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被骗婚,反手娶晋阳 第95节

“经历了战乱,厌倦了战乱,所以民心趋安。而此时,大唐上下若是劝课农桑,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必定会迎来大唐盛世!但是,这也仅仅只是一时而已,若是继续如此,只会昙花一现!最长,三世必衰也!”

第158章 换汤不换药?

“俊儿,休得胡言乱语!怎么敢如此口出狂言?”房玄龄闻言吃惊,急忙叱喝说道。

房遗直等人也吓了一跳,急忙看着房俊。

“陛下!小儿目光短浅,口不择言,还请陛下恕罪!”房玄龄急忙对着李世民拱手说道,诚惶诚恐。

李世民皱了皱眉头,看了他一眼说道:“房爱卿你慌什么?即便是真的胡言乱语又有何妨?朕刚刚不是说了吗?恕他无罪!”

说着,又看着房俊说道:“房遗爱你为何如此断言?难道朕的大唐延续不了千秋万载吗?亦或是,你瞧不起朕?”

其他人也都看着房俊,满脸严肃。

房俊看到房玄龄正在朝着自己使眼色,似乎有些慌张,不由乐了,说道:“当年,始皇帝一统六国之时,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仅仅二世就亡!汉高祖刘邦,也曾经想要延续大汉万载江山,然而最终又如何?前朝自然就不必说了,依旧是三世而亡!他们没贤臣?他们没有明君?非也!如今陛下重开科举,自然是极好极好的事情,但是,即便是励精图治,但是对于这天下来说,也只不过是……”

“不过是什么?”李世民全身巨震,死死的盯着他。

房俊耸耸肩:“微臣说了还请陛下勿生气。这话充其量,也就是房俊的个人之谈。”

“说!朕恕你无罪!”李世民激动说道,眼眸一厉。

“最终,对于天下人而言,也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而已!”房俊说道。

房玄龄一愣,里面骂道:“大胆!小儿休得信口雌黄!”

“二弟,你岂能如此说话?什么叫做换汤不换药?你胡言乱语什么?还不快给陛下请罪?”房遗直也大吃了一惊。

这等大逆不道之言,着实让房遗直和房玄龄心惊肉跳。

更何况还是当着李世民的面说。

即便是刚刚李世民说恕房俊无罪,但是这种话说出来,诸位大臣岂能不当回事?

此时长孙无忌和萧瑀等人都在,这些人岂会没有二心?若是被他们抓住了把柄,攻击房家有忤逆之心,后果不堪设想。

房玄龄顿时着急了起来,怪自己刚刚不警告一下房俊。

这小子,当真是胆大包天,什么话都敢说。

李世民看了他们一眼,满脸严肃:“换汤不换药?”说着,又盯着房俊:“你说朕的大唐,乃是换汤不换药?你拿朕的大唐跟前朝比?”

“自然!”

房俊点了点头说道:“陛下曾言,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既然陛下要微臣说,那微臣自然要以史为境,观看大唐!自从董仲舒以来,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后大汉四百年,战乱不堪,纷争不断,直接延续至今!而如今,虽然已经是大唐盛世,但是依旧是儒学当道,依旧是罢黜百家。跟前几朝几百年,又有何区别?纵然有盛世之兆,那也是盛极必衰,衰极必盛罢了!虽然少不了陛下与诸位大臣的励精图治,但是,这也乃是世间规律!”

听到这话,房玄龄只觉得头皮发麻。

觉得这小子定然是疯了。

如果不是李世民在这,他差点都想破口大骂几句。

这小子,完全不怕死啊!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见他满脸惶恐,想了想,便笑道:“房爱卿何必慌张?此事,说一说又有何妨?朕虽然想要延续大唐千秋万载,但是,朕心中岂是看不明白之人?倒是房遗爱你……”

他顿时看着房俊促狭笑道:“你胆子够大的,竟然当着朕的面说这话!你知不知道此话若是传了出去,究竟有多大的罪?朕的大唐,岂是跟你说的那般?”

“但愿不会跟我说的那样!”房俊耸耸肩笑道:“房俊此时看到的,估计也只不过是小人之见罢了!应该算的是见识浅薄!”

“你何止之见识浅薄!简直就是无知之极!”李世民笑着说道:“虽然说话说如此,但是如今大唐不仅仅有朕,而且有诸位大臣,岂能不千秋万载?还有你说的儒学……儒学……”

说着,李世民又笑了,说道:“朕倒是知道你想要说什么了?你说朕的大唐换汤不换药,就是说这儒学对吧?哈哈,董仲舒首推儒学,自然有其作用之处,岂会跟你说的那般无用?只不过世人不学儒才会觉得儒无用罢了!”

“正是如此!我大唐乃是礼仪之邦,仁学当道,岂能不学儒?”房玄龄急忙说道:“俊儿,你休要在此处大放厥词!儒学当道,乃是大势所趋,陛下与我等也只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

房俊看着他们,想要不在继续往下说,但是想了想,还是笑着说道:“陛下和爹说的极有道理。但是,天下兴,才是儒学兴,而非儒学兴,而天下兴!究竟是谁先谁后,房俊已经一目了然!既然陛下与爹如此说,那么房俊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我回赐福宅去!”

说着,继续想后撤。

李世民一愣,乐了,说道:“慢着!你哪能这样就走了?话都还没有说完呢!朕刚刚不是说了吗?让你可以胡言乱语!即便是你讲到儒学和百家又如何?”

“其实微臣也看不清这世道!”房俊说道:“对于微臣而言,既然可以独尊儒术,但是为何一定要罢黜百家?让这天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岂不是更加好?若是真的需要分三六九等,那儒术为一等,其他的为二等,那也不会如此不堪!”

“再说回科举此事,考儒学,考策论,又为何不能考百家?”

“如今大唐以诗词文章选士。文章做得好,便谓之聪明。但是这天下死读书之人数不胜数,读书仅仅只是万千大道中的一道,仅仅以文章做得好就以为聪明,这不是以偏概全又是什么?”

“房俊也曾经学儒,深知儒学之要义,至今为止,房俊也觉得仁义礼信智要的。但是格物之学,却不能废弃!若是废弃了,乃是我大唐自断一臂也!”

“何为格物?炼铁?!炼铜!打造金玉!刀枪弓箭,哪一个不跟格物有关?若是没有锋利的刀剑,大唐又何来争霸天下,让万邦臣服?没有万邦臣服,又哪能谈什么儒学大兴?”

“所以,万事万物都是以格物为先!儒学大兴亦是如此!谁先谁后,早已经一目了然。”

“然而!可笑的是,天下大兴了,儒学又开始当道了!到头来,格物之学又沦为了下下等,谓之奇淫巧技,为众位士子所鄙夷!此乃,滑天下之大稽!为何会如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

第159章 都是格物为先

听到房俊如此说,场面忽然变得一片死寂。

众人面面相觑。

这种话,以前没人敢说,也没人会说。

毕竟如今大唐上下都独尊儒术,别的不说,就说国子监中,依旧是孔颖达担任祭酒。

如今孔颖达依旧在奉命编纂《五经正义》!

何为五经正义?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全部都是儒家经典,特别是《周易》此书,儒门圣典,六经之首,被誉为大道之源!

里面的东西多为玄学或者神学,不仅仅苦涩难懂,学起来费心费力,而且大多都是无用的东西。

李世民等人独尊儒术自然有其缘由,那便是从东汉开始,要恢复汉朝旧制,中兴大唐。

他们这些人很少会思考儒术的坏处。

以前没人敢提,毕竟这算得上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说出去就会得罪一大批人,很多人也说不了,毕竟无名小卒无关重要。

有名的学子学士,大部分都是学儒,自然不会掘自己的根。

类似房俊这样说,虽然算不上第一个,但是不得不说,敢在李世民面前说,绝对算得上胆大包天。

想了想,李世民笑道:“都知道你房遗爱酷爱格物,没有想到果然如此!你对于儒术和格物有这等见解也不出奇。只不过朕的大唐岂能如此?朕选才任能,自然是要选有识之士!”

“何为有识之士?会写诗词文章,吟诗两首,便算得上有识之士?”房俊摇摇头说道:“若是陛下觉得如此,那么今日房俊已经没有别的话要说了!如今,也只不过是随口一言罢了!若是陛下觉得不对,还望恕罪!”

李世民闻言哭笑不得,说道:“好小子!那你又觉得何为有识之士?会诗词文章不是?会吟诗作对、能识字不是?”

“这是!也不是!”房俊淡淡说道:“能识字,自然算得上是有识之士。但是,这仅仅只是最基础的东西罢了!对于我来说。识字并不难!”

“何来不难?”

李世民看着他说道:“你可知天下人为了识字,消耗多大功夫和时间?如今大唐上下多为粗鄙农夫,能识字的能几人?朕重开科举,广开言路选士,本身乃是大善之举!岂是你房遗爱说一说那么简单!”

房俊皱着眉头说道:“陛下,天下人识字难的源头哪里?”

“哦?”

李世民与房玄龄等人盯着他。

李世民想了想,笑道:“在哪里?自然在五经正义,自然在儒家经典,自然在论语!你可是大唐论语多少贯钱一本?不是人人都类似你房遗爱这般腰缠万贯,不缺吃穿!”

“朕重开科举选士,自然要选能识字、能写文章的有识之士!就按照你这么说,写文章仅仅只是基础。但是,只有会写文章,那才可以思考其他问题!才可以知道大唐的结症所在,才有效的能治理大唐!也才能……为万世开太平!格物?即便是会了又能如何?会一格物,又如何治理大唐?又如何延续大唐千秋万载!”

房俊听到他这么说,心中只想笑,想了想,说道:“陛下,若是我会一格物,能让天下士子读书识字的成本下降十倍不止,是否可以说格物有效?而我亦会一格物,能让大唐刀剑锋利十倍,坚韧十倍不止,让大唐之强弩,更加强劲,可杀敌于百尺之外,是否可以说格物有用?”

“房遗爱,你要知道,可以在马背上夺天下。但是不可在马背上治理天下!”李世民乐了,笑道,就觉得这小子有点犟。

“不过!你说你会一格物,能让天下士子读书识字的成本下降十倍……若是真的是如此,朕倒是可以取信于你!”

他继续开口。

“格物,又怎么可能是在马背上治理天下?格物只不过是与民之便利罢了!”房俊叹道:“就拿读书识字来说,其实真的简单之极,只不过有人却不去做。或者,不懂得如何去做!陛下,若是一直没人去做,那么后人可能永远都不会这样做!”

“我有一物,那是格物之举,但是却可以让天下子民都有书可读,都有书可看!可以让论语全本,沦为废纸,谁都可以拥有!此事,做起来还极为简单,三五招就可以做成!然而,这等大事,至今为止却无人会,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是什么?”

李世民和房玄龄等人一震。

“哦?你说的是什么事情?你仔细说说?”

“还有这等大事?”

房俊点头说道:“此事做起来还非常简单!微臣曾经细数天下汉字,也只不过是三五千字而已!若是微臣命工匠,在木头印章上雕刻出这三五千字。又把这三五千个木头印章取出来,每一个字都按照论语排列!往上泼墨,用白纸一刷!一章论语岂不是出来了?有了此木头印章,要多少论语,那么直接泼墨刷多少论语,要多少就有多少!所谓价值千金的论语,岂不会沦为废纸?”

众人一愣。

轰隆!

房间中瞬间安静了。

李世民对视与房玄龄萧瑀等人对视了一眼,面面相觑,满脸愕然,一脸难以置信的模样。

房遗直、魏叔玉和卢夫人等人也都呆住了,嘴巴张的老大,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事情。

“这,这……”

李世民身后的全忘机也看着房俊,瞬间觉得有点毛骨悚然。

这个人,有点智多似妖!

“格物为先!”

房俊见众人都没有说话,于是继续说道:“自古以来,都是格物为先!有了格物,才有天下万物,才有锋利刀剑,才有曲辕犁,才有各种各样的器物,才有陶瓷,才有筷子,才有灯具!世间万物都离不开格物,儒学也是如此!我格物一计,就可以解决儒学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来都无法解决的事情!所谓会识字才是有识之士,也只不过是笑话而已!陛下重开科举虽然不错,但是实则乃是舍本逐末之举!”

听着他嘲讽,房间再次死寂了。

众人都面面相觑。

哭笑不得。

李世民想了想,对着房玄龄和高士廉两人问道:“按照他的说法……此举,是否可以?”

房玄龄和高士廉全身一震,张了张嘴巴,顿时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这等事情是否可以?……

那不是铁板钉钉的事情吗?

雕版印刷术,不就是这样做出来的。

但是,为何一直没人能想到?

两个人心中都有些震撼。

沉默了一下,房玄龄哭笑不得的说道:“陛下!此法……或许可以一试。但是微臣并不赞同此子所言!会吟诗作对,自然算得上有识之士!格物,实则下下等也!”

“也就是说,房遗爱说的此法确实可以解决论语的问题,也确实可以解决天下文章的事情!”

李世民满脸严肃的说道:“有了此法,那么天下论语就不再是手抄本,而是要多少有多少!此法……是否真可以?时文,辅机,你们觉得如何?究竟可不可以?此乃我大唐头等大事!”

第160章 何愁大唐没有治国贤才

如今大部分论语都被士族控制,能读书识字,在民间都算得上是上等人士,若是会吟诗作对,更加不用说了,肯定是惊才绝艳。

首节 上一节 95/2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