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284节

张氏眼角余光瞥了瞥, 看见一直板着脸面无表情的朱氏嘴角微微勾起一个弧度……哎,还好定亲流程已经走完了,不然……这个女儿算是留不住了。

应国公夫人杨氏饶有兴致的打量着崔小娘子,再转头看看面色发青却说不出话的齐王妃,心想今日倒是有趣。

一个是弘农杨氏女,嫁入皇室为齐王妃,一个是清河崔氏嫡女, 与近年名声鹊起又得陛下青眼的李怀仁定亲,其实身份差别不算大,两人都未满二十,阅历不深。

但齐王妃虽然是为了赌一口气才说出那等话,但却无意间表明了态度,要知道她是没办法代表弘农杨氏的,甚至因为适才那件事涉及同样出自弘农杨氏的南阳公主而不得发难,但身为齐王正妃,她是能代表齐王府的。

如今朝中局势,人人知晓,东宫拉拢齐王制衡秦王,而齐王妃说出这等话,难道代表了齐王对李善的厌恶,背后有没有东宫的意思呢?

已经有人的视线落在了太子妃郑观音的身上……提起李善,都说东山李怀仁,谁不知道东山寺和李善之间的关系?

今天不是来踢场子的吧?

崔小娘子与李善定亲,此时毅然出列, 但她不能代表清河崔氏……虽然她用谁都挑不出错的理由将齐王妃堵得胸闷气短。

杨氏正如此想着,身边一位中年妇人突然起身, 扬声道:“当日陛下赞李郎君为世间第一流, 文武双全,若日后难以成诗,但建功立业,为国捍边,为国之幸事!”

秦王妃笑着点头,“正是如此。”

几个妇人纷纷开口打破了几近凝固的气氛,长孙氏身子微微倾斜,对朱氏解释道:“此人出身清河崔氏小房……”

朱氏眉头一挑,她记得被儿子亲手斩杀的崔帛就是小房子弟。

但长孙氏低声继续道:“嫁入武城孙氏,其夫君就是和怀仁同科进士孙伏伽。”

朱氏这才明白,她知道孙伏伽,去年进士科仅次于儿子,而且还曾经登门造访……前年李善遣苏定方破武城,诸多大族深受李善恩情。

南安郡侯夫人长孙氏笑着提起昨日战报,“如此大捷,陛下必当重赏,说不定会晋爵国公,只是不知道以何为名?”

秦王妃和太子妃都眉头微蹙, 没有开口, 她们都知晓此事内情,长孙氏和朱氏也沉默了下来,她们都在担心此事。

就在这时候,齐王妃冷笑道:“出塞大捷,连夜追击,远逐塞外……”

众人一愣,几個和弘农杨氏走得近的都很奇怪,齐王妃自小就性子执拗,今日被两度落了脸却要改弦易辙?

但接下来,齐王妃话锋一转,“如此年少,战功累累,或可加诸冠军……”

“住嘴!”太子妃郑观音再也忍不住,呵斥道:“今日元宵……”

话未说完,朱氏已然霍然起身,双眉倒竖,目射寒光,“吾儿北抗突厥,为国捍边,尊驾身为亲王妃,却咒其早亡!”

“不知吾儿是得罪了齐王殿下,还是吾儿违逆圣人诏令?!”

“难道是因为在下今日得罪了尊驾吗?”

朱氏离案几步,冷然道:“若是如此,在下磕头以谢罪……”

郑观音和秦王妃再也坐不住,忙起身一左一右扶住作势要磕头的朱氏……这个头磕下去,齐王妃那个蠢货无所谓,但损的是皇室颜面。

朱氏双臂用力睁开,厉声道:“仅因言语起隙,咒领兵大将早亡,这就是亲王正妃的做派吗?”

郑观音和秦王妃都有捂脸的冲动,之前还仅仅是怼弘农杨氏,现在将宗室一杆子都带上了……今日怎么就让齐王妃这个蠢货来了东山寺呢!

众人视线对撞,看看怒气勃发的朱氏,再看看面有不忿的崔小娘子……还真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同样的性情刚烈。

秦王妃低声好言相劝,她自然知道朱氏为什么如此大怒……这是朱氏的忌讳。

毕竟李善和霍去病太像了,明面上,两人同样年少扬名,同样力抗胡人,同样出塞远逐漠北,同样得帝王青眼有加,一个是汉武帝的外甥,一个被李渊视为子侄……甚至两人都是因为平阳公主而得以扬名。

而暗地里,李善和霍去病同样被父亲抛妻弃子,同样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

如此相似的人生轨迹,如何不让朱氏暗地里忧心忡忡呢,霍去病二十四而亡,而李善今年也十九岁了。

一片寂静中,长孙氏冷着脸起身行礼,“吾家三郎随怀仁出塞,连夜追击,至今尚未有音讯传来,敢问齐王妃,不知该赐何名号?”

齐王妃脸一阵青一阵白,对着朱氏她还有底气,但对上陇西李氏,而且是目前最强势的丹阳房……

“冠军侯与馆陶县公,何能相较?”一位一直沉默坐在上首的女郎起身道:“冠军侯远逐漠北,杀戮甚重,但李郎君心怀仁义,设伤兵营,救死扶伤,不可同日而语。”

“五妹说的是。”郑观音松了口气。

女郎上前握着朱氏的手,“李郎君筹谋山东,出塞败敌,多少人家因其幸存,必能延寿百岁,他日朱娘子当五世同堂,其乐融融。”

朱氏后退一步行礼道:“谢过长广公主。”

这位就是李渊的第五女长广公主,她是最适合出面调解的,一方面因早年丧夫而得李渊怜惜,另一方面是她的第二任丈夫就是如今的吏部侍郎杨师道。

杨师道虽然年岁不大,但却是观王杨雄的幼子,在弘农杨氏中地位仅次于中书令杨恭仁。

这时候,有侍女入内,附在长孙氏耳边低语了几句,后者追问后冷笑道:“让其入内,高声报之!”

片刻后,懵懂的张文瓘站在偏殿门口,迎着无数道或好奇或狐疑的视线,高声道:“马邑战报,怀仁兄率军雪夜追击,一夜五战,连战连捷,斩首三千有余,俘战马数以千计,生擒颉利可汗独子欲谷设,逼退突厥援军!”

“大军回塞,代州遍传怀仁兄新作,月黑风高夜,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殿内安静了一瞬,然后猛地炸了锅,叽叽喳喳的像沸腾的开水一般,杨氏瞄了眼如丧考妣的齐王妃,好笑的在心里想,真是自作自受啊。

第502章 封赏

李善来到这个时代,已经见过很多名垂青史的大人物了,李世民、秦王妃、杜如晦、玄奘和尚……

这些人和史书中的形象总有着这样那样的区别,不过这也是应有之义。

李善也结交了不少的友人,有视为挚友的王仁表、李楷,有不打不相识的程处默、尉迟宝琳、长孙冲。

这些人中,论品行,却是史书上默默无闻的李楷最为了得,光明磊落,为友思量,堪称良友。

回到长安后的李楷,第一时间送上捷报之后,马不停蹄先去朱家沟安抚朱氏,继而每日在东山酒楼设宴,席间竭力为李善扬名。

之前李善这个名字还只是停留在某些有心人的耳边,但如今有陇西李氏嫡系子弟的鼓吹,李善李怀仁之名已然遍传长安……这本来就是世家大族扬名的主要手段。

筹谋设计,虚张声势,使刘黑闼大军阵脚大乱,终使唐军以弱胜强……各种版本的故事在坊间流传。

李善之前诸事也被翻了出来,大肆流传,就是这个力度有点没控制住……如果李善在长安,只怕都要听不下去。

除了的确玉树临风之外……什么掌扇杜如晦,力敌尉迟恭,义救魏玄成,李善是真的不想认。

在院子里等待下人传报的李楷好笑的想,坊间那些夸张的流言蜚语显然是有人刻意为之的,试图让李善向东宫靠拢。

不过让李楷诧异的是,秦王府那边一点消息都没有,秦王已然许诺召怀仁入麾下,为何一言不发?

“三郎君。”

李楷微微颔首,大步走进后院,“拜见秦王妃,拜见母亲大人,拜见叔母。”

“真是好儿郎。”秦王妃不过二十三岁,虽然性情稳重,端庄秀丽,但并不是那种端着身份的人,笑道:“朱娘子真要好好谢过德谋,虽殿下有令,但德谋南下北上,两度急行,实在辛苦。”

看朱氏要起身相谢,李楷赶紧避开,躬身道:“怀仁曾言,愿此生携手为友,若易位处之,怀仁必不负。”

“好了,在家里就不用……”秦王妃掩嘴一笑,这段时日李楷为友扬名一事,本身就遍传京中。

李楷无奈的说:“实是肺腑之言,不仅外甥如此,孝卿兄亦不遗余力。”

的确,王仁表也在大肆吹捧李善呢……毕竟是太原王氏子弟。

长孙氏看向儿子的眼神中带着欣赏,四个儿子中,长子李嘉过于忠厚,次子李大惠资质平平,四子非她所生,唯独三子李楷最被赞誉。

“来吧。”长孙氏示意侍女将茶盏端过去,“这是朱娘子亲手所沏,谢你往来奔波。”

李楷接过茶盏笑道:“果然又咬盏,叔母手艺,足以称道。”

秦王妃笑眯眯的看着李楷一饮而尽,眼角余光扫了眼朱氏,这位妇人适才轻描淡写,尚未咬盏便让侍女通报李楷入内……如此技艺,的确足以称道。

朱……到底是哪一家?

李楷坐下,陪着三位长辈闲聊,虽然秦王妃比他也就大了三岁,却是不折不扣的长辈。

如今外间消息中,除了李善扬名之外,最引人注意的自然还是河北战事。

刘黑闼死讯传入京中后,李道玄、程名振、齐善行分兵北上,收复贝洲、洛洲,坐镇魏洲的田留安分兵收复德州、博州。

之后收复失地的战报不断入京,有时候一日三报。

定州总管双士洛在扛过了过境突厥军后开始收拢兵力,并很快收复了整个定州……田留安一早就使信使报信刘黑闼已死。

幽州燕郡王罗艺在等待了将近半年后终于出兵,很快收复了易洲、莫洲。

齐善行率兵北上,陆续收复刑洲、赵州。

李道玄、程名振在收复冀州、深州后分兵,后者西去收复恒州,前者东向收复瀛洲、盐洲。

魏县大败,刘黑闼身死,再加上残部在洛洲被李道玄、齐善行合力击溃,失陷的诸府洲几乎没有抵抗的意志,导致唐军进军速度非常快。

闲聊了好一会儿,秦王妃看看时辰不早了,准备告辞回宫,但在离开之前,轻声道:“不知朱娘子是否知晓,父皇半月前下诏,明年二月初行科举事,但诸州府报考名单需在十二月中旬之前核定……”

“李怀仁似乎未入县学?”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如果李善想以科举入仕,那就要启程回京,而且需要通过长安县衙的考核。

朱氏神色平静,躬身行礼,送别秦王妃出府,而李楷一脸的莫名其妙……以李善如今的名声,在河北的筹谋之功,被秦王召入府中任职,应该是理所应当的吧?

回到承乾殿,秦王妃意外的发现丈夫一人在书房里独坐,并没有召臣子相伴……李世民在去年回京之后,几乎每日都要召心腹幕僚、十八学士议事,以示礼贤下士之风。

“观音婢回来了。”李世民笑道:“听闻今日去了客师府中?”

“三堂姐传信,李怀仁之母今日登门拜谢。”秦王妃随手整理案桌上杂乱的书籍,“朱娘子气度非凡,茶艺足以称道,对朝中局势明了于心,且通晓典故,必有来历。”

“朱氏……”李世民歪了歪脑袋,“西汉大司马朱诩以沛郡为堂号,后分出凤阳郡、吴郡。”

“朱氏自承祖籍关中。”秦王妃摇摇头,看了眼榻上铺开的地图,“听闻道玄已然收复河北,不知父亲何日召其回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快了,必不会使道玄长驻河北。”李世民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显然,李建成力荐李道玄出任河北道行台尚书令……这件事对李渊还是有影响的。

一想到这儿,李世民就心里发毛,不过这几天,李渊的态度反而缓和下来了,甚至都没提过那座为李世民特地修建的弘义宫了。

叹了口气,李世民换了个话题,“对了,今日已议定河北诸将封赏,田留安封爵道国公,齐善行封爵内丘县公,程名振封爵平恩县公。”

秦王妃在秦王府中绝不是个只知道俯首听命的主妇,皱眉低声道:“崔氏?”

田留安封国公无所谓,但程名振封爵平恩县公是因为他就是洛洲平恩县人氏,按理来说贝洲清河人氏的齐善行理应封爵清河县公。

但偏偏有个清河崔氏。

清河崔自然不想看到郡望堂号被人夺去……所以李建成一力坚持齐善行以刑洲内丘为封号。

李世民冷笑道:“父亲几度对山东苛求,其因隐晦,而大哥却……”

圣人李渊是关陇一脉出身,对五姓七家有借重,但也有警惕……事实上,从杨坚到杨广,再到李渊,对世家大族始终有着明显的压制,虽然效果并不太好。

李世民身边也有是五姓七家子弟,陇西李、赵郡李、荥阳郑,但要么是偏支如李玄道、李守素,要么如郑仁泰、李孟尝这等从晋阳起兵时的老人。

而李建成在这方面就有点过了,除了妻族荥阳郑之外,太原王、博陵崔、清河崔、范阳卢应有尽有,而且都是正位东宫之后才招揽的。

特别是这次,李渊命东宫出人巡视山东,安抚百姓,李建成点名魏征之外,还点了清河崔的崔昊。

李世民忍不住在心里计算路程,魏征、崔昊应该已经抵达黄河了。

第503章 临行

霞市,酒坊隔壁一间不起眼的小屋中,李善左右看了几眼,吩咐亲卫在外,推开门走进去,视线落在一个身穿汉服的胡人青年脸上,用诚恳而真挚的口吻道:“率兄来的好巧啊。”

听到这个似曾相识的称呼, 结社率不禁有些恍惚,忍不住悄然后退了半步,“为何如此说?”

“圣人诏令,小弟即将押解欲谷设赴京觐见陛下。”李善笑着说:“率兄来的巧,不过也来的迟了……突利可汗才下定决心吗?”

李善脸上那温和的笑容落在结社率眼中,好似寒光闪闪的利刃,又或是吐着信子的毒蛇,身子都微微发颤,郁射设就是这么毫无防备的死在对方的手中的。

“突利可汗遣派某前来……”结社率喉头动了动, 只觉得嘴里发苦,看李善脸上笑意愈浓,赶紧补充道:“郁射设已死,欲谷设被擒……若我也死在你手中,突利可汗是我胞兄,他绝不会……”

首节 上一节 284/4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