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202节

他是个一天不出海打海战就浑身发痒的人。”

觉庆一脸苦色:“此事关系重大,我要派人回国请示幕府将军。”

余有丁步步紧逼:“大明没有等人的习惯!我只给你一柱香功夫。你只需回答同意或不同意。

你们渴望和平,大明已经给了你们和平的机会。把握不把握得住,就看你们自己了!”

觉庆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

余有丁在手边的香炉里点燃了一根熏香。

熏香燃尽前的一瞬间,觉庆道:“好吧。我代表敝国国王、幕府将军,同意大明皇帝的建议,哦不,命令。”

余有丁是属狗脸的,说变就变。觉庆此言一出,他换了一张笑脸:“欢迎倭国与大明和平相处。儒家有句话,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今日我略备薄宴,宴请觉庆大师。”

第319章 大信封制度

皇家调查局陆续将二十五位参与招兵舞弊的武官押回了京城。

月初七,西山军营内设好了审判台、行刑台。

大明远德大皇帝朱载圳亲临西山军营,视察审判与行刑。在京正七品以上官员,全部随行。

文官们总说当今万岁重武轻文,大肆折腾文官,却对武官们十分宽松。

今日,朱载圳就要让他们看看,凡是伸了不该伸的手,无论文武他一律严惩。武官贪污的杀头标准,甚至比文官更严。

今天是军事判决院自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开堂审案。将士和官员们将审判台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为了给军事判决院树立权威,朱载圳没有坐上正堂。而是在下首就坐旁听。

正堂上坐着大判决长谭纶和五位判决员。

要说这位谭纶老兄的官途也怪曲折离奇的。他本是铁杆的裕王党,被裕王派到了徐阶的老家松江担任知府。

朱载圳东南抗倭时,他作为裕王党成员明里暗里使绊子。气得朱载圳把他发配到了八保山战俘营管战俘。

后来裕王成了裕烈王,朱载圳不计前嫌,让谭纶担任首任龙江巡抚。

在龙江巡抚任上他政绩斐然。朱载圳对他另眼相看,此番建立军事判决院,又让他做了大判决长,从兵部左侍郎品级。

谭纶一拍惊堂木:“大明军事判决院,嘉靖四十四年甲字第一号判决案,升堂!”

二十五名犯事的武官被押到了审判台上。

所有武官皆身着官服,有勋章的佩戴勋章。在定罪之前,他们还是大明新军的军人。

谭纶开始挨个宣读众人罪状。这些罪状都是皇家调查局交到谭纶手中的。

“王成龙,皇家近卫军第一步兵师第九团第四营副千户。浙江义乌人。大明一级铁日月勋章获得者。

嘉靖四十四年春,前往山东德州负责新军招募。

期间明码标价,将新军员额视为货品,向外卖出。共计卖出员额六百三十个。获利银圆三万块,市银四万七千两,黄金二百三十两。

王成龙,以上事实你可承认?”

王成龙没有狡辩。他好歹是东南抗倭时期的老兵,痛痛快快的认了:“承认,是这么回事。”

谭纶跟五位判决员商量了一下。随后高声道:“按皇上钦定《大明军法》第十八条,第六款。将领、士兵利用职权,贪污、纳贿超一千两者,枪决。

现判决如下,开除王成龙新军军籍。剥夺其一级铁日月勋章。立即枪决!”

王成龙目瞪口呆:“要杀我?我是拿了银子。可罪不至死啊!我在东南立过功,我在河套流过血!”

转头王成龙跪向朱载圳:“皇上,饶命啊!在东南打倭寇头子徐海的时候,臣就护在您的马前,保护过您的安全。”

朱载圳高声道:“军法不容情!就算你立过再大的功,朝廷也不能容忍你贪污腐化!

你不仅玷污了新军的名声,更辜负了予的期望!

军事判决院判决已下,即便是予也不能随便更改!”

王成龙如一滩烂泥一般倒在地上。他原本以为,这回顶多受个处分,降两级三级。哪曾想竟判了他死刑。

两名新军士兵上前,剥去了王成龙的官服,摘去了他的一级铁日月勋章,押到了一边。

谭纶继续一个个宣读罪状,做出判决。

整整两个时辰后,二十五份判决宣读完毕。谭纶道:“立即押赴刑场,执行枪决!”

犯人们被押到了刑场上。朱载圳领着文武百官移步刑场。

谭纶给众犯验明正身,最后退到两丈外:“行刑士兵装填!预备!放!”

“轰轰轰!”行刑士兵扣动了扳机。二十五名犯人倒在了血泊中。

朱载圳站起身,高声道:“新军袍泽们。你们要引以为戒!

新军的待遇有目共睹。朝廷拿大把银子养你们,是让你们保家卫国,杀敌立功的!不是让你们借着新军的身份,上下其手大发横财的!

谁敢财迷心窍,贪污也好,纳贿也罢。军法不容情!

军事判决院会让利欲熏心的人付出代价!”

戚继光带头大喊一声:“清廉!”

无数新军袍泽发出齐声怒吼:“清廉!”

朱载圳道:“无论文官还是武将,予都会一视同仁!不要想着自己为朝廷立过功,出过力,就可以横行不法,中饱私囊!

你们要以海瑞为榜样!两袖清风!”

处决了一众贪污的武官之后,朱载圳回到了乾清宫。

他召见了谭纶。

朱载圳让黄锦给谭纶看了座。

朱载圳道:“子理,军事判决院是军中的大理寺。掌着军法执行。你一定要从严维护军法。

只要有人犯了军法,不管他战功有多高,军中资历有多老,军事判决院丝毫不能留情!”

谭纶拱手:“臣牢记皇上教诲。”

朱载圳又道:“自你回京后,予还没来得及召见你。龙江那边情形如何了?政务都妥善交接给殷正茂了嘛?”

谭纶答道:“禀皇上。龙江虽只驻扎了新军骑兵一个团,却足够震慑住几大女真部落。

再加上,种植烟草让女真部落受益颇丰。官府卖给他们的布匹、棉花、瓷器等生活必需品,是市价的三成不到。

女真诸部落都很拥戴朝廷。与汉人移民也能和睦相处。

臣临行前,还主持了一次大婚礼,两百对汉、女真新人喜结连理。

汉人移民们个个勤力,光是去年一年,就开垦荒田一百五十万亩。

总之一句话,龙江已从不毛之地变成了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

臣离开龙江之前,已将省里的政务全部交接给新任巡抚殷正茂了。”

朱载圳满意的点了点头:“你这个首任龙江巡抚干得不错。都说龙江苦寒。其实,大明的疆土没有一寸是多余的。

只要用心经营,即便是不毛之地也能成为塞上小江南。”

谭纶道:“皇上,容臣说句实话。其实您调臣入京,臣有些不愿意。臣想在龙江踏踏实实再干个两三年,切切实实为龙江百姓再做一些事。”

朱载圳道:“实事到哪里都能做。对了,你在京城没有宅邸,黄锦,把信封拿上来。”

黄锦将一个信封交给了谭纶。

谭纶拿出信封揭开一看,吓了一大跳。

只见信封里是一张银票,上面写着“即兑银圆一万块”。

谭纶问:“皇上,这是?”

朱载圳笑道:“这是予赐给你在京城安家用的安家银。”

苏联慈父时代,有一项大信封制度。

苏太祖列曾规定,即便最高层官员的工资也不能超过熟练工人。故而贝利亚、马林斯基、苏穗宗那帮人的工资其实有限的很。

慈父为了让手下的官员更加忠诚,创立了大信封制度。每个月都会发给手下官员一个大信封。信封里是数额可观的卢布。

大信封制度,是一种可控的制度性腐贝攵 。

朱载圳打算借鉴慈父的御下之术。他给官员们“大信封”,有着时代局限的合理理由:皇帝赏赐。

谭纶叩首:“谢皇上恩典,臣今后一定结草衔环,报答皇恩!”

第320章 内阁会议烟雾缭绕

三个月后,新政已经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各地的士绅豪强抵制者甚多。

朱载圳的应对方法就一个字:抓!

由太监、御史、学子组成的巡视组逼着地方官,对胆敢不按照摊丁入亩法交税的士绅一律抓捕,投入大牢。

即便是有功名在身的也不放过。

想出狱?好说,老老实实按照新税法交税。

朱载圳知道,下如此狠手,士绅豪强难免会有铤而走险者。

不过朱载圳并不担忧。这不是王莽新朝时期,地主拥有的武装可以跟朝廷抗衡。

朱载圳掌控的新军,拥有绝对的碾压级武力。出了造反的豪绅,剿灭就是了。

果不其然,江西赣南一带的八家豪绅,竟聚集了一些土匪、地痞,再加上他们的家丁,一共六千余人,在赣州一代扯旗造反。

朱载圳毫不心慈手软。调了驻守东南的戚夫人部新军一个团,仅用了八天时间便平息叛乱。

吴惟忠接到了朱载圳“凡参与造反者一律杀无赦”的圣旨。

老吴在赣西大开杀戒,将四千多俘虏全部就地正法。为首的十几名豪绅凌迟处死,家产全部分给当地穷人。

于是乎,吴惟忠得了个“吴剃头”的雅号。

镇压这场针对新政的谋反,朱载圳尽显铁腕本色,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

乾清宫。内阁正在开会。

远德皇帝朱载圳作为内阁首辅主持会议。

杨博提议道:“皇上,此番平息叛乱,戚夫人所部新军战功卓著。我们兵部拟定了一份授勋名单。请您御览。”

朱载圳微微摇头:“不看了。平叛是内战,赢了也没什么值得夸耀的。予定一条规矩,内战立功可给赏银,可提升官职,但不授勋。”

张居正道:“这场平叛之战震慑了天下士绅豪强。《大明时报》各地记者交上来的内参说,各地豪强们开始老老实实的按亩交税。”

朱载圳制定了内参制度。所谓内参顾名思义,就是朝廷内部的参考资料。由派驻各省的《大明时报》记者汇总、整理,交给内阁及各级官员浏览、参考。

这些《大明时报》的记者,其实有了御史的部分职能。

朱载圳道:“要钱还是要命,这是个老命题了。朝廷也没说不给那些豪绅们活路。只是让他们交该交的税而已。”

王国光道:“禀皇上,户部做了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库的总收入是八千六百万银圆、三十万两黄金。”

首节 上一节 202/2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