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173节

观看完训练,毛海峰对邓子龙感慨:“瞧瞧新军的这些兵。再瞧瞧咱们手底下那伙儿吊儿郎当的货。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邓子龙附和:“是啊,真是相形见绌。”

毛海峰向戚继光提出了一个请求:“戚帅,能不能借调给我十几个百户,随我回平户岛去,整肃我手下浙江水师的军纪?”

戚继光想了想,说道:“新军出征在即。参与此次收复河套之战的百户我是不能调的。

不过你可以跟杨部堂借调一批正在尚武院学习的总旗、百户,随你回平户岛去整肃军纪。”

尚武院说白了就是大明的士官学校。如今已初具规模。凡新军小旗、总旗、百户,都要轮流到尚武院受训。

毛海峰大喜过望:“好,好。下晌我就去找杨老部堂。”

离开西山军营之前,毛海峰跟戚继光感慨:“嘿,见了西山的十万新军,咱小毛以后在平户岛的腰杆就更硬了!

我手下的水师虽然只有三万人,却有强大的新军给我撑腰啊!”

兵部那边,杨博已经开始交待主事们为浙江水师征兵。这次征兵的规模不小,足有两万人。

杨博吩咐主事们:“招募水军与招募步卒不同。水军士兵最起码的一条,不能晕船。

你们要分赴沿海,主要招募渔民。”

一众主事纷纷点头称是。

唐顺之补充道:“不晕船是最基本的。招募的人要老实、可靠、身材不要太高,但要健硕。”

要求身材不高,是因为战船的空间有限。

一个主事问:“杨老部堂,水师士兵的月饷是多少两?”

这话问住了杨博。浙江水师的军饷,一向是平户岛那边自行供给的。

就在此时,毛海峰走了进来:“月饷十两!”

一众主事纷纷哗然。十两银子,相当于新军步卒月饷的两倍。

新军步卒的月饷已经骇人听闻了。毛海峰直接给翻了倍。

毛海峰说了一句大话:“诸位放心,新招募的这两万人的月饷,我们平户岛那边包了。绝不动用国库一两银子。

嘿,我们平户岛什么都不缺。尤其不缺银子!”

平户岛的水师不用国库掏军饷,还老往国库交银子、往宫里交女人。这种好事儿恐怕打着灯笼都难找,也难怪朱载圳对毛海峰礼遇有加。

第275章 朱载圳的雄心

经过半年的长途跋涉,余有丁和西域八百老兵赶在朱载圳出征前进京了!

东宫之中,朱载圳正在听取王国光汇报军粮、军饷事宜。

陈洪禀报:“太子爷,礼部刚刚递上来一份邸报单子。上面说礼部员外郎余有丁及西域老兵、奥斯曼商团使者已到达京郊驿,明日一早便能入京。”

朱载圳“噌”一下站起身:“老兵们回京了?快,让杨博来见我。”

不多时,杨博进得东宫。

朱载圳道:“姻祖父。之前你说要举行一个誓师大会,振奋士气。

我看誓师大会就不必了!西域八百老兵明日进京。让参与收复河套的五万将士全部去德胜门,列队迎接老兵们荣归!”

绝域孤城,八百忠勇四十年的坚守。这事情若放在后世,绝对能上感动中国!

这是最好的爱国教育!比开十次誓师大会还能振奋士气!

朱载圳搞新军制改革,在新军之中设置了专做士兵思想工作的职位——镇抚。团、营、连三级基础作战单位,皆设有镇抚。

他早就下令镇抚们,给士兵讲述八百老兵的故事。再加上《大明时报》的专版报道,绝域忠勇之名,早就传遍新军乃至整个大明!

朱载圳问黄锦:“针工局的麒麟赐服有多少套?”

麒麟服是赐服的第四等。洪武开国时只赐予四、五品有功官员。

正德朝,麒麟服开始赏赐有功太监,就泛滥了。

黄锦想了想答道:“大约有一千套。”

朱载圳道:“你准备八百套麒麟服,全部送到京郊驿去,赐给那八百老兵。明日一早我要让他们身穿麒麟服,风风光光的进京。

哦对了,你再准备一套蟒服,赐给威远将军梁荆羽。”

杨博在一旁惊叹:“蟒服只赐亲王、郡王,连文武一品大员都没几个得赐啊。”

朱载圳道:“我就是要让天下人知道,忠诚于大明的将士,能够得到朝廷至高的恩荣!”

一个时辰后,京郊驿。

白发苍苍的梁荆羽正在跟畏兀儿义子买买提吃饭。

余有丁走了进来:“梁老将军。宫里来人了。太子恩赏你的老弟兄们每人一套麒麟服。还特赐您一套蟒服。”

在梁荆羽的记忆里,麒麟服他只见过一次。

那是四十年前,他还只是玉门的骑兵千户。他上司的上司的上司,甘肃总兵王伯涛视察玉门卫戍时,穿着一件麒麟服。

现如今,太子竟赐他的老弟兄们每人一套?这是多大的恩荣啊!

至于赐他的蟒服。他别说见了,连听都没听过。

梁荆羽感动的老泪纵横:“太子殿下待我们这群老家伙真是恩重如山!”

余有丁又道:“还有个好消息。明日入城,太子将亲率五万新军将士迎接你们。”

梁荆羽目瞪口呆。当朝监国太子亲自迎接?他心中生出一种感觉:四十年来的坚守,值了!这辈子,值了!

永寿宫。

朱载圳来永寿宫给嘉靖帝请安。

嘉靖帝也听说了老兵入京的事。他道:“朕最近总想跟上了年岁的人说说话。明日朕与你一同去德胜门,接那些明军老袍泽们进京吧。”

按照制度,只有皇子亲王、郡王凯旋回京,皇帝才会德胜门亲迎。

朱载圳道:“父皇体恤明军袍泽之心天地可鉴!”

嘉靖帝道:“《大明时报》报道这批老兵的专版朕看了。

朕无法想象,区区八百人,在没有军饷、军粮供给的状况下,竟能在西域荒凉之地坚守大明故城四十年。

这些人当得上‘忠勇’二字。”

朱载圳道:“儿臣请旨,赐八百老兵‘威远军’军号。

待平定西域后,儿臣会建立一支五万人规模的威远军,继承老兵们的衣钵,永远驻扎在西域,守护丝绸之路的安宁。”

嘉靖帝惊讶:“圳儿,你已经在计划收复西域的事了?还有丝绸之路——你要重建汉时的丝绸之路?”

朱载圳点头:“父皇,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儿臣的计划是,先收河套,再北定草原。草原彻底归附大明后,收复西域,重建丝绸之路。

这样一来,大明的丝绸、茶叶、瓷器,不仅可以从海路远销欧罗巴,还可以通过陆路销往波斯、大食、奥斯曼、欧罗巴。

到那时,大明的货物能够占领天下有人居住的每一处地方。

另外,儿臣还要东并倭国。在南洋诸藩属国驻扎军队。甚至通过海路向西运兵,控制莫卧儿。”

朱载圳的话让嘉靖帝目瞪口呆。

嘉靖帝道:“你是要将大明版图恢复到盛唐时期啊!”

朱载圳点点头:“未来的大明,版图要比盛唐时期还要广袤!”

(朱载圳心中的大明版图)

朱载圳的雄心壮志,让嘉靖帝热血澎湃。

忽然间他又有些惆怅:“可惜,朕不知道能不能活着看到你为大明开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丰功伟业了。

罢了。你拟旨吧,赐西域八百老兵‘威远军’军号。

另封威远将军梁荆羽哈密伯爵位。

追随他的老兵,每人赏内帑银五百两。

朕听说这些老兵出征时,大部分都没成家。四十多年了,他们的亲人恐怕早就不在人世。

让兵部在京郊建一座‘荣军所’。让老兵中无家可归的,在那里颐养天年吧。”

朱载圳拱手:“儿臣代威远军老兵,谢父皇恩典。”

嘉靖帝欣慰的看着儿子:“圳儿啊,你刚才所说的那些雄心壮志。五年前朕想都不敢想。

那时的朕,连平定东南倭患都是奢望。

朕一生中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就是让你从湖广还京。

真不敢想象,若你还在湖广当关在笼子里的藩王,如今的大明会是怎样!”

朱载圳道:“父皇,儿臣得告诉您一件事。

当时儿臣让陆伯将那个拨浪鼓带回京给您,有取巧之心。”

嘉靖帝哈哈大笑:“照你这么说,我大明如今如日方升,还有拨浪鼓的一份功劳呢。”

“呦呦”。东宫里的白鹿发出悦耳的鹿鸣,响彻整个皇宫。

父子二人来到了殿外,抬头仰望着星空,久久无言。

第276章 威远军威武

旭日东升!朝阳的阳光洒在德胜门的城墙上。

一名高大挺拔的锦衣卫大汉将军,手持军号站在城墙上。军号的号把上系着一面大明军旗。

大汉将军吹响了集合号。

“嘟嘟嘟”,集合号响,三万新军步兵迈着整齐的步伐,踏着铁皮鼓声来到德胜门下。

仅仅两刻功夫,他们集结成了上百个方阵。

接下来第二骑兵军的弟兄们骑着高头大马来了。他们个个身着朱载圳改良过的胸甲,手持五眼神铳,腰间配着马刀,威风堂堂。

郑王世子朱载堉是个音律天才。朱载圳仅仅跟说了个大概,他就制定出了五十七种军号。

包括冲锋号、紧急集合号、出操号、开饭号、熄灯号等等。

其中冲锋号是朱载圳亲自吹给朱载堉,让朱载堉定出音律推广全军的。

冲锋号在后世是一种神奇的战场BUFF。吹响之后,我军战斗力+100,我军士气+100,敌军恐惧度+100。

后世花旗国的老兵曾感慨,比长津湖凛冽的寒风更可怕的,是中国军队撕心裂肺的冲锋号声!

这宝贵的非物质战争遗产,朱载圳自然要推广到大明。

朱载圳陪同嘉靖帝来到了德胜门前。

嘉靖帝下得御辇,凝视着威严、整齐的军阵。新军步兵们个个手持长矛、火铳。

矛头和刺刀被阳光一照,反射出凛冽的寒光。

首节 上一节 173/2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