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111节

此刻陈洪比嘉靖帝还要兴奋。

司礼监这几个头头脑脑,李芳被贬去了修万年吉壤。黄锦在安定门之战时下落不明。他陈洪如今有卢贵妃做靠山,就等于有景王做靠山。

司礼监掌印之职还不是非他莫属?

只要京城还是大明的,我陈洪今后就能前程似锦!

第179章 朕的好大儿

且说陈洪屁颠屁颠来了西便门城墙,传旨召见朱载圳。

朱载圳下得城墙,他似乎想起了什么。他走到一具尸体旁,恭恭敬敬的作了个揖:“英烈在上,请受载圳一拜。载圳要借您点东西。”

一旁的陈洪一头雾水。

朱载圳伸手,从尸体上蹭了一掌血,抹在脸上。随后又抓了一把灰,搞了几捧土,彻彻底底给自己化了个妆。

既然嘉靖一朝从皇帝到臣子个个都是演员,那我就勉为其难当个影帝吧!

朱载圳坐着马车来到宫门口,对陈洪说:“你搀我进去吧!”

陈洪搀着一瘸一拐的朱载圳进得永寿宫大殿内。

一进大殿,朱载圳高呼一声:“恭喜父皇!父皇运筹得当,将士用命,百姓拼死,大明的基业保住了!父皇万万岁!大明万万年!”

喊完这一声,朱载圳眼一闭,脖儿一缩,向后一趟,四仰八叉如一只翻了盖儿的乌龟一般昏过去了!

是真晕还是假晕,只有天知道。

嘉靖帝看到自己的好大儿一脸是血,织金蟠龙袍上全是尘土,还以为他受了重伤要死呢!

嘉靖帝连鞋都没穿,三步并作两步跑到朱载圳面前,一手搂住了自己的好大儿:“圳儿呐!朕还要封你当太子呢!你要有个三长两短,朕还怎么活啊!”

朱载圳睁开眼:“父皇,儿臣没什么大碍。”

嘉靖帝带着哭腔问:“你身上哪里受伤了?”

朱载圳答道:“父皇,儿臣没受伤。”

嘉靖帝有些奇怪:“啊,那你脸上的血是哪儿来的?”

朱载圳心中暗惊:坏了,剧本有漏洞啊!

跪在一旁的陈洪不愧是做到司礼监秉笔的人精。他连忙替朱载圳解释:“皇上,我听杨老部堂说,安定门大战时,蒙军攻上了城墙。

王爷奋不顾身,大喊一声‘父皇万岁’!随后身先士卒,冲入敌阵之中,与蒙军酣战。

王爷为了保住京城,保住咱大明国祚,彻底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他一连砍杀了五六名蒙军。忽然间一个蒙军飞起一脚,踹到了王爷的胸口上。

王爷当即口吐鲜血!说吐血三升都不为过。

王爷为了皇上您,为了大明,那是拼了命了!他虽没受什么皮外伤,却受了内伤!

不过王爷正直龙马之年,这点内伤,应该没有什么大碍。”

朱载圳心中暗笑:陈洪要是活在二十一世纪,估计就没郭德纲什么事儿了。

这厮一番描述绘声绘色,还带着动作!简直就是个优秀的职业说书人。还吐血三升,哈哈,你当我是喷泉啊!

嘉靖帝听了陈洪的讲述感动的老泪纵横。

他心中暗道:多好的儿子啊!为了保住大明国祚,将生死置之度外,以亲王之尊亲自上阵杀敌。

冲锋前还不忘喊“父皇万岁”。说明这小子不管遇到什么事儿,都把朕摆在心头!

他用一帮平头百姓、老爷兵、太监击退了凶狠的蒙军,简直就是奇迹!可是打了胜仗,他却把首功说成“父皇运筹得当”。

唉,如此忠孝勇毅又不贪功的好儿子,打着灯笼都难找啊!

想到此,嘉靖帝说了一句重若千钧的话:“圳儿,朕让礼部准备太子册封大典!你今后就是大明的太子!唯一的储君!”

朱载圳道:“父皇,太不太子的以后再说吧。这场仗还没打完呢。”

说这话的时候,朱载圳眼皮在打架。这回他不是装的,而是真困得不行了。他已经整整十八个时辰没合眼了。

朱载圳闭上了眼睛。

嘉靖帝差点把尿都吓出来了:“圳儿,你别吓唬朕!你要薨了,朕可怎么活啊!”

一旁的陈洪走了过来,说了一声:“皇上,奴婢违礼了。”说完他伸手探了下朱载圳的鼻息。

“皇上,景王是困的睡着了。没有大碍。”

嘉靖帝像二十年前那样,背起了儿子。他吃力的背着朱载圳走向青纱帷帐里。

陈洪想要帮忙,嘉靖帝却道:“躲开,朕的儿子,朕背得动!”

嘉靖帝始终是上了春秋的人。他憋着一口气,咬牙背着儿子走了十几步,额头上的青筋都暴起了。

终于,他将朱载圳背到了青纱帷帐内。

朱载圳似乎是在说梦话:“爹,有我三哥的消息喊醒我。我会去救......”

朱载圳即便是说梦话,都把嘉靖帝感动了一把:多好的孩子啊!他三哥处处给他使绊子。可是出了事儿,他还是记挂着他三哥。

片刻后,朱载圳鼾声如雷。

嘉靖帝守着自己的儿子,亲自用一方湿手帕轻轻给儿子擦着脸。

嘉靖帝心道:拜了这么多年三清上仙,三清上仙一定是被朕感动了。给朕赐下了这么个好儿子!有他在,大明有盼头了,朕有盼头了!

酣睡中的朱载圳做了一个梦。

他梦见自己在塘沽口搞了一场阅兵。海面上,几百艘铁甲盖伦船依次排开。海边,十万手持火铳、腰挂手榴弹的士兵阵列森严。

西班牙、葡萄牙、不列颠、尼德兰、神圣罗马帝国、倭国的使者们按照大明礼仪,跪在地上给大明日月旗磕头。

倭国的实际统治者——幕府将军,像一条狗一般,跪着挪动到他的面前,双手托着一个托盘。托盘上是倭国地图。

幕府将军谄笑:“大明和敝国,就像祖父跟孙子一般。敝国愿将全部国土献上,永永远远做大明的乖孙子!”

不知道睡了多久,朱载圳的美梦被一声喊吵醒:“军报!军报!”

朱载圳一骨碌爬了起来。嘉靖帝道:“圳儿,你醒了?”

一名京营旗牌官快步跑进了永寿宫。这旗牌官满身尘土,一看就是刚刚经历了长途跋涉。

“报!上月二十七,裕王率十八万京营兵及蓟州边军,兵分三路,追击鞑靼俺答汗三万骑兵。裕王中军及秦升右路军十四万人,全军覆没!裕王本人下落不明。左路戴林部南撤宣府。正在马不停蹄的返师回京勤王。

另,斥候探报。俺答汗集结大军十几万,朝蓟州方向行进。”

嘉靖帝听后如五雷轰顶!

十八万大明的精锐,一仗让朱载坖葬送了十四万。

圳儿刚刚打跑了打来孙,这又来了个俺答汗!兵力是打来孙的两三倍!

大明刚出了虎口,又入了狼窝!

第180章 朕又又又不过了

嘉靖帝愤愤然的骂了一句:“朱载坖该死!陈洪!让内阁拟旨,无论朱载坖是生是死,都革去其亲王爵位,贬为庶民!”

朱载圳连忙道:“父皇且慢。三哥是有大错。可是他的侧妃李氏,肚子里怀着孩子啊!要是男孩,就是大明唯一的皇孙!

三哥贬为庶民,那孩子落生就同样是庶民。

三哥有错,孩子无错。

儿臣看,不如将三哥贬为郡王。这样一来,若是男孩亦是皇孙身份。”

嘉靖帝感慨道:“都到了这时候了,你还想着你三哥。你三哥但凡有你的十分之一,朕也就知足了。

罢了,陈洪,让内阁拟旨,贬朱载坖为郡王。王号‘裕昏王’!”

汉有海昏侯,明有裕昏王。朱载坖彻底失去了成为储君的机会。

处置完朱载坖,嘉靖帝面色煞白,一脸忧愁:“圳儿,这回俺答汗带了十几万大军南下。杨博苦心编练的京营,仅存四万人,尚在宣府。

你是否有把握挡住俺答汗?”

朱载圳道:“父皇,俺答汗很可能在蓟州跟打来孙狗咬狗一番。这样就为我们争取了时日。辽东、北直隶的卫所军;宣府方向撤回的四万京营;还有戚家军,肯定能赶在俺答汗之前到达京城!”

嘉靖帝道:“悔不该当初将戚家军一分为五,分驻各地。若让戚家军驻京,朕今日的胆气要大上三分。”

朱载圳连忙把过错揽到了自己身上:“当初提议将戚家军一分为五的是儿臣。全是儿臣的错。”

其实,当初朱载圳若不这么干。恐怕嘉靖帝会因猜忌,将戚家军原地遣散。

就在此时,陆绎走了进来:“禀皇上,王爷,黄公公找到了!他还活着!”

朱载圳惊讶:“啊?在哪儿找到的?”

陆绎道:“清理尸体的民夫们,在安定门的死人堆儿里把他扒出来的。他身受七处刀伤,又在死人堆儿里压了十多个时辰,身体虚弱的很。好在军医看过之后说性命无虞。”

陆绎此话一出,嘉靖帝和朱载圳脸上皆是一脸喜色。

陈洪的心却是凉了半截。

朱载圳道:“父皇,什么是真正的忠臣。逢国之危难才能看得出!京城保卫战,城墙上未见严嵩、徐阶那两伙儿的一个文官!

黄公公虽是太监,论气节、论风骨要胜过那些自诩道德君子的文官千倍万倍!”

嘉靖帝道:“有过要罚,有功要赏!升黄锦为司礼监掌印,赐号‘安定太监’。以彰他在安定门的功绩。”

朱载圳又道:“父皇,险山参将李成梁,率骑兵两千星夜兼程赶到京郊,一举焚毁打来孙所有攻城器,杀敌四千。

若不是他,恐怕到现在打来孙还没撤军呢。儿臣认为应该大加奖赏。”

嘉靖帝道:“嗯。李成梁升为辽东副总兵。其余武将,一律官升一级。边军将士日子过得苦啊。除了官职还要赏他们些实惠的!

这回朕不过了!内承运库再拿出十万两,不,二十万两来。平分给李成梁及部众。”

谁说嘉靖帝是个昏君?对军中之事,他可谓是门清。

朱载圳道:“李成梁部得了封赏,定然会更加卖力守御京城!”

嘉靖帝道:“另外,杨博加少保衔,唐顺之加太子少傅衔,徐文长升为詹事府詹事。陆绎晋锦衣卫指挥同知。

其余有功将士、太监、百姓,一律开列出名单。活着的要重赏,死了的要厚恤。这回朕不过了!银子一律由内承运库出!”

这场京城保卫战打下来,一向吝啬的嘉靖帝正儿八经慷慨大方了一回。

为了他老朱家的基业啊!再不大方,内承运库的银子就都成了北虏的。这点道理嘉靖帝能不懂?

三日之后,京城城墙。

朱载圳站在城头忙着指挥将士、义勇们加固城墙,准备城防器械。

就在此时,陆绎快步走到了他面前:“王爷,大喜!戚继光、俞大猷两位将军到了!”

朱载圳道:“他们在哪儿?”

陆绎道:“在左安门外等待进京的圣旨。”

朱载圳道:“你快去永寿宫,找皇上请旨。我去左安门,迎接俞龙戚虎!”

半个时辰后,朱载圳来到了左安门。

首节 上一节 111/2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