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秦不可能亡 第267节

曾经他们的眼界只有为王,但是伴随着嬴政横空出世,让他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那便为皇,一人横压整个天下。

见识到了嬴政的荣耀,他们有如何坐得住,现在他的口号是光复诸国,但是他们的心中,都住着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梦。

这种梦想,让他们更为的痛恨嬴政,更为的痛恨大秦帝国。

因为嬴政只要是活着,便是他们最大的阻路石,只有嬴政死了,他们才敢动弹,才有实现这一切的机会。

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嬴政对于他们震慑太大,那是一个如同神灵一般的人,就像是巍峨大山,他们根本超越不了。

只能等待这座大山腐朽,自己崩解。

对于反秦势力的动向,嬴政并不是没有掌握,黑冰台无孔不入,早已察觉到了他们的蛛丝马迹。

之所以,迟迟没有动手,便是为了一网打尽。

此刻,坐拥整个天下的嬴政,正是自信勃发之时,他根本不在意一些跳梁小丑,他相信有他镇压,这个天下稳如泰山。

这便是始皇帝的自信。

他相信自己不死,便可以镇压整个大秦帝国。

........

“隆隆........”

轺车隆隆而行,沿着驰道向着东海郡飞快的推进,陈平的声音出现在轺车附近,朝着嬴政,道。

“陛下,黑冰台传来消息,他们在东郡以及大别山附近,追踪到了反秦势力的蛛丝马迹.......”

闻言,嬴政神色微微一愣,东郡二字,当真是让他记忆犹新。

《史记·秦始皇本纪》之上记载: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

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这一刻,嬴政听到东郡二字,立即就想到了这一事件。

有了李康的记忆,嬴政自然是清楚,所谓的始皇帝死而地分,这根本就不是上天降下的征兆,而是一群野心家的手笔。

但是,他切身的生活在这个时代,对于这个时代极为的了解,自然是清楚,这个时代,对于鬼神,对于上苍的敬畏。

一旦天降陨石,上书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流言传遍大秦帝国,到时候,整个帝国都将会变得人心惶惶。

甚至于整个朝廷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慌乱,流言与舆论就是一柄看不见的剑,一旦形成,对于大秦的危害极大。

嬴政想过要掌控大秦帝国境内的舆论,只是想归想,他也有手段施为,但是做那件事,此刻的条件不成熟。

“让黑冰台的人,盯住他们,一旦有事情发生,朕可以给于黑冰台临机处置之权,封锁当地,但凡是有人靠近,杀无赦!”

“别让他们察觉,朕倒要看看,他们还有多少的手笔!”

“诺。”

陈平能够听得出嬴政语气中的不宵,他能够理解嬴政的情绪,毕竟嬴政是一个帝国的皇帝,而田横等人不过是过街老鼠。

但是他不同。

他执掌黑冰台,就必须要保证消息的准确,以及对于这些反秦势力的踪迹的了如指掌。

刚才他想要询问,是否要按照现有的踪迹,将这些反秦势力一网打尽,虽然嬴政没有正面回答,但是从其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嬴政目下不想出手。

.........

会稽。

此刻的吴县,公输仇正在忙碌,一道身影匆匆走了进来,朝着公输仇,道:“大匠,陛下东巡,已经启程,出了函谷关。”

“这一次,陛下沿着三川东海道而来,想必目标便是会稽。”

闻言,公输仇点了点头,对于此,他并不意外。

他负责研究大秦宝船,自然是清楚,始皇帝对于此事的重视,必然会前来会稽一趟。作为大秦海军的利器,只有亲自见证了才能够放心。

公输仇心中并不担心,此刻的大秦宝船,主体已经铸造结束,只剩下了一些收尾工作,他相信,以始皇帝的东巡速度,当大军到达会稽的时候,大秦宝船将会彻底的完工。

一念至此,公输仇朝着来人,点了点头,道:“将大秦宝船即将完工的消息,送到丹东港,送到通武侯手中。”

“诺。”

公输仇清楚,大秦宝船他们只是建造的一方,但是使用与试炼,都需要大秦海军的配合,他需要王贲的协助。

他虽然不能调集海军南下,但是这一道消息传入王贲的耳中,他就不相信王贲能够坐得住。

没有人能够忍受这样的诱惑,特别是希望海军变得更加强大的通武侯王贲了。

人老成精的公输仇,自然是深刻的清楚,对于有些人而言,晓于义,不如诱之以利。

第466章 此刻的大秦就是一个巨大的销金窟

而王贲便是这样的人。

作为军人,作为大秦皇家海军的主帅,不管是他说的多么的天花乱坠,王贲都不可能南下会稽。

镇守丹东港,这是王贲的职责。

而在大秦帝国之中,调动两千以上的主力大军,就必须要朝着始皇帝请示,否则私自调兵,便是谋逆大罪。

而且公输仇在咸阳待久了,自然是清楚,王氏的强势,王氏之中可是有大秦帝国唯一的彻候。

而且,王贲手握三十万大秦海军,王翦征伐极南地,都是手握重兵,这样的殊荣,在大秦,就算是一直作为家臣的蒙氏,都不能比肩。

毕竟,蒙氏也只有蒙恬一个人手握三十万北地军坐镇北境,防备匈奴。

这样的强赫的军旅世家,公输仇也不敢放肆,一旦他算计了王贲,到时候哪一位回朝,真的会举着剑砍自己的。

这一幕不是没有发生过,那可是整个大秦帝国除了始皇帝之外,威望最高的人,而且王翦极为的知进退。

心中念头一动,公输仇朝着跟随他南下的尚工坊官吏吩咐一声,道:“陛下东巡,不日将要到达会稽郡,让大家都精神点。”

“诺。”

如果说,大秦的每一个官署都是一个妃子的话,他们彼此之间,也会争风吃醋,而且这种争风吃醋,就连国府官署都不能例外。

毕竟只有得到了始皇帝的认可,他们才能得到更多的经费,每一个官署的运行,不可能不花钱,而且不光是要花钱,而且还是一大笔的钱。

正因为如此,每一个官署都想要得到嬴政的赞扬,从而在治粟内史那里得到足够的运营经费。

这是一种制约。

皇权与臣权,皇帝与各大官署之间的一种制约,而不至于让各大官署,脱离皇帝的掌控,从而是制约皇权。

大秦帝国的体制,以及各种官署的设定,从本质上来说,便是为了加强皇权,是为了中央集权。

而且他们的尚工坊,又是一个属于技术型的官署,自然是需要大量的钱财来消耗,每一个利器的研发,都需要大量的钱财消耗。

那是一个销金窟。

特别是这一次的消耗,更是恐怖,大秦宝船从无到有,之所以有这样的进度,全部都是钱财砸出来的。

国库之中,因为土地改革从各大世家那里得到的钱粮,基本上都是被花销了在了尚工坊,其中大秦宝船以及冶铁技术的突破,占据了最大的一部分。

这也是为何嬴政突然间,下令武成候王翦对于极南地征伐,他不光是要得到一年两熟的稻谷,更是要掠夺当地的财富。

尚工坊太能够烧钱了,必须要想办法,要不然,大秦帝国的国库根本扛不住这样的消耗。

.........

东巡车队浩浩荡荡,沿着三川东海道南下,这一刻,嬴政的心仿佛一下子飞到了会稽,帝国财政已经越来越捉襟见肘。

纵然是他建立了大秦皇家商会,以及大秦重工,以补贴朝廷,但是由于之前的分气影响,而且朝廷针对于商贾一道的法律尚未出台,以替换之前的金布律。

这导致大秦帝国内部的商贸气氛并不浓郁,尚工坊以及大秦三军以及各大官署疯狂的花钱,已经让治粟内史官署哭穷了无数次。

而且大秦的各级学宫正在铺开,接下来需要花钱的地方更多,嬴政已经有一种感觉,大秦帝国内部的振兴太慢,为了大秦的发展,对外战争与掠夺已经迫在眉睫。

他可是清楚,海外的财富才是最多的,他要与海外抢食,以壮大大秦帝国。

而在这个过程中,大秦宝船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了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海军,自然就可以占据广阔的海洋,在其上为所欲为。

甚至于,嬴政都想要建立大秦帝国海外贸易署,专职来官吏这些了。

当然了,在这之前,廷尉府的修法一事,必须要尽快结束,不能就这样的耽搁下去。

心中想法万千,嬴政神色肃然,他心里清楚,他的眼界太远,远远的超过了这个时代,以至于让他觉得大秦的群臣已经跟不上他的脚步。

这是一个不好的开端。

“赵高,将李斯找来。”沉思了许久,嬴政朝着驾驭轺车的赵高吩咐,道。

“诺。”

李斯乃大秦右相,而且还是法家在大秦的代表人物,有些事情,他需要与李斯商议,而且这个人,办事效率很高。

“臣李斯,拜见陛下万年,大秦万年——!”片刻之后,李斯来到了轺车之上,朝着嬴政行礼,道。

“坐!”

“诺。”

点头答应一声,李斯早一侧的长案之后落座,他对于嬴政突然将他找来,心中大有不解,此刻露出疑惑的目光看向了嬴政。

“陛下,召集臣而来,不知有何吩咐?”

闻言,嬴政喝了一口茶水,看着李斯,道:“李相,对于帝国现在施行的关于商贾的金布律等律法,你有何看法?”

这一刻,李斯脸色瞬变,他清楚,嬴政这是不满廷尉府对于新的商贾法律的出台,前一次,嬴政已经与他商议了,结果现在尚未出台。

“陛下,想要改革金布律,就需要放开对于商贾的压制,抛弃之前的士农工商的等级分别,以及对于放弃基本国策重本抑末的推行。”

李斯朝着嬴政一拱手,道:“这其中牵扯到太多的人,太多派系的利益,廷尉府只能慢慢来。”

“嗯。”

点了点头,嬴政自然是清楚,有些事情已经是累积了数百年的顽疾,不能操之过急,但是这件事绝对不能拖着。

一念至此,嬴政朝着李斯,道:“以朕的名义布告天下,废除大秦帝国一直以来坚守的重本抑末的国策。”

“从今天以后,大秦帝国士农工商并举。只要是为大秦帝国的兴盛做出了贡献,不分阶级,除商贾不能担任官吏之外,其余的全部等同。”

“但是,对于商贾征收重税,以收益为核算点,一个商贾每获利十钱,上税四钱,以此推算。”

..........

第467章一旦立法有缺失,必将会滋养地方豪强.

对于商贾收于重税,提防商贾趁机坐大,形成提防豪强,朝廷作为施政者,对于这些事情必须要提防一手。

大秦民间的豪强势力已经足够大了,现在也到时候,打散重组了。

商贾大兴,并非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解开桎梏的商贾必将会像是一匹野马,不管是创造力,还是破坏力都是一等一的。

所以,在解除桎梏之后,必须要重新设置新的桎梏,不能让它脱离朝廷的掌控。

“陛下的意思是设置重商税?”

“嗯。”

点了点头,嬴政眼中浮现一抹精光,朝着李斯,道:“现在的大秦帝国内部的财政以及百姓都有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

“朕需要钱粮都流通起来,这一重担,不能是农人担任,只能是商贾。”

首节 上一节 267/3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