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444节

如果只是和平阳公主有关,也没必要让自己来接手啊。

“武德四年,并州总管李仲文……也是平阳公主旧部,据说是暗通处罗可汗,在长安被斩杀。”裴宣机小声说:“当年举报李仲文的是骠骑大将军可朱浑定远,这位是淮安王李神通的故交。”

李善眼珠子转了转,不会那么巧吧,如今淮安王李神通正在陇右道,“那何潘仁现在……”

“死了。”裴宣机解释道:“去年淮安王率军入陇右道,即刻拿兰州长史何潘仁下狱,据说是暗通胡人,意欲举兰州献敌……”

李善打了个嗝,这是什么破事啊,都不用再去琢磨了,八成是当年在关中,平阳公主掌总,何潘仁、李仲文与李神通有仇……就跟前年刘世让与李神符一个样。

还真是嫡亲兄弟啊,李神通、李神符这对兄弟一个德行。

李善叹了口气,“那朝中如何说?”

“平阳公主曾经……”裴宣机摊手道:“但何潘仁旧部一哄而散,分数股流窜,在灵州、会州袭扰村落,洗劫城镇。”

李善挠了挠下巴上的短须,觉得有点痒,人都死了,而且旧部沦为盗匪,也难怪常达不愿意怀柔……正好自己这个与平阳公主关系密切的邯郸郡王来了,正好塞给自己。

李善知道只怕自己还真的得接下来,但心里有些不爽,常达那厮倒是有些心计手段,你给我走着瞧!

第774章 流民(下)

山谷内,李善站在山坡上向下俯视,将近两千流民聚集在废弃的村落南侧,虽然看见百余亲卫骑马佩刀围在不远处,但流民们并不骚乱,只是警惕的打量周围、

李善突然笑了笑,觉得有些意思,适才已经清点过,两千流民中有一半以上的老幼妇孺,但青壮们将这些没有抵抗力的弱者护在中间。

“三郎。”

“郎君。”张仲坚出列俯身。

“遣派人手去汧源县索要粮米。”李善随口吩咐,“直接去总管府,总不能让常达那厮占完便宜一点代价都不付吧。”

“是。”

既然自己接下了这两千流民,那等于是给常达解决了一个大麻烦,虽然这厮态度冷淡,但显然不是个傻子……不然李善直接领着人住进县城内,看常达怎么处置。

虽然这一次李善是以司农卿出巡陇州,甚至是个受李渊信重的郡王,但其实还不如前年去代州……那一次至少无人掣肘,李善能以自己的方式来做事。

但这一次地方上不太配合,几个佐官没什么权柄,而裴宣机……李善实在是不想和这位打交道,干脆一杆子直接捅到常达面前。

“告诉常达那厮,若是不给粮米,那几千流民就要去总管府用饭了。”李善幽幽道:“勿谓言之不预。”

张仲坚应了一声,转身点了几个亲卫翻身上马而去。

“曲四郎。”李善交代道:“你与稚圭相熟,去华亭县跑一趟,让那边明后日送些布匹、炊具过来。”

曲四郎应了一声,他原是云州人,曾被欲谷设强逼攻打雁门关,雁门大捷后举家迁居代州,张文瓘去年在代州玩的不亦乐乎,主要就是曲四郎陪同。

如今气候虽然渐渐转暖,但还是深春时分……呃,就算是酷夏也不行啊,放眼往下望,好多的流民都是衣不遮体。

炊具、农具这些还好说,关键还是粮食,加起来两三千号人,每天耗费的粮食不是个小数字,李善可不像再从东山寺密库中调用粮食了。

东山寺密库的粮食前年去年大量支援霞市,去年几百户人家迁居而来,青黄不接的时候也要靠着密库的粮食。

当然,最关键的是,都已经武德八年了,李善估摸着,关内的旱灾应该快到了,那场蝗灾也应该快来了,虽然自己这只穿越的蝴蝶已经改写了很多历史轨迹,但应该不至于导致大气候的变化。

接下来那就要看张仲坚能从常达那儿弄来的多少粮食了。

李善想了想招手叫来齐老三和周二郎,吩咐他们明日出砖之后,第一件事是建造粮库……这个山谷将是自己这伙人的基地。

山坡周围垒砌了十几个灶台,几十个亲卫正在生火熬粥,李善清晰的看见,几乎所有流民的脑袋都向着灶台的方向,显然是饿的狠了。

“多久没吃了?”

那位身材魁梧的卷发青年用干涩的声音回道:“十日之内五餐,勉强度日。”

两天吃一顿……李善心想,大震关那些人还卡的挺准的,这种节奏饿不死人,但也只能维系最低的生存标准,让流民无力闹事。

“你与何潘仁什么关系?”李善随口问了句。

这位卷发青年名为何方,两腮凹陷,但长手长脚,“何公乃小人伯父。”

李善微微颔首,“听说过孤王吗?”

“邯郸王三破突厥,名扬天下,自然知晓。”何方迟疑了片刻后才道:“小人等愿为殿下效力,不敢索求,只望殿下怜悯老幼。”

李善转头看了眼,笑了笑,“裴宣机都告诉你们了?”

何方垂首无语,用人耕代替耕牛,这不是不可能做到的,但却是非常耗费力气……如果情况恶劣一点,累死都是司空见惯。

但能活下去是最重要的,如果是之前,何方说不定还想着闹出什么风波,但这位邯郸王……不说其他的,仅仅是亲眼目睹的数百亲卫,他很清楚,自己这一方虽然有七八百青壮,但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力、

李善没再说什么,招手笑骂道:“伱这皮猴,让你留在庄子,非要跟着来,不怕媳妇埋怨?”

脸上有个大疤的范十一笑嘻嘻的走近,拍着胸脯道:“郎君,亲卫之中,论斥候查探,难道还有人比得上小人?”

“又不是出征……”

“郎君出巡,必有事端,如何能少得了斥候?”范十一嘿嘿笑道:“这是定方兄和凌公交代的。”

“此次来陇州,必……”李善说到一半,听见后面有咳嗽声,想了想也住了嘴,只回头瞪了眼王君昊。

算了,自己还是不要开口的好……历经了那么多次,说实话,李善也有点怕了。

“再过几日,母亲会派人过来,正好让你媳妇跟着。”李善点了点范十一,“如今定方兄不在,但凡查探、警戒都由你掌总,出了什么纰漏……”

“那就让定方兄扒了小人的皮。”穿着皮甲的范十一瞄了眼何方,笑道:“内外明暗哨均齐备,必然无恙。”

谈笑了几句后,李善举步而下,踱到一处灶台边,拿了根筷子插了插,筷子不倒,这是古代赈灾的标准。

拿了个木碗舀了一碗稠粥,李善往南穿越亲卫的队列,一直走到难民最中间,将碗递到一个老者面前。

老者脸上满是诧异的神色,跟在李善身后的何方更是脸色大变,他没想到仅仅半日时光,对方就看破了虚实,这位老者才是这支流民真正的头领。

“小人不敢……”

“老者先食,次之孩童,再次妇女,青壮最末。”李善温和的如此说,回头看了眼何方,“可有异议?”

何方迟疑着没有说话,而老者已经拜服在地,双手高举接过木碗,“拜谢殿下。”

李善笑了笑,接过身后亲卫递来的第二碗稠粥,塞到了一个有点流口水的女童手中,顺手摸了摸女童脑袋上枯黄的头发……丝丝泛黄,也不知道是营养不良还是人种的原因。

已是黄昏时分,何方蹲在人群中,大口大口的吞着稠粥,偶尔抬头遥遥看一眼远处的亲卫中的那位青年郡王的身影。

“如此人物,堪称怀仁。”一旁的老者幽幽道。

何方怔了怔,低声道:“听说这位邯郸王便是字怀仁。”

老者没再说什么,就算是刻意为之,但人家也做出了姿态……数百亲卫至今未食,就连那位邯郸郡王都没用用饭。

此刻的李善完全没有用饭的想法,冷笑看着张仲坚,“只三百斗米?”

张仲坚拜倒在地,却一言不发。

跟着去的亲卫凑到李善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李善哼了声,“起来。”

让张仲坚出面,是因为这位曾经在朔州出任属官,毕竟曾经有明面上的官职,但没想到陇州总管常达是一点面子都不给啊……甚至连面都没见。

张仲坚还因为貌丑被门房数落了几句……要不是他拦着,几个亲卫都要动手了。

三百斗米,刚刚好可以让李善带来的三百亲卫吃上一个月左右,换句话说,常达这是摆明了态度,他不会管那些流民的生死。

“既然不给孤面子。”

李善冷冷道:“那孤也不用给他留面子。”

第775章 跋扈

晨间,山谷中弥漫的雾气渐渐散去,汇聚而成的露水打湿了村落路边的野草,也打湿了将士的铠甲。

这几天睡眠质量一直不太好的李善打了个哈欠,淡淡道:“无需尔等做牛马之事,供尔等布匹以遮体,供尔等口粮以饱腹,供尔等建屋以居住……”

身边一片寂静,李善转头笑着看向何方与昨晚那位老者,“可是心中狐疑?”

何方嘴唇动了动却没有开口,李善饶有兴致的打量着老者,“何方乃何潘仁族侄,却要听命于你……”

不等老者答话,李善就接着道:“尔等流离失所,居无定所,沦为流民,如今却有人赠尔等如此待遇,自然应该心中狐疑。”

“其一,孤非皇室血脉,是被列入宗室,册封郡王,但称平阳公主为三姐。”

何方和那位老者都动容了,对于他们这些何潘仁旧部来说,平阳公主这个名字有着极强的影响力。

不是宗室血脉,却册封郡王,类似的事在武德年间并不是孤例,但称呼平阳公主三姐……显然面前这位邯郸王与平阳公主之间关系密切。

“其二,不过些许布匹、砖石而已……”李善接过朱八递来的马鞭,随手挥了挥。

这句话意思很明显,那些对于你们这些流民非常重要,甚至关乎生死的东西,在我眼里不算什么。

王君昊亲自牵着骏马而来,李善翻身上马,笑着说:“此马乃是去岁颉利可汗坐骑,孤亲卫头领君昊俘来而献。”

李善指了指王君昊,“若不是如此,孤未必会添上名字呢。”

王君昊也翻身上马,“陛下赐爵,皆赖郎君。”

何方与老者对视了眼,前者还听不出什么,而老者却是心里明镜儿似的。

人家都点出来了,身居高位,战功赫赫,又与平阳公主是至交,是自己这伙流浪犬的最好选择,也只有人家有资格,有能力,也有理由收容自己。

骑在坐骑上的李善抚摸着柔滑的鬓毛,视线落在正在整理队列的亲卫队上,嘴里却在说:“当然了,还有其三。”

何方、老者一脸茫然,他们的情绪完完全全被李善带着节奏感的话语所左右。

“衣不遮体,面黄肌瘦,沦为流民,但却见有男有女,有老有幼。”李善转过头,轻声道:“此等苦楚,孤早年亦有之。”

李善的言语中带着回忆,神情也略有些恍惚,这一世在他穿越之后,虽然有无数阻碍,但终究不至于衣食无着,但前世……李善至今还记得很多很多,某些细节,某些苦楚还时常出现在梦中。

“两位携老幼妇孺,可见有仁心。”李善温和的说:“衣食无着却未沦为盗匪,可见有义。”

“这样有仁有义,孤伸手而援,难道值得奇怪吗?”

面对这样的一番话,老者慨然而叹,而何方已潸然泪下。

两刻钟后,李善驱马驶出山谷,身后跟着三百亲卫,再之后是排列成队的数百青壮,一行人浩浩荡荡向着汧源县方向。

当裴宣机听到消息的时候,几乎就像是被一棍子迎头砸下,呆了片刻后一跃而起。

但已经来不及了,汧源县虽然有五个折冲府,但与地方官员不同,掌管折冲府的骠骑将军都是去长安轮值过的,谁没听说过邯郸郡王李怀仁这个名字,谁愿意冒头出来?

陇州长史、司马、别驾都手无实权,站在一旁只顾着看热闹,看着李善的亲卫以迅捷的速度接管城门,看着数百青壮在百余骑兵之后直抵总管府外。

“殿下,殿下!”裴宣机一路狂奔而来,一只鞋子都掉了,一把拽住李善坐骑的缰绳,“殿下三思!”

“宣机兄来了。”李善笑容依旧温和,甚至与杨则、张世隆、蔺兴粲三位佐官笑着点头示意,但是嘴里却在说:“这次是孤错了。”

裴宣机听得一头雾水,你率兵进逼总管府,的确是错了……但这才刚刚开始,伱就说自己错了?

“孤掌代州总管府,颉利可汗独子欲谷设来袭,雁门大战,当时两位属官抵达代州。”李善看见了常达的身影,提高声音道:“代州司马尔朱义琛赶赴雁门,随孤出塞一战,而骑兵副总管常何龟缩不前。”

张世隆、蔺兴粲还好,而杨则出身弘农杨氏,可不怕常达,啧啧两声道:“却不料邯郸王雁门大捷,可惜了,可惜了。”

盯着面色铁青的常达,李善继续道:“后孤调换军中将校,意欲掌马邑……常何畏惧突厥来袭,不肯听令。”

“只是将其驱逐回京,已经是孤宽容了,不然斩其头颅,亦属寻常事。”

李善脸上的笑容早已消失,面如寒冰,“自武德四年之后,纵刘黑闼席卷河北,纵颉利可汗父子犯边,孤亦无所畏惧,你曲曲陇州总管,安敢欺孤!”

这基本上算是撕破脸了,常达心里有些后悔,早知道这位如此嚣张跋扈,昨日就不应该那么快回绝,这种事即使是举告上去,但人家一封信足以将事情解说的清清楚楚,这个锅到时候还不是自己来背?

李善很是无所谓,穿越到这个时代,在长安、在山东、在河东,自己每一次都是先退避三舍,还真的以为自己与人为善,真的以为自己只会在被逼到死角才会发作了?

面对一个陇州总管,李善还真没什么心里压力……而且也是对方理亏,闹到太极殿也是自己在理。

首节 上一节 444/4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