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44节

毕竟裴寂亲近东宫,而裴世矩又兼太子詹事,四弟若是知晓实情,绝不招揽李善。

沉默片刻后,长孙无忌缓缓开口,“李善其人,虽有才略,但当下难以大用,何以因此事屡屡进言?”

“辅机以为某是为了李善小儿?!”杜如晦突然霍然起身,“世人皆知,殿下喜纳豪杰英才,但近年却为何闭门不纳?”

“李善其人,屡得殿下赞誉,却不肯招入麾下。”房玄龄也起身叹道:“多有人疑殿下胸襟。”

李世民的脸色阴了下来,却没开口训斥。

杜如晦言辞更加激烈,“昔日,为一妾,平原君门客皆去,难道殿下要重蹈覆辙?”

平原君赵胜是战国四大公子之一,门客三千,其小妾嘲讽躄者,赵胜不以为意,门客渐渐散去,后赵胜斩小妾头颅,才得门客重归。

这个比喻并不恰当,但也能看得出杜如晦、房玄龄对李世民的选择的不满和失望。

长孙无忌打圆场道:“既然已为齐王招揽,此事还是……”

“尚未被齐王招揽。”房玄龄难得的开口打断,解释道:“李客师亲口所言,李善只是以算学襄助账目,并无投入齐王府一说。”

长孙无忌也没话说了,转头看向妹夫,自从长子长孙冲和李善和解并结交后,虽然至今还是忿忿,但也并不希望李善投入齐王府。

“诸家儿郎可有不满?”李世民轻声问:“难道李客师之子……李……”

“是他家四郎李楷,字德谋。”

“李楷没劝他几句?”李世民笑道:“程处默还好,尉迟宝琳只怕……”

房玄龄苦笑道:“要不是程处默拽着,尉迟家大郎都要去找李善撕闹了。”

李世民嘴角挂起若有若无的笑意,“别去管尉迟宝琳,让李楷、长孙冲,还有高家的,对了,还有玄龄、克明你们家儿郎……别断了联系就是。”

看杜如晦眉头一挑,李世民补充道:“李善此人,孤另有打算,此事不急于一时。”

“殿下考虑周详就是。”房玄龄主动换了个话题,“今日议河北事,刘黑闼已然攻陷数洲,陛下可有意使殿下出征?”

李世民一时没有开口,脸上渐渐带出讥笑,半响后才道:“东宫太子率精兵三万,横扫关内道四千突厥,斩首三百,可称大胜。”

昨日两仪殿议事,李世民几乎被气得吐血,河东道三战三胜,共斩首近七千,俘虏战马三千余匹,却被李渊斥太过冒进。

而李建成只斩首三百,却被李渊大赞……早知东宫亦有帅才。

李世民就想不明白了,难道突厥肯罢手言和,是因为被李建成击败斩首三百?

裴寂那厮还在边上火上添油,话里话外都在说,李世民还没到蒲州呢,汾州刺史萧顗就击破突厥……言外之意是,这战功怎么也算不到你李世民头上。

倒是李建成是亲自上阵,率军大破突厥,亲身陷阵,斩杀突厥兵将数人。

这让李世民如何不吐血?

自己奉命出征河东道,虽然没亲自领兵,但汾州刺史萧顗却是自己正儿八经的下属,居然战功和自己没关系?

他李建成亲身陷阵,结果三万精兵对阵四千突厥,只斩首三百……居然比我强?

李世民内心都凉透了,想起去年洛阳大战,自己两次被郑军围困,冲阵而出,亲手斩杀士卒逾百,之后虎牢关一战,自己亲自率玄甲军冲阵,透阵而出。

想到这儿,李世民猛地一拍桌案,“绝不能让东宫出兵河北!”

长孙无忌等三人都点头称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秦王府的优势就在于军功,在于对军中的渗透。

如果让太子出征河北,只要不败……呃,只要不大败,圣人必然默许东宫的手伸入军中,这等于是在断秦王府的根基。

这是他们无论如何都忍不了的。

第73章 赴宴

从进入县衙的第一天起,李善就是个独特的存在,他名义上只是来帮忙的,从不侵夺县衙任何人的职责权力,只在李乾佑的指点下进行数据统计。

换句话说,李善每天都是在县衙后院,就连吃饭都不肯出去,李乾佑到也不在乎,自顾自带着李德武天天在外面忙。

其实李善是无所谓的,只是不想横生枝节而已,理论上分析,自己就算遇上了李德武,对方也不敢怎么样。

在李善这个名字在长安扬名之后,河东裴家没有任何反应,李善猜测裴世矩未必知道这个名字,但李德武至今还没反应过来。

李善通过吴忠,隐隐察觉得到,李德武对自己这个前身颇为鄙夷……可能是极大的反差让李德武失去了警惕。

如果在县衙撞见,会发生什么?

李善能肯定,不论其他,首先一点,李德武肯定会捂住这件事。

所以,畏惧相遇的应该不是我。

李善正有滋有味的喝着白开水,啧啧,前世就没发现白开水这么好喝呢……特别是在茶汁的对比下。

“李兄今日得闲?”

听见门外来人,李善脸一垮,这厮都四十岁了,怎么就这么拉的下脸?!

来的是前些日子大败的荣九思,这位在朝野因算学、诗才闻名,倒是没记恨李善,反而时常上门讨教,甚至口称李兄……

李善打听过了,这位荣九思在齐王府担任记室参军,实在不想来往,可惜这厮脸皮太厚……

“乾佑兄太过吝啬……呃,太过忙碌,只能请李兄指点一二。”荣九思笑吟吟道:“听闻李兄祖籍陇西郡成纪县?”

李善努力支撑着一张笑脸,外间传闻算盘是陇西李氏丹阳房秘技,他就是用这个理由将荣九思堵回去的。

荣九思脸上笑容不绝,“今日听闻,明岁明算科,有可能会考算盘。”

科考,考打算盘?

李善好险笑出声来,但转念一想,沉思了会儿后,提笔在纸上一挥而就,“晚辈其实也只是略懂算术而已,并不精通算学,已经竭尽所有,其余的还请荣参军详询叔父。”

看着荣九思如获至宝的模样,李善笑着在心里想,此人特地提到了明年科考……看来李乾佑所说的与齐王无关,难说真假。

武德年间夺嫡之争,太子李建成最有优势,秦王李世民底气最足,而齐王李元吉……

李善都想不通李元吉为什么非要卷进去?

身为嫡子,两位兄长无论谁胜谁败,都不会亏待李元吉。

最关键的是,李元吉掺和进这场夺嫡之争,就算站在胜利者一边,也不会得到更多的东西,本就是亲王,难道还能更上一层楼?

但如果李元吉站在输家的那一边,下场堪忧……历史上李元吉自个儿死了不算,儿子被杀了个干干净净不算,李世民还往他的头上塞了顶名流千古的绿帽子。

唯一的解释是,李元吉本人有夺嫡之心,毕竟李渊只有三个嫡子,也只有这三个儿子有继承大宝的可能。

难道是李元吉想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但这种可能性太低太低了。

三十五岁的李建成身为东宫太子,根脚极深,关键是为嫡为长,深得李渊信重,朝中重臣对其都持支持,至少是不反对的态度。

二十四岁的李世民因军功而显威朝野,天策府内谋士如云,名将迭出,本人更是威盖父兄。

而李元吉呢?

少年时任并州总管,恰逢刘武周来袭,居然携妻妾窜离,洛阳大战只是充数而已,征伐河北少有战功,处置战后河北事不利,以至于刘黑闼复起后,多有其旧部杀官献城。

这样的人物有资格和李建成、李世民争位吗?

李善实在有点想不通,但事实是摆在面前的,因为就在前几天,他得李楷告知,齐王招太原王氏、清河崔氏数人入齐王府为官,这显然是李元吉在扩充实力。

出门看了看日头,算算时间,李善收拾了下,出门往东山酒楼而去,今日是长孙冲设宴相邀。

“李兄来了。”胖乎乎的高履行笑着招手,“据闻县衙里忙的很?”

“不忙,非常非常闲。”李善加重语气。

一边说着,李善一边转头四顾,来的都是秦王府子弟,而且都是和自己关系不错的,除了长孙冲、高履行之外,还有李楷、房遗直。

寒暄了一阵,李善抿了口三勒浆,笑着问起尉迟宝琳和程处默。

长孙冲干笑着摸了摸鼻子,尉迟宝琳早就暴跳如雷,程处默都劝不住,要不是尉迟恭压着,这厮都已经杀到朱家沟去闹事了。

高履行突然说:“昨日两仪殿圣人召重臣议事,提到了李兄。”

正举杯饮酒的李善被呛了个正着,“咳咳咳咳……”

剧烈的咳嗽声后,满脸通红的李善不可置信的支支吾吾,“两仪殿议事,为何会提到李某?”

“因为算盘。”高履行瞥了眼长孙冲,“今日议征刘黑闼事,闲暇时齐王取出算盘……”

“圣人一试赞此虽为小道,却于国有益。”长孙冲接口道:“之后秦王提起了李兄,言辞中颇为赏识。”

李善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声,娘的李二你到底想干什么?

李元吉有意通过李乾佑招揽李善,就是受到李世民盛赞李善的影响。

李善心里也有数,李世民……至少现在的李世民是没有将自己召入秦王府的打算的,几次盛赞很可能是源自于自己和李德武、河东裴氏之间的恩怨。

但在这时候,李世民却刻意在李元吉面前再次盛赞李善。

乱七八糟的各种猜测在李善脑海中飞速的掠过,良久之后他举起酒盏一饮而尽,“圣人使齐王征伐河北。”

“不错。”李楷点点头,“正是齐王。”

李善眨眨眼,好像和记忆不太一样,历史上不是李建成出征河北,擒杀刘黑闼的吗?

“突厥已然罢兵言和,刘黑闼不过一犬,何人出征都能……”高履行说到一半住了嘴,言辞中颇为不满。

房遗直、李楷还好,长孙冲却反驳道:“未必如此,刘黑闼自号汉东王,颇有谋略,若再败师丧地,到最后还不是殿下收拾惨剧!”

呃,差不多一个意思。

李楷突然说:“年初秦王征伐河北,长安令王绪率府兵三千,不知此次长安令是否要随军,五叔可从未历经战阵。”

“理应如此,不过应无大战了。”高履行随口说了句。

一旁的李善眯眼瞥了瞥李楷,笑着将话题扯开,“算盘都递到圣人面前了,诸位可都学会了?”

“据说明年的明算科可能要考算盘呢?”

“虽然在下只是略懂,诸位也尽可相询。”

房遗直有君子之风,也忍不住投去白眼,“略懂略懂,李兄略懂之事还真不少!”

第74章 雨打浮萍

一顿酒菜下来,高履行骂骂咧咧的叫来随从付钱,“也就表侄心实,下次除非是德谋兄、李兄设宴,决计不能选在东山酒楼……小弟半个月的花销都没了!”

“以后给你算便宜点。”李善笑嘻嘻道:“每一贯让你一钱。”

说笑间,几人起身准备离去,李善叫住了李楷,“诸位先走,今日在下要和德谋兄盘账,正好让德谋兄学学算盘。”

“这不是丹阳房秘技吗?”

“德谋兄还用学?”

李楷笑骂几句回到包间内,缓缓坐下,“向来是十日一盘账,还没到时日呢。”

“只是找个借口罢了。”李善让伙计倒了两杯白水来,漱了漱口问道:“适才德谋兄提到令叔会随齐王出征。”

李楷指着李善笑道:“真是玲珑心思,的确如此,五叔家里已经开始准备了,可能会召你随行。”

李善没有问“能不去吗?”这种蠢话,而是问道:“令叔可知我与李德武内情?”

“决计不知。”李楷摇头道:“已然问过了父亲、母亲,就连几位兄长都不知情,为兄暗中试探过,房兄、长孙大郎、高家大郎都不知情,理应只有秦王并秦王妃知晓。”

“李德武身为县尉,理应随行。”李善叹了口气,“还是要碰面。”

李楷摸了摸鼻子,“母亲倒是挺喜欢你的,特地今日入宫见了秦王妃。”

首节 上一节 44/4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