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被骗婚,反手娶晋阳 第74节

……

坐在三楼上的美丽少女听着下面的议论,蹙着美丽的黛眉,取来了笔墨,写下一句:“赵客缦胡缨……”

这句子还没有写完,估计后面还有很多,这仅仅只是那人随口一作而已,当不得真,而若是当真了,那么……

估计又是一首惊世绝作!

“赵客缦胡缨,应该是信陵君救赵用两位侠客的故事,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来自于《庄子》……”

少女看了下自己写下的东西,眼中冒出了一丝骇然,皓齿微微咬了下唇瓣,那艳绝人寰的俏脸上冒出一丝红彤。

“特地来凤来楼……”

“写给我听的吗?”

第122章 铸造经世致用之才也

带着小姑娘在外面闲逛,一边说故事,一边看雪景,其乐融融。

不得不说,长安的景色真不错,银装素裹,傲雪凌霜。

在万花楼那边也非常热闹,有不少达官贵族流连忘返,不过房俊并没有过去那边。

看到玩的已经差不多,所以房俊才带着小姑娘回家。

接下来,自然还是玩架子鼓。

让下人重新把架子鼓做了一下,把架子重新架起来,所以就更加好玩了。

房俊也喜欢玩这个。

如今有空了,自然敲一首《饿狼传说》,让赐福宅震一震,至于会有什么大的影响,那自然是没有。

这东西上不得台面,充其量仅仅只是自己玩一玩,热闹热闹。

只不过似乎李治看了,也想学一学怎么玩,问了几次。

无他!

就是敲架子鼓实在是太帅了。

不仅仅需要手脚并用,而且热血沸腾,随着声音响起来,就好像没命了一般,撼天震地。

不过敲这玩意太累了,大抵只能玩半个小时就需要休息。

玩完架子鼓,又找来了一些羊肉和鱼片,开始在院子中刷羊肉。

程处弼不在,不过房俊可以跟李治、小新城和晋阳一起吃,只要不喝酒就好。

火锅也做清淡料底,让小姑娘解解馋。

“那孔明灯,皇兄和王弟们都没有在做了!说是天气太冷,等过几天再做!”李治开口说道。

“不过,越王李贞昨天都是做了一个,绑了一小块石块,结果真的飞了上去!”

房俊笑道:“升不高吧?”

“不高!风雪太大,很容易掉落!”李治点头说道:“如今他们在计划用其他东西做。不知道房常侍有没有什么建议?”

房俊摇头笑道:“此事看起来简单,但是其实极难极难。不仅仅只风雪,而且极为容易裂开。另外火也容易熄灭!若是火熄灭了,那便是大事!我之所以说这个,仅仅只是想让你们能找出里面的缘由”

“例如,为何点火孔明灯就能升空?为何会有这种现象?里面有什么大道理?所谓学问,就是这些了!”

李治点头说道:“不过父皇说,这乃是格物之举,上不得台面。偶尔说一说可以,但是终究算不上正途!”

“陛下这么看也正常!这本来就是格物之举!但是格物之举就上不得台面了吗?”

房俊笑道:“吾记得《礼记·大学》曾言,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为何如今儒家从不言格物?为何格物又从来上不得台面?”

“晋王殿下你乃是皇子。如今我就多说一些。你要记住一句,那便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方能天下平也!”

“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只有弄懂了这些,方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谓士子者,理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由此,方能知道自己为何而学?将来展现何种雄心壮志?”

李治和晋阳等人不由吃惊:“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为……”

房俊点点头说道:“天地本无心,但人有心。人之心,也就是使生之而为人,能够秉具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圣人之心。孔子曾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如此!”

李治和晋阳等人心中大震。

而小新城也瞪大美眸,心中不断说道:皇姐夫好厉害啊!

李治深吸了一口气:“那格物之学……”

房俊摆摆手说道:“上不得台面也好,能上台面也罢!晋王殿下,所谓格物者,自然是了然这天地大道!正如《礼记·大学》所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而致知,恰巧在于格物也!”

“所以,吾历来不赞同儒家贬低格物之举!诗词如何?文章如何?正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会写文章会写诗,并不代表一定厉害!”

李治心中只觉得震撼,从来没有听过房俊说过这些。

晋阳更加不用说了,已经瞪大美眸。

“那房常侍为何……不为万世开太平?”李治想了想,如此问道。

“我?”

房俊闻言顿时乐了,笑道:“我跟你不同啊!我乃是驸马啊!”

李治哭笑不得的说道:“驸马又如何?房常侍如此才华,理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我勒个擦,李治这小子竟然会反驳了。

还小看他了。

房俊无语笑道:“那自然是大大不同!先不说我乃当朝驸马,照顾小娘子要紧。就说我乃是国子监司业,偶尔说一说,让你们明理可以。但是若是要去做,恐怕就得依靠你们了!而且,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知道的越多,越是觉得自己无知!天地之大,有人穷其一生恐怕都未必明白!我觉得,我还是珍惜当下比较重要!”

李治和晋阳不由对视了一眼,都不由觉得哭笑不得。

他明显就是诡辩。

想了想,李治笑道:“那究竟应该如何格物?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

房俊笑道:“正是如此!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格物致知,就是躬行践履中研究真理。学贵力行,行贵体悟,行而致知,知而促行,循序渐进,方能诚意正心,铸造经世致用之才也!”

李治闻言,不由深深的看了他一眼。

也不知道皇妹究竟如何想?

但是李治心中只觉得震撼。

相对比晋阳,李治自然懂得更多,学的也更加多,大多还都是一些治世之道。

从去年开始,他就已经需要上朝听会,倾听朝政,学习如何治理大唐,所以对于房俊这番话,感触自然更加深。

听了这番话,李治只觉得朝中能人将士虽然极多极多,不少人都才高八斗,但是然如这房驸马这般清醒的,恐怕没有几人。

还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言若是传出去,多少惊骇世俗。

若是大唐士子人人都如此,又何愁大唐盛世不千古流传?

李治没有说,只能默默的听着,继续吃着火锅。

接下来还得聊,尽可能聊多一点。

虽然这房驸马并不怎么在意,似乎仅仅只是看不过别人贬低格物之举便多说了一点,但是不得不说,听此人发言,李治多少都有种豁然开朗如沐春风般的感觉。

小新城也坐在一边吃着羊肉,喜滋滋的看着两人发言,似懂非懂。

一顿火锅,自然消耗不了多少时间,几个人吃完,李治便看了晋阳一眼,深深的感叹说道:“皇妹,房常侍此言……乃是圣人之语也!虽然仅仅只是随口一言,但是其雄心壮志,却已经表露无遗。他在南书房教我等格物,实乃为生民立命!”

晋阳看了他一眼,点头笑了笑。

“夫君……还是懒散一些比较好!晋阳还是喜欢这样呢!”

李治点了点头,便没有继续多说。

第123章 缺粮的根源不在于天

由于不需要去南书房和太府,所以房俊倒也清闲,能请假就请假,等不能请假在过去。

反正晋阳的病还没有完全康复,所以李二倒也大方。

在家里抱着小姑娘看雪,一边说着故事,这时候,一个消息传了过来。

二锅头神仙饮可以了!

消息是从房玄龄那边传出来的,据说李世民已经点头应允了此事。

这一件事闹得还挺大,已经在李靖和李绩那边传开。

具体是说青霉素搭配酒精的消毒效果非常不错,可以大幅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孙思邈和几个太医都已经确定了此事,所以李世民龙颜大悦,大笔一挥,应允了此时。

听到这个消息,房俊心中顿时大喜。

虽然现在是大冬天,还酿不了酒,但是前一阵子酿制了十几桶还在作坊那边存放着,一直没有拿出来,如今李世民应允了此事之后,那么自然就可以拿出来给明达堂售卖。

酒可是一本万利的东西,若是甩开买了,肯定能赚大钱。

尤其是高浓度白酒。

要知道,现在大唐还没有商税一说,赋税是以农业为主,也就是租庸调均田制。

朝廷会进行人口统计,并据此为男丁分配土地,一般授田百亩,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八十亩为口分田(即死去需归还的田地),朝廷根据授田记录向农民征收租庸调税。

一般来说,如今经商只需要交两种税,一是关市税,,也会是关税和市锐,自古以来都有。

如长安的东市和西市。

商人需要交纳费用才能进入集市,在集市之外的场所是不允许私下交易的,这就是所谓的市税。

至于关税,则是沿路设置关卡,对来往的商人进行收税,例如胡商来长安,沿途都会经过多个关卡,朝廷会规定一些关卡开征关税。

还有就是外商锐。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税,给了经商很大的孔子。

如今大唐盛世,万邦来朝,又有丝绸之路,所以胡商过来商贸的人极多。

房俊早已经调查过胡商和丝绸之路的商人,最终得出一个结果:那就是暴利!

现在前来大唐经商的胡商,大多数都是经营一些奢侈品。

这些胡商之所以千里迢迢的跑过来,就是因为利润极高,税率极低。

只要他们能把东西拿过来或者拿过去,那么就能赚取巨额暴利,如若不然,后世的丝绸之路也不会如此的旺盛。

房俊创建明达堂之初,就没有打算一直盯着大唐,而早就打算走丝绸之路。

只不过他没有那么多人手,所以才没有做罢了。

如今二锅头能端出来,那么自然就可以一起做。

要先在长安售卖,然后去洛阳,去杭州,等把人员做起来之后,再让胡商带到关外去,赚其他国家的钱。

这种液体黄金,想要的人多得是。

当然。

神仙饮他一个人还不能做,因为利益太大,需要进行捆绑才行,这个房间早已经做好了打算,那便是晋王府和卢公府。

首节 上一节 74/2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