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崇祯你先别登基容我诈个尸 第33节

那不就扯淡了?

卢象升对他们两个的这番动作并没做过多的干涉,询问一句是否准备完毕后,便下达了开枪的命令。

扳机扣动,燧发枪上的击锤夹带着燧石砸在药池上方的击铁上,击打出来的火花落入药池,引燃了里面的火药,火焰又通过传火孔引燃枪管内部的火药。

“砰”的一声,弹丸被推出枪膛,朝着靶子飞去。

“噗、噗!”

二人各开了一枪,靶子上传来了两次被击中的声音。

一个士兵机灵的跑过去查看情况。

“李定国,正中靶心!”

“邓小公爷,中靶边,差两寸脱靶!”

邓大山的爹是国公,他是嫡长子,便是日后的继承人,被称作小公爷倒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当这个结果出来后,那些武勋子弟们纷纷低下了脑袋。

都是一个圈儿里混的,谁的水平什么样子,彼此心里都有数。

眼见邓大山败了,便知道自己上场也不会好到哪去。

他们很会射,但却不是这种.........

直到这时,朱由校才再一次开口,他看着众人冷声喝道:“现在,谁还有异意?”

“勋贵子弟,很了不起么?”

这话很难听,像刀子一样插入邓大山等人的心口。

他们很想反驳,却找不出一个像样的理由。

败了,就是败了!

更何况,还是败给了一个连十岁都不到的毛头小子!

看着这些人的反应,朱由校加重了几分语气。

“别以为你们高人一等!”

“没了祖宗的荫蔽,你们什么都不是!”

“真以为自己是未来的公爷、伯爷、侯爷?”

“也不掂量一下,自己配不配!”

“从今天开始,你们入五军营,归英国公管!”

“练得好的,朕不吝赏赐,练不好的,一个个给朕哪来的滚哪去!”

话音落下,全场静悄悄的。

张维贤见状,上去对着其中一人便是哐哐两脚,然后指着其他人骂道。

“一群废物!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谢恩!”

勋贵子弟们这才反应过来,齐刷刷的跪倒在地。

“谢陛下隆恩,我日后等必将用心操练!”

朱由校面无表情的挥了挥手,示意张维贤将他们带走。

看着这些人离去的背影,朱由校很是惆怅。

当年的五军营可是精锐中的精锐,那是从各省选拔出来的、最顶尖的骑兵和步卒,更是朱棣的嫡系部队!

靖难之役、平定安南、五次北征之时皆有五军营的身影。

可是现在........

只希望这些小子能够真的用心操练,再复他们祖上的荣光!

回头看到李定国又撅起了嘴,朱由校感觉很有意思。

“小子,又怎么了?”

李定国道:“额赢了邓大山,他要给额洗一个月的袜子,可您把他扔到五军营去了!这回袜子又得额自己洗了!”

“哈哈哈哈!不想洗袜子,那就赶紧长大,长大了,朕给你说一房媳妇,回头让你媳妇给你洗!”

朱由校笑着,在他头上揉了几把,转身朝着卢象升走了过去。

徐光启那边有了一些数据,现在已经可以选人去学习迫击炮的理论知识了。

现在的大明,一切都在爆发的边缘。

虽然陕西那里被自己顺势而为,借着李自成的手算是掌控住了。明年一年,各地的兵变也提前做了应对。

可江南、山东、河南等地,却会在明年暴发无数次的农民起义。

那些头目在史书中的记载不多,他完全不知道该如何防备。

索性的是关外的鞑子还算安稳,至少要到后年才会绕过山海关,从喜峰口进来。

这一年,便是自己稳固大明最好的机会。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只有解决完了国内的隐患后,才是动手解决野猪皮那一家子的时候。

来到卢象升身边,朱由校问道:“前些天让你挑选的新兵,有眉目了没?”

卢象升闻言点了点头:“新兵里确实有不少的可造之材,末将都已整理成了册子,都在末将的值房里。”

一柱香后,操管值房中,朱由校看着手里的册子,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册子上记录的十分详尽,从年龄、籍贯、特长,以及个人缺点都标注的清清楚楚。

他们都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虽说此时还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说法,但穷苦日子在那放着,多一个人走出去,家里便能省下一口粮食,在生存面前,做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这些人里识字的极少,不过胜在脑子够机灵,能够快速的接受新事物,无论是队列,还是火统训练上,他们都是成绩最优秀的那一批。

朱由校把看完的名单推回到卢象升面前,十分自信的笑道。

“将他们送入东厂,会有新式火炮等他们学习。”

“等他们学成归来,这三百人,足以对抗三万大军!”

卢象升被惊到了,三百人,对抗三万大军?

就算是陷阵营、背嵬军这些传说中的精锐怕是也无法做到吧?

等等!

新式火炮?

“陛下,工部造出新火炮了?”

“是什么样子的,能否跟末将先透露一二?”

朱由校一脸神秘的摇了摇头。

“暂时保密!”

“而且,这件事情对其他人也千万不要提及!”

“这可是朕的杀手锏!”

第41章 似乎,有些冷漠?

次日,朱由校便亲自将这三百人带到了东厂。

徐光启一早便在门口候着了,见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心里莫名的有一丝丝激动。

“臣,徐光启,恭迎陛下!”

“免礼!”

朱由校上前将其扶起,指着身后连同李定国在内的三百人道。

“朕把人给你带来了,这些可是从上万人的新兵里选出来的,个顶个的机灵!”

徐光启盯着最前面的一些新兵仔仔细细看了好一会儿。

按理说,一个人学东西最好的时间是六到十八岁之间,而这些人的年龄,显然大多数都是超过这个区间的。

但这些人的眼神中却透着灵光,没有半分的木讷和愚笨。

这是他的第一感觉,具体是不是真的机灵,还要等开课启蒙之后才能得出结论。

东厂旁边的十几套民房已经被提前买下,并且整理的干干净净。

新衣、新被褥,包括启蒙所需的书籍和文房四宝也都已经准备齐全。

为了让这些家伙能够用心学习,朱由校甚至从宫里派了一队太监过来。

他们的身份有两个,一是教习,另一个便是负责照看这些新兵们的生活起居。

可以说,这样的待遇,在整个大明都是蝎子粑粑独一份儿了。

分配完住处,这些新兵在距离东厂最近的那个院子里再一次集合。

此时的他们,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兴奋。

朱由校站在台阶上,看着这些新兵,嘴角勾起一抹微笑。

“行了,都静一静!”

“怎么样,新的住处,可还满意?”

“满意,太满意了,谢陛下隆恩!”

一名新兵立刻便上前行礼回话,表情十分的恭谨。

他们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其中大多数人都不敢想象自己现在经历的一切!

住新房、穿新衣、有书读、皇帝还给发军饷!

这样的事情若是说给爹娘听,恐怕他们做梦都会笑醒!

其他人见状也连忙行礼谢恩,于是乎,所有人都呼啦一下子跪了下去。

“都起来说话!”

朱由校摆了摆手,但随后脸色就变的严肃起来。

“朕让你们住的好,让你们吃的好,但你们也要给朕好好学,用心学,往死里学!”

“不妨告诉你们,你们日后所学的东西,将会是能左右战场的学问!”

“所以,谁若是敢三心二意,或是私下里将这学问教了他人,发现一个,便砍一个,朕绝不手软!”

此言一出,新兵们立刻收起了脸上的笑容,一个个噤若寒蝉。

就连李定国的小脸,也变的凝重起来。

究竟是什么样的学问,竟然能让皇帝如此重视?

徐光启站在朱由校身后,静静的看着这一幕,并没有发表什么言论,只是时不时的向一旁充当太监的教习说些什么。

而那教习则是从怀中掏出一个册子,用铅笔快速的在上面写下些什么。

首节 上一节 33/1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