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我成了朱传文 第72节

闭上眼睛回忆着《射雕》,好在朱传文记忆力是真强,在后世,年少时的他虽看过文字的小说,但小半已经有些回忆不起来,倒是影视剧记得清晰,两相印证,动起了笔。

时间就这样缓缓来到1906年的8月,朱传杰这小子又放假了,让朱传文很是头痛,科斯佳那边早就盯上了朱传杰,一放假,带着自己手上的工具就登门拜访了朱家,倒是松了口气。

这门雕塑的技艺,科斯佳还是很愿意传授的,一方面,教授朱传杰,材料的提供由朱家买单,这雕塑的有些材料可是不便宜,另一方面朱传杰在雕塑的天赋并不低,让科斯佳起了爱才之心。

俩人一个愿意教,一个愿意学,瓷房子欧式小花园的角落,倒是在这个夏天倒是搭起了遮阳的小棚子,里面满是雕塑。

谷庵升也是从上海回来了,带来了一好一坏两个消息。

坏消息是詹天佑并没请动,主要是大清铁路局打算新建京张铁路,詹天佑需要亲自带队勘测,之后任总设计师,孰轻孰重倒是的分的清。

还有个好消息,詹天佑虽然没来,但在看了朱传文的信之后,对于这种商人想修建国人自己的铁路很是赞同,从自己的队伍中分出了自己两个学生,还有勘测的熟工,一行12人,在朱传文提供酬劳的基础上可以帮助朱传文勘测、做预算。甚至是决定建造时帮助建设,也算是为京张铁路的修建,打打基础,积累点经验。

这12人,已经由夏驰领队前往了小青山牧场。

“东家,你这小说写得真好!”谷庵升走了进来,手上还拿着朱传文的手稿。

“你觉得还行?”朱传文问道,小说质量是没问题,但时间把总有些不对,这两个月,朱传文陆陆续续写了20万字,拿给谷庵升想听听意见。

“东家,我就觉得这白话和文言确实各有优劣,在情节描述上更加扣人心弦。”老谷现在也算是白话写作的研究人员了,这也是深有体会。“您这本子不仅能发,我觉得咱还能指着这个抓钱呢?东家,咱是不是也成立个印刷部门?”谷庵升说道。

“印刷厂啊?”朱传文想着。

“对,咱现在的周刊还是手写,这往后的咱也印发成报纸那种格式,名字就不变了,往后每个公会一份,剩下的咱在家属区和各个公会售卖。”谷庵升明显已经是想好了的,清晰的说出自己的计划。

这周刊现在已经有了三个版块的内容,加上朱传文每周2万字的小说,能有个两张报纸大小,算是成了型。这销售的人群也是定位好了,还是工人群体。

这个群体可算是有着挺强的消费能力,单以汉耀面粉厂的家属区来说,通过这段时间的建设,陆续建起了将近200多户的平房,那里也成了一个小型的商圈,已经有着不少小贩摆起了各种的摊子。

“行,这事儿你去办。”朱传文也是答应了下来。

主要半个印刷厂耗费不是很大,现在朱传文手里可是有着6万两的银子,面粉厂已经开始收益了,还完银行贷款之后,每月开始有着4800两的入账,每月分红,夏家的投资也算见到了回头钱。

……

“鲜儿!丈人来了!”朱传文朝着后院练武的谭鲜儿喊道。

这边安排完印刷厂的事儿,就看见自己派去朱家峪的俩人大包小包的进来了,身后跟着的是谭永庆四人,朱传文热情的带着他们就往瓷房子走去。

“爹!娘!大哥!嫂子!”鲜儿也是急匆匆的跑了过来,看到思念的人儿,直接扑向了自己娘的怀里。

“传文,你这是……”谭永庆看着朱家现在住着如此豪华的房子,这嘴就没合上过,朱家这是发了!这是谭永庆此时心中所想。

再看朱传文,一副洋人的打扮,比之前在朱家峪可是不能同日而语。所以言语间谭永庆这个老丈人说话便是越发的客气起来。

庄户打扮的他,在瓷房子里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总算看到了熟悉的女儿,这提起来的心才算是放下。又看见传文娘匆匆进来。

“嫂子,最近还好啊?”谭永庆看到传文娘,就咧着嘴迎了上去。

“好,好啊。你们来了就好,住处传文都安排好了。”传文娘也是看出了亲家的不爽利,热情的招呼坐下,就陪着聊了起来。

第151章 大豆霸盘

传文娘是从汉耀公司后的小洋楼回来的,朱春山的媳妇生了个儿子,朱春山起名朱传庭,他现在每天咧着嘴,脸上的喜意是怎么也掩不住的。传文娘正帮忙看着呢,春山媳妇也快30了,这二胎生的倒也不费劲,但是月子怎么说都是女人最为关键的时候,容不得半点马虎。

这小洋楼也算是低价卖给了朱春山,面粉厂盈利之后朱春山的工钱算是又涨了,倒也负担的起,家里也请了佣人。

再说谭永庆一家人。

“亲家,你们怎么来这么晚?”传文娘招呼着大家落座,就朝着谭永庆问道。

按道理这谭家应该比谷庵升他们快才对,就是走陆路慢是慢点,也不会晚这么多天。

“嫂子,我这边可是将家底儿全卖了,来投奔您了。”谭永庆说道。在座的都清楚了,应该是卖房子和地耽误了时间。“对了嫂子,我朱大哥呢?”

鲜儿过年时候,倒也往朱家峪家里寄了家书,信里可是说了阖家团圆,这也让谭永庆明白了,当初朱家为什么急匆匆的闯了关东。小两年的时间没见,朱家就从农户变成了这幅样子,朱开山铁定功不可没,谭永庆想着也就这位闹过义和团的主有着这样的本事,这就想见见这一家之主。

“说什么投奔不投奔的,都是一家人,你朱大哥在三江口呢!有些事儿要操持着,过些日子就回来了。”传文娘推算着,又到了两个月的时间,这朱开山也该回来了。

谭永庆没再问,想着可能实在做生意。

在瓷房子为谭家人接风洗尘后,就安排在瓷房子住下了,但住在这个瓷房子里,谭永庆每天都小心翼翼的,走个路都踮着脚,生怕脚步重了,打扰到朱家人。

过道里还摆着些朱传杰做出来的雕塑,谭永庆还以为是什么贵重东西,可是给自己儿子下不要游手好闲的命令。

鲜儿娘看见自己男人住的有点不爽利,就偷偷和鲜儿提起了朱传文安排的住处,所以啊,在住了两天后,谭家人就被朱传文和鲜儿领着,来看自家的房子,朱传文早和鲜儿早就商量过了,谭家以后就住在面粉厂的家属院那边,房子有着寻常工人的两倍大小,里面的东西都置办好了,算是直接拎包入住。

“传文啊,这房子好啊!”谭永庆背着手从里面视察了一圈说道。看着这红砖的瓦房一下就喜欢上了,房子外面还有个小院,可以种些菜。

“您住的开心就成。”朱传文说道。

这屋子里的家具啊,炕啊都是鲜儿操办的在弄。

“传文哥,你去忙吧,我带着爹娘他们在周围转转。”鲜儿开口说道。

朱传文确实还有些事儿,就告辞离开。

今天啊,是老巴夺兄弟烟草厂开业的日子,朱传文受邀,和夏元璋去剪彩。

老巴夺兄弟烟草厂

“朱顾问,您来了。”老巴夺兄弟见朱传文来了,急忙来打着招呼。

“这关东的烟叶子怎么样?”朱传文见到兄弟俩问道。

前段时间,给曹德忠那边去了信儿,让他运来了几马车的烟叶,为的就是试生产一下,看看卷出来的成品和从俄国运来的有什么不同。

“朱顾问,您找来的烟叶非常好,现在我们打算做两个品牌,一种还是原来的包装,主要是留住冰城的客户,另一种打算换个颜色,材料用关东的烟叶。”老巴夺兄弟说道。

他们还是保守的,做老品牌是想留住冰城的侨民客户,新品牌则是还想发展关东的市场。

“行,那挺好。”朱传文算是同意了两人的方案,怎么说他现在算是卷烟厂的大股东,俩兄弟算是给了个交代。

“噼里啪啦!”

随着鞭炮声响了起来,这卷烟厂算是正式开张了。

两个波兰人在冰城认识的人倒也是不少,有不少的俄国人前来捧场,比如马迭尔酒店的老板约瑟·开斯普,可能都是犹太人的缘故,和老巴夺兄弟走的挺近。

朱传文倒是没想到,在快结束的时候,出现了个大人物,俄国商会的会长阿列克谢。

“阿列克谢先生。”见来人直接朝着自己走了过来,朱传文打着招呼。

“朱先生,您在冰城又是多了一份产业啊。”阿列克谢笑着说道,显然朱传文入股老巴夺兄弟卷烟厂的事儿,已经被这俩兄弟到处宣传了,这算是拉起了朱传文的虎皮。

“阿列克谢,感谢您的到来。”朱传文也是客气的说着。

“朱先生,等等有没有兴趣去我的商会坐坐?”阿列克谢问道。

朱传文思索了一下,想着俄国人难道又有事儿找他?也就答应了下来。

……

冰城俄国商会

朱传文跟着来到这里,阿列克谢吩咐秘书上了咖啡。

“朱先生,我这里有笔生意,不知道你想不想和我们合伙?”阿列克谢点燃了雪茄,慢悠悠的说道。

这个“我们”自然是俄国的商会那些商人了。

“有人引路自然是好的。”朱传文也没答应,也没拒绝,只是示意阿列克谢继续说下去。

其实也不是什么难的生意,按照晋省商人的说法,这群俄国人想做个大豆霸盘,按照后来的说法,就是想做个垄断。

大豆这种东西可是有名的经济作物,后世的黑省可是有着大豆之乡的美名,关东三省里,黑省的大豆算是最出名,也是产量最高的。

冰城的俄国人得了点消息,这就想着想把冰城附近,甚至是整个黑省的大豆都买下来,再高价卖给日本人,算是出出气,所以这才想起拉拢着朱传文一起。

朱传文打了日本人的事儿已经在俄国人之间流传了起来,故事不多,只是说了朱传文将三井商行的人打的头破血流,据说还是安德烈那边流出来的消息,这让冰城的俄国人将朱传文当做了自己人。想着将朱传文拉在一起,做这门生意,毕竟有着清国人的优势。

“阿列克谢先生,我还有一处汉耀商行您是知道的吧,原本我就打算做这大豆的生意,只是没想到诸位也盯上了这个。”朱传文听完阿列克谢的计划之后说道。

“没想到这么巧,那就正好,朱先生到时候我们这边会和日本人谈判价格,大家也都会大肆收购大豆,到时候我们会定个统一的收购价格。”阿列克谢心里暗想,果然朱传文也有着自己的情报来源,说不准就是安德烈。

“行,您放心,我不会率先出售大豆给日本人的。”朱传文也是保证道。

“那就好,这次,我要让日本人在冰城一颗大豆都别想收到!”阿列克谢算是放了句狠话,他可算是个爱国者,战场上失了利,这商场上总得找补回来一点。

第152章 开始连载

“爹、娘这里是卖粮食的铺子,往那边一拐,每天会有着摊贩来卖菜。”鲜儿搀着自己娘,给俩人介绍着家属区的各个地点。

“知道了~”鲜儿娘不断的点头。

“那我回了啊,我有时间了就过来,你们来瓷房子找我也行。”鲜儿临走的时候说道。

鲜儿走了,谭永庆心里却是有点难受,没想到啊,到最后自己谭家享的却是女儿的福气。

“当家的,鲜儿嫁了个好姑爷!”鲜儿娘说道。

看着鲜儿每天快快乐乐的样子,当娘的心里可比吃了蜜甜。

两人回到家,看见儿子谭贵正躺在大炕上扭着身子,这谭永庆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

“夯货下来!”谭永庆揪着自己儿子的耳朵说道。

“爹,你这是干嘛啊!”谭贵哭丧着脸,他媳妇上来就给他揉着耳朵一副心疼的样子。

“明天你就去上工,跟着你春山叔好好学,听见没?”谭永庆脸上是恶狠狠表情,这鲜儿的福他二老享是一点问题都没,谁出指不出理儿来。

但是他谭贵不行,都是庄户人家出身,可见不得懒汉,刚才谭贵这幅天还亮着就在炕上躺着的行为,在谭永庆看来就是懒汉的前兆。

谭家现在靠着朱家算是报上了大腿,有着欣欣向荣的气象了,可不能被拦腰折断。

“知道了,爹。明天一早我就去。”谭贵答应道,这才让谭永庆的脸色好看些。

……

又过了两天,没了在瓷房子的小心翼翼,谭永庆也是适应了在冰城的生活。

每天吃过晌午,就背着手就往着外面走去,路上也有人问话:“谭大爷,谭大爷”的叫着,谭贵这个大嘴巴早就把自己一家人是朱传文的丈人的身份给宣传了出去。

谭永庆现在可是对未来可是充满着希望,齐鲁老家的地和老宅子全卖了,有着200多两的银子,再加上鲜儿给的一点银子,一家人过得没有一点焦虑。

家里有余钱,有余粮,这心里就不慌,这两天谭永庆可是发现了一个好地方。家属院这边的中心,还有着一件空的屋子,白天里面总会聚集着一堆人认书学字儿,这每天中午,就有人在里面讲故事。

“钱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无穷无休的从临安牛家村边绕过,东流入海……”在前面轮值的工会人员下了课,就讲起了《工会周刊》最新的一周上的东西,工人们第一次接触到这种故事,带着家里人坐着小板凳,聚精会神的听着。

“乔洪国,这真是东家写的故事?”一个工人向着台上喊道。

“是啊,你没见上面写着大名,传文著!让你平时好好学写字儿,现在大字儿认够了一箩筐没?”乔洪国也是和台下的工友们开着玩笑。

“东家不是姓朱吗?怎么改了名儿了?东家早写出这样的故事就好了,说不准我认的字儿就多了,也能进工会干活儿。”刚才那个工人懊恼的说着。

“李大贵,你昨天喝多了还没醒吧,我赌你连100个大字儿都不认识。”又一个休息的工人起着哄。

“好了,好了。东家的大名多尊贵,这算是个笔名吧,你们还听不听了?”乔洪国向着台下的人喊道。

“听,听了好几遍都不过瘾。”众人齐齐开口。

谭永庆在台下安静的坐着,心里就琢磨开了,自己这女婿脑子是怎么长,这么好的故事都能编出来。台上的乔洪国说的就是《射雕英雄传》,这几天断断续续听了点,谭永庆觉得也是挺过瘾,有点说书先生的意思。

最新的《工人周刊》已经开始将这个故事的第一章连载了出来,现在整个家属区都在讨论后续,原来见面都是“你吃了吗?”现在啊,就变成了“你看了没?”

问候方式的改变,也让那些对对认字儿懈怠的工人,开始了突击学习,各有各的招,有人随身带着小本,闲了就看看字儿。有基础的就狠了,抡圆了胳膊开始抄起了射雕。

汉耀面粉厂工会的办公地点有两个,一个是面粉厂工人开大会、发工钱的礼堂,借着吃完晌午时间宣贯,大会宣贯完的周刊就会拿到在家属区的这个工人活动室,供人借阅,工人们一个盯着一个也算是自觉着呢,倒没出现破坏份子。

今天正好是周五,轮班的众人可都等着呢,大会学完的资料送到这里就能听见第二回,这乔洪国看大家干坐着拉呱儿也不是个事儿,就拿起了第一回儿给众人读了起来,谭永庆也是机缘巧合的赶上了。

“来了!来了!”门口有人喊道。来人手里拿着一摞纸,自然是新的《工会周刊》。

这让读完一回正在休息的甘立钧也是精神一阵抖擞,总算是来了。

首节 上一节 72/3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