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353节

第645章 最后关头

六月六日,晴,微有风。

披甲的李靖翻身上马,回头看了眼留守的代州司马尔朱义琛以及魏征,默不作声的趋马驶出雁门关。

雁门关外,车队、骑兵有条不紊的出关,远远可见以数十骑为单位的游骑正向北方、西方散去,扑杀突厥斥候。

在李靖看来,此番出兵,看似突厥拥兵十余万,但先猛攻雁门关不克,偏师入河东近乎被全歼,再攻马邑、顾集镇不克,士气衰落,粮草不济,驱逐并不难,但想取得一场大捷,已经不太可能了。

李靖率亲卫疾驰向前,眼角余光扫见北侧的骑兵大队,向着一位青年将领微微点头示意。

那是昨日刚刚赶至雁门关的张宝相,奉命率千五骑兵来援,如今突厥已经退兵,河东无虞,并州总管李道宗倒是有胆子遣派偏师北上。

如此一来,加上各个将校的亲卫,仅仅骑兵就有五千之数,加上五千步卒、大量战车组成的车阵以及民夫,出塞兵力已经过万。

大军并没有径直往北,而是向西北方向进发,同时靠近马邑、顾集镇,李靖选择的行军路线很有讲究,毕竟他当年在朔州任职多年。

几乎就在雁门关出兵的同时,顾集镇寨堡外,爆发出震耳欲聋的狂呼声,胡人齐声呐喊,居高临下的李善、张士贵都听不懂,但都知道他们在喊什么……城破,城破。

被数十人推着狂冲而来的木车猛烈的撞在城门上,车头上的巨木顺利的将城门撞倒,聚集起来的百余突厥兵举刀冲入了城内。

就在昨日,颉利可汗当众悬赏,砍下李善头颅者,封特勤,赏部落、土地。

草原上,部落之间的独立性如今依旧非常大,但突厥建国,已经渐渐转化为半部落半封建的政治形态,最典型的就是官制的出现,以及土地的私有化。

在始毕可汗在位期间,突厥官制就已经改为二十八等,可汗以下还有小可汗,然后是叶户、设等等。

比如被李善坑死的郁射设,本名是阿史那·摸末,所谓的郁射设其实是官职的别称。

而特勤仅次于叶户、设,排在第五位,可谓一步登天,更别说还赏赐部落、土地。

城门一破,百余突厥兵杀入了城内,其他胡人也从云梯上攀爬上城墙。

距离城门不远处的早就聚集起来的大批士卒开始加速,杀入城内,骑兵并不能发挥太多的优势,但最前面的还是百余骑兵。

为首的是左肩昨日刚刚被李善砍了一刀的阿史那·社尔,之后是心里懊悔终于还是城破的结社率,以及数以千计的步卒。

沉重如闷雷一般的马蹄声淹没了一切,城门在即,阿史那·社尔没有放缓速度,右手斜斜举起了长刀,眼中透着恨意。

但就在通过城门的刹那,阿史那·社尔猛然发觉有些不对,骑在马上的他一眼就看见了百步之外的那个城门,眼角余光发现已经杀入城内的士卒有些茫然,攻破了城门,爬上了城墙,但他们面对的,居然还有一道城门,一座城墙?

马速难以放缓,阿史那·社尔不敢勒停,电光火石间他突然抬头望去,正和一道冰冷的视线撞了个正着。

耳边突然响起几道弓弦响声,阿史那·社尔脸色大变,拼命趋马向侧面移去,三道黑线在空中一闪而逝。

阿史那·社尔百忙之中回头看去,正看见巨如枪矛的特制弩箭呼啸着射入密密麻麻的人群中。

在这个时代,床弩是让人望而生畏的大杀器,光是臂长就有三米,对密集的军阵的杀伤力还在其次,对士气的摧毁更是难以估量。

阿史那·社尔被气得要吐血,却只能打马不停,眼睁睁的看着第二批弩箭将正在冲锋的阵列几乎完全打散建制。

紧随其后的是一波箭雨,李善勉强试制的投石机将大量砖石投射到敌军头顶,城墙上倾泻下擂石、滚木,将靠近城墙的胡人砸得哭爹喊娘。

高高的城墙上,李善冷冷的盯着下面如地狱一般的战场,当初建寨,自己突然发现这个时代还没有瓮城的概念……没想到能有这样的杀伤力。

即使城破,即使自己最后被砍下头颅,那也要拼到底,也要咬下对方一口肉……这是李善上辈子的习惯。

瓮城内已经是一片惨状,但城外的突厥人还在不停的挤进来,砍下李善头颅,封特勤,这样的悬赏让突厥人为之疯狂……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却想进来,场面一片混乱。

普通箭支已经用完了,但砖石还是一次次的覆盖下去,将突厥士卒砸得头破血流,长如枪矛的巨大弩箭一次次向城门方向射去,每一次都会制造出巨大的喧哗,巨大的混乱。

“差不多了。”张士贵低低的嘟囔了句,转身举起旗帜用力挥舞。

下一刻,内城门的左侧,突然打开了一道门户,刚刚侥幸逃得一命的阿史那·结社率目瞪口呆的看着那道门户,即使各种惨叫声、呼和声充斥着耳朵,他也清晰的听见渐渐急促的马蹄声。

一根长槊率先探出,薛万彻兴奋的将面前的突厥人高高挑起,身后跟着的是顶盔带甲,全副武装的精骑。

甩开尸体,薛万彻高吼一声,趋马加速,手中马槊直刺横扫,周围的突厥人无不退避三舍,阿史那·结社率毫不犹豫的跳下战马,从外城墙通道爬上城墙,准备从云梯逃生。

虽然只有百余骑兵,但接下来的一切都顺利成章,薛万彻以自己为矛尖,率重骑兵轻而易举的撕裂了每一个试图聚集兵力的地点,扑灭每一个可能反抗的火种。

城头上,没有箭支,也没有擂石,甚至床弩的长弩箭都已经用完了,张士贵、李善双手攥成拳头,盯着城下纵横扫荡的唐骑。

渐渐的,有金石之声在城头响起,疲惫的士卒们兴奋的以刀击盾发出雄壮而有节奏的声响,给城下的同袍助威。

外城门处已经完全被战马、胡人的尸首堵住了,为了逃生,相当一部分人都是死在自己人手中的。

瓮城内的突厥人被薛万彻赶得到处跑,王君昊再率百余步兵从侧门入瓮城……明明知道只要杀进去就能破城,但已经破胆的突厥人见门户大开,反而四散逃窜。

面色灰败的阿史那·社尔被侍卫硬生生的拽上外城墙,他回头看去,内城墙上的那个青年似乎正投来讥讽的视线。

城外不远处,面色铁青的颉利可汗似乎都忘记了小腿骨折带来的疼痛,双腿猛夹马腹向其疾驰。

他难以相信自己亲眼目睹的一切,明明已经破城,结果城门处堆满了尸首,不久前还挥舞弯刀的冲入城内的勇士们,一个个像兔子一般从云梯上狼狈的滚下来。

第646章 错进错出(上)

看着仓皇而逃的突厥人,张士贵双目赤红,狠狠拍了下城头,

“李药师,李药师!”李善脸上浮现出一丝苦笑,如之奈何,如之奈何。

平心而论,无论是张士贵还是薛万彻,乃至李善,都对李靖未发兵来援有着恨意,但也同时能够理解……初来乍到遇上大战,自然要稳守雁门关为重。

所以,除了薛万彻发了几句牢骚之外,李善和张士贵都从来没有提及李靖……直到此刻。

在冷兵器时代,影响一支军队的战斗力的因素有很多,武器、马匹、后勤粮草等等,但看不见的士气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

突厥人在狂攻八日之后终于破城,但却迎来了当头一棒,惨烈的瓮城一战完全击垮了突厥人的士气,这种影响力不会仅仅局限在攻城士卒中,必然会在城外大军中蔓延开来。

如果李靖能够率骑兵赶到,很有可能取得一场大捷,再不济也能驱逐突厥,彻底解顾集镇之围。

当然了,张士贵如此忿恨,也是有其他原因的。因为,守不下去了。顾集镇寨堡原留守兵力加上李善、薛万彻所携,原本共计不到三千人,如今伤亡已有三分之二,全手全脚还能上阵的只有八百多人了。

粮草倒是不急,虽然昨日已经断粮,但战马还能啃食草料豆饼,士卒们能吃煮熟的大块马肉,因为随李善抵达顾集镇的亲卫都是骑兵,斩杀战马至今,寨堡内还有几百匹战马。

问题的关键是守不住了。毕竟筹建的时日不长,寨堡本来就小,如今让出了瓮城,内城虽然有城门,还有更高的城墙,但李善毕竟不是土木工程出身,设计上有不小的缺陷,张士贵在这方面也不擅长。

外城墙和内城墙是相连的,内城墙厚度不足,城门也没有外城门那么坚固,如果突厥再以蚁附登城的方式攻城……那就是寡妇死了儿子,没指望了。

这也是为什么到了最后关头,张士贵才使用瓮城的原因。

“马尸约莫百具,还有百余皮战马。”朱玮疲惫的登上城头,

“都杀了?”

“马尸切块煮熟,战马暂时不动。”李善漠然道:“武安兄,突厥今日……”

“今日不会再攻。”张士贵抬头看了眼日头,迟疑道:“只是不知道明日……”如今,他们只能寄希望于今日瓮城一战,突厥败北,让颉利可汗放弃继续攻城……他们自己知道守不住了,但颉利可汗未必知晓。

城外七八里处,满头大汗的结社率还惊魂未定,

“那厮果然有后手!”突利可汗脸颊上横肉挑动,啧啧道:“听闻李怀仁最擅死里求活……”下定决心和李善义结金兰,突利可汗怎么可能不去打探这位兄弟的履历,从当年历亭一战开始,之后的坚守邯郸、魏县大捷,再到去年雪夜袭营,逼降苑君璋,李善最擅在不可能的局势中妙手求活,反败为胜。

“还要继续攻城?”面对结社率的发问,突利可汗摇摇头,

“族人均已丧胆。”此次攻入城内的大都是阿史那部落,这等死伤从兵力上来看算不上惨重,但对士气的打击却极为沉重,那位叔叔再让族人去送死……只怕下面都要造反了。

顿了顿,突利可汗低声道:“不管那边,明日撤兵。”

“撤兵?”

“嗯。”突利可汗嗤笑一声,

“十数万大军围攻小小寨堡,八日不克,他还能怪得到我们头上?”

“更何况,今日斥候来报,铁勒诸部早在两日前就西撤,只留数千骑兵于南侧二十里外盯着马邑。”突利可汗踌躇满志,此次攻雁门关不克,五千王帐兵几乎全军覆没在河东,再猛攻小小顾集镇八日不克,兵力折损,族人怨愤,就连一点好处都没捞到的铁勒等部落也不满。

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外联诸部,内抚族内子弟,联手李唐,突利可汗有把握在不长的时间内……至少能与颉利可汗并肩。

这边的突利可汗满腔豪情,那边的颉利可汗被气得都要吐血了。这位满脸横肉的大汗猛烈咳嗽,脸色发青,

“还有城门、城墙?”整整八日,狂冲猛攻,无数勇士用血肉攻下的只是第一座城门,第一道城墙?

寨堡就这么点大,舍弃了一部分,只会让唐军的兵力密集度更高……难道让麾下士卒再去攻第二座城门,攀爬第二道城墙?

那谁知道有没有第三座城门,有没有第三道城墙?唐军无所谓,他们耗得起,但粮草已近枯竭的自己麾下数万大军耗得起吗?

那边拥兵数万,心怀异志的侄儿肯陪着自己继续吗?铁勒诸部已然大部转道向西遁去,霫族、奚族、拔野古、仆骨、同罗、回纥各部都有北返之意,难道自己还要执意继续攻打顾集镇吗?

颉利可汗咬牙切齿,他不甘心,不甘心!不说这座寨堡像颗钉子一般扎在朔州、云州边界不远处,仅仅是儿子两次被生擒活捉,自己小腿折断,这样的羞辱……不说对心理层面的打击,对颉利可汗本身的权威也会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想到这,颉利可汗不由得深恨郭子恒,若不是这厮来报,自己早就北返五原郡,何至于进退维谷……若不是头颅悬于城头,颉利可汗都有心将之五马分尸。

但视线之内,颉利可汗看见阿史那·社尔面色惨白,身后几十个阿史那一族子弟失魂落魄。

显然,瓮城之内的一切,让这些子弟均已丧胆,士气完全崩溃。再想让部落族人蚁附登城,再去撞击城门,不说其他的,光是士气都维系不住,弹压都弹压不了。

就在这个时候,南侧的斥候、游骑高速驰来,引得突利可汗、颉利可汗脸上一变。

八日来,大小两位可汗一直遣派斥候盯着雁门关那边,如此惶然,必然生乱。

“雁门关出兵了?”

“雁门关出兵了?!”不同的地点,叔侄俩问出同样的话,突利可汗漠然的转头看去,视线遥遥与颉利可汗撞了撞,两人都心里有数,不能再打下去了。

第647章 错进错出(下)

六月七日,晨,多云,无风。大帐内的李靖面无表情的看着分坐在两侧的部将,视线在朔州长史刘世让、朔州司马秦武通两人身上打了个转。

昨日大军出雁门关,徐徐而行,半途中刘世让、秦武通疾驰而至。从职权上来说,朔州隶属代州总管府辖制,两位属官来见是理所应当,但李靖心里很清楚,刘世让和李善的关系……是整个代地除了苏定方、李楷之外最深的,此来目的不问可知。

刘世让即刻请见,自请率马邑骑兵北上相援,却被李靖拒绝,大军早早安营扎寨。

也就是被劝住了,不然以刘世让的性子,很难说会不会说出什么样的难听话来……在很多人看来,李靖赴任代州总管就是来摘桃子的,却偏偏坐视突厥大军围攻顾集镇。

李靖眼角余光扫了扫坐下左侧下首位的那个青年,昨日刘世让愤然,让他没想到的是,居然是苏定方出言相劝。

苏定方和李善之间的关系母庸多言,为什么会出言相劝?李靖第一时间就做出了判断,此人深通兵法奥妙,假以时日,当不在自己之下。

“铁勒诸部西撤,突厥缺食少粮,久攻顾集镇不克,士气大落,必有内忧。”李靖放声道:“即刻游骑扑杀突厥斥候,拔营北上,车阵缓行,再使骑兵急行邀击。”

“张公瑾!”

“末将在。”

“领三千骑兵为右路军,并并州骑兵副总管张宝相、朔州骑兵副总管何流、代县令李楷、朔州司马秦武通。”

“刘世让。”

“在。”

“领三千骑兵为左路军,并左武卫将军薛万均、左武卫中郎将苏定方、朔州司兵参军张仲坚。”一番话下来,帐内哄然应声,李靖看了眼苏定方,并不意外对方并没有惊讶的神色。

正所谓《孙子兵法》所云: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大军出塞,徐徐而行,安营扎寨,步步为营,此为徐如林。扑杀斥候,遮蔽战场,乃是难知如阴。

迅捷北上,骑兵急袭,正是疾如风,侵略如火,动如雷霆。这种兵法运用的手段本就是李靖最擅长的,大量斥候的回报,让李靖确定了战略,虽然因为种种因素导致了提前出兵,但大的方略却没有更改。

突厥十余万大军围攻顾集镇多日不克,粮草供应不足,士气衰落,看似依旧庞大,但实则已是强弩之末。

大军出塞,是不可能瞒过突厥斥候的查探的,但李靖先以缓行相惑,再遮蔽战场,突然骑兵急袭,在近乎不可能的情况下,发动一场光明正大的偷袭。

李靖本就在朔州任职多年,精心选择行军路线,刻意的选择安营扎寨的地点,为的就是让精骑能迅捷赶至顾集镇依旧能保留大部分的战力、马力。

庞大的车阵正在缓缓前行,李靖手持单筒望远镜站在高高的木车上细看,几百轻骑四散原野,袭杀敢于靠近探查的突厥斥候。

很快,车阵四周已然没突厥斥候敢于靠近,李靖转头吩咐,红色的大旗挥舞,车阵散开,左右两支骑兵从阵内驰出。

如闷雷一般的马蹄声响起,两支骑兵如狂龙一般向北席卷而去……并不算远的距离,即使突厥斥候回报,突厥大军也难以展开队列。

首节 上一节 353/4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