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433节

一直睡到黄昏时分,平阳公主这才醒来,柴绍也应付完了外面的宾客,夫妻俩一个躺着,一个坐在床边叙话。

“他怀疑是裴世钜?”柴绍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裴世钜今年七十八了,还能活几年?”平阳公主哼了声,“怀仁还挺不乐意的呢。”

他当然不乐意……柴绍暗自撇嘴,你非要将他推到这么尴尬的位置上,难道他还要感谢你?

虽然没有十成十的把握,但柴绍大体能确定李善的政治立场……如今太子的位置还算稳固,秦王想入主东宫的难度非常大。

若秦王想另辟蹊径……控制北衙禁军是重中之重。

柴绍思索,如果秦王真的想借助李善、苏定方,那必须调配禁军将官,牢牢掌控北衙禁军。

但苏定方节制北衙禁军,但将官调配并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右门监卫将军、左右千牛卫将军以及兵部都能插手。

秦王一旦试图将手伸进北衙禁军,苏定方、李善能拒绝吗?

如果李善真的投入秦王麾下,那就不可能拒绝。

如果不拒绝,即使动作再小,也会被早就死死盯着李善的裴世钜发现端倪……从而在太子面前证明李善早有抉择。

难怪怀仁怀疑此事是裴世钜做的手脚呢。

不过这些,柴绍不准备去管,无论是自己还是妻子都战功卓著,所以无论是太子还是秦王登基,他都无所谓。

当然了,从本心来说,柴绍更希望看到秦王上位……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曾长期在秦王帐下听令。

更是太子宽宏有度,善于理政,但中土初定,尚有外族窥探,秦王更加适合。

第750章 恪尽职守

还是正月,整个长安城还处于节日气氛中,皇城内也懒懒散散,天空有细小的雪花飘落,朱雀门边的几个侍卫用古怪的眼神打量着不远处的那位巨鹿郡公。

从没见过这样的……亲自守着朱雀门,有必要吗?

甘露殿内,李渊好笑的说:“那苏定方倒是个心实的,与怀仁不太一样。”

“怀仁想的多……”平阳公主幽幽道:“前日登门,还不太满意呢,说是给他找麻烦。”

李渊眉头一挑,“怀仁如何说?”

“他说得罪不起太子,也得罪不起二弟。”平阳公主叹道:“昨日怀仁去东宫赴宴,今日据说二弟在承乾殿设宴……也不知道避嫌!”

“倒是能左右逢源。”李渊嘴上打着哈哈,心里却无所谓。

如果李善真的要避嫌,两边都不接触,李渊还不放心呢,谁知道两个儿子会不会私下笼络……如今李善将事情摆在明面上,李渊心知肚明,这是刻意做给自己看的。

这时候,举着油伞的韦挺快步通过朱雀门,听着后面的嘈杂声,忍笑绕到侧面进了东宫。

“殿下,殿下!”韦挺一进显德殿就高声道:“知道臣在朱雀门看到什么了?!”

虽然才正月初四,但太子最为倚重的幕僚王珪、魏征都在,一见韦挺这幅做派都是眉头一皱,这两位都看不得韦挺这模样……依仗是太子好友便大呼小叫。

李建成倒是不在乎,笑着问:“巨鹿郡公亲自守门?”

“殿下也知晓了。”韦挺坐下才笑道:“听闻今日秦王于承乾殿设宴?”

“确有此事。”魏征沉声道:“苏定方节制北衙禁军,何人不知陛下实信重邯郸王?”

韦挺抚掌大笑道:“亲眼所见,房玄龄被拒之门外!”

“拒之门外?”李建成忍不住也笑了,“房玄龄乃二弟心腹,为何不许入皇城?”

魏征提醒道:“前年房玄龄让职杜如晦叔父杜淹,自那之后名位上非天策府属官,无鱼袋,不可入皇城。”

李建成恍然大悟,“难怪父亲曾赞苏定方有细柳之风。”

“昨日邯郸王曾提及,巨鹿郡公当恪尽职守。”王珪那张老脸有点扭曲,“但不许房玄龄入皇城,这也……”

就算东宫、秦王府斗到这个地步,就算房玄龄都曾经被罗艺的弟弟殴伤,东宫也不会干这种事……一来没有必要,制造不了什么实际损失,二来也有点跌份。

片刻后,几人不约而同笑了起来,对东宫来说,节制北衙禁军的苏定方恪尽职守,那就已经足够了。

此时此刻,房玄龄终于进了承乾殿,正在向李世民解说……一旁的李善嘴巴都歪了!

李善也不能准确的判断,苏定方此举是真心实意的还是在演戏……这厮好像没什么表演天赋啊。

看李世民瞥了眼过来,李善干笑了几声,“定方兄这是……这是……”

“咳咳。”凌敬咳嗽两声,“你不是嘱咐定方,必要恪尽职守嘛。”

李善以手加额,“还请殿下恕罪。”

“果有细柳之风。”李世民哈哈笑道:“此事是孤处置不当,委屈玄龄了。”

说起来房玄龄也有点倒霉,自从前年让位给杜淹后,李世民不是没有想过再挤一个位置出来,但问题是房玄龄在秦王这个政治团体中的地位非同寻常,堪称左膀右臂,不是什么位置都可以的,至少不能比原本的记室参军要低。

但天策府内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啊,类似的位置如军谘祭酒的苏世长,主簿的李玄道都被驱逐出京外放,人都被赶走了,李世民更加不能解除天策府属官的职位了。

再比如另一位记室参军薛收如今病重卧床已有年许,李世民也不可能把这个位置交给房玄龄。

所以,到目前位置,房玄龄在明面上依旧不是天策府属官,在朝中也没有任职,自然是没有鱼袋的。

“还好某入宫比较早,当时巨鹿郡公尚未亲守朱雀门。”长孙无忌也是嘴角抽搐,他同样不是天策府属官,甚至还不像房玄龄一样名列十八学士,但同样被视为李世民的心腹。

小小插曲后,几人在侧殿一间屋子坐定,侍女端上茶盏,李世民笑道:“怀仁尝尝。”

李善抿了口五味杂陈的茶汤,脸上同样也是五味杂陈,违心赞道:“真是好手艺。”

李世民捋须道:“长孙家最擅烹茶,不知可比得上怀仁母亲手艺?”

凌敬瞄了眼李善,“殿下有所不知,虽朱娘子亦擅烹茶,但怀仁只喜清水一杯。”

房玄龄也点头道:“听大郎提及,怀仁喜水厌茶。”

“呵呵,呵呵。”李善讪笑几声:强行话题一转,“殿下,年前李孟尝……”

“此事殿下已然压下。”一直没开口的杜如晦说道:“李孟尝性情直率,为人怂恿,只是段志玄、道国公颇有怨言。”

李世民安慰道:“日后怀仁可与孟尝多加来往……孟尝已与清河崔氏定亲,乃前隋昌平郡公崔宝山次女。”

一旁的房玄龄解释道:“崔宝山,清河崔氏大房出身,与崔信未出五服,多有来往。”

李善眼珠子转了转,之前清河崔氏出仕的官员大都依附东宫,也就崔信出任中书舍人,明面上两边不靠,现在又有个颇有名望的清河崔氏子弟欲与秦王麾下大将联姻。

长孙无忌插口问:“怀仁与道国公?”

都没问段志玄了,李善与段志玄之间的破事……李渊头痛,李世民也挺头痛的。

“道国公……”李善沉吟不语,封伦原本是县公,去年进爵郡公,之后出任中书令再进爵为国公。

房玄龄劝道:“其实前年科考,即使无江国公,道国公亦不会不取。”

听房玄龄解释了几句,李善有些意外,这是他原本不知晓的,封伦将自己的案卷压下来……很可能是另有所图,只是被江国公陈叔达扰了局。

“殿下。”李善看向李世民,“臣不敢妄言,但总觉得道国公有些阴诡……”

李世民眉头一皱,“何以见得?”

李善摇摇头,“说不清道不明……”

第751章 摆明态度

屋内安静了下来,如今秦王一脉在三省中并不占优势,东宫有裴寂、裴世钜两位,而秦王府这边名义上有李世民这位尚书令,还有封伦这位中书令以及宇文士及这位中书侍郎。

但实际上左仆射裴寂主掌尚书省,中书侍郎宇文士及并无实权,秦王府在三省中最有力的就是中书令封伦……若不是有天策府司马的兼职,李渊未必会让封伦出任中书令的。

所以,封伦虽然算不是李世民最信任最亲近的心腹,但在秦王一脉乃至天策府中的地位颇高,李善这句话让在座的几人都有些皱眉头。

李善心想,我不知道封伦以后要出什么幺蛾子……但有这句话在前面,不管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直觉很准确,还是方便自己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插手,终究是打了个埋伏的。

杜如晦瞄了眼李世民,轻声道:“当年道国公疾驰回京,力承圣人,方能一战功成。”

李世民微微颔首,武德三年他率军攻打洛阳,战局僵持不下,突厥蠢蠢欲动,李渊有意退兵,便是封伦回京,劝说李渊,最终才使大战继续,成就一战擒两王的丰功伟绩。

“怀仁不可妄断。”凌敬眉头紧锁,他没想到今日李善居然会这么说……在秦王面前说当朝中书令兼天策府司马的小话。

而且还是用“阴诡”这样无凭无据的词。

李善叹了口气:“请殿下恕罪,但臣非因早有间隙而言。”

房玄龄笑着说:“今日殿下设宴,乃是为了巨鹿郡公,怀仁可要为其多饮几杯。”

“怀仁在代州以玉壶春而行塞外,不知酒量何许?”李世民举杯道:“今日孤当一试。”

“还请殿下手下留情。”李善举杯,苦笑道:“待会儿准确去一趟甘露殿。”

李世民有些意外,但随即笑着点头,“理应如此。”

昨日去了东宫,今日来了承乾殿,自然要去拜见陛下……这个姿态总是要做的。

既然谈及苏定方,李善也不废话,一饮而尽后身子前倾,低声道:“内外诸事,苏定方尽知,殿下但有所命,必然遵从。”

李世民眉头微挑,“内外诸事尽知。”

“不错。”凌敬补充道:“早在山东便已然决断。”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了眼,都有些意外,他们不意外苏定方知晓李善投入秦王麾下,也不意外苏定方知晓李善的身世,毕竟苏定方几乎就是李善的影子。

但他们很意外于凌敬这句话,“早在山东便已然决断”,李善那么早就已经决定投入秦王麾下了吗?

几位幕僚不清楚,但李世民是心里有数的,早在还没去山东之前,李善就设计让李德武投入了东宫,那时候起,李善就只剩下一条路可以走了。

“苏定方爵封巨鹿郡公,乃是大唐的臣子,乃是殿下的臣子,非李怀仁的家臣。”李善正色道:“他日无论殿下做何种抉择,苏定方必然听令。”

“若是殿下不方便亲自出面,凌公、房公、杜公、长孙公均可代为传召。”

长孙无忌脸庞微红,眼露精芒,如果有节制北衙禁军的苏定方在,一旦宫变,把握就大的多了。

李世民感慨的看着面前这位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青年,在他的计划中,李善是能派上大用场的,但在夺嫡之争中没有用武之地,但现在……至少苏定方很可能成为一个关键人物。

“殿下,或可抽调旧部,充实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长孙无忌迫不及待的建议,“未必一定要从陕东道大行台,扬州都督府、益州道、河北道亦有旧部。”

房玄龄小心翼翼的看了眼李世民的脸色,轻声道:“或可暂缓之?”

李世民却抬头看了眼无丝毫动容的李善,点头道:“不急,不急。”

李世民相信,李善一定听得出长孙无忌这句话的涵义,也能想得到这句话引申出的那些……一旦以旧部充实北衙禁军,那就是动手的先兆,但同时裴世钜不可能不盯着李善,或者说盯着苏定方。

军中将校的调配,如果李世民要做,阻力并不大,但裴世钜很可能会因此找到李善与自己的蛛丝马迹……一旦有了些许证据,太子那边一旦起了疑心,不说父亲对李善的态度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苏定方这个位置很可能会不保。

其实即使没有苏定方,李世民也有这个信心,毕竟自己在军中的旧部太多太多了,太子在禁苑有一支多达数千人的长林军,而且还有左监门卫将军李高迁,手不可能伸入北衙禁军太深。

而除了东宫的嫡系之外,能有资格在北衙禁军担任将校的,很少不是李世民的旧部。

李世民盘算良久,轻声道:“苏定方初初履新,可调其旧部。”

“明白。”李善点点头,苏定方履新,调旧部帮忙,这是理所应当的,不管是李渊还是东宫都挑不出毛病。

长孙无忌眼珠子一转,“怀仁的亲卫头领王君昊……”

“咳咳。”凌敬扫了眼过去,“君昊得封县男,但不愿出仕从军。”

李善笑了笑,“此番携带回京的多有朔州军头小校,定方兄在代州军中亦有旧部,可从中挑选……想必代国公不会阻拦。”

那是自然,不说苏定方马上就是李靖的侄女婿,不说苏定方为了节制北衙禁军,仅仅是李善,一封书信过去,有的是人愿意。

“张武安、薛万钧……”长孙无忌又在打鬼主意。

李善有点烦这厮,沉声道:“此事不可妄为,但挑选来的,必听令行事。”

首节 上一节 433/4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