论是瓦剌太师也先打京城,还是庚戌之变俺答汗打京城。主攻方向都是北面的德胜、安定两门。

这里的防守还是交给老臣吧!您身份尊贵,请您在永寿宫内跟皇上等待击退蒙军的消息。”

朱载圳摆了摆手:“不!我说了要与京城共存亡,就一定会在前线指挥。”

就在此时,黄锦配刀上得城墙。

朱载圳有些奇怪:“黄公公,你不在永寿宫伺候父皇,到这儿来做什么?”

黄锦一改往日那副笑盈盈的表情,正色道:“老奴要参与守城!”

朱载圳下意识的说了一句:“可你是太监啊。”

黄锦正色道:“王爷,太监也是吃着朝廷俸禄的人!到了危急关头该挺身而出以身许国!

王爷可听说过庚戌之变时的司礼监秉笔高忠全?他在德胜门城墙上跟鞑靼人拼死血战,负伤六处,宁死不退。”

说完黄锦走到了城墙边上,用手一指:“王爷请看!”

朱载圳走到城墙边往下一看,只见城墙下站着上万太监,个个手持刀枪!

黄锦道:“王爷,这些人是老奴从宫中六万太监中选出的一万身强体健者。

京城里卖糖葫芦的、引车贩浆的、扒粪的、扎风筝的,甚至于吃大锅伙的地痞都上了城头当义勇。我们这些太监也不能躲在宫里当缩头乌龟。

王爷,我们都是没了根的人。就请您成全我们一回,给我们一次当男人的机会吧!”

朱载圳听了黄锦的话大受感动。他竟违礼,给黄锦这个家奴行了个揖手礼:“黄公公虽是内官,却通晓大义。佩服。”

黄锦问:“王爷同意了?”

朱载圳点点头:“将他们编入义勇,分遣在各门防守。对了黄公公,他们的刀剑是从哪儿弄来的?”

黄锦连忙解释:“王爷忘了,奴婢管着御马监。御马监是有武库的。开御马监武库,老奴是得了皇上的恩准。”

整个京城的人,无论贫富、贵贱都被动员了起来。

朱载圳有充足的自信,侵略者必将被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与此同时,草原。

分布在数千里草原上的鞑靼各部人马正在集结。

汗帐。俺答汗正在看着地图。三娘子风风火火的走了进来:“大汗,坏消息!打来孙带着五万人马打下了蓟州,现在他们要进攻明国都城了。”

俺答汗听后喜上眉梢:“我的汗妃呐,这哪里是坏消息?这是好消息啊!”

三娘子问:“大汗,要是打来孙抢先一步打下京城.......”

俺答汗摆摆手:“错了!你没听说过汉人的两句话吗?一句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一句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就让打来孙帮着咱们先消耗消耗明国的都城守军吧。

就算他打下京城,咱们也能从他手里抢过来。

另外,你立即派出传令骑兵,让东科尔沁部的八千人不必来找咱们会合了!

打来孙倾巢出动,他的老巢肯定只剩下老弱妇孺。命东科尔沁部扫荡大鲜卑山东麓的打来孙老巢。”

三娘子恍然大悟:“大汗妙策!这一回,咱们不但要夺了大明的都城,还可以顺手灭掉打来孙。今后草原上就只剩下您一个大汗!”

这时候,俺答汗手下的一个怯薛执事走了进来。这人专司负责照顾裕王。

俺答汗问:“朱载坖这几天怎么样?”

怯薛执事答:“前两天还闹绝食。现在大块吃羊肉,大口喝马奶酒。胃口好得很。哦对了,今日他在帐篷外碰见了一个女人,看了好几眼。”

俺答汗问:“哦?那女人是谁?送给他!”

怯薛执事有些为难:“是怯薛左军一个千户的女人。”

俺答汗道:“告诉那个千户,他把他女人送给明国王爷,我会补偿他十个土默特少女。那个明国王爷对咱们来说太重要了。关键时刻顶的上五万铁骑!以后咱们统治明国,还用得上他呢!”

十几天的功夫,有大约十一万鞑靼部骑兵与俺答汗会合。他的土默特本部带来了一支庞大的攻城炮队。加上他原有的两万骑兵,十三万鞑靼大军浩浩荡荡,向西南行进。

俺答汗准备先抢下蓟州,再进攻京城。

第172章 京城保卫战打响

打来孙终于来了!

朱载圳站在德胜门的城头上,眺望着对面乌泱泱乌云压顶一般的蒙军。忽然间,他听到了一阵撕心裂肺、震耳欲聋哭喊声。

蒙军一路南下,一路挟持蓟南百姓。发出哭喊声的,是德胜门对面的七万大明百姓!

黄锦发出一声惊呼:“王爷,看来打来孙要驱使大明百姓攻城!怎么办?”

朱载圳叹了一声:“唉,还能怎么办。城外有七万大明百姓。城内却有百万百姓。两害相权取其轻吧!”

朱载圳的意思很明显:如果蒙人驱使掳掠来的七万百姓充当肉盾攻城,只能无差别打击。

首节 上一节 106/2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