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223节

“怀仁这几日太忙,几次登门都扑空了。”柳熙笑着埋怨,他和被李善救了性命的柳濬是同房堂兄弟,关系很近,甚至大半年前河东柳氏有意联姻,那位小娘子就是柳熙的妹妹。

李善还没开口,一旁的王津诧异道:“怀仁这两日不是在吟诗作文吗?”

薛轴凑趣问道:“久闻《爱莲说》,亦喜《春江花月夜》,怀仁又有名作传世?”

“不敢当,不敢当……”

“怀仁无需自谦。”王津长笑道:“的确堪为传世之作,且听某诵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虽然都为族内打理庶务,但也都是熟读诗书的世家子弟,三人凝神听去,听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时候,纷纷身子前倾,神情凝重。

李善浅浅笑着,心里很是抱歉……刘大,对不起,真的对不起,这次是被逼的,真的是被逼的!

屋内安静了片刻后,薛轴叹道:“此文与《爱莲说》交相辉映,真是好文章!”

的确,《爱莲说》以莲喻君子,《陋室铭》借陋室而抒品行高洁,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善在心底嘀咕,都怪崔小娘子,要不是先有一篇《爱莲说》,前日自己也不会抄《陋室铭》……不对,这不是崔小娘子的锅,应该是张文瓘,要不是这厮当日拉着自己去芙蓉园,何至于此!

刘大,要怪就怪张文瓘吧!

正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李善突然觉得对面的柳熙、裴怀义眼神都有些古怪……呃,咱们坐在这儿,是在讨论走私,是在分赃,是在挥舞锄头挖国家墙角,你是怎么能写出这篇《陋室铭》的?

骂谁呢?

嗯嗯,连自己都不放过?!

李善也是没辙啊,王津看到那篇《陋室铭》完全是个意外,压根就不是写给他看的!

柳熙忍笑将话题扯开,说起了这几日在代县所见所闻,饶了一个大圈才问道:“听说商队大都齐备,再过几日就要出塞了?”

“差的多呢。”李善毫不避讳,“还缺不少茶、盐,玉壶春产量不大,缺口也多,而且瓷器、漆器也缺。”

“怀仁……”

柳熙的话说到一半,对面的李善挺直身子,正色道:“还请诸位襄助。”

裴怀义断然道:“盐茶换酒。”

柳熙闭上了嘴,王津饶有兴致的打量着面沉如水的李善。

良久之后,李善叹道:“一碗汤饼放在案上,怀义兄这是连汤都不肯让小弟喝一口啊!”

第385章 分赃(下)

李善不得不承认,来到这个时代两年多,虽然走了一趟河北山东,虽然和清河崔氏闹了一场,虽然在长安名声鹊起而且与诸多世家门阀子弟来往……但他还是低估了世家门阀在这个时代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出仕者的地位,不仅仅局限于爵位、官职,而是更多的横向发展,几乎涉及到方方面面。

李善之前的计划太过于想当然了,他希望河东世家能提供大量的货源,而自己和代县势族做渠道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善的想法很完美,毕竟出塞是有风险的,代县势族承当这样的风险,而河东世家和商贾从各地转运来货物。

特别是在多年战乱之后,只有世家有这个人脉、资源组织人手,运输大量茶叶、盐、漆器、瓷器这些货物……反过来说,因为多年战乱,世家大族也缺少这样的销货渠道。

所以,这是合则两利的好事。

但很快,李善就发现不对了,特别是在裴怀义抵达代县之后。

原本热闹的市场渐渐冷清下来,原本红红火火的交易渐渐少了……李善很快判断出了问题所在,这个时代,商贾的地位很低,往往要依附于或大或小的世家,不说别的,李善来到这个时代挖的第一桶金,要不是因为王仁表、李楷,也很难得手。

那些走南闯北的商队更是如此,每到一个地方都是要拜码头的……而在这个时代,码头的背后总是盘踞在各地的世家豪族。

裴怀义发话,再加上解县柳氏、河东薛氏,那些商贾会轻易的做出选择。

但为什么?

裴怀义为什么要这么做?

李善刚开始百思不得其解,直到马周一语道破……有你没你都一样。

贪婪是固定的,不管是从世家的角度还是从商业的角度都一样,你能组织商队出塞经商,难道那些世家门阀不能吗?

他们完全可以撇开李善和代县势族,自己组建商队,获取最大的利益。

那些大族为什么要和李善合作,一方面是因为酒,另一方面毕竟是代县令。

李善冷冷的盯着裴怀义,你们这是想鸠占鹊巢啊!

从供货商摇身一变成为合供货商、渠道商为一体的存在,反而是李善提供玉壶春,从渠道商变成了供货商。

裴怀义神情轻松,他知道李善看得穿这一切……作为闻喜裴氏打理庶务的主管者,他早就在琢磨这条商路,从几个月前高满政举朔州投唐开始。

刚开始还有点忌讳,毕竟这条商路已经消失了很久很久了,顶多只是代县的一些小家族运送小批量货物出塞,如果携带大批量货物出塞,谁知道突厥会不会不讲规矩洗劫商队。

但现在,没问题了,已经有人走通了这条路……既然有人走了,那么我们也能走。

的确,裴怀义他们完全可以甩开李善……之所以一直留在代县,试图保持和李善的联系,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眼馋李善的玉壶春,另一方面是因为李善毕竟身为代县令,是地头蛇。

李善深深吸了口气,低声道:“代县组建商队出塞,可让利两分。”

裴怀义轻笑一声,若无其事的说:“此次北上,途径各州,听闻粮价又涨。”

李善的脸色愈发难看了,他许诺分利,就是不希望世家门阀自行组建商队出塞,而裴怀义毫无顾忌的威胁……信不信回头就让粮价上涨,信不信回头让你买不到大批量的粮食!

裴怀义很确定李善会退让……没有大批量的粮食,哪里来的玉壶春呢?

而大批量的粮食交易,不可能绕开以闻喜裴氏、太原王氏、河东薛氏、解县柳氏为首组建的这张网。

裴怀义侧头看了眼,王津笑吟吟的看着这一幕,并没有什么诧异神色,看上去并没有站在李善一边。

长时间的沉默后,李善缓缓开口:“市内不可缺货,还请诸位襄助。”

“商队非限于代县一地,生死有命。”

“商队回程,市收牛马,以数量分下批次玉壶春。”

裴怀义听着听着缓缓皱起眉头,商队非限于代县一地,这意味着李善不再坚持只代县组建商队这一条。

而李善拿出这个条件,要求各家提供市场内以供交易的盐茶各类货物,并且要求商队回程携带牛马,以回购牛马的数量来确定玉壶春的份额。

裴怀义没想到李善几乎一点都不退却,不禁有些意外,内心深处生怒,“明府家中田地甚广,还需蓄养牛马?”

牛马是从突厥回程携带货物中利润最高的,裴怀义当然不想将这块肥肉轻轻松松让出去。

“那就无需怀义兄关照了。”李善冷冷道:“诸位均出身世家,但代县一片废墟,在下出任代县令,总归为百里侯。”

“正如适才所言,难道一碗汤面,诸位只留点残渣给某吗?”

裴怀义嗤笑了声,“若非为了玉壶春,吾等此刻已然离城!”

毫无疑问,玉壶春一定是利润最高的货物,云州以及突厥,中上层是不缺盐的,盐在塞外的价格并不夸张,而茶叶倒是中上层都需要的,但长江以北少茶,茶叶都要从江南采买,一方面耗时长,另一方面如今江南还战火纷飞,江淮军和唐军还在打得难分难解。

李善冷若冰霜的面庞突然解冻,笑着说:“怀义兄,此等事,合则两利,何必说这等话。”

“酒坊诸事,还要仰仗怀义兄诸位呢。”

裴怀义神色放缓,但仍然微微摇头,“足下虽为百里侯,但能在代县待几年呢?”

这句话隐隐在威胁李善,信不信一门双相的裴氏能马上将你从代县赶走……而且你出任代县令,本就是裴世矩举荐的。

李善忍着没笑出来,你真的去找裴世矩……信不信那老头骂你个狗血喷头。

李善想了想,又退了一步,“这样吧,诸家以粮价抵酒,份额提高两成。”

柳熙、薛轴坐在一旁有些无所谓,他们没那么高的期盼,只是要看裴怀义的态度,同进同退而已。

王津劝道:“怀义,各退一步吧。”

裴怀义再一次摇头,“充实市中货物,但玉壶春全都由各家分润。”

李善轻轻叹了口气,这就是世家门阀的做派,一口将肉全都吞下肚……不过,这也是李善有所预料的事,其他几家未必,但如今鼎盛时期的闻喜裴氏西眷房是有这个可能,也有这个底气的。

还是走到这一步了……李善早在决定以商业重振代地的时候,就考虑将闻喜裴氏西眷房引入,但他没想到,事态失控到这个地步。

如果失去玉壶春,自己在这条商路上还有什么分量呢?

代县还有什么分量呢?

这是我不允许出现的!

李善起身踱了几步,用力拍了拍手,门外不远处,亲卫引着一个青年而来。

“来来来,这几位都是河东俊杰。”

青年先向李善行了一礼,再向众人行礼,“拜见诸公。”

裴怀义眯着眼盯着李善,“此为何人?”

李善并没有说话,只笑了笑。

青年神色有些畏缩,但还是提高了音量,“在下苑孝政,先祖曾任代州长史。”

裴怀义脸色巨变,居然是苑君璋的儿子!

第386章 忽悠瘸了(上)

除了勾来闻喜裴氏之外,太原王氏、解县柳氏、河东薛氏也主动上门,并且在商贾中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这是出乎李善预料之外的。

但苑孝政的到来,也是出乎李善预料之外的。

周二郎、范十一前些时日回来之后向李善详细禀明了苑孝政一事,他做出了和范十一同样的判断,这个青年有意投唐。

但让李善意外的是,苑孝政居然如此迫不及待的来了代县。

在云中县刻意让周二郎一行离城避难,与自身跑到代县来,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还能说是苑孝政欲投唐,而后者却能解释为,苑君璋有意投唐。

至少,苑君璋希望通过商队,与李唐建立一定的联系……多一条后路总是好事。

李善笑着延手请苑孝政坐下,后者恭敬的坐在了李善的身侧后方……这个举动让众人纷纷侧目,这个位置是不能随便坐的。

裴怀义心里有着不好的预感,苑孝政的祖父曾任代州长史,名望不低,而其父苑君璋鼎盛时期坐拥朔、云二州,麾下精锐数万,你居然对李善以师礼待之!

柳熙笑着问道:“贤侄应有多年未归故地了吧?”

苑家是朔州马邑人氏,但因为苑侃曾任代州长史,举家迁居代县多年,直到后来刘武周起兵,苑君璋娶了刘武周的妹妹,这才回到马邑。

苑孝政恭敬应是。

裴怀义狐疑问:“你抵代县几日?”

“已有三日。”

裴怀义瞥了眼笑吟吟的李善,好吧,居然是和我同时抵达的,这厮的嘴巴好紧啊!

但关键不是李善嘴巴紧,裴怀义很快联想到,这几日李善不见踪影,八成就是和苑孝政在一起……他们谈了什么?

薛轴眯着眼打量着苑孝政,“不知足下此来为何?”

“乃是在下邀孝政赴代县。”李善若无其事的说:“朔州已然归降,但云州依旧割据,而且突厥时常在云州盘桓,若无把握,在下哪里敢组建商队出塞?”

微微侧头,李善用嘱咐的口吻交代,“但凡出塞商队,还请苑公照拂一二,即使战事再起,也不可损坏分毫。”

苑孝政原地拜倒:“谨遵命。”

裴怀义长长吐了口气,脸色难看的很,他当然听得懂这句话的言外之意,这是李善几乎赤裸裸的威胁……你不听话,信不信让你闻喜裴氏的商队出点什么意外?

而且苑君璋如今割据云州,不久前还攻打马邑,这等人物的儿子出现在代县……自然是代表其父来的。

首节 上一节 223/4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