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7节

圣人曰:好汉架不住三泡稀。何况朱栽圳是半日八次郎?他被那一壶浓盐水折腾的死去活来。

永寿宫大殿外。严嵩父子和一百多名党羽也已经精疲力竭了。磕了一宿头,喊了一宿“天佑景川王”。是个人就受不了。

严嵩见到黄锦急匆匆的带着七八名御医经过。他连忙起身,问黄锦:“黄公公,出什么事儿了?”

黄锦答道:“景川王腹泻不止。皇上把太医院的院使、院判、吏目全都喊来了。”

严嵩的心中忽然生出了一个办法——一个重新赢得朱栽圳信任,投身朱栽圳怀抱的办法。

严嵩问了黄锦一句话:“皇子腹泻,御医是不是要尝粪找病因?”

黄锦道:“这是自然了。”

严嵩一脸焦急的表情:“请黄公公带我入殿。我要亲手,哦不,亲口为景川王尝粪!”

严嵩心想:古有越王勾践给夫差尝粪。今日我就学学勾践!为了严家和严党的未来,我这一回要忍辱负重!

一旁的严世藩心中则在想:我的天,我爹的脸皮......真比德胜门的城墙还厚呢!怪不得他老人家能够屹立朝堂数十年而不倒。

黄锦拒绝了他:“这怎么能行?您老是内阁的首揆。这么做不合礼法啊。”

严嵩却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顾得上什么礼法?景川王的病耽误不得!”

说完这年逾八旬的老头,竟健步如飞的走向永寿宫大殿中。

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赶着抢屎吃”。

朱栽圳的病榻前。

嘉靖帝问一众御医:“圳儿的病到底怎么样?”

胡医正说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刚才臣给景川王号过三遍脉。癥瘕之症竟消失了!这简直就是三清上仙显灵啊!”

嘉靖帝闻言大喜过望,一连说了三个好:“好!好!好!太医院的人,每人赏喜庆金锞子一枚!”

然而胡医正却说了另外一句话:“不过,景川王腹泻的病因却尚未诊明。需要尝粪完才能确定病因,对症下药。”

嘉靖帝有些发急:“那你们倒是赶紧尝啊!”

病榻上的朱栽圳听了这话一阵恶心:古代没有下腹部128层CT。看来宫里是拿人嘴当CT。

黄锦拱手:“皇上,严阁老自告奋勇,已经去尝了。”

嘉靖帝眉头一皱:“堂堂内阁首辅,竟亲自给圳儿尝粪!严嵩这厮还真是......忠义啊!”

朱栽圳听后心想:丫忠义是假的。这是一个强烈的政治信号。严嵩和他的严党重新归附我的信号!这是个好消息,今后我会在朝堂上多出一堆帮手。

不多时,严嵩来到了病榻前。他先是朝着嘉靖帝一拱手:“皇上,臣来晚了。”

嘉靖帝看了一眼严嵩的嘴,心里一阵恶心:“你尝得怎么样了?快跟御医说。”

严嵩转头告诉胡医正:“味苦、臭、奇咸无比。”

胡医正闻言,又给朱栽圳号了一遍脉。他长舒了一口气,对嘉靖帝说:“皇上,不打紧的。只是寻常的腹泻之症而已。臣开一副止泻药,吃下去止了泻,景川王就能痊愈了。”

朱栽圳虚弱的开了口。之前他的虚弱是装得,这次却是真的:“父皇替儿臣在三清上仙面前求下仙丹。严阁老又以内阁首揆之尊亲自替儿臣尝粪。儿臣是一定会好起来的。不然对不起父皇和严阁老啊!”

第12章 那小味儿,挠一下就出来了

两天之后,朱栽圳的“病”痊愈了!嘉靖帝在宫里进行了一场盛大的谢天仪式。

仪式过后,朱栽圳跟嘉靖帝共进晚膳。

嘉靖帝的胃口显然不怎么好。一桌子山珍海味只动了几筷子。

朱栽圳看到这情景心想:父皇果然是慢性汞中毒。厌食就是慢性汞中毒的症状之一。

朱栽圳从椅子上站起身:“父皇,您是一国之君,日理万机,既要处理政务,又要敬天修道。每日只吃这么点东西可怎么行?儿臣愿亲自下厨,为您做一顿膳食表表孝心。”

嘉靖帝道:“胡说,哪有堂堂郡王亲自下厨的道理?再说你大病初愈.......”

朱栽圳苦苦哀求 :“父皇,大明以孝治天下。儿子给老子做饭吃,是再平常不过的孝道。

以前儿臣身居宫外,没有尽孝的机会。而今终于进了宫,还请父皇赏儿臣这个尽孝的机会!”

嘉靖帝一阵感动:“好,好。那今日朕就尝尝你的手艺。”

朱栽圳心想:对于一个有厌食症状的人来说,清淡的饮食是最容易勾起食欲的。

他走向了尚膳监的御膳房。好巧不巧,尚膳监的屋檐下长了一溜儿马夹菜。

看着红杆绿叶的马夹菜,朱栽圳下意识的咽了口吐沫——对于农村长大的留守儿童来说,那是奶奶的味道。

朱栽圳用手一指马夹菜,吩咐尚膳监的管事牌子:“割一些来。”

管事牌子吓得“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奴婢失职,疏于管教手下,他们偷懒没好好打扫御膳房,屋檐下竟生了杂草。请殿下责罚。”

朱栽圳哭笑不得:“我什么时候怪罪于你了?我是让你割一些马夹菜,供我做御膳用。”

管事牌子疑惑:“马夹菜?”

朱栽圳一愣,连忙改口:“就是马齿苋。”

管事牌子一头雾水:“殿下,您要用马齿苋做御膳,给皇上吃?万万不能啊!哪有给皇上吃草的道理?”

朱栽圳面色一变:“让你准备你就准备,哪儿那么多话?”

宫里的太监们其实比后世的街道大妈们还八卦。太监们中间早就传开了:如今整个朝廷就数景川王最得圣宠。前日景川王腹泻了一天,晚上睡觉时,皇上甚至亲自在病榻边为他守夜。

最受宠的王爷下了令,太监们只能照做。

不多时,朱栽圳站在了御膳房的案板前。御厨们已经为他准备好了食材:马夹菜、葱花、豆腐、香菜、胡瓜等等,还有一盆舂好的蒜泥。

朱栽圳想:幸亏以前跟前女友同居的时候特别穷,学会了自己做饭。今天就看看现代人的简单饮食,能不能征服明代皇帝的胃。

刘五七提醒朱栽圳:“殿下,皇家膳食中是不能够出现蒜的。因为味道太冲,违礼。”

朱栽圳没有搭理他,开始做菜。

他先把马夹菜切成段儿,然后过水焯了一遍。随后拌上了酱油、盐、蒜泥。

蒜泥马夹菜完成。

他又将胡瓜,也就是后世所说的黄瓜拍扁,拌上盐和蒜泥。

拍黄瓜完成。

几个御厨在一旁小声议论:“如果我没猜错,景王要做的下一道菜是小葱拌豆腐。”

“皇上连辽东贡上来的熊掌,天津卫贡上来的鲍鱼都吃不下去,会喜欢这种老百姓家的粗鄙吃食么?”

朱栽圳的确是要做小葱拌豆腐。只不过他的小葱拌豆腐,多了另外一道御厨们没见过的工序。

那就是炸花椒油。

油烧开,加入花椒、桂皮、小葱、姜。那小味儿,挠儿一下就出来了。

豆腐切成小块,拌上小葱段儿和盐,这跟明代寻常百姓家的小葱拌豆腐没有区别。

特殊之处就在于,朱栽圳浇上了花椒油。

小葱拌豆腐完成。

主食朱栽圳熬了一锅小米粥。

做好饭,朱栽圳亲自端着托盘回到了永寿宫的膳厅。

嘉靖帝惊讶道:“这么快就做好了?”

朱栽圳道:“都是百姓家的寻常小菜,请父皇不要嫌弃。”

说完朱栽圳将三个菜、小米粥摆在了嘉靖帝的面前。黄锦像往常一样,掏出了银针。

嘉靖帝训斥道:“没眼力价的蠢奴婢!朕的儿子亲手做的饭,验什么毒?”

说完嘉靖帝拿起了筷子。他问:“这红绿相间的是什么菜?”

朱栽圳总不能说这是马夹菜,是一种野草。儿子今天请你吃草。

他急中生智,说:“回父皇,这叫长寿菜。”

嘉靖帝夹了一小筷子,放进了嘴里咀嚼。片刻后他称赞道:“好吃!爽口!”

清新爽口的小菜加上配料之王蒜泥的加持,正合他这个有厌食症状之人的胃口。

嘉靖帝风卷残云一般,将三个小菜统统吃光,就差舔盘子了。小米粥黄锦一连给他续了三碗。

黄锦都快哭了:“自皇上搬到永寿宫以来,二十多年来从未有如此好的胃口。”

嘉靖帝打了个饱嗝:“朕的儿子亲手给朕做的菜,果然美味。告诉御膳房那几个笨厨子,将圳儿做的这三道菜,列入御膳单子里。”

皇帝是孤独的。抛开权力制衡不谈,嘉靖帝十分渴望儿子的孝心。

朱栽圳笑道:“要是父皇喜欢吃,儿臣天天给您做。”

嘉靖帝却摆摆手:“你是要做大事的人,大明的郡王。怎么能天天往御膳房跑?”

朱栽圳情真意切的说:“父皇,尽孝是天底下最大的事,无论百姓还是郡王!”

嘉靖帝用赞许的目光看着朱栽圳:“说得好!外面有些臣子,整天把孝心挂在嘴边。做的事却给朕添堵!走,咱爷俩出宫去,溜溜弯,消消食。”

父子二人出得永寿宫,经过一条长长的宫巷。

嘉靖帝转头吩咐黄锦:“你和那些随驾的大汉将军都别跟着了。”

黄锦一愣:“皇上,这怎么行,万一有刺客......”

嘉靖帝心情不错,跟自己的心腹太监开了一个玩笑:“皇宫里要是有刺客,锦衣卫上到陆炳、下到力士,五六千人都得自裁谢罪了。退下。”

这个玩笑并不好笑,甚至让人有些毛骨悚然。

黄锦和随驾的大汉将军们退下。朱栽圳父子二人沿着悠长的宫巷一直往南走。

不知走了多久,二人来到了太和殿——那个皇宫的最高点。

这里,代表着朱明皇族的权力顶点。

第13章 儿子不是龙

月明星稀。皎洁的月光照在太和殿的汉白玉石板上。

嘉靖帝抬头,凝望着天空中的一轮明月,问:“圳儿,京外的百姓都是如何评价朕的?”

朱栽圳说了一句违心之言:“百姓们都说父皇是千古明君。”

嘉靖帝转过头:“你在撒谎。锦衣卫的耳目遍及天下。朕知道,百姓们都说朕是个不上朝、不理政的昏君。”

朱栽圳沉默。这个谎,他撒不下去了。

他心想:何止是现在的百姓说父皇是个昏君?后世的人看完史书,知晓父皇在位几十年间的那些骚操作,一样都说他是昏君!

看来,父皇也清楚自己的名声不怎么样。

嘉靖帝苦笑一声:“可是,即便是一个昏君,也是希望天下太平,百姓衣食无忧,朱明王朝万万年的!”

嘉靖帝摩挲着太和殿的汉白玉栏杆,又说:“你的病已经痊愈了。明日朕就下旨,准你回城北的景王府旧邸居住。

你就别回湖广了,留在京城替朕分分忧。另外,贡赠之政见了成效之后,朕会重新将你封为亲王。”

朱栽圳心里咯噔一下:父皇打算让我出宫?绝对不行!只要我住在永寿宫,常伴他左右,就能在权力之争中得到天然的优势!

首节 上一节 7/2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