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秦不可能亡 第184节

毕竟大秦帝国刚刚荡平六国遗族的乱民,土地改革让老世族,地方豪强,地主阶级损失惨重。

而如今又针对诸子百家,骤然之间,整个中原大地之上乌云遮天蔽日,空气之中都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

法家众人还好,对于大秦帝国他们并不反对,反而在一定的程度上拥戴,由于一定的原因,大秦帝国崛起,才有了他们法家成为与儒家,墨家一样的世之显学的机会。

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与大秦帝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条道走到黑。

毕竟只有大秦帝国越发强盛,他们法家才能屹立不倒,这一点,整个法家都心知肚明。

“巨子,陛下下令诸子百家巨子入咸阳朝见……”

法家的一处府邸之中,法家的高层都在,在其中,缺少一个人,那便是大秦帝国的丞相李斯。

“准备一下,到时候本座亲自前往咸阳宫朝见陛下!”卫回目光如炬,他比很多人看的都清楚,如今大秦大势所趋。

诸子百家终究是讲究入仕途!

刚刚结束了战国乱世,诸子百家中人大多数都见识到了那样一个璀璨的大世,他们之中虽然有弘扬文明的人。

但是主流还是出仕为官,诸子百家所传承的从来都不是要求士人们的是黄卷青灯,是修身自励,是文章道德。

诸子百家的教义一直在倡导士人去做官,去建功立业,去出将入相,去名满天下,去光宗耀祖!

毕竟纯粹治学从来都不是这个时代士人阶层的主**神。

自从“士”这个人群阶层出现以来,主**神始终是经世致用,就是以学问入世奋争,以才能建功立业。

孔子是个直话直说的老头子,他说过许多令后人难堪的老实话,譬如“唯小人与女子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等等。

但是,就是这个爱说难听话的老头,将士人们的这种精神一口叫白,名曰“学而优,则仕”。

优秀的士人应当做官!

这是当时士人阶层毫不隐瞒的公开宣示和终生追求,而当了官后的目标也决不含糊,叫做“治国平天下”,就是要为国家为天下做一番事。

正是这种坦诚直率而又奋发有为的入世精神,这个时代的士人们将做官看得比终生治学重要一万倍。

他们往往在入仕无望的情势下,才被迫治学著作和传授学问。

纵然是无奈治学,所治也还是治国为政之学。

老子、孔子、墨子、庄子、孟子,都是求官不成无奈治学,而又在学问中建立为政经典的大学问家。

这便是士大夫精神!

卫回对于这一点心知肚明,入仕途从来都是诸子百家的士子们最大的追求。如今天下不再是战国,而是大秦帝国。

诸子百家以及天下士子没有别的选择,要么成为治学传承下去,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泯灭了。

要么就只有向大秦帝国低头!

如今生活在中原大地之上的士子,早已经没有了战国之时那多种选择,所以曾经的骄傲,都必须收敛。

骄傲的头颅,必须对于咸阳宫那位低下,毕竟大秦帝国之中,只有嬴政一个人可以尊威无上。

不低头,就只有陨落一条路,一如在博士学宫之中,挣扎的淳于越。

“诺。”

点头答应一声,法家内部已经做出了决定,虽然李斯权高位重,但是卫回也没有在意,他心里清楚,咸阳宫那位镇压天下,李斯不会硬来。

而且他们法家本身就属于依附于大秦帝国,在这个时候,自然不会让嬴政难堪,否则始皇暴怒之下,整个大秦帝国都将流血。

……

十万大山深处。

一只飞禽破空而至,将咸阳宫中传出的消息带到了墨家机关城。

“巨子,始皇帝让诸子百家的巨子入咸阳朝见!”【由于各家的称呼不一样,太麻烦,在这里统一用巨子】

看了一眼班大师,秦墨巨子相里术目光幽深,整个人脸上迅速浮现出一抹阴冷,他心里清楚,他最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

“诸位对于始皇帝让诸子百家的巨子入咸阳朝见这一事,都有何看法?”

相里术心里清楚,这件事必然是会影响到诸子百家未来的走向,而且以他们的实力,反抗作用不大。

“巨子,既然始皇帝下诏,只怕我们没有拒绝的权利!”

徐夫子神色凝重,他心里清楚,嬴政不是其他人,像嬴政这样讲究绝对皇权的绝世霸主,不可能容忍诸子百家一如战国之时一样。

不前往咸阳朝见,只怕下一次迎接的便是大秦帝国的数十万大秦锐士。

一念至此,徐夫子朝着相里术一字一顿,道:“巨子,此番始皇帝下令诸子百家巨子入秦朝见,只怕是一次试探。”

“若是诸子百家拒绝,下一次到来的必然不是一纸诏书,而是数十万大秦锐士,到时候纵然有墨家机关城,我们也没有抵抗的能力。”

数十万大秦锐士,能够破灭一国,更何况是诸子百家之一,在绝对的武力之下,一切都是虚幻的。

对于这一点,徐夫子一清二楚,如今的大秦帝国,正是最强大的时候,所想要反抗,必然会引起大秦帝国更加疯狂的报复。

毕竟土地改革让大秦帝国收获了民心!

第321章 孔圣的后人扶不上墙!

民心!

对于一个皇朝很重要,却又不重要,现如今,大秦帝国推行土地改革,纳天下庶民之心,气势如虹。

而不论是儒家还是纵横家,他们归根到底需要借助的依旧是天下庶民,他们诸子百家只有借助天下庶民之力,才能与朝廷扳扳手腕。

如今天下庶民之心,归于大秦朝廷,这让他们如同空中楼阁,没有了根基,现如今,他们根本没有了与朝廷一较高下的底蕴。

曲阜。

巨大的孔子像下,孔家的族人皆在,这一世的孔家家主是孔鲋,但是孔鲋前往大秦之前,就将家主之位交给了他的弟弟。

孔腾!

这一刻,孔腾心中纠结无比,他可是清楚,他的长兄孔鲋便是在咸阳之中,而且早已经失了势。

这一刻,孔腾心中纠结无比,他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件事关系重大,稍有不慎整个孔家都将遭受到疯狂的报复。

现如今,大秦帝国气势如虹,根本没有灭亡的征兆,正因为如此,孔腾才会如此纠结。

“准备一下,老夫入咸阳!”

“家主……”

孔腾看了一眼族中青年,摇了摇头:“老夫这是为了孔家,面对大秦帝国,我们除了低头,别无选择。”

“家主,我们低头,但是儒家士子未必会低头,到时候儒家士子,必然会与我们离心离德,还请家主三思!”

孔乙己目光幽深,他心里清楚,孔家家主并非是孔夫子,两者之间的选择,必然是不同的。

孔腾是孔家家主,却不是儒家的巨子,所以,他要为孔家的传承负责。

“老夫已经思考好了,儒家的态度,儒家士子的态度,不应该由老夫负责,儒家巨子自会决断!”

孔腾深深的看了一眼孔乙己,一字一顿,道:“老夫只要孔家传承千秋万世,仅此而已。”

“诺。”

孔乙己虽然是儒家士子,但是他同样更是孔家族人,自然是能够理解孔腾的决断,而如今大秦帝国太过于强势,除了低头之外,别无选择。

……

望着孔乙己离去,孔腾目光闪烁了一下,他心里清楚,曲阜是大秦帝国的土地,这是大秦帝国,而不是春秋战国。

孔家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去对抗一个大一统的皇朝。

为了孔家的生存,他不得不低头,骄傲算什么,在大秦锐士的剑锋下,一切都是虚的。

他们之前之所以反抗,那是因为中原大地之上反秦势力太多,六国遗族也是野心勃勃,而且大秦帝国内部也出现了不稳。

所以他们才跳的那么欢,但是现如今,反秦势力几乎被一网打尽,六国遗族也被一战消灭,伴随着土地改革进行,大秦帝国内部矛盾虽然不说是消失,但是至少不严重了。

在此时此刻,依旧想要与大秦帝国对着干,纯粹就是头铁,不怕死。

孔腾是一个谨慎的人,他心里清楚,只要是顺着大秦帝国,就算是这一次入秦,也不会有有事。

故而,他愿意冒些没有危险得险,亲自入秦朝见始皇帝。这一去,不光是拯救孔家,也能够让提升孔家在儒家之中的主动权。

能够成为孔家的家主,孔腾自然不是易于之辈,对于这些权谋算计,早已经了然于胸。

他心里清楚,此行咸阳必将会是对于孔家最好的选择,毕竟大秦帝国与儒家的矛盾,已经很深了。

虽然不至于是互为仇寇,却也是矛盾重重,大有一方试图扑灭一方的趋势。

孔腾心里比任何人都明白,孔家之所以地位高高在上,之所以孔鲋会被大秦帝国封为文通君,都是因为儒家士子。

此行咸阳,也有一部分是为了化解儒家以及大秦朝廷之间的死局。

……

咸阳宫。

顿弱走进了书房,朝着嬴政肃然一躬,道:“陛下,黑冰台传来消息,秦墨,楚墨,纵横家,曲阜孔家已经动身!”

“但是,其余各地的儒家大儒,儒家的巨子,并没有表态。”

“陛下,这孔夫子的后人,代表不了儒家么?”

对于此事,嬴政并不意外,他心里清楚,儒家巨子与孔家是两种人,孔家虽然地位很高,却也只是地位很高,影响力很大。

但是在儒家之中说一不二的不是孔腾,也不是孔鲋,而是儒家巨子。

至少在汉以前,孔氏家族对于儒家的影响并不大,只有曲阜一地。

……

嬴政心里清楚,在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出过很多显赫的家族,黄帝家族、天师世家、孔氏家族,每一个至少都能风流五百载以上,比一个王朝的寿命都长。

在这其中,孔氏家族是一个伟大的家族,却又是一个渺小的家族,原因很简单,这一个家族谁来就投降谁。

秦末乱世,作为大秦帝国文通君,孔鲋立马就投降了陈胜,成为了反贼中的太傅,后来刘邦建立大汉,又投降刘邦。

在嬴政看来,这还不算什么,然而,讲究“华夷之辨”的孔子,后人在面对“夷狄”时,却也“谁来就投降谁”。

可谓是节操碎了一地。

第一,金兵南下时,衍圣公孔端友南下,成为孔氏南宗衍圣公。但孔端友的同父异母弟弟孔端操,却主动投降金军,成为北宗之始。

第二,蒙古、金、南宋三国并立时,天下竟然出现了三个衍圣公。投降蒙古的孔之全,还曾跟随蒙古军队与南宋交战,并为蒙古人战死。

第三,1644年顺治刚在北京登基,被崇祯册封的衍圣公孔胤植,就发来一份《初进表文》,歌颂顺治“承天御极,以德绥民”,“六宇共戴神君”,“八荒咸歌圣帝”等。

……

由于了解了孔氏家族的最强投靠谁的秉性,嬴政对于儒家,对于孔氏都没有好感,此刻听到顿弱之言,自然是没有丝毫的意外。

现如今大秦帝国气势如虹,曲阜孔氏不低头才是怪事。

一念至此,嬴政不由得感慨万千,道:“曲阜孔氏不足一提,孔夫子终究只有一个,孔鲋与孔腾并非是孔夫子!”

第322章 挖矿五年,可以得到大秦帝国国人的身份!

“陛下,黑冰台在萁子朝鲜之上的谍网已经打通,现如今通武候攻破了辰韩,马韩等地,将萁子朝鲜等地一统。”

“通武候送来军报,请求陛下派遣官吏接手,说大秦楼船士终究是军队,不适合接手萁子朝鲜。”

首节 上一节 184/3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