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强汉帝 第254节

我在哪里?

这是在做梦吗?

可脖子上的那把刀,是真的好凉。

控制襄阳城之后,贾诩就迅速组织大军南下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南郡的各个县。

襄阳城沦陷的消息还没有传开,此时的南郡各县,对他们都毫无防备,城门轻而易举就可以被他们打开,哪怕城中没有内应。

然而,城中真的没有内应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城中不仅有内应,而且还不少。

内应分为三方。

一方是镇北王府早在几年前就布下的暗子。

刘协的目标是统一全国。

为了这个目标,他就不能不早在几年前就派一些对他的忠诚值达到绝对死忠乃至满值锁定层次的死忠,去提前潜伏进敌人的城池中以及军队中,以待不时之需。

有系统存在,刘协丝毫不担心派出去的人会叛变。

另外两方则是蔡黄两家。

到底是荆州数一数二的顶流士族,老狐狸不在少数。

既然暗戳戳的投靠了镇北王府,那么他们自然是要为镇北王攻打荆州提前做一些准备的。

最好是,能在镇北王统一荆州时,争取到一些功劳…

Ps:今天事有点多,去医院了。请假!祝各位亲身体健康,一切安好,爱你们。

第359章 战争手段尽出

镇北王府的第三次声东击西之战,打得很出其不意。

但并非没有人想不到刘协会用这一招。

比如曹操麾下的郭嘉,就做出了几个判断,其中的一个判断,便是贾诩明攻南阳,暗打荆州。

这个判断一出,便立刻得到曹操、戏志才、毛玠、曹仁等人的认可。

由此可见,曹操麾下的文臣武将,也绝非是什么泛泛之辈,聪明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

尤其是郭嘉,素有鬼才之称。

或许在智力值上,郭嘉和贾诩这只老狐狸,相差不了多少,乃是同一个层次同一个点数的狐狸。

曹操派去提醒襄阳守城军警惕贾诩可能声东击西的人,最终在还没有抵达襄阳城时,就听闻了襄阳城已经沦陷的消息。

贾诩老狐狸到底没给曹操他们回过神来提醒襄阳城的时间,曹操等人无疑感到非常遗憾。

派去提醒襄阳城警惕声东击西的人很快就返回去告诉曹操襄阳沦陷了的消息,随即荆州方面便迅速做出反应。

然而。

再迅速做出反应也还是比镇北王府分布在各郡的鸽组分部传送的情报慢。

知道贾诩在荆州作战,荆州各地的鸽组分部除了给天京方面汇报本郡情况的同时,也被天京方面要求给贾诩汇报本郡荆州方面的情况。

当然,这也是贾诩老狐狸要求的。

老狐狸向来不打没有把握的仗。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根据荆州各郡鸽组分部提供的情报,贾诩能够做出深入的分析,尤其是判断出什么时候攻打荆州最合适,然后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为什么在三月上旬攻打荆州?

据说是荆州府不知道是出于什么事,于当天晚上宴请各方,胡吃海喝。

到底出于什么事?

鸽组分部的情报人员调查不出来,老狐狸却是猜出了个大概。

无非就是刘表引狼入室,曹操、刘备入荆州之后,荆州方面刘表觉得自己在荆州的影响力日渐下降,于是不得不寻找借口,宴请各方势力,以拉拢各方势力,稳住自己在荆州的影响力。

同时也在告诉刘备、曹操,荆州还是他刘景升说了算。

在老狐狸看来,续这次宴会之后,荆州府怕是举行类似的宴会会渐渐变多起来。

面对曹操、刘备,刘表也只能是如此的巩固自己的地位了。

这个举措,也不是一点用处都没有,毕竟吃人嘴短,拿人手软,那些经常去荆州府胡吃海喝的人,又怎么可能会不给刘表一点面子呢?

尤其是蔡黄两家,他们已经暗戳戳的投靠了镇北王府,现如今曹操、刘备入荆州,对镇北王府统一荆州的威胁远比刘表还大,之前他们不怎么发声支持刘表坐稳荆州牧之位,但自从曹操、刘备入主荆州,影响力越来越大之后,他们就开始纷纷发声声援刘表。

由此荆州方面,内部形成了一种小型三国局。

刘备以同是汉室宗亲的关系,极力巴结刘表,以对抗曹操,刘表也觉得曹操的威胁很大,但人家曹操说了,现如今大家共同的敌人是镇北王府,没必要互相残杀、内讧内耗,也是非常在理。

曹操也听从刘表的调遣,这让刘表心里又有些猜疑,刘备这家伙,是不是想借刀杀人,把他刘表当枪使?

当他刘表与刘备合力灭了曹操之后,刘备这家伙就会调转枪头对准他刘表?

刘备的二弟关羽三弟张飞,都是万人敌大将,也是不容小觑。

刘备在刘表的耳边吹风,要双刘联合灭曹,人家曹操也不傻,也会去刘表的耳边吹风,说刘备居心叵测。

两人暗斗,互相制衡,刘表也是非常乐见。

三方,各怀鬼胎。

时而皮笑肉不笑,时而合作时而背后使绊子,尔虞我诈的三国局在荆州上演的尤为激烈。

荆州的三国局,刘表的实力无疑是最强的,但偏偏他没有争霸之心,老二曹操与老三刘备都有四万兵力,曹操一方文臣武将碾压刘备一方,这两人都有争霸之心,但实力又不相上下。

双方真火拼起来,绝对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还怎么搞?

荆州的三国局,更多的是老二老三在暗斗,老大稳坐钓鱼台。

凉州的三国局,则是董氏王朝这个老大离间马韩联盟,玩死了韩遂,削弱了马腾。

但最终却把镇北王府提前引入了局。

董氏王朝胜了吗?

显然没有!

真正的赢家,其实是镇北王府。

值得一提的是,凉州方面随着马云禄东去天京,马家本部人马开始整编,之后右扶风和汉中的镇北王府的作战兵团迅速进入西凉之后,相信董氏王朝方面会很快获知消息。

到时候董卓、李儒他们,怕是有可能会为他们离间马韩联盟,最终引镇北王府入局而感到后悔也不一定。

董氏王朝敢招惹镇北王府吗?

显然不敢!

好不容易丢了整个司隶换取镇北王府不讨董,双方井水不犯河水,董卓他们又怎么可能轻易打破平衡?

一旦平衡打破,他们若是再想修复,那就难了,尤其是现在天下十三州,就仅剩下西凉、荆州、益州、交州以及豫州没有被镇北王府全占。

豫州方面如今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汝南郡不在镇北王府的控制之中。

打破平衡?

将再无平衡。

在说到荆州,有荆州的各郡的鸽组分部通过战鸽传递情报,荆州的大军有任何风吹草动,贾诩都知道。

荆州方面,因为郭嘉判断出贾诩的战略意图,继而得到曹操等人几乎一致认同,他们的反应速度也确实是够快。

然而,南郡江水以北的巫县、夷陵、江陵、华容等十几个县还是全部沦陷了。

局势的发展,也并非没有在曹操他们的预料之内,而是依然朝着他们预料到的最坏的结果去演变。

怎么回事?

为何反应那么快,还是损失如此惨重?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荆州方面的反应确实很神速,但反应再神速能快得过荆州的士族投靠镇北王府的速度吗?

不是荆州方面的反应不够迅速,要命的是他们荆州内部出现了内鬼,人家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各座城池,行军通畅无阻。

怎么会不损失惨重?

贾诩的大军都还没有到,江水以北的各个县就已经打开城门在迎接大军入城了。

就这,江水以北不沦陷那才叫做怪事。

可以说,贾诩的大军攻占江水以北,是以快制快的打法,从鸽组分部方面得知荆州方面的军事调动之后,贾诩方面反而加快推进了战争的节奏,把攻占南郡江水以北的地区,打成了闪电战。

大战过后,曹操、郭嘉等人的脸色都非常不好看,没想到他们预测到了战争,快速做出了反应,最后却还是慢了人家好一大截。

曹操等人如何还能有好脸色?

怕是连吃饭都吃不香,睡觉都睡不好了。

此战再一次刷新了曹操、郭嘉他们对镇北王府打快战的认知。

这种战争推进速度,真的让他们有些望尘莫及。

接下来在防止贾诩继续南下作战的过程中,曹操、刘备等人便针对镇北王府喜欢打快战做出了相应的应对训练。

他们的军队该如何迅速做出反应?

他们的情报又该如何更快速的传送?

贾诩在南郡打的那场以快制快的闪电战,对荆州方面起到了一个被迫的自上而下的军事大活动。

那就是,推动荆州方面不得不军改。

开玩笑,一战之下,人家打得你毫无还手之力,不军改,不发愤图强,难道还等着被人家来灭吗?

还是说,一开打,就直接投降?

曹操、刘备双方都积极推进军改,尤其是他们不但经历过南郡贾诩以快制快的闪电战,他们还经历过酸枣会盟时阻击镇北王府接管司隶,随后还经历过镇北王府三次声东击西之战。

贾诩在南郡打的那场以快制快的闪电战,便是镇北王府三大声东击西之战的第三场战役。

一路走来,曹操和刘备对镇北王府的作战方式了解得太深了。

诡诈!

神速!

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

不仅如此。

一出手就是强兵强将强装备,形如猛虎下山,势如破竹,给人一种无法阻挡的巨大压力感。

军改!

迫在眉睫!

首节 上一节 254/3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