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156节

钱县令道:“区区程仪,不成敬意。预祝潘巡按入京后步步高升。”

潘季驯从托盘中拿了一枚银锭:“程仪我只拿十两。十两是领你的一番情意。剩下的你拿回去,造福百姓用吧。”

朱载圳心中暗道:潘季驯这人有意思。

拿了十两,说明他不是海瑞。遵循着官场的这套陋规,是个会做人的官。

没有全拿,又说明他和普通的官员不一样。

此人回京之后,我定要好好重用。将来治水的事要靠他去办。

钱县令面露惶恐的神色:“鄙县有招待不周之处?潘巡按多多海涵啊。”

潘季驯道:“没有什么不周之处。程仪十中取一,是我的规矩。好了,我得困一觉,下晌好赶路。你们先回去吧。”

说完潘季驯打了个哈欠。

钱县令无奈,只得领着朱载圳等人离开了驿站。

出了驿站,钱县令笑道:“这位潘巡按真是平易近人啊。”

张县丞道:“呵,要是过路的诸方神仙,拿程仪都十中取一,那可省了咱们县衙一大笔银子。年底我们也能多分润一些。”

朱载圳问张县丞:“咱们县衙一年送出的程仪总数大约有多少?”

张县丞答道:“起码五千两吧!过路的官员只要到驿站,咱们就得拿程仪。

哦,当然,也有一钱银子不收的怪人。

上回都察院的右副都院海瑞进京途径泉乡县。咱们敬心敬意拿了二百两程仪奉上,却讨了他一顿臭骂。”

朱载圳心中暗笑:这的确是海瑞的作风。他要是收了就不是海刚峰了。

第249章 真会玩

朱载圳在泉乡县还有一个重大发现——大明地方官的夜生活实在是太丰富了!

京官在锦衣卫的眼皮子底下,始终会收敛些。

地方州县天高皇帝远,夜里玩起来肆无忌惮!

朱载圳跟钱县令、张县丞、高典吏虚与委蛇,越混越熟。渐渐的,晚上他们出去消遣也会带上朱载圳。

这日夜,县城商会的宋会首在城郊的“浮生别苑”请钱县令他们吃酒。朱载圳跟着去了。

所谓的浮生别院,类似于后世的私人会所。吃喝玩睡一条龙,应有尽有。

钱县令笑着对朱载圳说:“刘老弟,浮生偷得半日闲。这浮生别苑可是整个县城最好的地方。”

众人先在别苑饭厅入席。

饭厅之中灯火通明,十几位侍女侍立着。

桌上美味佳肴、琼浆玉露自不必说。

宋会首笑道:“诸位大人,今日我们喝处州金盆露。”

朱载圳一愣:“金盆露可是名酒啊。正德年间的诗文大家南川先生曾写过《与处州吴千兵索金盆露》一诗。

诗曰‘瓷瓶千里贮琼浆,一滴金盆露未尝。杨柳风偏吹醒眼,牡丹花不入愁肠。闻吟莫助诗怀壮,静坐宁须舞袖长。春景满前催晚醉,大书吾笑为谁忙。’”

钱县令拍手:“妙!妙就妙在最后一句,大书吾笑为谁忙!咱们这些在地方做小官小吏的,升迁难于上青天。

整日里忙得像条狗,到底是为了谁呢?

还不是为了朝廷,为了皇上。”

说到此,钱县令微微一笑,补了一句:“也为了咱们自己!”

宋会首道:“钱县尊通透,刘主簿博学!请,请。”

钱县令道:“刘老弟,你是第一回来浮生别院。这地方是宋会首给咱们准备的第二个家啊。不要客气。”

众人开始觥筹交错。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宋会首说到了正题:“县尊,咱们县学后面有块两百亩的荒地。我想做做善事,在荒地上修几间房子。

县衙那边,能否开个文书把地拨给我?我不白要,愿意出四百两银子。”

钱县令冷笑一声:“荒地?你可真敢说啊!谁不知道县学后面那块地,南边是山,北边是河。是一块风水宝地。

嘉靖三十八年殿试,县学还出了一位二甲进士。据说就是沾了好风水的光。

呵,你要是把那两百亩地占了,盖上房子。有子侄在县学上学的富户们,一准打破头抢着买。

这事难办的很。那块地有十几间民居呢,住了几十号百姓。”

宋会首微微一笑:“县尊,七百两如何?至于那些百姓,就请您下道令,让他们迁走。”

钱县令喝了口酒:“嗯,成。高老弟是县衙的典吏,管着治安。这几日你带几十名壮班民壮过去一趟,把百姓都迁走。

宋会首,明日你到县衙来拿地约文书。”

宋会首大喜过望,连忙敬了钱县令一杯。

吃罢了饭,宋会首道:“诸位,咱们移步戏台吧。南戏班子已经准备好了。”

浮生别苑的戏台,像极了后世的KTV。

十几位妙龄女戏子已经换好了戏装。钱县令、张县丞亦换上了戏装,上台唱了《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

一直唱了一个半时辰,钱县令才过足了戏瘾,让人停了胡琴。

朱载圳心想:今晚的节目应该结束了吧?

没想到,节目还剩下压轴的一出。

十几位戏子站成一排,全都身着戏服,仿佛货物一般供钱县令他们挑选。

钱县令朝着朱载圳做了个“请”的手势:“兄弟,你先选。”

朱载圳这才反应过来,明代KTV里的陪唱也是能带出台的!

朱载圳胡乱选了一位:“就中间那个吧。”

钱县令笑道:“兄弟有眼光!那是《拜月亭记》里的瑞兰。”

张县丞则选了一个男戏子。是《拜月亭记》里的蒋世隆。

在大明,狎男之风盛行。朱载圳想起张县丞当日在朱桥乡说过“我只喜欢逛相公堂子”。

钱县令压低声音:“刘老弟,记得进了房,别让瑞兰卸戏妆。带妆入港,别有一番风味。”

朱载圳恍然大悟。这特喵是大明的COSPLAY啊!睡COSER?!会玩,大明的地方官太会玩了!

为了不引起钱县令的怀疑。朱载圳只得硬着头皮带着“瑞兰”进了浮生别院的一间卧房。

还别说,钱县令诚不欺他。果然别有一番风味。

就这样,朱载圳用大约二十天的时间,带着批判性的目光,深切体会到了大明地方官的奢靡无耻;弄明白了这套底层的贪墨体系是如何运作的;搞清楚了地方官捞银子的种种手段。

是时候回京了。

这日,众人正在大堂内有一搭无一搭的聊着闲天。

忽然,陆绎领着一位吏部的主事走了进来。

钱县令大惊失色:“啊,主事大人驾到,下官有失远迎,着实该死!”

主事道:“我是路过贵县。正好带来了一道调令。县衙主簿刘金鹏何在?”

朱载圳配合着主事演戏,起身拱手:“下官在。”

主事道:“恭喜你高升了。右堂大人有令,调你去宝坻担任县丞。你即刻出发上任吧。”

钱县令心中暗惊:我的天呐!这刘金鹏果然手眼通天!

刚补了主簿缺儿,不及一个月就高升县丞了?恐怕吏部里有他的靠山!

幸亏这一个月来我出去吃喝玩乐都带着他,待他不薄。

以后他发达了,我也能有个强援。

主事说完,便跟陆绎离开了。

走出县衙后,主事擦了下脑门上的汗:“我的陆爷啊。让太子爷给下官拱手作揖,下官恐怕要折寿。”

陆绎道:“没事。这是陪太子爷做戏嘛。此事一定要保密,倘若泄露出半个字去......”

主事连忙道:“知道,下官一定守口如瓶。下官可不想吃北镇抚司诏狱的牢饭。”

朱载圳坐上了回京的马车。他摸清了他最大敌人的实力——太强大了。比俺答汗要强大一万倍!

读书——做官——发财这个理念,似乎已经根植在了大明读书人的心中。

有这个文官体系在,新政能推行的下去才怪!

第250章 暂缓新政?不

四日之后,皇极殿。

朝会在中断了一个月后重开。

太子朱载圳在“闭关”一个月后,继续坐朝听政。

朝会一开始,严嵩和徐阶发动了反击!

最近一年里,这俩老家伙隔三差五被朱载圳打秋风,弄的家财骤减。这是他们第一次反击朱载圳。

当然,他们反击的理由冠冕堂皇。

严嵩拱手:“禀太子。新政在北直隶推行受阻。事实证明,新政的初衷是好的。但漏洞百出。

北直隶三司、知府、县令联名上折,请求朝廷暂停新政。”

徐阶附和:“新政确实推不下去。老百姓手中根本没有银子,谈何以银纳赋税?

户部铸造的那些新银圆,老百姓又不认。这就陷入了一个死结。

说句不中听的话。朝廷除了赔出去四倍官俸,一无所得。国库未受益,百姓未受益。”

就连王国光都说:“臣认为暂停的说法不妥当。应该是暂缓。”

朱载圳知道,如果他同意了文官们的请求,等于向文官们低头。

他打赢了倭寇,打赢了俺答汗。跟文官的第一场战斗却以失败收场,他不甘心!

他道:“这样吧。新政的事再议。我要宣布一条任命。

广东巡按潘季驯,清廉正直,人品敦厚,有大才学,善于治水。

在广东任上,他恪尽职守,颇有功劳。

现升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总理河务。”

左佥都御史是都察院的五把手,职正四品。虽说巡按干的好,有连升三级的先例。朱载圳的提拔,却是连升了他五级!

潘季驯因品级太低,并不在参加朝会的人当中。

严嵩身为吏部尚书提出了异议:“禀太子,连升五级是否操切了些?

首节 上一节 156/2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