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61节

因为狼兵就没有抓俘虏的习惯。

为了这事儿,俞大猷半夜跑去跟瓦氏夫人交涉。

瓦氏夫人是个随性、豪放的女人。正赶上月圆之夜,寂寞难耐。见俞大猷来了,女狼王直接把这位五旬老将按倒在了营帐之中。

俞大猷吃人家的嘴短,睡人家的哪儿都软。在那之后,他也只能对狼兵杀降的事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朱栽圳在军报上发现了端倪,可他没必要为杀降的事儿去责备功勋老将和巾帼女英雄。

再说了,人投降才算降兵。那些双手沾满东南百姓鲜血的倭寇又算不上人,只是畜生而已。

八百多倭寇突围无望,却并未放下武器。

因为他们早就听说,狠辣的俞龙和女狼王从不留俘虏!

他们攥紧了倭刀,准备顽抗到底,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

然而,有枪谁跟你们玩刀?

俞大猷高喊一声:“戚家军、狼兵闪开!”

“呼啦啦”,将士们闪开,他们的身后,炮兵们推出几十门弗朗机炮,黑洞洞的炮口直指倭寇。

所有弗朗机炮装填的都是一打一大片的散子儿,就好像是几十支大号霰弹枪。

三十几步的距离,散子为王!几十门弗朗机炮发出怒吼“轰!轰!轰!”

仅一轮炮击,倭寇就有五百人上了西天!

紧接着是火铳手的一轮排铳。“砰砰砰!”

排铳过后,南直隶境内的最后一股成规模的倭寇被肃清。

狼兵弟兄像往常一样,开始割人头。

主管战功记录的指挥佥事记录完斩首数,这些人头就没用了。

瓦氏夫人凝望着远处的大海,突发奇想:“俞帅,不如用这八百颗人头,在海边堆一座人头塔。

在我们广西,如果狼群到寨子里袭击寨民。我们就捕上四只,砍去脑袋挂在寨子的四角。再把狼血泼在寨子周围。

这样做,三年内不会再有狼群敢进寨子伤人!”

俞大猷听后大为赞同:“倭寇跟畜生一样,都是欺软怕硬的习性。我看此法甚好。”

八百颗倭寇人头,在射阳海边堆成了一座人头塔。俞大猷还命人在人头塔边立了一块碑,碑上写着“血债血偿”四个字。

这座人头塔将震慑那些妄图寻机再次入寇南直隶的倭畜。

做完这一切,俞大猷对瓦氏夫人说:“咱们联名上军报文书吧,禀告景川王,南直隶全境倭寇肃清。”

五天之后,广东,惠州府境内。

兵部右侍郎唐顺之带领三千戚家军包围了一千倭寇。

这名倭寇的头目名叫犬养归三。这人正是海宁县制造了几十起屠村惨案的祸首。

当初他在某个村子的废墟上,用大明百姓的鲜血写下了“萨摩藩武士犬养归三大胜纪”。朱栽圳曾发誓要将其活剐。

戚家军一分为三,分赴三省痛击倭寇前,朱栽圳专门交待,在各省寻找犬养归三的踪迹,尽量活捉押回杭州。

好巧不巧,犬养归三手下的这一千倭寇,竟是广东境内最后一股倭寇。

为了活捉他,唐顺之不惜命令三千戚家军强行军一天一夜,终于将其包围。

唐顺之高声下令:“火铳手!退!步卒团,组成鸳鸯阵,进!”

唐顺之让火铳手后退,不光是怕铳子无眼,把犬养归三打死。

他一直对自己的鸳鸯阵法有着充足的信心。在他看来,这种小股的倭寇根本不值得浪费铳子。用鸳鸯阵碾压足矣。

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一百二十个小鸳鸯阵组成十二个大鸳鸯阵,从四个方向如四个碾盘一般强压了上去。

不多时,一千倭寇死伤大半。鸳鸯阵如泰山压顶一般,仍旧在稳步前进。

犬养归三绝望下大喊:“武器滴,统统滴放下!跪下滴!投降滴干活!”

“哗啦啦”,剩余的三四百倭寇跪倒了一大片。

唐顺之走上前去,问:“谁是犬养归三?”

犬养归三倒是颇有“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气魄。他高声回答:“我滴,犬养归三滴干活!”

唐顺之笑道:“我们景川王殿下久仰你的大名,请你去杭州做客!”

犬养归三以前在萨摩藩大名手下做过家将,是个自认为很出名的武士。

他还以为景川王听说过他的大名,想让他为其效力呢。

他的脸上浮现出笑容:“景川王殿下,久仰我滴?要洗!我跟你们去杭州。”

唐顺之冷笑道:“呵,好!你这畜生还蛮识时务。来啊,先挑断他的手筋,脚筋,以防他跑掉!”

犬养归三被抓,标志着广东倭患的彻底平定。

六七天后,福建,横屿。

戚家军弟兄们刚刚扫清了福建倭寇的最后一个据点——横屿。

横屿因其地势和潮汐,导致戚家军无法使用火器,也无法摆鸳鸯阵。只能人手一柄腰刀,与倭寇真刀真枪的对战。

这场战斗跟正史中所载的横屿之战惨烈程度差不多。

戚继光、戚夫人率领将士,手持腰刀,在泥泞的滩涂之中跋涉,登上横屿。用决心和勇气战胜了倭寇。

夕阳西下,晚霞与海面相互映衬。

疲累的戚家军将士们相互搀扶着,朝着营地的方向走去。

他们每个人的腰间都挂着一两颗倭寇的人头。这些人头对他们来说,是养家糊口的赏银,是娃娃上私塾的学资,是过节时老人的桌前摆着的糕点,是家里老牛的草料钱......

戚继光低声吟唱了一句:“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

先是周围的十几个士兵跟着他们的统帅低声吟唱:“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接着是几十万、上百人、上千人的齐声吟唱:“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雄壮的《凯歌》,飘扬在在东南的天空中。

(兄弟萌,看到最新一章,还算满意的,动动你发财的小手手,给个五星书评,谢谢啦!”

第98章 织田信长才是真正的对手

朱栽圳的面前摆着来自南直隶、广东、福建的三份战报。

这三份战报,代表着东南四省的倭患已经完全平定。军令状期限是一年,他办成这件大事,仅仅用了十个月零二十天。

朱栽圳万分平静。自汪直、徐海被剿灭,彻底平定倭患就已是板上钉钉,这是意料中事。

朱栽圳十分理智。他心里清楚,登陆的倭寇只是倭国的破落武士、散兵游勇、山匪强盗而已。并不是倭国的正规军。

大明与倭国之间,迟早还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大战。这是倭人的强盗本性所决定的。

朱栽圳的想法是对的。

两千五百里外的倭国,尾张藩。二十七岁的尾张藩大名织田信长,正在看一张花费重金购来的大明地图。

他去年刚刚在桶狭间之战中,以两千兵力击败了死敌今川义元的四万大军,并杀死了今川义元。

桶狭间之战后,织田信长的势力急速扩张。已掌控了倭国中部和近京畿地区。

此时的他踌躇满志,野心勃勃。

在他看来,统一整个倭国只是一个小目标。他的终极目标是大明!

从小父亲就告诉他,海对面的大明繁荣、富饶。到处都是丝绸、瓷器、茶叶。如果能够将织田家的战旗插到大明的土地上,那将实现真正的“天下布武”。

什么叫狼子野心,这就叫狼子野心!一代又一代的倭国人,骨子里都是热衷烧杀抢掠的强盗,总想蚂蚁吞大象,虫子吞雄鸡。

一名家将跪在他的面前:“阁下,明国传回的消息。明国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已经彻底击败了明国沿海的所有海盗。海盗们要么被杀,要么被俘,要么坐船逃回了本岛。”

织田信长这些人属倭国官军,一向将登陆大明抢劫的倭寇称为海盗。事实也的确如此。

织田信长问:“明国皇帝的那个儿子叫什么?竟然连五峰船主都被他杀掉了。”

汪直是倭国最大的军火商。织田信长的大部分火铳、大筒都是跟汪直购买的。

家将回答:“叫朱栽圳。”

织田信长微微点头:“朱栽圳。我记住这个名字了。”

数年之后,织田信长将成为朱栽圳的一个重要对手。他远比那些散兵游勇一般的倭寇要难缠。自然这些都是后话。

东南倭患已被平定。杭州城内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到处都是疯狂庆祝的百姓。整个杭州城内的酒几乎都被卖空了。

朱栽圳没有庆祝。他带领浙直总督胡宗宪、浙江布政使王国光来到了西湖畔的忠烈祠,祭奠“嘉靖四十年抗倭之战”中阵亡的将士们。

这座忠烈祠是杭州商会的人修建的。于会首很讲信用,只用了两个月就把忠烈祠建成了。

众人刚走到忠烈祠门口,见到一对青年男女刚刚走出忠烈祠。

男的穿着红绸直缀长袍。女的穿着红色袄裙。像是刚刚完婚的新人打扮。

胡宗宪大怒:“忠烈祠是何等庄严之地?你们竟穿红戴彩出入忠烈祠?来啊,拿下!”

这对男女磕头如捣蒜:“大人饶命。”

朱栽圳道:“且慢。你们二人是刚完婚的小夫妻吧?”

男人回答:“是,大人。我们听说,刚完婚的夫妻应该来忠烈祠给忠烈们上香。忠烈英灵会保佑新婚夫妇以后不受恶人欺负。”

从古至今,神州大地都有着各种古怪、奇葩、匪夷所思的迷信。譬如后世有些老太太,坐飞机登机时会往发动机里扔钢蹦。

男人所说,是杭州城内新近出现的一种迷信。

胡宗宪呵斥男人:“什么大人。这位是景川王殿下!你们穿红戴彩,有辱忠烈。来啊,拉下去打三十大板。”

朱栽圳却摆手:“不要惩处他们。”

朱栽圳想到了后世的一件事。二战之后,毛国的新婚夫妇,都会去无名烈士纪念碑前鲜花。这成为了毛国的一个传统。

朱栽圳对胡宗宪说:“他们并没有做错什么。忠烈们在天有灵,一定会庇佑他们。

我看不如官府贴出告示,鼓励杭州城内的新婚夫妇到忠烈祠上香,祈求忠烈庇佑。

让这些新婚夫妇记住,他们的太平日子,是那些忠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就以我的名义发告示吧。”

胡宗宪拱手:“是,王爷。”

众人进得忠烈祠。于会首和杭州的富商们这回不吝工本,将忠烈祠修得宽朗疏阔。

忠烈祠正厅内,密密麻麻摆放着九百九十五个牌位。这是杭州保卫战、浙东之战、松江之战阵亡的将士的牌位。

每一个牌位前,都放着一个香炉。

朱栽圳以郡王之尊,跪倒在牌位前,双手拱手:“将士们,南直隶、福建、广东倭患已平!你们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

我,大明景川王朱栽圳,替东南百姓,给你们磕头了!”

说完朱栽圳对着英烈牌位磕了三个响头。

胡宗宪、王国光等人,亦朝着英烈牌位磕了三个响头。

首节 上一节 61/2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