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109节

没有他们,就算三清上仙下凡也保不住安定门。”

嘉靖帝一怔:“你说的对。”

入夜,亥时。

“呼呼呼!”天空忽然划过几十个巨大的火球,火球划过一道道弧线,砸在了城门上!

蒙军又开始进行砲轰了!

看得见的是火球,看不见的是无数块重达一百五十斤的巨石!

这场砲轰比白天的那一轮时间要长得多!从亥时一直轰到了子时!且砲轰的目标不再是城墙,而是安定门的大门。

朱载圳立刻察觉到了打来孙的意图:今夜蒙军的攻击目标不是城墙,而是城门!

朱载圳当机立断:“陆绎,带三分之二的兵力去瓮城的城墙。城门后也要留五千人护门!今晚蒙军是要打咱们的下路。”

好在安定门的大门万分牢靠,不是那么容易能被砸开、点燃的。

城门是由二十八层枣木板、铁桦木板制成的。这世上最难引燃的木头就是枣木和铁桦木。

为了增强城门的牢固程度,城门上还镶嵌了三层铁皮,无数的大铆钉。

因为速射炮、火铳、弓箭射程短,明军只能坐视蒙军轰击城门。

子时,德胜门的二十门虎威炮终于搬运到了安定门城墙上。装填过后,明军开始还击!

“轰轰轰”,二十枚铁球带着复仇的火焰飞向蒙军的石砲阵地。

一座又一座的回回炮、火油抛射机被炮弹砸断,失去平衡跌落在地上。

不过城门也被连续一个半时辰的石砲轰击砸出了一个一人高几尺宽的大洞。

打来孙见时候差不多了,高声下令:“蚁附!攻城!主攻城门!”

数万蒙军驱赶着仅存的两万蓟南百姓,推着三辆巨大的攻城车涌向城门。

与此同时,回回炮、火油抛射机、弩炮的目标也从城门转移到了城墙上,压制城墙上的明军,为蒙军前进提供火力掩护。

瓮城城墙上。陆绎手持腰刀屏气凝神,跟两万义勇、四千亲军、两千锦衣卫,准备死守城门。

陆绎心道:今夜小爷我要是战死了,正好在黄泉路上给我爹打个前站!

城门后,胸前缝了二十多针的老黄锦抽出了腰刀。他身后站着三千五百义勇,一千五百太监。他们准备护门,绝不能让蒙军轻易攻入瓮城。因为瓮城是安定门的第二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

那个名叫唐大的太常寺乐工,腰间别着唢呐,手里拿着木枪,亦等待着痛击蒙军。

在瓮城争夺战中,一旦城门被打开,瓮城下护门的人,基本都是十死无生。

黄锦和他身后的义勇、太监们今夜准备盎然赴死!

第176章 安定门的大人物和小人物(四)(一更)

蓟南百姓顶着城墙上明军的攻击,推着三辆硕大的攻城车,终于抵近到城门口。两万被俘百姓,已十不存一!

“哐!”攻城车上巨大的撞城柱,撞到城门上发出巨响。

城门后,数百名义勇、太监用肩膀死死抵住城门。

对于他们来说,那扇门不仅是京师的城门,更是他们每一个人的家门。

巨大的撞击力让许多人的肩膀脱臼,右肩脱臼了,就换左肩。

与此同时,城墙上的明军扔下了两轮手榴弹。速射炮、火铳、弓箭火力齐开,射向撞击城门的蒙军。

蒙军也红了眼!他们知道,只有撞开那扇门,他们才有可能活下来,享受明国的美酒和女人。不然等待他们的将是魂归长生天。

“轰”!攻城车终于将城门撞开了!短兵相接!

手持弯刀、铁骨朵、战俘的蒙军,嗷嗷狗叫着冲进了城门!

黄锦大喊一声:“儿郎们,杀敌保家!明军不退!杀!”

义勇们、太监们冲了上去。两股洪流在城门洞中相撞。双方接战的一瞬便鲜血四溅!

蒙军都是从小接受训练的职业士兵。

反观明军这边,他们数天前还是贩夫走卒、肩不能提手不能挑的太监、游手好闲的亲军、书斋里的文弱书生......

双方战力高下立判!

然而在这一刻,他们都是战士!他们是生死与共的袍泽!

他们孤单,他们并肩,他们战死!

前面一排的义勇、太监被蒙军砍杀,后面的人立马顶上去。

打不过蒙军?那我们就用十条命换蒙军一条命!

双方的尸体在偌大的城门洞中越堆越高,直至堆到了五尺高。双方就踩着尸山继续激战。

就在此时,黄锦大呵一声:“儿郎们闪开!”

朱载圳刚刚派人给黄锦送来了二十门弗朗机炮,五十支五管转轮枪

前面几排的义勇跟太监们跟蒙军胶着在了一起,哪里闪得开?

情急之下,黄锦只得咬牙下令:“开炮!放铳!”

“轰轰轰”,二十枚实心铁炮弹飞出,犁出二十道血槽,不少义勇、太监连同蒙人被炮弹活活撞死。

“砰砰砰”,五十支五管转轮枪连续射击五轮。冲在最前面的一排蒙军士兵倒下了。

太常寺那个名叫唐大的乐工,木枪被蒙军的马刀斩断。他顺手抄起腰间的唢呐,用唢呐一端狠狠戳向一名蒙军的眼睛。

那蒙军哀嚎一声,随后劈出弯刀,一刀斩下了唐大的头颅......

安定城门之战惨烈至极。三千五百义勇、一千五百太监以全体阵亡的代价守住了城门半个时辰,迟滞了蒙军的兵锋。蒙军阵亡千余人。

无数蒙军踩着尸山进入了瓮城!再打开瓮城的内城门,京城就彻底没了屏障!

此刻朱载圳来到了瓮城城墙。已经扯去脸上白布,一脸是血的陆绎站在他的身边。

朱载圳高声下令:“打!”

瓮城城墙上的士兵投下了集束手榴弹。他们用一根绳子串起五枚手榴弹。其爆炸的威力震天撼地。

“轰轰轰”,三百枚集束手榴弹扔下了城墙,炸得蒙军鬼哭狼嚎。

不得不说,蒙军的确训练有素。在占尽劣势的状况下,蒙军依旧用弓箭有组织的朝着瓮城城墙上的明军还击。

一波又一波的蒙军冲入了瓮城。紧接着他们的攻城云梯也进入了瓮城,他们开始攀爬云梯,攻击瓮城的城墙。另外一波蒙军则推着攻城车撞击瓮城内门。

安定门守军的手榴弹用光了!火药、弹丸和箭簇也已告罄。蒙军攻上了瓮城城墙!

守军只能与其在城墙上展开肉搏!

一个蒙人千户看到了瓮城西北侧树立的征虏大将军旗。他大喊一声:“明国主将在那里!朝那边冲!”

朱载圳就站在王旗下!

蒙军死命的朝着王旗冲。义勇们全力抵抗,就像是一群飞蛾,毫不畏惧的迎向死亡之火!

义勇们一波又一波的倒在蒙军锋利的马刀下。眼见蒙军离朱载圳这个主将只剩下十几丈的距离。朱载圳身边护卫的义勇、亲军、锦衣卫加起来只有数百人。

情势危急!

就在此时,朱载圳听到了一声中气十足的爆喝!

“景王莫慌!老杨博前来救驾!”

老杨博率领援军赶到了!这老家伙挥舞着腰刀一马当先!

带兵的文官,大明文官里的第一狠人绝非浪得虚名!

杨博根本不顾及什么“将不冲锋”历代兵家老规矩。带人杀入了蒙军阵中!

杨博挥刀劈死了三名蒙军。身边的义勇、亲军士气大振!

这群平日里柔弱的羔羊,在残酷的战争中激发出了汉人隐藏在骨子里的血性。他们发了疯似的开始反击。

城墙上的蒙军竟然被他们逼得步步后退!

就在此时,战场上又响起一声喊:“唐顺之前来增援!”

唐顺之率领的朝阳门援军也赶到了!与杨博军汇合,与蒙军激战在一起。

城外的打来孙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他自言道:“怎么回事,都攻上瓮城城墙一个时辰了。瓮城怎么还是没拿下来?”

坏消息一个一个传来。

“报!我军遭遇了瓮城城墙上的明军激烈抵抗!伤亡惨重!”

“报!明军城南、城东援军赶到!”

“报!我军开始朝城下败退!”

“报!我军被赶下了瓮城城墙!”

“报!我军明军压回了城门洞!”

一群由从未打过仗的百姓、手无缚鸡之力的太监、吊儿郎当的少爷兵组成的守军,竟然将蒙军反推到了安定城门!

他们是用几人换蒙军一人的代价创造了这个战场奇迹!

打来孙凝视着安定门的熊熊战火,陷入了踟蹰:是继续进攻,还是先撤退休整,等待明日再战?

就在此时,城墙上的朱载圳亲自擂响了明军战鼓!

鼓声雄壮。代表着大明永不屈服的血性、视死如归的勇气!

打来孙听到这阵鼓声,无奈的下令:“传令,撤退休整,明日再战。”

安定门夜战,明军共死三万余人,伤两万,杀蒙军六千。这是一场日后被载入史册的惨烈战役。

一群小人物在几个大人物的指挥下,大义凛然、舍身取义、不辟斧钺、殒身不逊、万死不辞,他们用血肉之躯守住了安定城门。

等他们到了天上,佛祖问他们:你们这辈子有没有为别人拼过命?

他们一定会自豪的回答:有!

第177章 李成梁来了!(二更)

打来孙在临时汗帐中满腔怒火,将手下五个万户痛骂一通。

一天一夜的攻城战,两战阵亡蒙军近万人。他的全部家底不过五万人。两战折损五分之一!

他不明白,自己手下全都是能征善战的蒙古勇士。为何会让一群从未上过战场,从未接受过训练的老百姓击退。

城内的大明百姓足有百万余。去除女人和老人小孩,恐怕有三四十万男人可以上城墙。

这样对耗下去,大明耗得起,打来孙耗不起。

打来孙手下的丞相帖木儿建议道:“大汗,看来安定门绝难攻下。不如明日转攻西便门。西便门没有瓮城,且城墙相较于其他几门也要矮一些。”

其实,蒙军攻击京城最好的选择就是打西便门。这里是整个京城城防的软肋所在。

怪就怪打来孙太自信。之前他认为守城的大部分都是乌合之众一般的大明百姓。他能够轻易攻下安定门。

打来孙当机立断:“好!就按你所言,全军移师!明日一早进攻西便门!争取在大明皇宫里吃明晚的晚饭。”

首节 上一节 109/2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