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兴复汉室,从诛杀十常侍开始 第414节

这些人出来的动静有些大,整的煞气汹汹的,把就站在中间的刘虞还给吓了一跳。

看着这些武将群情激昂的样子,刘虞忽然间有些明白为什么皇帝不愿意对鲜卑和羌人忍任何一口气了,朝廷的拳头现在好像确实挺硬的。

刘辩想让众臣来个毛遂自荐,却不料这个问题最终还是被抛到了他手中。

目光在众人的身上扫过,刘辩说道:“朱司徒,辽东苦寒,你就不必去了。”

“夏侯惇,你不是一直嚷嚷着要为先锋冲杀在前嘛,那就你去吧。凯旋之时,正好将驿站从辽东给朕修到雒阳去。”

夏侯惇还没来得及高兴,脸色就苦了下来,“陛下,修驿站之事臣已经干了两年了,能不能另遣一名贤臣?臣想冲锋陷阵,为国讨伐贼寇。”

刘辩心中好笑,面上却一脸严肃的说道:“修驿站之事虽然琐碎,但却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朕就看好你。”

夏侯惇:……

“贾诩督军,夏侯惇率本部兵马,严纲、赵云点马步兵马两万,朕亲自留邺,为尔等调集粮草。”刘辩沉声道。

“臣等遵旨!”

众臣齐应。

唯有严纲的脸色看起来有些不太自然。

赵云都被加官赐爵,可他却什么都没有,像是一个被抛弃的孩子。

“我大汉现在的每一片土地,都是祖宗拼尽了智慧,将士们浴血冲杀挣下来。在朕的手中,朕实不能容忍哪怕是失去一寸土地。”刘辩朗声说道,“朕当与诸君勠力同心,在收复每一寸山河的基础上,争取开疆拓土,再创辉煌。”

“辽东、并州和凉州,一直以来都是外族寇犯的重灾区,皆不可小觑。如今辽东将征,凉州也暂时安稳,唯有并州到如今却依旧有些萧条。”

“公孙瓒,朕欲以你为并州刺史,可愿为朕守住北方国门?”

公孙瓒心中叹息一声,皇帝给的倒是比他想象稍微多一些。

但并州到底是不是真萧条,他其实也还算清楚。

并州先是曹操镇守,后来换成了盖勋,这两个人不但守土还悄咪咪的开疆拓土,听闻整的西部鲜卑大人大为光火,数度派遣小部落挑起战事,只是都没讨到什么好处,反而还被盖勋趁机进展了不少的牧场。

就这样的一块地方,他还需要守什么国门?

而且,一州刺史如今可无权,就是个御史台辖下的空架子。

但好歹皇帝没把他一撸到底,还给了他一个刺史,公孙瓒勉强也能接受。

“臣领旨谢恩!”公孙瓒叩首喊道。

刘辩像是完任务一般,在赏赐完公孙瓒之后,又将目光放在了刘虞的身上,“刘卿家为国多有功劳,半生都在操持地方事务,如今也该享享清福了。刘和在宗正任上做的不错,这门楣现在也算是越擦越亮了,便以刘卿家为太仆,不知你意下如何?”

一直有点儿小紧张的刘虞,听到这个官职不但没有丝毫的失望,反而大喜过望。

太仆也是三公九卿之一,而且,确实是一个享清福的官职。

他简直满意的不得了。

只要皇帝不追究他被袁绍差点推上帝位这个事,哪怕是让他回家养老,他都觉得是一件美事,更别说再度位列三公九卿了。

这个差事,刘虞之前根本就没敢想 。

“臣,叩谢陛下隆恩,臣惭愧。”刘虞发自肺腑的跪谢说道。

严纲目光灼灼的看向了皇帝,现在总该要轮到他了吧?

刘辩往榻上斜着一靠,姿态有些慵懒的说道:“如果没其他事,那就退朝吧。”

严纲:???

我呢?!

第432章 攻取天下

严纲心事重重的出了衙署,赵云等人的恭贺他听在了耳中,可却只觉讽刺。

旁人都是中郎将,这个候那个候的,可他倒好,让他打仗,却什么也不干?

严纲就想不明白,皇帝这到底算是什么意思?!

既然是为了折辱他,为什么还要让他领军征辽东?

公孙瓒走了上来,语重心长的对赵云和严纲说道:“你二人是我带出来的最好的部将,这一次,你们虽然跟我没什么关系了,但不要丢我的脸。”

“天下一统是大势所趋 ,汉室必将中兴,你们应当抓住这次机会。不要再去想那些毫无必要的东西,现在但凡有一点差池,必是万劫不复。”

“我该给你们说的就这些,听不听在于你们,但我希望你们能听进耳中。”

严纲冲公孙瓒抱拳,说道:“将军的话我自然会听,但我有一件事情想不明白。陛下命我征伐辽东,为何却要折辱我?这是什么意思?!”

公孙瓒眉头轻蹙,“陛下何时折辱于你了?”

“你们都有赏赐,唯独我什么也没有落下,这难道不算是折辱?”严纲反问道。

公孙瓒失笑,从怀中将一道圣旨掏了出来,“陛下忘了,我也给忘了,这不能怪陛下,怪我。大家都加官进爵,怎么可能会少了你,稍微想想这都是不可能的嘛。”

严纲急急展开圣旨,脸上顿时绽放了菊花一般的笑容。

“可安心了?”公孙瓒笑问道。

严纲重重点头。

有赏赐,他自然就安心了。

要是真区别对待,那他心里肯定会不舒服。

“我再多说一句,此战力争首功,但要听贾诩的军令。”公孙瓒不放心的叮嘱道,“贾诩是陛下非常信任的谋臣,长伴君侧,这一次皇帝让他督军,大概也有看看你们的意思。”

“夏侯惇是曹系将领,陛下显然也有意平衡朝中武将的势力,若是能抓住机会,我保证你们可以一路青云直上。”

“还有你。”公孙瓒又冲赵云说道,“要是把劳资的白马义从折在了辽东,我跟你没完!”

赵云淡淡一笑,“将军放心,白马义从,此战必居首功。”

“你现在是当着我的面不把我放在眼里了?”严纲故意说道。

赵云低声道:“将军难道不知辽东那可是骑兵的战场。”

严纲:……

公孙瓒见状提醒道:“你们两个可别争,相互扶持着点。哪怕以后到了朝中,你们也会被人打上幽州系将领的标签,这个东西不是你不承认就没有的。在正确的事上,该帮的尽量帮一把,我们现在皆是同殿为臣。”

“喏!”严纲与赵云抱拳说道。

公孙瓒两巴掌拍开二人的行礼,沉声斥责道:“都他娘的刚刚说了同殿为臣,分什么主次,行什么礼。你们刚刚这个举动要是传到了陛下耳中,我岂不是又糊一身说不清楚的稀泥?”

严纲猛然醒悟, 忙说道:“公孙使君勿怪,习惯了,这不还没改过来嘛。”

公孙瓒:……

……

转眼,刘辩定下的半月之期已到。

但天下此刻余下的五位诸侯,无一人上表自解兵权。

刘辩对此倒也淡定,只是稍微有些意外。

刘焉与朝廷的关系早就势同水火, 毫无回旋的余地。

但荆州,刘辩觉得不管是刘备还是刘表,都应该心里有点儿计较了。

可这二人,竟也是谁也没有上表。

刘辩就挺纳闷,他们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北方都一统了,他们还在那儿僵着有什么用?!

既然如此,刘辩也就不打算跟他们再继续客气了。

朝廷现在完全有实力,跟他们论个长短。

刘辩当即下旨尚书台与镇抚司,探查诸州人物、山泽地形、兵力,拟定出兵路线。

在紧锣密鼓备战的时候,邺城先一步克复,隔了没几日,曹操的捷报也送来了。

曹操终于攻克青州,平定了盘踞在青、幽两地的黄巾军。

这一战,得人口百万!

这是刘辩东征西讨以来,最大的一次缴获。

一个算是意料之中,但也让刘辩有些措手不及的结果。

黄巾军虽然在朝廷的眼中是叛军,但他们在实质上主要就是百姓,夹杂了一些山贼。

黄巾军在前方作战的时候,他们的身后基本上都是带着家属的。

二十万的黄巾军出现在战场上,在左近可能就会有二十万上下的家眷。

幸好在收复了冀、青、幽三州之地后,朝廷的粮草终于不再紧巴巴的,否则安置数量如此庞大的百姓,对朝廷而言,还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因为这一战,尚书台直接忙成了陀螺。

百万百姓,需要分散到北方四州进行安置,工程量非常的庞大。

但随着这些事情的结束,北方的天空也渐渐的晴朗了起来。

长达数十年的混乱,在这一刻,终于彻彻底底的画上了一个句号。

尽管刘辩一再精简兵力,可这些战事都结束之后,朝廷的兵力还是达到了六十万的高度。

而到了这个阶段,刘辩已经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一视同仁的赏赐军饷了。

六十万的大军,就朝廷现在这个岁收,他的腰包是真扛不住。

开了两个小朝会,商议了一番之后,刘辩决定区别对待。

禁卫独列最高档次,西园军和重新整编训练之后的北军五校,左、右羽林军列第二。

冀、幽、青、徐四州庞大的四十万降军为最基本的兵种,享有西园军三分之一的军饷等待遇,但一年会有两次选拔。

如此改变之后,朝廷的兵种算是真正有了强弱之分。

而在这个期间内,刘辩也召见了冀州的谋臣、武将。

沮授、田丰皆入尚书台为郎中,张郃、高览、朱灵也皆有赏赐。

冀州将领中,唯一被区别对待的只有袁绍心中的大将文丑。

这个曾经颇得袁绍信任,被委以重任的武将,只得了一个校尉的赏赐。

曹操班师之后,刘辩还惊喜的发现了徐晃、韩浩等几员在日后必有所作为的将领。

但这一次,刘辩并没有跟曹操抢人,将徐晃等人另行委以重任。

而是让他们继续留在了曹操军中。

虽然刘辩不可能明着承认,但这也可以算是对上一次误会的一点补偿。

……

诸军班师邺城,大势既定。

刘辩亲自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

曹操迁左将军,盖勋迁前将军,曹仁、张济、夏侯渊、张绣五人皆位列偏号将军。

首节 上一节 414/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