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173节

走出太极宫,李善心里还有点懵懂,加快了脚步准备立即回家,细细思量,再和凌敬、马周商议……但就在此时,有熟悉的咳嗽声传来。

“呃……崔……崔舍人。”

崔信阴着脸盯着李善,转身走到角落处,然后再转过身,继续盯着李善……显然是让李善过去听训。

老子又不欠你什么,搅合了我的中书舍人还没找你算账呢!

李善面色一冷,但随即神情一缓……好吧,那个中书舍人我是真的不想要,算起来你是帮了大忙。

等李善走到近处,崔信哼了声,“中书舍人自二月初出缺两人,中书令上任后起复某为中书舍人,还剩一人……至今尚未定夺。”

“东宫、秦王、齐王均有意举荐。”

中书舍人看似不重要,但却是中书省最关键的职务之一,上承中书令,草拟诏令,下联六部……这么关键的位置,李建成、李世民如何会看不中?

难怪今日李建成会开口……李善打了个冷战,不由自主的抬起袖子抹了抹额头上不知何时泌出的汗珠,“多谢崔公。”

崔信又冷笑一声,好吧,这次从崔舍人转为崔公了。

“今日太子倒是为你力争……”崔信低声道:“既以科举入仕,当不偏不倚,唯忠于朝,忠于陛下。”

这是崔信在提醒,你既然不想被卷进夺嫡漩涡,那就不要两边都扯关系……在某些时刻,死的最快的就是那些不站左边不站右边,非要站中间的人。

崔信的提醒很重要,但李善联想起了更多……今日所见的李渊,和历史上的形象有点像,但更多的是,不像。

第286章 立场

所谓的像,指的是李渊很符合历史中的形象,那个很讲究亲情的形象。

历史上还有哪个时代是先父子后君臣的呢,还有哪个皇帝是让儿子称自己为父,而不在后面加上皇的呢?

李善相信,李渊对平阳公主的疼爱出自真心,对自己的善意也并没有虚假。

但同时,李渊显然也有探查李善立场的意味。

李善在山东战事中与李道玄、田留安、齐善行并肩而战,力挽狂澜擒杀刘黑闼的同时,也扇了太子李建成一个大耳光……让太子丢尽了脸。

而且与李善相交甚深的凌敬又入了天策府……从这个角度来说,李善依附秦王的可能性很大。

这也是崔信最初看中李善的原因之一。

但很快,李善先是斩杀崔帛,后又急行回京参加科举……崔信到了长安得知消息,细细思量,也多加打探才确定,斩杀崔帛,实际上是为太子解了围,以科举入仕,显然未入秦王麾下。

之后太子刻意怀柔,请李渊赐名玉壶春,又力荐李善诊治平阳公主。

要知道如今的李善并不是两年前的李善,现在的他分量真的不轻,虽然根基尚浅,但曾筹谋山东战事,又救回了平阳公主,这样人物……李渊自然是要看一看他的政治立场的。

而今天丢出的这个中书舍人……就是一个诱饵。

李世民一声不吭,而李建成却为了李善争辩。

李善在心里哀叹一声,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啊。

想到这,李善突然反应过来了,“中书令入殿,崔公随行……只怕事先有所预告?”

崔信诧异的看过来,半响才道:“小小年纪,心思如此之深,非是良配!”

哎呦喂,咱们是在谈正事好不好!

李善都无语了……现在看来李渊丢出一个中书舍人,杨恭仁带了正好刚刚训斥过李善的崔信入殿,不管李建成、李世民如何争,争不争……自己都不可能出任中书舍人。

李渊无非是为了看一看自己的政治立场。

但还是有个疑惑难以解开……李善在心里琢磨,李渊为什么要这么做?

选人,选人……难道我就不能选你吗?!

你李渊就这么没自信,我就不能选你?

暗地里投入李世民麾下,但明面上有太多难处,但李善不可能投入东宫,又不愿意跳平阳公主那个火坑,本来还想着趁这个机会扒上李渊这条大腿……想必李世民也乐意看到这一幕。

没想到李渊好像没这心思……是因为我分量还是太轻吗?

看面前这个少年郎久久无语,崔信咳嗽一声,李善这才回过神来,“今日多谢崔公。”

“如何谢?”

李善呃了声,咽了口唾沫,“还请崔公吩咐。”

崔信一甩袖袍,冷着脸看向正走过来的宇文士及,低声道:“日后诗文,当送来由某点评。”

李善咧咧嘴,回身看见宇文士及,行了个礼,用崔信才能听见的音量道:“多谢崔叔父。”

好吧,从崔舍人转回崔公,再转回崔叔父了……李善现在当然看得懂,也听得懂,人家崔信是个女儿奴,但又拗不过女儿。

随口打了个招呼,宇文士及与崔信擦肩而过,低声问:“陛下有意许中书舍人?”

李善点点头,又摇摇头,“小侄少于历练,不宜出任。”

虽然已经知晓了,但宇文士及还是有点失望,顿了顿才笑道:“年方十八爵封县公,他日当并肩尔曾祖。”

李善的曾祖李穆爵封申国公,李善还差了两级。

又聊了几句后,李善步行穿过官衙,两旁的三省吏员频频相望,如此年轻,非继爵而封县公,在唐初这等历史上难得的爵位大放送的时期,也是非常少见的。

李善瞄见一位须发尽白的老者投来晦暗不明的眼神,他认得这位……天策府司马,刚刚从吏部尚书转为工部尚书的封伦。

快步出了皇城,本打算还和李楷、王仁表聚一聚,现在也没了心思,李善打马径直回了朱家沟,今日凌敬特地请了假在家中等候。

当李善将今日觐见诸事一一说明后,马周的反应是羡慕嫉妒恨……和圣人、太子、皇子、公主以伯兄相称,简而言之一句话,日后别说京兆杜氏,就是五姓七家也不会再用上不得台面的手段夺李家产业了。

而凌敬却笑道:“崔舍人颇有回护之意……看来对你观感不差,或仍有联姻之意。”

“今日言明,诗文当送去受其点评。”李善嘴角抽抽。

“还真有联姻之意呢。”马周啧啧道:“奉命通信……”

呃,这算不算奉旨泡妞啊?

李善瞪了眼过去,将心中疑惑逐一说出。

思索的时间并不长,马周断然道:“圣人无易储之心,但怀仁去岁山东战事,助秦王断太子军功之路。”

“今日秦王一言不发,太子屡屡帮腔,理应无碍。”

马周的意思很明显,李渊是怕李善投入李世民麾下,对李建成造成威胁。

李善点点头,但立即摇头,“或有可能,但并不至此。”

李善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自己说有分量的确有分量,说没分量也的确没分量……东宫、秦王夺嫡,自己真的能起到什么样的影响?

李世民如果是武力夺位,自己帮不上多少忙……毕竟历史轨迹已经修改,这一世未必有玄武门之变,即使有,恐怕也面目全非。

如果是正常的夺嫡,自己虽爵封县公,但在其间只是个小卒子而已,李渊有这个必要来确定政治立场吗?

李善虽然是个穿越者,更对如今朝中相当一部分高官显贵有着一定的判断力,但在某些方面还是薄弱的多……说得简单点,心是真的没凌敬脏。

凌敬在长久的思索后,低声问道:“只怕怀仁当日之言成真。”

“什么?”

“平阳公主很可能会掌北衙禁军。”

“砰!”李善拍案而起,脸色变幻莫测。

救命之恩,这决定了李善对平阳公主有着相当强的影响力,若是平阳公主即将掌北衙禁军,护卫皇城,成为李渊身边最为可靠,也是最后一道防线……在这种情况下,李渊的确有必要看一看李善的政治立场。

历朝历代中,为了皇位,父杀子,子弑父,兄杀弟,侄杀叔,类似的事络绎不绝,李渊又不是朱元璋那种草莽出身,即使是草莽出身,也应该知道这个道理。

李善的思绪越飞越远,不禁想到,如果李渊真的在这时候就已经有所提防,那为什么最后李世民还能成功的发动玄武门之变呢?

是因为平阳公主病逝后,李渊找不到一个绝对信任的人吗?

是因为李世民在军中威望太高,李渊选来选去,北衙禁军依旧被李世民掌控吗?

还是因为李世民示敌以弱,发动奇袭呢?

李善记得史书上记载,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前的处境相当不好,被太子、齐王逼迫的挺惨。

这一夜,书房的灯一直亮到了半夜。

凌敬、马周在长时间商议后的决定是……让李善想尽办法媚上。

只要讨得李渊的欢心,接下来一切就好办了。

但李善的决定是……接下来我要缩着脑袋待在太医署里,媚上,这个我真的不擅长啊!

第287章 收获

推开窗户,窗外是一片茵茵绿植,视线所及内有点点鲜艳的花儿点缀其中,李善脚尖勾了把椅子过来,就坐在这儿,怔怔的盯着窗外,似在赏景。

一旁的周氏端了杯温水过来,一个被窝睡,自然知道老夫人善于烹茶,但夫君其实不喜饮茶,往日都是一杯温水。

天晓得李善前世喝得最多的就是茶,只不过都是乡下最为普通的炒青。

李善随意握着周氏软若无骨的小手摩挲,心里正在琢磨,昨日觐见的收获。

好处很多,首先爵封馆陶县公,母亲朱氏欣喜若狂……李善觉得,母亲如此欣喜,很大程度在于李德武的散阶至今只是个八品的征事郎。

李楷、王仁表、张文瓘多位好友都递了帖子,准备登门相贺,以馆陶为名封爵,显然是针对李善筹谋山东战事之功。

其次是实封百户,此事尚书省下属户部已经传令长安县衙,长安令李乾佑那边很快就会将这百户划去,很快,朱家沟就正式被划入李家门下,等于是李家的庄子了。

其三,与李渊伯侄相称,也算是好处吧。

虽然李渊父子未必以后会放在心上,虽然只是个名头,但也是能唬人的。

大事拿不出手,但小事却能起到作用……以后不会再有人,比如王仁佑莫名其妙的下绊子了这种破事了。

李善默默在心里盘算,还有第四,第五……躲开了中书舍人,也算是好处吧。

李建成显然有意招揽,李世民冷眼旁观,李善觉得马周、凌敬出的都是馊主意,自己媚上,越是得李渊欢心,越是陷入漩涡中,自己需要安静一点。

这段时日正好在太医署培养一批人手出来……李世民这货的性格就决定了,接下来至少二十年内,战事不断。

李渊曲起手指算了算,历史上的李世民登基后,先打东突厥,然后是吐谷浑、薛延陀,一路打到西域灭了高昌,设安西都护府,之后又是吐蕃,没办法人家占据高原不好打,就是驾崩之前还亲征高句丽。

培养出一批战场急救兵、战场护士还是有必要的……李善心想,正好这段时间安静一点,尽量躲开漩涡,毕竟自己在夺嫡之争中,分量并不重。

风儿在院中盘桓,吹得花草摇曳,拐了个弯钻从窗户钻进屋内,扑在脸上,引得李善微微叹息,从去年九月随李乾佑南下陕东道至今,自己折腾的够厉害了,以至于成为焦点人物,实在是身心俱疲。

“郎君,郎君。”

随着娇柔的嚷嚷,小蛮提着个篮子小跑着进来,凑到李善身边,“郎君看!”

李善一转头,小蛮捧着一个鲜红的桃子。

试着咬了口,不算甜,但水分挺足,脆生生的,李善几口干掉了个,心想未入平阳公主府之时还是桃花盛开之际,如今都能吃上桃子了。

“哪来的桃子?”

“辩机送来的,山上好些桃树,辩机知道哪棵桃子甜。”

李善随口附和几句,将七八个桃子分了分,三个人很快干掉……哎,穿越到这个朝代,却是西北之地,很多水果这辈子都未必能吃得到嘴。

比如李善挺喜欢的菠萝、杨梅、榴莲……而且这个时代的水果说的好听点那是原生态,但实际上没有经过培育,口感、甜度各个方面其实都和后世相差甚远。

去洗了把手,李善随意出门转了转,今日执勤的是范十一和朱八,两个人跟在身后不敢稍离。

站在小小山丘下,李善低头看着下面的圆潭,耳边传来轻微的水流撞击声,转头看向东山,山腰处弯弯绕绕的引水渠不时溅起一团水雾。

首节 上一节 173/4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