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 第116节

要发展,农业是一切的根基。

在这个时代,亩产提不上去一切都是扯淡。

刘禅许多年观察下来,加上随着天赋复苏的前世知识,对这一点认识的也越来越透彻。

为何要重农抑商、限制手工业,除了道德下降、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等等原因之外,还有个最现实的问题。

人一看经商能挣大钱翻身,都跑去做买卖了,地谁种?

所以统治阶层必须用各种手段,包括严格限制人口流动,将大量劳动力拴住,给自己种地交粮。

可这样一来,你征徭役让百姓搞基建就会严重影响民生,发钱也解决不了缺人种地的问题。

想要集中人手大搞制造业就更是痴人说梦,征兵也要慎之又慎。

亩产不提高,这一切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亩产不提高,以两州之地北伐,就会越拖越艰难。

不过随着刘禅的农事天赋进阶,他前世看过的、或者上学学过的一些本已遗忘的东西也变得清晰起来。

在这段难得的发育期,却是很有必要推广开来……

大司马府。

本是照例给太子授课的时间,但今天有点特别,刘禅成了主讲,诸葛亮反而成了听的那个。

“太子是说,在辕头处加一可转动的犁盘?”他此时指着刘禅画的简陋雏形,兴致勃勃的问道。

刘禅一手毛笔字写得很不错,但是绘画嘛……也就勉强能看出是什么东西的水平。

但诸葛亮与其相处日久,加之那理解能力远非常人可比,所以沟通起来毫无障碍。

“不错,再加上改直辕为曲辕,变长架为短架,就可使犁的重量大大减轻,又能自由转动减轻人力畜力消耗……”

曲辕犁带来的好处是飞越性的,不仅是操作更容易省力。

最关键的一点是此时直辕犁需要二牛抬杠,曲辕犁的出现直接变成了一头牛牵引就能干。

如果推广开来,节省出来的人力和耕牛又能多耕多少地?

“是,这里再将犁壁做成圆形,翻起来的土就会被推到两旁,减少前进阻力。

“这里加装此物为犁评、此物为犁建,如此便可调节耕作深度……”

如果换个人来,此时恐怕已经听得脑袋冒烟了。

但面前的可是“兼职大发明家”,六边形丞相诸葛亮啊。

他不仅光靠刘禅的草图和讲解就听明白了,而且没等刘禅进一步解释,就立刻看出了此物的重要程度和意义。

“怎么样?诸葛叔,此物是否能做得出来?”刘禅希冀的问道。

诸葛亮的回答也没让他失望:“此物事关重大,臣这就上请大王,将公务全部交于法正,招揽匠人全力试做此物!”

刘禅闻言立刻放心了,木牛流马都做得出来,曲辕犁应该不在话下。

至于法正,最近就再苦一苦吧。

138.第138章 老将授艺

曲辕犁的诞生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自然是有重要作用,但更重要的还是人。

由曲辕犁带来的耕作效率改变,将使深耕细作成为可能。

还有轮作这种先进技术,一年内用诸如“苕子”等作物填补耕种的空窗期,可以更快的恢复土地肥力等等。

时间紧迫,按部就班的等着人民自行发展出这些技术需要太久。

刘禅要想尽快提高生产效率,这些先进技术就需要以官府为主体,利用各地大族的影响力才能快速推广出去。

这也是为什么短期内不能完全与之对立的原因之一。

当然也不能任由其势力做大。

干掉不听话、想投敌造反的,敲打不积极的,拉拢尚在迟疑的,提拔心向自己的树立榜样标杆——比如犍为郡张家。

面对实力强大的对手,分而击之永远是个好办法。

军事如此,非军事手段也同样如此。

这些事情,随着推广曲辕犁、新技术,诸葛叔遇到问题自然都会去解决。

为卧龙在这方面的能力与智慧担忧,然后亲自去做这些事……那纯粹是抱着金砖讨饭的行为。

还有兴修水利、改善灌溉等等配套工程,这些历史上丞相都已做的极好。

自己只需要在合适的时间点,给他提供一些“碰巧偶有所得”的想法就好。

将曲辕犁与几个新型农业技术交给诸葛叔,刘禅便未再过多干涉。

粮食亩产提高了、人口数量上来了,才有能力发展下一阶段的事情。

而眼下,这个难得的发育期除去内部推广先进的农具和技术,力争提高耕种效率与粮食亩产外。

第二个目标就是进一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同时将内部的隐患排除。

王猛与沈忠早在正月初二便已率领各自的人手,分南北奔赴属于他们的战场。

那个不见战鼓与喊杀,却同样凶险万分,充满鲜血与诡诈的战场。

他们二人都带上了刘禅给的大量活动经费,当时那金光灿灿差点晃到他们的眼睛。

然而面对巨额财富,二人心中先出现的却不是窃喜,以及如何做点手脚据为己有的想法。

而是不安,生怕辜负刘禅信任、让这笔巨款打了水漂却没办成事儿的不安……

加入的新兵们已经完成了为期一月的“适应性训练”,江东山越们在这种特殊的信息茧房中,被同袍甚至邻居每日不间断洗脑……呃,不间断释放正能量。

身上的匪气就如曾经的山贼们一样,正在渐渐褪去,慢慢被同化。

而征募来的大族荫户子弟,则同化的还要更快一些。

他们身上没有散漫的匪气,“良家子”群体本就是华夏文明的基石。

乱世举起刀枪为国征战,治世扛起锄头为国纳粮。

所求不过温饱,与未来的希望。

新兵们信仰的形成尚还需要时间,但也同样感激太子刘禅给全家生活带来的变化,如老兵们当初一般。

第一阶段已经完成,下一步,照例就该进行赤星军的传统项目——“武装拉练”了。

至于此次的目的地选在哪,刘禅也有自己的想法。

此番战后,刘禅的赤星军原本有49骑,又自南中购得20匹马,他就有了想正式组一支骑兵小队的想法。

死皮赖脸之下,硬是从老刘那又磨了些战马回来,凑出了个百骑小队。

手上的牌越多,能组合出的牌型就越多,越有可能在战场上克制敌方的弱点。

比如发展畸形、军队偏科严重的江东,就很难打上北方去。

……

“你该不会是想偷偷自汉中出兵,打上北方去吧?”

王府中,老刘盯着儿子,眼里带着浓浓的质疑。

刘禅哭笑不得:“之前我可是坚决反对今年北伐的,理由你不是都听见了吗?”

“那你为何忽然要领兵护送那些落选的荫户家庭去汉中?路途皆是我益州境内,何须伱大张旗鼓率赤星军护送?”

上次刘禅说要负责押运降卒,结果直接参与了荆州之战的事儿可还近在眼前呢。

“理由不是都和你说过了吗?”刘禅无奈道,“赤星军新兵需要真正翻山涉水去行军,将训练的东西变成习惯。而且我想去汉中也是为了找马将军指点一下骑兵训练和指挥的心得。”

左将军马超,此时正领兵镇守阳平关,把守老刘的北大门。

以马超之勇武战绩,身在阳平关可以对北方形成威慑,同时马超在关陇地区以及羌氐族人中的声望,倘若以后成功打出去,还可用其收当地民心。

可谓意义重大。

但这却让一直想给麾下骑兵找个专业人士指点的刘禅,始终没得到机会。

当然以前马也太少,连百骑都凑不出,估计也训不出啥名堂。

其实这事儿他赵叔也能干,毕竟当年在公孙瓒手下指挥过白马义从。

但是白马义从玩的是骑射……这玩意对现在的赤星军来说,还是有些高端了。

本来射术就一般,骑射就更别提了,而且要玩好骑射,战马的质量、控马的技术也必须是上上之选。

由此形成的特殊战法和骑阵,也是配合骑射的。

很难在短时间内大幅提高赤星军的战力。

所以他就想看看以突击骑兵为主的西凉铁骑,会不会有更适合目前赤星军的战法。

如今正好有这么个机会,他自然不会就此错过。

刘备还是有些怀疑:“当真?你真不是想往北打?”

“我又不是带着两千高达,往北打个屁啊!”这下轮到刘禅有点被整破防了。

怎么自己在老爹眼里也成好战分子了?

这也不能怪刘备,谁儿子那么小就开始偷摸练兵剿匪,都难免会有此印象……

此次刘禅反对北伐,他还挺意外的。

老刘自然不知道“高达”是什么,不过儿子情绪激动时总会说点莫名其妙的词儿,他早已习惯了。

不过想想汉中的情况,文长那看似笨拙的“铁壁式”防御体系只要粮草足够,其实恰恰是最可靠的方案。

以及会议中刘禅义正言辞的劝自己不要今年北伐,老刘想了想,最终还是同意刘禅去汉中了。

当然,这也多亏了荆州之后高升的好感度。

临行前,刘禅与母亲、银屏惜别,自又是一番难舍。

辞别相熟的将领官员之后,刘禅还特意又跑了一趟黄忠的府邸。

“老将军,这是后面的药,你气色如今看上去可比孤第一次到访好多了,定要坚持服药。”刘禅亲手将几大包药材递过去。

刘禅这话其实是在安慰黄忠的,他的精神状态确实好了不少,身体也没恶化,但也就仅此而已。

多年征战给身体留下的隐患爆发出来,再加上衰老,能暂时稳定下来已是奇迹。

黄忠面露感激:“老臣惶恐,怎敢劳太子亲自送药?”

出身基层的黄忠哪享受过这种礼遇,因此对刘备的赏识很是感激,现在自然也对刘禅的关怀感动不已。

尤其是年老体衰,无法征战的现在,这种关怀便更显难得。

【黄忠好感度+5】(53)

【黄忠好感度50,体质+10,射术天赋+15×2,长兵天赋+8×2,马术天赋+8×2,获得“百箭必中”特性】

【百箭必中】:对一个目标每次射空,都会提高下次瞄准时的状态与心得。(切换目标则效果消失)

首节 上一节 116/2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