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秦不可能亡 第69节

“家主,事到如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光是我们也不可能是朝廷的对手,还是看一看再做决定!”

田荣神色肃然,朝着田儋:“更何况,江东项氏,中原卫鞅一脉,赵王一脉,都没有动静。”

“今时不同往日,当初的齐国都败在了大秦锐士之下,更何况是如今……”

“呼……”

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田儋转头朝着田横,道:“三弟,你去一趟曲阜,问一问儒家的人!”

“诺。”

“二弟,让族人最近一段时间安分守己一点,不要让朝廷盯上!”

田儋深深的看了一眼田荣,告诫,道:“冯去疾都倒下了,由此可见这一次始皇帝的决心,我不想田氏一族就这样消亡!”

“若是你们想要去修建直道与驰道,就尽量的蹦跶吧!”

……

齐地之上,诞生了璀璨的齐鲁文化。

而齐鲁文化,又以儒家为核心,田儋心里清楚,不管是他要有所作为,儒家的支持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博士学宫之中,儒家士子占据优势,不仅可以得到最新的消息,也可以借助儒家的力量。

如今大秦帝国举行国考,田儋相信儒家也一定如热锅上的蚂蚁。

……

八方风云动。

而咸阳宫之中,嬴政巍然不动。

三日时间匆匆而过,国考的试卷已经审阅出来了,大体上考的成绩都不错,不论是对于秦法,还是其余的科目,可以说是各有专长。

在嬴政的案头,放着六份考卷,分别是萧何的政科,韩信的兵科,喜的法科,陈平的政科,公输道的工科以及吕范的商科。

六份考卷,嬴政亲自看了一遍,确实都极为不简单,称得上一声栋梁之才。

“王绾,韩信等人的考卷你们也看了,国府的意思是?”半响之后,嬴政放下手中的米酒,朝着正襟危坐的王绾,道。

闻言,王绾连忙朝着嬴政一拱手,道:“禀陛下,呈上来的考卷,各有千秋,确实精彩绝伦,属于真才实学之辈。”

“是以,国府之中一时间难以确定名次,这才来请示陛下……”

……

“就这事?”

诧异的看了一眼王绾,嬴政将考卷推给王绾,道:“他们也不是只考了一科,既然是考试,就算全部的总成绩,以确定名次。”

“同时张榜之时,标注清楚那个人,那一科第一名!”

“诺。”

点头答应一声,王绾转身离去了,国府之中忙碌一片,他可谓是脚不沾地,恨不得分成两半来用。

望着王绾离去,嬴政眸子微微凝重,他心里清楚,算总分对于有些人来说,并不公平。

但是,考试只能是这样了!

分别列出各科第一,已经是一种殊荣,嬴政可是清楚,国考一事,只能算综合成绩,否则无法张榜。

中原大地之上,武无第二,文无第一,只要是文人,对于第一的争夺,从来就没有停下过。

作为朝廷,只能维持最大程度上的公平!

……

第114章 博士学宫之中的声音.

公平!

只是相对的,不管是那个时代,都没有绝对的公平。

特别是作为一个上位者,只需要维持住相对的公平便可以天下安稳,嬴政对于这一点,在他十三岁登基成为秦王的那一瞬间就明白了。

高墙四面,王字下面一点污。

国无黑,非国。

黑白相映,方符人间大道。

是以,嬴政从未想过彻底肃清老世族以及新士族,甚至于给与六国遗族也留下了一条生路。

只可惜,天下人。

很多人,都以为生路艰难,非要一根筋儿的朝着布满荆棘的死路上狂奔。

其实,嬴政从来不介意成全他们,从他站在咸阳宫最顶端的那一天,便在践行着一条立世准则。

那便是对于敌人,求仁得仁!

他可以养着一帮人,浪费着大秦的钱粮,也可以为了贪赃枉法,以秦法从事,一切,都是为了大秦。

只是,扶苏走了,他没有想到博士学宫不仅没有收起尾巴做人,反而有一种张牙舞爪之势。

心中念头万千,对于博士学宫这样一个没有实权的官署,一时间,嬴政反而有些棘手。

毕竟博士学宫不同于其他官署,这个官署影响很大,就算是想要动,也需要一个充足的理由。

至少,要让国人百姓相信!

……

“陛下,对于这一次国考,博士学宫之中反响很大,认为陛下此举,是在埋葬帝国……”

韩谈出现在咸阳宫书房,神色恭敬无比,朝着嬴政深深一躬,道:“特别是儒家博士以及学士,正在编写王道大世书。”

“而且臣的大秦之盾发现,博士学宫之中有人与南方有联系,曾得到一份书信,上书楚南。”

“楚南公么?”

嬴政抬起头来,直视着韩谈:“博士学宫与山东诸地有联系的只怕是不光是这一人,特别是那些来自于齐地的博士。”

“让大秦之盾的人机灵一点,看来朝廷的消息,十有八九便是从博士学宫流出……”

“韩谈,如今天下大局尚未安宁,山东之复辟暗流依然汹涌。大秦之盾,朕希望他们对得起这个名字!”

“臣明白!”

博士学宫,是大秦帝国一道旗帜。

在新的旗帜没有竖起来的情况下,这面旗帜就不能倒下,正因为如此,嬴政不得不对博士学宫一再纵容。

“韩谈,将周青臣博士请来!”

沉默了半响,嬴政心下终究有些不放心,如今大秦帝国剑指天下,不能任由这些博士乱来。

“诺。”

……

韩谈离去,书房之中只剩下嬴政一人,这个时候,太阳从东方升起,光辉倾洒而下,将这片天地尽数笼罩。

长案在窗户后面,太阳光穿过窗柩,落在长案之上,也落在了嬴政的身上,黑色的帝袍在这一刻,更显威严。

如神临尘,俯视人间。

……

国府。

王绾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合眼了,双眸之中因为熬夜出现了血丝,整个人更是疲惫不堪,但是眼底深处隐藏不住的喜悦。

经过一夜奋战,终于将国考的名次审定完成了,这一刻,王绾终于送了一口气。

“王相,国考名次已经审定,是否直接张榜于城南?”丞相府文吏朝着王绾询问一声,站在一旁等待着决定。

“不急,陛下还没有审定呢!”

这一刻,王绾的语气之中都有一丝疲惫,从长案后面站起来,对着文吏吩咐,道:“热一壶米酒!”

“诺。”

喝下两盅热米酒,王绾精气神一肃,感觉到体内暖洋洋,方才拿着审定的名次,朝着咸阳宫方向而去。

“隆隆……”

轺车隆隆,在大街之上驶过,留下一道道浅浅的车辙印迹。大街之上,人来人往,穿着厚厚的衣服,脸颊冻得通红。

这一刻,风乍起。

王绾猛的一激灵儿,九月的风冷冽刺骨,纵然是天气晴朗,依然让王绾一下子清醒过来了。

这一次国考结束,让王绾心头松了一口气的同时,更为的为当下的朝局担忧,在这几天之中,他虽然一心扑在了国考一事上。

但是,博士学宫之中传来的只言片语,足以让他警觉。

……

“臣王绾拜见陛下!”

王绾走到书房不远处,便见到了站在外面的嬴政,这一刻,嬴政站在太阳光下,光芒万丈,让王绾想起了那一年大秦统一天下,立国之时。

同样的锋芒毕露,同样的意气奋发,只是比了之前,如今的始皇帝也更加的深不可测。

“王相,这大日千年依旧,光芒永洒人间,如今我大秦如日中天,可总有一日,却会再也升不起来!”

站在书房之前,嬴政心头有些感慨,他得到了李康的记忆,更是得到了流火天降之力,身体得到了恢复,甚至于异常的健康。

但是,对于岁月依旧畏惧!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变相的流放扶苏,他想要培养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为未来着想,培养继承人,与其说是深谋远虑,实际上这根本就是对于时光的畏惧对于岁月无情的妥协。

“陛下,在民间一直有句话,叫做儿孙自有儿孙福,陛下天纵神武,盖世无双,但是那也只是陛下!”

王绾目光复杂,眼底深处有一丝敬畏,他朝着嬴政一字一顿,道:“大秦帝国自秦初为诸侯开始,近六百多年,虽然其中明君无数,但是如陛下这般的雄才大略者,也不过只有陛下一人!”

“长公子虽然才智逊色于陛下,只是中人之资,若是能够褪去对于儒家的执念,作为一个中庸之主,还是够格的。”

王绾心里清楚嬴政的担忧,如今始皇帝在世,不管是老世族,还是诸子百家,以及六国遗族都可以镇压住。

但是,扶苏没有始皇帝的威望,也没有始皇帝的手段,若是不能将一个安然无恙的帝国交给扶苏,必然会伴随着刀光剑影。

甚至于,巍巍大秦都有分崩离析的一日,正因为如此,始皇帝才会悍然出手,在国内进行土地改革,想要清扫老世族,拉拢庶民民心。

同时变相的放逐扶苏,希望一如惠文王一样增长见识……

第115章 儒家的挣扎!

王绾知道嬴政的担忧,同样也清楚扶苏的缺点。

其实这不能全怪扶苏,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嬴政身上,当初为了大秦一统天下,为了向山东文化示好,扶苏从小都经受的是儒家教育。

一个人被儒家思想影响了十数年,成为今天这样,其实不怪这个人本身,毕竟对于扶苏而言,一直以来他都是被动的接受。

若是普通家庭,扶苏也算是一个孝子,只是他出身自皇室,他的父亲是大秦帝国的皇帝陛下。

首节 上一节 69/3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