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 第110节

随后经王母介绍方知,那少女是太子派来照看她日常起居的,叫做碧儿。

王猛前脚才走没几日碧儿便被派来了。

去年入冬前,关三小姐见她怕冷,还特意赠了她一件絮绒麻衣,冬日穿在身上十分暖和。

王猛追随刘禅甚早,自然知道关三小姐为何要这么关心棚户区的人。

他相信母亲不会缺吃少穿,却没想到太子事务繁忙,居然会为他们这些人考虑的如此周到。

本就忠诚可靠的王猛,只觉今后再无后顾之忧。

……

“所谓‘赤星影卫’,便是专门负责搜集情报、收买线人,必要时还要兼顾暗杀、窃取机密文书、放火、绑架、威胁勒索……等任务的特殊部队。”

王猛挠了挠头……听着咋这么别扭呢,似乎都不是良人该干的事儿啊?

“伱可自由在全军挑选屯长以下,你认为最机灵、最精锐的人手五十人,组建第一批影卫,你即是第一任‘影卫校尉’。”

继老爹刘备之后,刘禅也开始了对官职的发明创造。

为愈发混乱的三国官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遵命!谢太子。”

刘禅表情严肃起来:“需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情报搜集乃是我军重中之重,切不可等闲视之。”

“是!”深感肩上责任重大的王猛不敢马虎,准备仔细了解过全军每一个人之后,再精挑细选这五十人。

“你在荆州做得很好,我对你有信心。”刘禅表情柔和下来,拍拍他的肩膀。

王猛不但优秀的完成了自己交代的任务,险些丧命火场,脱险后还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潜入吴军,为之后的夜袭又立下大功,确实是这方面的人才。

刘禅打算让他继续发挥特长。

“说起来,你在荆州立下大功,且皆是个人之智勇,孤还未曾赏你。”刘禅继续道,“不如就赏你……”

“太子,不必赏赐于猛!”王猛抱拳低头。

刘禅一皱眉:“有功当赏,咱们不是早就说好的吗?”

王猛表情却显得有些微妙:“太子,请容猛单独禀告。”

刘禅狐疑的跟王猛走开几步,随后他悄悄对刘禅低声数语,平平无奇的脸上居然有些泛红。

“好啊,我说你小子不要赏赐,原来是起了色心。”

“呃……不是,我……”各种谎言随口就来,在敌人阵营中欺上瞒下面不改色的王猛,此时居然结巴上了。

刘禅笑笑:“好了,我说笑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本人之常情。你自去向碧儿父母求亲便是,倘若她本人和父母同意,我自然不会干涉,还要送她份嫁妆。”

王猛大喜过望,激动得无以复加:“谢太子!”

“待你挑好人手,便将你在荆州的心得传授于他们。这些人可以不参加平日的阵列、军阵变化操演等科目。”刘禅说完高声唤道,“丁奉!”

“末将在!”同样站在赤星军中的丁奉出列抱拳。

他的确有自信的资本,刘禅的从军考核,丁奉以武试第一、文试第二的成绩脱颖而出。

柴荣则是文试第一、武试第二,但综合成绩尚低于丁奉。

值得一提的是丁奉弓射成绩虽然也很好,一手飞石的本事,却不在考核范围内,最后以展示的方式露了几手,技惊四座。

和柴荣一起,成为了新兵预备队的一名屯长。

从偏将军到小小屯长,落差不可谓不大,但丁奉并不后悔。

“你这段时日辛苦些,抽空指点一下他们个人武艺。”

“遵命。”

丁奉擅长刀剑短兵、暗器,很适合这些影卫中人学习。

虽说要他从零开始,刘禅也只是想让他在赤星军中磨炼一番,改改此前江东军中的习惯与思想。

以他的能力,只要能真正融入进来,越众而出并非难事。

扩军之后,正规军的人数也提高到千人,目前当然都是原先的老底子。

曾经的军侯李二毫无争议的被推举为正规军统领,被刘禅任命为“赤星左校尉”。

当初的山贼头头胡立,竟然超过了其他老人,被推举为李二的副手,刘禅任其为“军司马”。

这倒是有些出乎刘禅的意料。

其他如钱多、沈忠等原来的基层军官,基本各升一档,当然也有些原本的什长、队长落选,但也心服口服。

此外,刘禅依旧保留了千人规模的预备队成员。

只有保留大量的失业人口,资本家才能肆无忌惮的剥……不是,串词儿了。

只有在军中分出梯队,正规军的优厚待遇才能吸引预备队的人不断提高自己,争取在下次的全军大比中加入正规军。

而正规军成员也能时刻抱有危机意识。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刘禅这些年与成都及附近县城的地主豪强们友好交流,从他们手中买到的地皮,在划给一千正规军家庭后,就快分的差不多了……

守卫荆州有功的沈忠一屯176人,已被刘禅全部编入正规军,这是当初对他们的承诺。

且哪怕今后从正规军中被刷下来,只要不触犯铁律,则仍保持正规军待遇标准。

但无论是军官、正规军、预备队,只要是在赤星军内部,非任务时间他们就是平等的。

继九项铁律之后,刘禅又结合此时的军法,制定了一些其他军纪。

尽量使其不繁琐,好记好懂。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除军中不得私斗外,军官亦不能随意辱骂殴打属下士兵,对违反军纪的士兵也要严格按军纪处罚。

成立士兵督察组,成员皆为最普通的士卒,在日常训练行军中有权监督军官是否滥用职权,以及军中其他不良现象汇报给刘禅,成员每月轮换。

以前兵少,自己又经常混在军营,很多事都好办好管。

今后人越来越多,自己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不可能再像以前一般天天泡在军营里。

原先大家默认遵守的许多规矩就必须落到制度上,有法可依,不搞特殊,才能使受罚的人不会心生怨恨。

当然这种制度是否能适应赤星军,会不会水土不服,出现拉帮结派、排挤新人等现象,刘禅还要再观察一段时间。

有问题、走弯路不怕,及时发现再做调整就好。

随后,新兵预备队便开始了为期一月的“适应性训练”,现如今,这些训练已经完全不需要刘禅操心了。

扩军整编工作结束,时间也临近了“元日”,过完元日之后,关羽父子就要重返荆州,换回诸葛亮与赵云。

恰于此时,老刘忽然派人传唤刘禅,却不知所为何事……

131.第131章 刘备问策

刘禅走进大司马府的议事堂,发现成都的高级官员们早已等在了那里。

“来,吾儿这边坐。”刘备一指他下首的席位,示意刘禅入座。

刘禅依旧盘腿坐下,不过如今却没人再揪着这点不放了。

“今后若有重要事务商议,汝亦当入席参加。”

“是。”刘禅一拱手,看来几番事情下来,老刘和成都官员们终于开始看重自己的意见了。

这也是自然,如今他立下大功,还手握兵权屯于成都,说话的份量自也大大提升。

“今曹操表孙权为骠骑将军……”

老刘见人已到齐,便开始正式议事了,先是将晚了自己几天的消息说与众人,而后问策。

“江东经此一败已不足虑,云长水淹七军,曹操亦是损失不小。”老刘此时显得意气风发,仿佛整个人都年轻了几岁,“寡人有意来年春耕之后,亲统大军兴师北伐。诸君有何看法,大可畅言。”

刘禅心里咯噔一下,北伐?亲征?

“嗯……大王,臣以为北伐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自己刚要劝劝,法正却先一步开口了。

老刘眉头微皱:“这是为何?”

“关将军水淹七军,确实令曹操损失不小,但其东线数州依旧兵力充沛。”法正捻须道,“如今荆北襄樊一带仍在其手,又使张郃屯于陈仓,以防我自汉中而出。

“若欲北伐,则荆北、祁山、汉中三路需以虚实之变,调动曹魏之军。而祁山道艰险难行,补给线过长,消耗巨大,实非佳选。

“因此仍要先攻克襄樊,全据荆北之地,方可图之。”

关羽此时抱拳道:“兄长,吾这便动身赶回江陵,整军备战。荆州尚有两万余兵马,来年春耕之后定为兄长攻克襄樊!”

“不可不可。”此时刘巴却突然说话了,“关将军纵有兵马,粮草何来?”

“这……”

荆州虽收到了益州的粮草支援,拿了孙权的赔偿,但这些粮若要支撑到明年收获之时则绰绰有余,若要支撑起大军二度北伐嘛……那可就有点痴人说梦了。

“吾若未记错,关将军的新兵,还是太子承诺为受害的荆州之民减赋,才愿意从军的?总不能出尔反尔。”

见老刘视线转到自己这边,刘禅立刻移开视线,假装没看到。

刘巴从经济方面说完了,法正继续道:“且关将军此军人数虽未少太多,却有许多降卒、新兵,战力也大不如前。”

他们说的这些确实没错,但是刘备急啊!

时间不等人,他也一把年纪了,做梦都想在寿终之前打出去,如高祖一般平定关中、逐鹿中原。

可高祖当初面对的是各自为战的对手、喜迎沛公的赳赳老秦……

他刘备却要面对一个统一的北方政权,时间拖得越久,曹魏的统治就越稳固,他的难度也越大。

“战力不足,某可再领阆中兵马同去!”张飞忍不住发言道,“粮草之事正可一并解决。”

“如何解决?莫非三将军还道益州历经大战,仍如先前一般钱多粮足?”

……

而后双方开始议论起来,虽未争到急眼的地步,但也是寸步不让。

统兵将领们历经连番大胜,心气都比较高,眼见曹、孙两家受挫,都如老刘一般觉得希望近在眼前。

至于后勤,那自然是由后方官员解决啊,不然呢?

可尚书台的官员们则更多从民生、经济角度出发,并不支持此时大举兴兵伐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粮食不够,他们也变不出来啊?

“吾儿对北伐一事,可有看法?”

老刘见儿子半天没吱声,干脆直接问了。

关羽和张飞也期待的看着刘禅,现在双方争执不下,但倘若阿斗也支持明年北伐,想必兄长定会下定决心。

刘禅也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但可惜的是,这次自己要让他们失望了。

“儿臣亦觉得,明年不宜北伐。”刘禅直接道。

其实说到现在,老刘也知道自己心急了,甚至听见刘禅不赞成,他还略有些欣慰。

首节 上一节 110/2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