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秦不可能亡 第60节

“世族非议不足道哉。”

纵然李斯一直对商君保持敬意,但是这一刻突然发现,卫鞅之才,远在自己之上,这样一个旷世奇才出现在当时的秦国,当真是秦国的幸运。

这一刻,李斯在心头暗暗发誓:“商君,我李斯一定也如你一般,助陛下成就盖世霸业——!”

第98章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咸阳城中,万民欢呼。

寒冷的北风放肆的吹,但是也吹不冷国人百姓心头的热情,田地终究是庶民的命根子,特别是在大秦帝国之中。

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最大的立足之处,便是耕地与战功。

在大秦种地种的好了,不仅会丰衣足食,让一家人填饱肚子,同样的也能够得到爵位。

特别是在没有战火的国度之中,始皇帝下令分田,对于万千庶民而言,这简直是恩赐。

是福音!

对于大秦的国人百姓而言,土地便是幸福的源泉,毕竟相比于战场上随时都会死人,种地虽然苦一点,却自身安全。

况且中原大地之上,已经彻底被统一,想要获取获取战功,必将会变得更为困难,更何况在大秦帝国之中,还有精锐的百万大秦锐士。

对于大部分国人百姓而言,田地便是基础,毕竟以现阶段的情况下,他们想要读书难度太大。

而农耕在大秦地位很高,仅次于军人与士人,所以,对于始皇帝的土地改革一事,国人百姓极为的支持。

……

李斯走进了国府,而这个时候,在咸阳城何处发生的事情,伴随着黑冰台的动作,轻而易举的传回了咸阳宫。

嬴政负手而立,案头之上堆积的羊皮纸已经有了一尺多厚,这个时候,嬴政并没有立即翻看。

他在等!

等一切的尘埃落定!

他相信的国府以及治粟内史官署以及咸阳令官署,必然会在第一时间,将消息传回咸阳宫书房之中。

“陛下,距离诏书颁布,已经一个半时辰了,想必已经传遍了整个咸阳……”门廊下,赵高目光幽深,很是敬畏的看了一眼嬴政。

“不急!”

摇了摇头,嬴政喝了一口米酒,走到窗柩跟前,望着太阳已经落下,显得有些暗沉的天空,道。

“一个半时辰不够,想要传遍整个咸阳,然后观察国人百姓的反应,至少要过了今夜!”

“只有过了今夜,一切的牛鬼蛇神必将会暴露,让朝廷得到最真实的消息!”

……

嬴政长年执政,坐镇大秦帝国,他自然清楚,越是到了这个时候,越不能着急,着急解决不了问题,相反越到这个时候,越要冷静。

只有冷静下来,才能让一个人变得更为理智,唯有如此,才能作出最正确的决定,查漏补缺。

放下手中的酒盅,嬴政转头看着赵高:“陈平找到了么?”

“禀陛下,如今陈平已经到了咸阳城,只不过罗网的人发现陈平这一次入咸阳是为了参加国考。”

赵高神色恭敬,朝着嬴政轻声:“正因为如此,臣便没有让罗网的人接触,国考也能够检测出陈平的真实才华。”

“哈哈哈……”

闻言,嬴政轻笑一声,目光之中满是莞尔,陈平一代智者,为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立下汗马功劳。

最后不仅登上了相位,更是一人双爵位。这样的人,自然是才华横溢。

而这个人狠毒!

不仅有丞相之才,更是天生的情报头子,对于当下的大秦帝国而言,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才。

只不过,对于赵高所言,嬴政也没有多言,毕竟赵高此举,也是为了大秦帝国,臣子甘心为国分忧,这是好事。

这样的情况,应该鼓励,而不是斥责,巍巍大秦,终究不能光靠他一个人肩扛着,艰难的推进。

“如此一来也好,距离国考只剩下了半个月不到,各地士子以及有心国考的人,都已经进入了咸阳。”

嬴政眼中有光,在这一刻,显得极为的明亮,那是一种希望之光。

“看来这天下,也不光是冯去疾一般冥顽不灵的家伙,也有一心步入仕途,为大秦赴死的仁人志士。”

这一刻,嬴政心中满是振奋。

这一次参与国考的人越多,越证明大秦帝国的强大吸引力,也说明大秦帝国将会变得越来越好。

“陛下天威浩荡,诏令下达自然是从者云集……”

赵高站在一侧,将长案之上的酒盅填满,然后不着痕迹的拍着马屁。

……

“儿臣扶苏拜见父皇,父皇万年,大秦万年!”长公子扶苏走进书房,朝着嬴政肃然一躬,道。

闻言,嬴政转过了头,看着一身黑色锦衣,虽然在躬身行礼,依旧显得器宇轩昂的青年,目光微微波澜。

长公子扶苏,十九岁!

从博浪沙刺杀回来之后,这是嬴政第一次见到这个寄予厚望的儿子,一想到历史上扶苏的结局,心下不由得有些感慨。

“扶苏,一晃你也成了青年,马上也要加冠了!”

在这个时代,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及笄,如今的扶苏也到了年龄,加冠之后,便代表着男子成年。

加冠,其实便是成人礼!

对于扶苏,嬴政寄予厚望,只是他这个儿子,已经快要被儒家忽悠瘸了,大有大号已经废了的节奏。

只是朝局不稳,嬴政想要做的事太多,他根本没有练小号的想法,而且扶苏是长公子,在他没有立后的情况下,扶苏是第一继承人。

嫡长子继承制度,有坏处,但是对于一个帝国来说,嫡长子继承制度,利大于弊。

心中念头不断,嬴政看着扶苏,不由得露出了苦笑,毕竟扶苏成为这个样子,他这个做父亲的要付很大一部分责任。

“起来吧!”

嬴政挥了挥手,示意扶苏起身。

“儿臣谢过父皇!”

扶苏站起身来,很是有些恭敬,虽然两个人在政见之上,有巨大的分歧,但是在这个时候,两个人之间的分歧并不大。

“扶苏,礼不可废,但是不在朝堂之上,你我之间,就像个普通人家的父子相处即可!”

深深的看了一眼扶苏,嬴政沉默了一会儿:“扶苏,最近学问做的如何?”

嬴政才智高绝,不管是灭国之战,还是建立大秦帝国,不论是多么艰难的环境,他都游刃有余。

但是,唯独面对自己的这个长子,有些力不从心。

按理来说,对于大秦帝国,对于嬴政,最好的情况便是扶苏才华横溢,有枭雄之资,有统帅之能。

这样一来,嬴政能够省心很多。

第99章 皇帝不需要信仰!

只是他的这个长子,不尽如人意!

光是一个不尽如人意也就罢了,只是始皇帝清楚,其他人甚至于不如扶苏,再没有其他诸子崭露头角的情况下,他只能培养扶苏。

百姓爱幺儿,帝王重长子!

从扶苏出生,他就一直对于扶苏寄予厚望,以前的扶苏也没有让他失望,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

更重要的是为人宽仁,若是在未来,成为帝国的二世皇帝,必然是一个仁德之君。

嬴政心里清楚,一个仁德之君,对于大秦帝国是好事情,长年累月的战争,给华夏大地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创伤。

这一切,都需要时间,都需要一个仁德之君去完成。

也正是因为出于这样的考虑,嬴政才会迫不及待的修建驰道,开挖直道,甚至于修建长城……

南下南越,以及将来的北击匈奴,都是为了给扶苏一个完整的天下,一个没有威胁,却又国人百姓生不如死的帝国。

这样的帝国,只要是扶苏登上帝位,推行仁政,就会得到天下万民的拥戴,骂名他自己背,贤德之名留给扶苏。

只是扶苏不懂!

他让扶苏学习儒家,除了是向山东文化的妥协,以及收拢民心之外,也是为了让扶苏学会如何施仁政。

只是扶苏被儒家忽悠瘸了!

一个帝国的长公子,未来最有可能成为帝国皇帝的皇子,竟然信奉儒家,成为了儒家的爪牙。

一时间,嬴政颇有些恨铁不成钢。

……

“禀父皇儿臣刚刚温习了《春秋》!”扶苏毕恭毕敬的回答,眼中有一丝温和。

“扶苏!”

听到嬴政的声音骤然提升,扶苏下意识抬起了头,迎着嬴政不怒自威的目光:“儿臣聆听父皇教诲!”

“朕让你学儒,不是让你成为儒家士子,孔曰仁,朕只是让你知晓何为仁!”眸子之中满是恼怒,嬴政训斥,道:“大秦帝国之中,有的是儒家士子,朕不需要再多一个你!”

“皇帝不需要信仰,只需要维护秦法地位,手握大秦锐士,掌控国府……”

说到这里,嬴政摇了摇头:“从今天起,不要再读儒了,从咸阳令官署领取一个新的身份,以游学士子的身份,在大秦诸郡多走走吧!”

“了解一下各地的风土人情,了解一下这个帝国……”

“诺。”

点头答应一声,扶苏走出了书房,他心里清楚,始皇帝对他失望了,以至于将自己前来找始皇帝的目的都忘了。

走出咸阳宫书房,望着已经暗下来的天空,扶苏松了一口气,和始皇帝相处,压力太大了。

走到街道之上的扶苏,心中也是有些失落,行走大秦诸郡,这意味着父皇对他的不满很深。

他行走大秦诸郡,以布衣士子的身份,从某种意义上这属于大秦皇室的一种流放,当年的惠文王便是如此。

那时候的惠文王还是秦国的太子,而他还不是。

心中带着复杂的情绪,扶苏回到了府上,最近朝廷之中的风波,让扶苏感觉到了心惊肉跳。

他有一种感觉!

他的父皇,大秦帝国的皇帝变了!

除了威严依旧,始皇帝变得更加凌厉,更加霸道。

……

“赵高,传顿弱!”

坐在长案之后,嬴政思考了很久,方才朝着赵高下令,道。

“诺。”

点头答应一声,赵高转身离开了书房,望着赵高的身影缓缓消失,嬴政目光明灭不定。

首节 上一节 60/3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