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21节

月空大师用惊讶的目光望向朱栽圳:“王爷真是有慧根之人!贫僧愚钝,竟忘了菩萨的这十六字教诲!

罢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王爷说的对,出家人普度众生,不止靠木鱼,还可以靠手里的长棍!”

朱栽圳道:“大师同意灵隐寺的武僧参加抗倭了?”

月空大师双手合十:“阿弥陀佛,贫僧与灵隐寺五百武僧,今后全凭王爷调遣!倭寇不灭,贫僧等誓不还寺!”

朱栽圳拱手:“我代浙江一省的百姓,谢过大师了!”

朱栽圳得到了一支精兵!当天月空大师就率领五百武僧手持长棍,驻扎到了杭州卫军营里。

美中不足的是,那些武僧始终不肯用刀剑,只肯用长棍。

与倭寇的第一战,三天后就来了。

朱栽圳得到了军报,一股八百人的倭寇正在海宁县烧杀抢掠。

他调集了五百武僧,五千卫所军,准备给倭寇以迎头痛击。这是他入浙以来的第一仗。

好巧不巧,朱栽圳率军刚刚进入海宁县境,迎面就撞上了那八百倭寇!

月空大师主动请缨,率五百武僧迎击。

这是一场一边倒的战斗。武僧们自小入寺学习武艺,用后世的话说个个都是武林高手。且长棍恰好能够克制倭刀。

接战不过几炷香的功夫,倭寇就落了下风。被武僧们打得鼻青脸肿。

朱栽圳跟胡宗宪、唐顺之、戚继光等人站在高处,俯视着战场。

其实倭寇所谓传承千年的“武士道”,完全就是后世有些崇洋媚外的脑残吹起来的。

战场上,倭寇们被武僧痛殴,立马开始往后撤。什么武士不武士,说他们是欺软怕硬的一群狗还差不多。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僧人们只用长棍,开不了杀戒。倭寇们虽被打得鼻青脸肿,却性命无虞。

终于,几十人的溃退变成了几百人的溃退。八百倭寇除了极少数被打倒在地跑不动的,其余全部朝着东边逃窜。

戚继光道:“王爷,末将之前已经在倭寇败退的必经之路上埋伏了五千卫所军。这一仗我们定能够全歼倭寇!”

朱栽圳摇摇头:“全歼倭寇?不可能的。”

戚继光道:“王爷,总要试试啊!”

朱栽圳点点头,表示同意。

戚继光命令手下旗牌官挥动令旗。五千卫所军乌泱泱的挡在了倭寇撤退的方向上。

前有五千卫所军堵截,后有五百武僧追击。这一股倭寇看上去必死无疑。

只是看上去而已!

让戚继光震惊的一幕发生了!

倭寇们距离卫所军两里之遥时,卫所军士兵摇旗呐喊,喊杀声震天!仿佛誓要杀光败退的倭寇。

距离一里左右时候,卫所军的士兵们抽出腰刀,扬起长枪,仿佛要跟倭寇决一死战。

距离半里之遥时,卫所军“呼啦啦”一窝蜂似的往后跑!

打仗要拼命要流血要死人的。我们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吧!

戚继光急得大骂:“一群胆小如鼠的王八蛋!五千人打八百倭寇败兵,他们竟然逃了!”

朱栽圳劝慰戚继光:“所以我之前跟你说,要平定倭患,就必须编练新军!”

半个时辰后,这场战斗结束。八百倭寇中,有四十人被武僧的长棍打倒在地,没有跑成被活捉。其余七百六十人安然东逃,退回海上。

一名千户请示戚继光:“戚将军,抓了四十个倭寇俘虏,怎么处置?”

戚继光不假思索的回答:“统统活埋!”

朱栽圳却道:“且慢!”

戚继光惊讶:“王爷难道要饶了他们?对这群畜生千万不要心慈手软啊!”

朱栽圳微微一笑:“杀是一定要杀的。只不过活埋太便宜他们了!陆绎何在?”

锦衣卫少掌柜陆绎拱手:“属下在。”

朱栽圳道:“上回去你们锦衣卫,我见识了‘新竹高于旧竹枝’这种酷刑。我命你将这四十名倭寇俘虏带回杭州城去。

在杭州城最热闹的地方,给他们上这种酷刑!让竹笋一毫一毫扎穿他们的胸膛!”

陆绎拱手:“是!”

戚继光忧心忡忡的说:“殿下,看来编练新军的确是抗倭的第一要务。”

朱栽圳道:“汝贞兄带着僧兵和卫所军先回杭州。唐先生,戚将军,你们二人随我去一趟义乌!”

胡宗宪问:“王爷是想在义乌招募新兵?”

朱栽圳点点头,随后说了一句振聋发聩的话:“十邑之内必有忠信,堂堂全浙岂无材勇!”

第36章 这特喵哪儿是村民械斗啊

胡、唐、戚等人都不明白,为何朱栽圳要在义乌招兵。

很快他们就会明白,论剽悍、勇武,义乌人全浙江属第一!

朱栽圳领着唐顺之、戚继光还有十名士兵来到了义乌县县衙。

县令罗朴正在后衙卧房里白日宣淫,搂着小妾造小人呢。听闻景川王来到了县衙,他慌忙提上裤子跑了出来。

县衙大厅。

罗县令见到朱栽圳,忙不迭的行三拜九叩大礼:“王爷驾到,下官有失远迎,着实该死!”

朱栽圳毫不在意:“起来吧!罗县令,你领我们去你们县的铜矿看看。”

大明严禁私自开矿,特别是金、银、铜矿。

罗县令的脑袋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子。因为义乌的铜矿并不是官营。而是当地老百姓私自开采的。

都说是穷山恶水出刁民。义乌县七山二水一分田,是整个浙江最贫瘠的地区。

为了生存,老百姓把主意打到了县里八保山的铜上。

从三十年前起,县里的百姓就一窝蜂跑到了八保山挖铜,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铜矿。

官府不是不想管,奈何这种穷县,三班衙役加起来不足五十人。去了好几回,都让剽悍的义乌人打跑了。

官府将他们定性为矿匪,请求卫所军来清剿。

卫所军大手一挥:“剿匪?没问题,我们的本职嘛!不过得先掏个十万二十万两军饷。”

穷县县衙,哪里拿得出这么多银子。之后义乌历任县令只能对铜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罗县令敷衍朱栽圳:“王爷,义乌境内确实有铜。可是省里铜政司尚未发照子允许开采。”

朱栽圳眉头一挑:“罗县令,你们义乌产的私铜卖遍了江南。每年产量恐怕有一百万斤!你当我不知道?”

罗县令大为惊骇,他不明白朝廷的郡王是怎么知道义乌这种小地方的铜产量的。

罗县令哪里知道,义乌在后世的史书中最出名的两样特产,一是铜,二是精兵。

铜产量在史书里有明确数字,全都装在朱栽圳的脑子里。

罗县令只得跪地磕头:“下官该死。下官治下无方。”

朱栽圳起身:“休要多言,带我们去铜矿看看就是。”

众人出得县衙,骑马赶往八保山。

戚继光一头雾水:“王爷,您不是说带我们来义乌招兵嘛?去看铜矿做什么?”

朱栽圳神秘兮兮的说:“让你看看义乌人有多么剽悍。”

众人来到了八保山脚下。

无巧不成书,众人来到八保山,正好看到了一场村民械斗!

罗县令惊呼一声:“吴家村和十里堡怎么又打起来了?”

吴家村和十里堡说是村,其实规模类似于乡。两个村的人口加起来,恐怕得有五六千人。

这两个村都是吃铜矿饭的,经常为了矿坑出铜分成的事大打出手。

众人眼前的村斗......哪儿是村斗啊,分明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正规军恶战!

只见总计五六千村民,分为两个阵营。青壮年手持锄头、铁镐、铁枪缠斗到了一起。

铁镐说往人脑袋上抡就往人脑袋上抡,跟砸西瓜一样。

铁枪说往人胸口扎就往胸口扎,像戳窗户纸一样。

妇女、儿童、老人亦加入了战团。妇女们没有力气,就动嘴咬敌方。就连四五岁的儿童,都会抱住敌方的大腿,动嘴撕咬。

双方还动用了火炮!几门松树炮填满了碎石、铁片。“轰轰轰”,开炮之后一扫一片。不少人都被打得血肉模糊。

戚继光吃惊的长大了嘴巴:“这......这他娘是村民械斗?”

唐顺之亦惊讶不已:“这分明就是以命换命啊!”

朱栽圳笑道:“二位,如果把这群剽悍的村民招募成新军。给他们明军的制式兵器。你们说他们能击败倭寇么?”

唐顺之拍了胸脯:“王爷,不是我吹嘘。给我一万这样剽悍的义乌人,训练三个月。别说浙江的倭寇有四万,就是有八万也能完全平定!”

戚继光自告奋勇:“王爷,我先去劝劝他们,制止了这场械斗,再跟他们谈招兵的事如何?”

朱栽圳却道:“你去恐怕是劝不动的。”

戚继光拍了拍身上的二品武官狮子袍:“王爷放心。正二品官劝架,他们总要给点面子的。”

罗县令连忙劝阻:“戚将军,别去!你会挨打的!这帮刁民可不认你是正几品!”

已经晚了,戚继光大步走向械斗的两伙村民。他高喊道:“我是朝廷任命的浙江都司,大家都不要打了,听我说两句!”

两伙村民根本不听他的。几个老头拿着大木棍,劈头盖脸的就朝戚继光砸了下来!

戚继光腰间虽有佩刀,却不想拔刀伤及这些村民。只能被动挨打。

可怜正史中的嘉隆万三朝第一名将戚继光,竟被几个老头揍得鼻青脸肿,肿若猪头!

不过戚继光始终穿着官袍,几个老头没有下死手。他一瘸一拐的跑了回来。

戚继光挨了打,不怒反喜,他朝着朱栽圳咧嘴一笑,鲜血顺着嘴角流了一地!

“嘿嘿,王爷,这帮人太硬了!他们连我这个正二品武官都不怕,还会怕倭寇嘛?咱们只要把他们收编起来,大事可成!”

唐顺之却道:“可是他们丝毫没有停手的意思啊。这可怎么办?”

罗县令在一旁道:“通常这种械斗会持续十多天。双方死个上千人才会罢手。”

朱栽圳思索片刻,他想到了后世的一句话:如果两个人因利益打得头破血流,那么最好的劝架方式就是让利益消失。

朱栽圳道:“我有法子,能让他们两天内就停止械斗。

戚将军,你立即返回杭州。你让陆绎带一百名锦衣卫杭州百户所的弟兄,押送五十万两银子来义乌。对了,另外还要带五十桶火药。”

戚继光不解:“王爷,招兵带银子就成了,带火药做什么?”

朱栽圳道:“火药就是制止他们械斗的法子!快去吧!”

首节 上一节 21/2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