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逐鹿天下 第768节

他们辽国就没有这个条件,为了保证辽国的纯粹,只能实行国人和野人隔离的政策。

随着辽国国人的增多,辽国的野人会逐渐减少,辽国国主李青木的最终目标,就是辽国没有野人。

炎黄日报特派记者欧自寻,他编写的辽国开国记录,其中有一个篇章,专门讲述辽国的国人与野人。

这篇报道影响力极大,大华王朝今后的藩属国,制定的相关政策,或多或少都受到辽国政策的影响。

………………………………

辽国国主李青木,走到码头旁,他看着逐渐成型的巨大混凝土炮台。

这三座装有15门325毫米岸防炮的炮台,就是辽国最大的保障。

他已经安排部分军舰带着货船返航。

海图制定好,又有军舰进行护航,航道已经打通。

只要有利可图,大华的商人们,会源源不断前往辽国。

辽国国主李青木对旁边跟随的内阁首相沈伯群说道:“沈爱卿,码头和炮台建设的太快,这才过去多长时间。

现在码头和炮台已经建造好,大辽城也初见规模,我们辽国发展的越来越好。”

沈伯群笑着说道:“臣要感谢范有名大都督,辽军抓捕了大量的奴隶。

辽军震慑了其他土著部落,我们也收拢了很多野人。

这些经过阉割的奴隶,只要给他们一口吃的,干活非常努力。

精细的活他们干不了,搅拌混凝土搬石块,这种最耗体力的工作,他们还能胜任。”

辽国国主李青木好奇的问道:“这些野人和奴隶能听得懂我们的话语吗?”

辽国内阁首相沈伯群语气平淡的说道:“他们不需要听得懂我们说什么?只需要认识馒头和鞭子。

吩咐这些奴隶做事情,做对了给馒头,做错了打一鞭子。

只需要三天时间,所有人都明白该怎么做。

我们还让野人管理奴隶,这些人对待自己的同族,表现极为狠辣。”

辽国国主李青木望向远方建城的人群。

他看到野人监工拿着木棍,在指挥其他同族奴隶干活。

这个场景,像极了他小时候,地主家的家奴在监督佃户干活。

没想到他建立的国家,这种现象更加普遍。

但这是极为节省成本的统治办法。

辽国国主李青木看向大辽城北方。

“民以食为天,我们辽国必须保证食物自给。

我们从大华购买粮食,成本实在太高,根本没办法长时间承受。

随孤去看一看姚爱卿开荒的进程。”

辽国内阁首相沈伯群心里极为矛盾。

他不希望户部尚书姚启文做好开荒这件事,又希望户部尚书姚启文做好开荒这件事。

他们在辽军的保护下,乘坐马车来到大辽城北方,这里与大辽城有一条水泥路连接。

辽国这里多雨,开荒土地还必须运送大量物资,辽国优先组织人手,修建联通农场的主干道。

户部尚书姚启文迎接辽国国主李青木。

他欣喜地汇报道:“王上,我们已经开荒出五万多亩土地。

最先开荒出来的土地,种植的豌豆和红薯,它们都长势很好。

这些土地产出的粮食,基本能满足大辽城现在的消耗。

之后开荒的土地,用于养活新增的人口。

这次开荒的国人积极性很高,我们辽国不设置土地上限。

国人能种植多少土地,我们就给他们分配多少土地。

除了按时交税,只能种植粮食,不允许撂荒之外,没有其他的限制。

第一批跟随我们的移民,已经全部分配完土地,每人至少分配了一百亩。

户部还给每一名种地的国人,分配了十名野人,协助他们开荒种地。”

李青木看着田地里长势很好的红薯,他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非常好,这应该是大华王朝科学院新培育的良种红薯。

我当年带兵时,帮老乡收过红薯,从没见识过长势这么好的红薯。”

户部尚书姚启文感慨道:“王上,这里真是膏腴之地,土地的肥力极强。

臣从来没有见识到,肥力这么强的土地。

咱们华夏的土地,已经耕种了上千年,土地肥力极差。

王上可能不清楚这些红薯,还以为他是新品种。

臣种植的红薯,就是普通的红薯。

在这里种植的红薯,长势普遍都比大华王朝壮硕,臣预计产量至少能提升五成以上。

这片膏腴之地,被土著部落占据,真是太可惜了。

这些土著部落,他们只摘摘野果,进行狩猎。

有聪明的部落,最多在地上撒点种子,完全靠天吃饭。

要不是这片土地太肥沃,采果子就能吃饱饭,根本养不活这么多土著部落。

刚刚开荒的土地,只能种植红薯、玉米、高粱这种粗粮。

等到这些土地养成熟地,才能种植小麦等作物。”

辽国国主李青木看到这一大片良田,他兴奋的说道:“姚爱卿,你再接再厉,开出更多的土地。

你能给辽国开出百万亩土地,孤封你为侯爵。开出千万亩土地,孤封你为公爵。

这是世袭罔替不减等的爵位。”

姚启文听到国主李青木的许诺,他激动的保证道:“臣一定会完成王上的要求。”

李青木语气和缓的说道:“姚爱卿不要急,这件事不是短时间能完成。

开荒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孤会尽力帮助爱卿解决。”

“王上,臣遇到了很多难题,但都被臣一一化解。

唯独有两个难题,超出了臣的能力之外。

一个是水土不服,到来的移民很多都生病。

在海边还好,我们深入内陆之后,这些人病情渐渐严重,其中最严重的症状就是腹泻,陆续有人脱水而死。

臣已经让医生看过,服用了很多剂汤药,都没有治好这些人。

第二个大问题,就是开荒缺牛,用人力耕地速度非常慢。”

姚启文没有客气,把他遇到的难题说出来。

辽国国主李青木听完之后,道:“开荒缺牛,孤也没办法解决。

现在大华牛价不高,但运到辽国,在海上的死亡率极高。

只能多买一些种牛,靠牛群的繁衍,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只能多依靠人力。

腹泻这个问题,孤应该有解决办法。

那时还在军中,苏河陛下就告诉我们,观音土砸成粉,可以治疗腹泻。

这个在灾年能撑死人的观音土,它在肚子里吸水膨胀,人无法排便,很快就把人胀死。

但少量服用之后,却是治疗腹泻的良药。

军中都会备一些观音土,其中海军经常吃到腐败食物,会备大量的观音土。

医生应该是不知道军中有大量的观音土,要不然他肯定会开这味药。

孤这就通知范有名大都督,调来一批观音土,这剂良药能解决现在遇到的腹泻疾病。”

辽国国主李青木的命令很快执行,大量粉末状观音土分配给移民。

很多移民不敢吃,由医生亲自示范,指导移民服用,腹泻问题很快解决。

辽国国主李青木看到移民恢复健康,他脸上才露出笑容,每一个国人都异常珍贵。

他尽量保证国人在辽国生存下来,这样才能建设出一个繁华的辽国。

第460章 草原贸易

炎炎烈日高悬,蒙古大草原上风沙呼啸。

霍白带领庞大的商队,前往喀尔喀蒙古最大的城池和林。

数千辆骆驼车,行走在沙漠之中,形成一望无际的长龙。

骆驼车的后面,还跟随着一千多只羊,商队的伙计精心照料这些羊。

商队不时停下来,给这些羊喂水和草料。

商队的周围,有穿着棉布衣,带着草帽的护卫队,他们手中拿着步枪,警惕地看着四周。

这些面带煞气的护卫队,阻挡着所有觊觎商队的目光。

护卫头领李石拿出水袋,轻轻的抿了一小口。

在蒙古大沙漠之中,银币都没有水重要,有这一袋清水,他们就能存活下去。

商队有数百辆车,专门运输水和食物。

李石喃喃自语道:“霍总管是不是脑袋被驴踢了,哪有从内地向蒙古草原卖羊。

这不是把陕西神木的煤,卖到山西大同,正常人都不会这么做。

霍总管这是拿王爷的钱不当钱,他不会是要跑路吧!”

李石回想着霍白这一路上的操作,他又被王妃安排,要监视霍白等人,保护王府的资产。

他越想越不对,走到霍白身边。

他不解的问道:“霍总管,我们携带这么多活羊,拖累了队伍的行走速度。

霍总管是怎么想的?我怎么看不明白。哪有向蒙古草原卖羊。

那里的羊多的都卖不上价,他们那是白羊卖不上价,咱们这黑头羊难道就能卖上价?

我还看到很多商人都向西去。

他们通过铁路把大量物资运输到西安,从玉门关出发走古老的丝绸之路。

首节 上一节 768/10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