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第236节

当然这一切都是弗兰茨包装出来的,就和后世的经济公司一样,他也准备了一条流水线,专门来坑奥地利富裕阶层的钱,反正平民几乎一辈子都不会踏进这种场所。

弗兰茨并不是什么全才,也不可能将精力过多地投入到剧场之中。

但他可以提供一种新的模式,来将原有的格局打破。

不过最初阶段弗兰茨还是要亲自动手的,比如借鉴后世著名的《茶馆》剧本再加上一些印度的歌舞剧,创造出了《维也纳咖啡馆》这部剧。

当然弗兰茨只是提供一个思路,具体的对话、旁白、以及角色独白之类就交给专业人士去做了。

至于编舞,弗兰茨也提供了一些思路,那就是后世的韩舞和宅舞。这种专门跳给外行人的舞蹈,无疑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

劣币驱逐良币现实就是这么无情,长年累月打磨的舞技却敌不过几下扭腰卖弄的风情。

只不过这些舞蹈在当时看来实在是有些过分开放,但是又和美国那种文化沙漠里的那种赤裸裸的踢腿舞和钢管舞又不太一样,似乎没有那么下流,但又更加地赤裸、诱惑...

其实韩舞和宅舞对于专业的舞者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或者说有些大材小用。

而且这四位曾经维也纳四大剧场的当家花旦都并非常人,她们很快就学会了这种舞蹈。

将一个很有深度的剧本用一种相对低俗的方式演绎出来,看似是一场喜剧但却是另一种悲剧。

弗兰茨并不喜欢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剧本,所以他想要打破的不是市场规则,而是这千年不变的怪圈。

弗兰茨并没有时间看她们训练,他只会帮人打开一扇门至于后面的路就要靠她们自己走了。

弗兰茨做得已经够多了,如果她们依然不能拯救自己,或者自甘堕落,那也只能怪她们了。

首演的当天气氛的热烈程度超过维也纳历史上任何一部歌剧,哪怕是之前歌剧之王瓦格纳的《飞翔的荷兰人》也无法望其项背。

暗月剧团很快就成为了维也纳上流社会的热门话题,几位主演的知名度也大大超过了此前的同行们。

其实这一时期的舞者和演员的社会地位还很低,出名的更多是剧作家与现代刚好相反。

鲜花和掌声淹没了整个会场,同样多的是谩骂和恶评,毕竟这种模式对于十九世纪的维也纳来说有些过于离经叛道。

但还是和弗兰茨之前说的一样,吵架的话通常来说声音更大的那边会有优势。

负面的评论很快就被淹没得无声无息,而指责这种模式的人多半是女性,可在这个时代她们的声音本就微弱。

再加上斯特哥尔摩综合症,以及打不过就加入的心理,很快一些女性也开始崇拜起那些舞台上光鲜亮丽的舞者来,甚至还有不少贵族女性为了嫁个“好人家”去主动学习的。

暗月剧团很快就名声大噪成了整个维也纳,甚至是整个奥地利最著名的剧团。

再加上此时的维也纳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欧洲之心,很快这种名声就传遍了欧洲很多人都慕名而来。

当然也有很多人想要加入其中,于是乎弗兰茨便丢出了所谓的“训练生”方案。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选拔演员,另外也是为了物色一些可用之人去做一些比较阴暗的勾当,比如暗杀、诱骗之类的。

与之同时高涨的还有“K先生”的人气和所罗门·罗斯柴尔德的怒火。

第九十三章 一声枪响

1843年9月2日。

法国,巴黎。

秋风之下,金色的光芒洒满全城,忙碌的平民与慵懒的贵族,以及那些油腻的富商,组成了一幅既精致又低俗的油画。

当英国女王驾临这座城市时,国王路易·菲利普用最高规格的礼仪接待了她。

道路两旁的士兵们庄严肃穆,这比当年迎接拿破仑的灵柩时都不遑多让。

因为几乎每个法国人都不想在英国人面前丢了脸,此时的高卢雄鸡挺胸抬头如当年一般。

大英帝国的威名并不能给法兰西人任何震慑,相反他们却是在像围观动物园里的奇珍异兽般看着缓缓行驶在大街上的庞大队伍。

不过路易·菲利普鉴于最近法国和巴黎的安全状况,他还是让人加派三倍的兵力保护维多利亚的安全。

盛大的欢迎仪式邀请法国各界的名流,有画家,有学者,有政客,有商人,每个人都披红挂彩,绶带勋章挂满身。

七月王朝曾经为了拉拢人心,到处批量兜售勋章和爵位,所以这种东西在此时的法国格外地不值钱。

不过这并不影响那些人炫耀的心理,最起码他们自己觉得很帅。

维多利亚五英尺两英寸的身高(大概一米五七多一点)略微有些娇小,同时又保养得当与路易·菲利普站在一起,远远看去就像是一个小女孩向长辈行礼一般。

这无疑给了法国人一种好感,让他们少了一些对英国女王这个身份的厌恶。

实际上维多利亚还真是路易·菲利普的晚辈,维多利亚是比利时王后奥尔良的路易斯的外甥女,而同时比利时王后又是路易·菲利普的长女...

没错,路易·菲利普就是维多利亚的舅老爷!

所以这里就不做过多介绍了,之前在介绍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一世时应该介绍过的。

法国国王能亲自来迎接英国女王足以体现出其对这次访问的重视,双方都心知肚明这是一场完全出自于政治考量而进行的访问。

但表面上的功夫还是做得很足的,英法的记者和御用文人们早就严阵以待了。

这些文人墨客自然知道要做什么,那就是将这次的见面变成一场真正可以让历史铭记的盛世。

英国女王和法国国王以家人相称,路易·菲利普甚至声称维多利亚就像是自己的女儿,后者也表示了感,甚至还代表英国政府向法国赠送了一只象征和平的白鸽。

这次会面最直接的一个结果便是双方将结束在拉普拉塔总督区的对抗,其实这场无意义的战争双方早就想停止了。

但是无奈英法的高层都被自己人架了起来,再加上弗兰茨故意操纵舆论,险些让双方真的爆发战争。

但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不见得会按照弗兰茨预想的发展,哪怕是已经做了足够多的工作依然无法实现。

在拉普拉塔总督区英法双方的将领都表现出了极强的克制力,哪怕是弗兰茨制造了一些事端,哪怕是罗萨斯时不时地制造紧张气氛也没有促使双方开战。

….

但哪怕是战争并没有发生,维持远征军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其实没能促成英法开战倒不完全是弗兰茨无能,主要是距离太远即便是他想进行微操也没有那个条件,一封信从奥地利送到拉普拉塔哪怕是最快也要数周时间,而数周时间究竟能发生多少事,谁也不知道。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别的人出席了这场仪式,他们既不是英国人,也不是法国人,而是波兰人。

他们便是大名鼎鼎的波兰复***,由于之前和另一伙波兰复国势力发生了大规模火拼,再加上遭到俄国和普鲁士方面的联合围剿,以及弗兰茨的高强度挖墙脚。

原本的组织架构出现了很大问题,不得不进行重组。此时的波兰复国

军高层终于换上了一批有能力的新鲜血液,为首的是一个叫兰德雷·普罗米的年轻人。

正是他主动找到了法国人和英国人寻求合作,此时兰德雷·普罗米能出现在欢迎仪式的现场就证明他已经说服了至少其中一方。

其实英***接纳波兰复***并不让弗兰茨感到意外,毕竟他们有着共同的敌人,那便是神圣同盟。

神圣同盟,维也纳体系对英法来说都是称霸世界的阻碍,神圣同盟让英国难以真正战胜自己的老对手俄国。

哪怕是此时的俄国已经被认为是早已落后于时代,一个可悲而又可笑的农业国,称其为野蛮落后的民族。

但是英国却从未放下对这位欧洲宪兵的戒心,奥地利虽然在迅速恢复之中,甚至给英国制造了很多麻烦,然而在盎格鲁撒克逊人眼中,哪怕是整个德意志邦联也未有向其发起挑战的资格。

俄、普、奥三国瓜分了波兰,毫无疑问双方乃是不死不休的敌人,而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

英法遵从这种逻辑决定给其帮助,实际上双方早就有这方面的经验,比如此时正在英法内部闹得沸沸扬扬的工人运动

其实德意志地区也有工人运动,但是除了普鲁士的西里西亚地区大多并不严重或者已经得到了解决而已。

英法也希望波兰人能像此时的工人运动一样在神圣同盟内部掀起一场波澜,最好是能重新复国,这样他们便能更好地控制这个强劲的对手。

实际上就算是英法联手也不可能立刻向神圣同盟发起进攻,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削弱这个同盟的力量,直至其内部崩溃。

其实弗兰茨想的也是差不多,他也不想真的打上一仗,如果可以的话,英法永远不要联手,最好可以走向对立或者是发生战争。这样的世界对奥地利一方来说才是最有利的,当然不想让英法联手的并不只是弗兰茨一个人。

路易·菲利普准备请维多利亚女王到自己在巴黎郊外的城堡中小住。

“维多利亚陛下,我的那座小庄园十分适合野餐,以及打猎。相信我,你和亲爱的阿尔伯特一定会爱上那里的。”

路易·菲利普说得十分真诚,因为野餐和打猎是他为数不多的爱好。毕竟自己总想维持一个朴素节俭的形象,而通常来说贵族的娱乐活动都花销不菲,为了自己的人设,路易·菲利普也算是拼了。

这时候在远处传来了一声枪响....

第九十四章 一地鸡毛

法国,巴黎。

孚日广场(也称皇家广场),一声枪响过后,阿尔伯特亲王应声而倒。

不过他看起来并不会有生命危险,因为其中枪的部位在屁股上。

整个广场上充斥着惊慌和愤怒,以及四散奔跑的达官贵人,和咆孝着的士兵。

卫兵们第一时间就将维多利亚女王和路易·菲利普等大人物保护起来了,以防止第二次袭击。

但是枪声却始终没有再次响起,他们知道刺客已经知道无法得手,应该是已经逃跑。

另一方面巴黎的警备部队正在循着枪声响起的方向追捕凶手....

“亲爱的,你还好吗?”维多利亚紧张地问道,此时眼泪已经止不住地夺眶而出。她以为刺客的目标只会是她或者是路易·菲利普,没想到阿尔伯特居然会受伤。

实际上事后证明枪手是在600米之外开的枪,以这一时期的枪械精准度,瞄准维多利亚偏到了三米外的阿尔伯特身上也不是不可能。

凶手使用的是一支加长款的棕贝丝,枪管是奥地利造的,而使用的子弹则是法国最新式的米涅弹。

其实对于米涅弹实际上除了俄国和普鲁士以外,其余三家列强都有研究。

早在独立战争时期美国人就已经创造出了六百米外杀敌的纪录,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莫西·墨菲在萨拉托加之战一枪击毙英军指挥官西蒙·弗雷泽将军。

两者相距500码以上,约为455米。

在阿尔及利亚的法军使用米涅弹也多次创造过千米之外杀敌的记录,当然被打死的人是不是他瞄准的那个就无从得知了。

所以在600米外进行狙杀的计划并不完全是空想,当然在考虑到实际情况下成功率会非常低,但在法国方面做了周密布置的情况下想要刺杀维多利亚女王本就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阿尔伯特亲王下意识地用手摸了摸屁股,立刻疼得缩回了手。

“不太好,我的屁股就像是被涂了辣椒水一样...”

“真亏没一枪打死你,害我虚惊一场..”维多利亚羞红着脸,低下了头。

由于枪手使用的是特制的超长枪管,子弹的初速要比正常情况来快得多,贯穿力也更强。

米涅弹射穿了阿尔伯特亲王的屁股,并没有卡在肉里或者是骨头上,所以受到伤害并不大。

此时的欧洲人和后世的日本鬼子都过分强调步枪的射程,所以导致穿透力过去,而伤害不足的现象,但这对此时的阿尔伯特亲王来说是一件好事。

凶手开枪的地方是一位伯爵家的豪宅,在逃出了一公里的距离之后便试图藏入巴黎的地下管道之中。

但这种做法并没有骗过巴黎警方,最后凶手在下水道中饮弹自尽。

凶手是一名美国人,他此行的目的是来巴黎做生意,出生在俄亥俄州是一名土豆商人,其余的身份信息一概不知。

….

巴黎警方只查到他和那座豪宅中的伯爵夫人有染,便带着尸体到伯爵家中调查。

后者供认不讳,确实是伯爵夫人将这个男人带到家中的。

伯爵夫人还记得他们相见的细节,她打开门抬头望去,一个高大英俊的男人站在门口,大概有三十多岁,充满信心且富有魅力的微笑给伯爵夫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首节 上一节 236/3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