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304节

“让他们进来。”李善嗤笑了声,他斜靠在榻上,看着恭谨入门拜倒的两人。

“都识得某吧?”

“小人拜见邯郸王。”

“小人拜见邯郸王。”

李善随口扯澹,“某替苑公谢过韦兄、无忌兄好意,但芮国公戎马多年,多有伤病,此次入朝,又水土不服,病卧床榻。”

两人都偷眼看去,坐在李善对面的苑君章神采奕奕但一言不发。

“明日芮国公会在日月潭暂且歇身,等宅子修缮一番,再行入住。”

两人均有些不知所措,李善挥手斥退……韦挺那边是意外,但长孙无忌送来的投帖却是提前安排好的。

苑君章叹了口气,想说些什么,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但他知道,想不被卷入夺嫡之中,攀附面前这位邯郸王是自己目前几乎唯一的选择。

“其一,去岁苑公于朔州先败于高满政,后败于刘世让,裹挟云州青壮南下攻打马邑。”李善径直开始提条件了,“苑公亦知,云州百姓多有迁居代州,欲谷设驱赶数千百姓,如今都在代县歇身,还请苑公放还裹挟军中的云州青壮,使百姓家人团聚。”

苑君章立即点头答应,这是理所应当的……事实上,去年军中有大量逃兵,就是因为很多青壮都知道家人迁居代州。

“其二,秦武通赴任朔州司马,陛下命其携千余士卒,刘世让麾下也不过千余士卒。”李善缓缓道:“某有意裁至少三千士卒……苑公旧部不能超过三千,余者要么放归,要么于代州行军屯。”

对裁撤兵力,苑君章并不意外,但很意外于李善有意行军屯,迟疑道:“若是突厥破关而入……”

李善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他至今也不知道突厥举全力来攻到底是个什么规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五月之前,突厥不可能全力来攻,一方面是春夏之际,游牧民族要照料牲畜,产马产羊,维持生计,另一方面突利可汗很可能会扯后腿。

再说了,之前颉利可汗三破雁门关,靠的都不是骑兵之利,一次是守军不战而逃,一次是苑君章率军攻克,还有一次是位于代州东北侧的蔚州总管高开道反叛,迎突厥入关。

如今苑君章投唐,而高开道在半个多月前被部将张金树所杀……颉利可汗未必不能攻克雁门关,但要付出的代价却比之前三次高得多,李善猜测颉利未必会下这个决心。

更别说,如果颉利可汗真的大举来犯,那时候……一代军神李药师应该已经到任了吧。

“但即使三千士卒,也未必无虞。”李善从袖子里取出一张纸,又唤来苑孝政研墨,“苑公久附突厥,如今士卒有意安居乐业,但部将未必……”

苑孝政迟疑了会儿后,拿起墨锭沉默的开始磨墨,即使脑子不好使的他也知道,父亲之前那些年,对麾下也不能完全的如臂所使,颉利可汗对父亲也不是那么放心的。

所以,即使是如今的局势,也难以禁止某些人的小心思……将这些人都交代出来,从代州军、并州军中挑选将校代之,唐军才能真正的掌握马邑,真正的将苑君章旧部握在手中。

对于苑君章未来的命运,李善并不关心,但既然下定决心,在李靖赴任之前多做一些……不管做什么,马邑都是最重要的。

不将马邑死死的攥在手中,李善的心始终都提着……他回京之前,还特地让薛忠临时率兵入驻马邑以防万一。

看着苑君章面无表情的提起笔在纸上写下郭子恒、杜士远等一连串的名字,李善在心里想,总不能逮着一只羊薅羊毛,下次得换一只羊了……呃,主要是以后的苑君章已经没有任何分量了。

当天晚上,李善就住在四方馆,第二日坊门一开,就领着苑君章、苑孝政父子一行人出城回了日月潭,划出一片宅子,又划出一片地让匠人起宅……现在庄子里的砖厂生意很不错,光是砖窑就有六个,多的是红砖。

苑君章恭敬的登门拜会,并送上专门准备的“土特产”,各式的珍宝之外,还有各式数百张皮毛,朱氏倒是挺高兴的,爱不释手的摸着一张纯火红色的狐狸皮。

“可以镶嵌白线,做一顶皮帽。”朱氏视线转到一张偌大的虎皮上,“这比前年大郎从河东带回来的那张还要大!”

李善对这些不太感兴趣,这个时代使用皮毛主要是为了保暖,但等今年冬天,自己应该能弄出一批棉花了。

将苑君章一行人安置好,李善正看见凌敬出门准备等车。

“如何?”

“大功告成。”李善笑着如此说,但感觉凌敬好像有些不悦,问道:“还有碍难处?”

“反正李药师最迟五月就能赴任,只要马邑不失,你做什么都无碍。”凌敬冷着脸说:“只是定方要不要调回朝中……”

李善迟疑了会儿,老跟着自己,难免有将为私有的嫌疑,不过苏定方是自己亲卫出身,也说得过去,“看平阳公主那边……若是马三宝调回,就一起调回来吧。”

“嗯,其余事等你回朝再说吧。”

李善殷勤的将凌敬送上马车,问道:“今日怎么这么早入城?”

凌敬放下车帘,哼了声,“去拜访褚学士之子!”

李善呃了声,自己真是嘴贱,非要问这句话。

第541章 国士

东宫,显德殿。

太子李建成正襟危坐,笑着看向下首的魏征,“怀仁回朝,除却来往过密的李客师和三妹之外,唯一登门拜会的唯有玄成公一人。”

其实李建成知道为什么李善此次回京深居简出,裴寂已经将内情一一告知……父亲拒绝突利可汗和二弟结拜为兄弟,显然对东宫有维护之意。

虽然是李渊下定决心让李善去背这个锅,但也和裴寂商量过,后者极力赞成……李建成是事后才知晓的,也很是赞同。

李唐宗室中,册封郡王的不少,但不是谁都有资格和突利可汗结拜的,说到底,必须得到对方的认可。

如果不选择李善,那么很可能会是曾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的旧部任城王李道宗。

一为不让秦王一脉占到便宜,二为笼络李善……不过如今李建成也已经心中有数,父亲最终选择李善,很大程度是因为其不涉夺嫡事。

所以,李建成乐见其成……还想着二弟至今还不知内情呢。

下首位的魏征微微有些恍忽,第一次自己在这儿和太子说起这个名字,李善还陷于河北,不知生死,虽已微有薄名,但诸人均不在意。

短短两年,如今的李善列入宗室,册封郡王,北地扬威,手掌大权,已经是东宫太子不可忽视的角色了。

此次归京,登门来访,居然都能成为谈资……如何不让魏征感慨万分。

“臣当年数次得邯郸王施恩,无以为报。”魏征正色道:“今日请见,实为其而来。”

在座的几人都是李建成的嫡系心腹,太子中允王珪、太子左卫率韦挺以及太子左庶子郑善果,都知道魏征曾经被李善救起,后者又在清河县为魏征背锅解围。

“理所应当。”王珪白眉一挑,“邯郸王与陇西李氏丹阳房子弟来往极密,得其助益颇多,而平阳公主更不用多说,突然在启程之前登门拜会玄成,必有要事。”

魏征苦笑拱手,“其一就是为叔玠兄。”

“什么?”王珪有些茫然,自己和那位青年可从来没有过来往。

消息灵通的郑善果笑着问:“可是因定襄元氏一事?”

“不错。”魏征点头道:“邯郸王怒斩十三人,两人乃定襄元氏子弟。”

王珪恍然大悟,定襄元氏与太原王氏联姻数代,李善这是向自己显示善意,不想得罪太原王氏。

但王珪不太想管这件事,他这一支是太原祁县王氏旁支,曾祖父那一代就迁居或者说叛逃去了南朝,与本家联系不多。

李善之所以通过魏征找到王珪头上,无非是因为五姓七家中,如今入仕者,就属太原王氏最为没落。

如今太原王氏子弟中,除了王珪,也就随州总管王裕略有名望……还大半都是因为尚同安长公主。

魏征解释道:“被解职的司田参军乃是王仁表的堂妹婿,邯郸王请了王仁表出面,但族人颇有怨言。”

韦挺看向李建成,“殿下,听闻因定襄元氏一事,怀仁斥责张公瑾。”

李建成微微点头,他知道的更清楚,薛万彻早就来信了……李善斥责张公瑾,加权薛万彻,可以解释为偏向东宫,也可以解释为公正无私。

魏征突然挺直身躯,朗声道:“邯郸王此举,非为私,而为公。”

李建成正色道:“还请玄成公详叙。”

“邯郸王开拓商路,吸纳塞外民众,招抚芮国公,数败突厥,残破多年的代州已有复兴之像。”魏征缓缓道:“但突厥控弦数十万,每每来袭,故邯郸王意欲在代州行军屯。”

其实这件事大家都知晓,为此李建成还怼的李世民哑口无言……李建成正要追问,郑善果突然点头道:“此实为公!”

“定襄元氏劫掠田地,掳民为奴,必然使地方不宁。”郑善果解释道:“若各地豪族纷纷效彷,怀仁欲行军屯,却无良田可用。”

魏征补充道:“虽然代州田地颇多,但若是开垦荒地,一两年内难得收获,只怕行军屯一事遭朝臣弹劾。”

李建成轻轻拍了拍桌桉,他已经完全明白了,李善看似是向王珪示善,实际上是希望借东宫之力约束河东望族,不要肆无忌惮的抢占良田……定襄元氏胆大妄为,无非是因为背靠太原王氏。

河东望族那么多,李善有胆子砍下两个定襄元氏子弟的头颅,难道还有胆子砍下太原王氏、河东薛氏、太原温氏、解县柳氏、闻喜裴氏那么多门阀子弟的头颅吗?

“邯郸王命张公瑾主持清查田亩、隐匿人口,收效甚微。”魏征轻声道:“若殿下襄助,不仅施恩,更于国有益。”

李建成连连点头,转头道:“还请王师去信太原,再请裴相遣派子弟走一趟,务必事成。”

王珪默默点头,他虽然不是太原王氏嫡系子弟,但早有名望,如今又为太子之师,在族内说话的分量很重,是王仁表远远不能比拟的。

顿了顿,魏征幽幽道:“昨日,邯郸王提及,江淮战事落幕,永康县公率兵北上赴任代州总管,陛下将调其回朝。”

安静了片刻后,王珪赞道:“此乃国士,他日必为一代名臣!”

诸人都赞同的点头,这个逻辑是谁都看得出来的,江淮军败局已定,永康县公最迟四五月就能北上赴任,李善很快就会被调回朝中,但却在这时候还在筹谋军屯。

只要雁门关不失守,军屯是能在将来给唐军带来极大好处的,但这些好处是李善注定享受不到的。

换句话说,李善费尽心思播下种子,却是李靖收获。

李建成在心里想,怀仁能文能武,理政地方,军中筹谋均有建树,还精于算学,他日不说宰辅,至少户部尚书是稳稳的。

这时候,韦挺笑骂道:“怀仁此次回京,登门拜会玄成兄,却弃某不顾,昨日遣人投帖芮国公,居然被怀仁赶回来!”

王珪、魏征两人都性情端谨,没有回应,郑善果早年刚直,如今晚年却性情大变,笑着问:“以何为由?”

韦挺哈哈一笑,“芮国公精神抖擞,怀仁非诬其病卧床榻,需休养多日,今日一早就离了四方馆,迁至怀仁那个庄子去了。”

李建成眉头一皱,拉拢苑君章是他和诸位谋士早就定下的,李善却在其中作梗?

下首的魏征朗声道:“殿下,此即邯郸王登门的第二件事。”

第542章 同心结

对于李善,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有着共同的观感,考虑到其明岁才加冠,这是个自己登基之后能大用的英杰,如今深受父亲信重,但对夺嫡并不能产生什么影响。

而李善不管是在山东,还是在代州,处事不偏不倚,公正无私,这是由于这一点,所以李建成对李善一直怀柔,但如今已经渐渐不再考虑立即将其笼络到门下,而且他也发现了,李世民似乎有着同样的举动。

所以,对于李善通过魏征递来的信息,李建成有着通盘的考虑。

“二弟意欲笼络芮国公?”李建成眉头一皱,这出乎他意料之外,前年李世民征伐山东,洛水一战击溃刘黑闼,曾与罗艺合军一处,虽然后来薛万均入了天策府,但与罗艺并不亲近,以至于罗艺投入东宫门下。

这是罗艺的选择,也是李世民的选择……军功太盛,惹人觊觎。

一旁的韦挺点头道:“昨日同去四方馆投帖的还有长孙无忌的门人。”

王珪沉思片刻后道:“秦王未必是想笼络苑君章,只是想逼退殿下。”

“不错,邯郸王亦有此虑。”魏征颔首道:“东宫笼络,秦王不会坐视。”

“但如今苑君章近万旧部仍盘桓马邑,邯郸王欲分流士卒,军屯中会有大量苑君章旧部。”

郑善果反应过来了,“无论芮国公投入东宫还是依附秦王,代州必然生事!”

“军屯或以司农卿,或以户部统管,但本朝未有先例,地方当以刺史、都督、总管为首,如今永康县公尚未赴任,代州总管府仍是由怀仁执掌。”

“代州别驾张公瑾奉命清查田亩、隐匿人口,很有可能主责军屯事,而薛万彻领录事参军事,下设的司田参军、司库参军也是有权插手的……”

换句话说,在军屯一事上,东宫和秦王府的势力在职权上是有重叠的区域的,偏偏军屯中肯定有大量的苑君章旧部……

魏征轻声道:“邯郸王揣测,半载到一年之内,芮国公旧部当散于各地……”

李建成不自觉呻吟了一声,因为二弟在军中威望太高,自己不得不引外地军阀为援,罗艺那厮被父亲贬为泾州刺史后,自己选中了苑君章……但听魏征这话的意思,李善推测苑君章的势力很快就会消散。

琢磨了会儿后,李建成试探性的问:“燕王在泾州如何?”

王珪沉声道:“燕郡王虽出朝,但陛下未罢其左翊卫大将军之职,裴相若能进言,今年或能回朝。”

相比起来,李建成更看重罗艺,幽州远比朔州强盛,更关键的是,罗艺虽然入朝,但幽州军主要还是控制在罗艺旧部手下。

李建成微微点头,“赐罗氏十奴仆,百匹丝帛。”

罗艺虽然外放,但其弟罗寿、儿子罗阳还在京中……一个瘸了腿至今还走路一瘸一拐,另一个当时鼻梁骨折……

一旁的韦挺点头应是,李建成才看向魏征,“玄成公去信怀仁,尽可施展,孤去信诸将,不得擅其纷争。”

首节 上一节 304/4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