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 第229节

他还以为刘备会问问他对北伐的看法,御下的手段,治国的理念,农桑工商的认识……

这些问题刘禅来之前就在脑子里提前整理过了,却没想到老头子问了这么个问题。

身旁的老刘没再看自己,只是眯着眼睛看向花池中飞舞的几只蝴蝶。

但刘禅很快坚定道:“想。”

这个问题没有其他答案,无论是以他对老刘的了解,还是他自己的本心。

老刘并不意外,点头又问:“那如果你当了皇帝,想做什么呢?”

匡扶汉室,还于旧都。

醒掌杀人剑,醉卧美人膝。

开疆拓土,征服四夷。

留名青史,震古烁今。

……

太多的备选答案从刘禅脑海中闪过,他开始分析本能的分析老刘最想听到什么回答,在心中精挑细选。

到最后嘴都张开了,看着老刘斑白的头发、已爬上许多皱纹的脸,还有那双一生不曾屈服于命运的眼睛,却怎么都说不出那个自己精挑细选出的答案。

“……我不喜欢这个世界。”刘禅最终放弃了思考,口舌却控制不住的自己发声。

他准备好的“应试答案”在心中灰飞烟灭,杂念全都消失无踪,只剩下了几幅画面仍旧清晰无比。

一边痛哭流涕,一边伴随着眼泪鼻涕吃下先饿死同僚的士兵。

吸吮着母亲干瘪胸膛,却发现母亲的身体已渐渐冰凉,只能发出虚弱啼哭的瘦小婴儿。

眼神空洞,人还活着,却任由蛆虫开始啃食自己身体的绝望老人。

为了半袋粮食,如同野兽般瞪着血红双眼撕咬残杀的疯狂男人们……

“我,不喜欢这个世界。”刘禅又加重语气重复了一遍,“我想让它逐渐变成我喜欢的样子。”

就是这么简单。

他不想标榜自己的善良和高尚,只是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他会不舒服。

他没办法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被人关进笼子,被圈养着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说上一句“此间乐,不思蜀”。

老刘对这个回答并不意外,这孩子从小就和别人不同。

很多在别人眼中理所当然的事情,他却总是反应很大,小时候整日说着莫名奇妙的话,总搞些荒唐事出来……

不少人都觉得这儿子除了外貌之外,内心一点都不像他。

但刘备却不这么想,他从不怀疑刘禅最本质的地方,和他是一样的。

哪怕当初骂儿子骂的最凶,故意总是在他面前赞扬刘封的时候,也从不怀疑这一点。

“伱喜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

刘禅稍微沉默了一会儿道:“或许没那么完美,人与人之间或许也没那么公平,或许仍有贪官污吏、也有恶霸欺人……

“但普通百姓可以连续几十年不再受战乱之苦,不用再把孩子换给别人吃掉,不用每个冬天都担心冻饿而死。”

少顷,刘备叹了口气:“很难,很好。”

随后就没再说什么,也没有问其他问题。

刘禅不知道老刘对自己的回答看法如何,那就差一点拉满的好感度仍旧没有增加,但本能却让他并不想给出其他回答。

至少看老刘的反应,应该也还不坏。

父子二人在和煦的阳光里,难得安闲的静静坐在花池旁。

但这片刻的忙里偷闲,马上便被园外高声的通报打破了。

“陛下!张中郎与东吴交州来使求见!”

老刘一时间没有反应,仍盯着面前的花池发愣。

“父皇,父皇?”刘禅轻轻推了他一下。

“嗯?”刘备这才回神,“怎么了?”

“东吴交州那边又派了使者过来,许是之前张温说的,南中之事要给咱们一个说法吧。”

刘备听罢眼中精光一闪,又恢复了往日的威严,起身道:“走吧,且随为父去看看,孙权诚意如何。”

“是。”

“召群臣议事,朕稍后便至。”

“遵命!”

大踏步走在前面的老刘,隐隐和过去不同,似有种心无挂碍的洒脱气质。

只是正想着吴老二这次要开价几何的刘禅,并没有心细到发现这种细微的变化。

292.第287章 宽厚老者的愤怒

士燮真的对东吴,对孙权忠心耿耿吗?

对大部分江东人士来说,是的,这毫无疑问。

建安十五年,孙权派步骘任交州刺史,率军进入交州,士燮立即率兄弟归附。

还主动将儿子士廞送到东吴为质,以安孙权之心,孙权也投桃报李,仍命这个士廞为武昌太守。

武昌太守可不是什么虚职啊。

即便是江东内部,也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随便就能当的。

而且士燮归附之后,经常派使者去觐见孙权,将交州重要的事情一件不落全部上报。

还进献大量香料和细纹葛布,其他如明珠、大贝、琉璃、翡翠、玳瑁、犀角、象牙之类珍品,以及奇物异果,及香蕉、椰子、龙眼之类,无岁不贡。

这都不算忠心耿耿的话,整个东吴还有忠臣吗?

……

士燮看着自己如同鸡爪一般干枯的手,从这双手上甚至几乎看不出生命的活力。

他又瞧瞧铜镜中,那张像骷髅头一般被褶皱老皮包裹着的脸,咧嘴无声的笑了一下……哪怕是自己,也觉得多少有些恐怖。

他今年已八十有五,活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年纪,这辈子已没什么不满足的了。

士家自王莽时期避乱到交州,至今已二百年。

他士燮和兄弟们同任一州之各郡太守,他本人总揽交州事务。

出入则鸣钟响磬,备具威仪,笳箫鼓吹,车骑满道,常有几十位沙门夹在车马群中焚香。

妻妾都乘坐配有盖帷的小车,子弟皆有兵士骑马跟在身后。

士家在交州的威势可谓如日中天。

最难得的是,士家在百姓和士人中的名声也很不错。

士燮本人为政开明,积极接纳南下避难的中原人,为交州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促进了交州的发展。

他治学精微,重视儒学传播,与士人打交道时虚怀若谷、宽厚待人、礼贤下士,投靠他的中原名士数以百计,甚至包括曾经躲避老刘的刘巴。

以交州的条件根本没办法参与争霸天下,他本人也并没有多大的野心,只是想继续在交州打造属于他士家的一片净土。

但这一切,随着当初步骘率军而来,就都变了。

士燮向来小心谨慎,自从孙权试图染指交州,他就在尽力对那位素未谋面的江东之主表示臣服与依附。

但一辈子都在权力场中打滚的士燮,轻易便看出,孙权想要的并非臣服与依附。

而是对交州的彻底掌控——就像曹魏对东吴的意图一样。

如果东吴发兵强攻,士家凭借交州的力量是无力抵抗的,但有些时候也不是武力足够便能强攻。

师出有名,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士家在交州名声极好,士燮又主动表示臣服,孙权根本没有任何理由攻打。

于是孙家对交州伸出的权利触角,便尴尬而憋屈的停留在了表面,无法深入其中。

表面上交州是孙家的地盘,但代表着孙权的交州刺史,无论是步骘还是现在的吕岱,都无法对交州内部的事务直接干涉。

颇有些皇帝和诸侯国的意思。

士燮要继续保持这种关系,就必须使东吴始终处在一个存在外部压力的环境中。

荆州之战打完后,孙权向西扩张的计划再度受挫,北拿不下合肥,西夺不了荆州,还伤了元气……

但士燮并未因此放松心态看江东的笑话,越老越小心的他反而察觉到了一些危险的味道。

当时孙权降了北魏,与刘备也签了停战协议,一门心思招兵买马。

偏偏这个时候,自己的儿子士徽酒后大骂孙权的事情还传的沸沸扬扬,当时甚至传到了步骘的耳朵里。

放在平时这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几件事加在一起,他确实怕孙权借机出兵攻打交州。

于是他果断启动了在南中安排的后手。

是的,南中之乱严格来说,其实算是他士燮一手策划。

在背后指点雍闿的并非孙权的人,而是他的人。

只不过南中的安排,他并没有瞒着孙权,此时启动南中的后手,在刚从荆州吃了亏的孙权等人看来也是削弱刘备的机会。

但他们都没想到,士燮热衷于此并非出于什么对孙权和江东的忠诚。

雍闿等人若成事,南中名义上将纳入江东的势力范围,然而要对南中施加影响,还不是要通过与南中接壤的交州?

届时他士家有的是资源手段,将南中控制在自己手中。

事若不成,以刘备的智囊也定能看出江东才是幕后主使,双方交恶,他士家的交州反而更加安全。

可他却没想到,曹魏与江东的关系竟然急转直下,甚至逼迫的孙权不得不再次低头,主动联刘抗曹。

甚至还利用这个机会,对他士家下了一步棋。

江东如今看似危急,吕岱的兵马却一兵一卒都未曾调动,仍旧稳稳的扎在他交州地盘。

吕岱一边集结军队人马,一边毫不打折扣的执行了孙权的命令,派人往交趾责问士徽的不当之举,还把煽动南中叛乱的事扣在了士徽脑袋上。

试探的意思很明显。

倘若他为了儿子的性命领导交州起事,吕岱便可名正言顺的对他们发起进攻。

交州粮少兵寡,他并无必胜把握。

所以士燮做出了让所有人都惊讶的举动——亲自下令斩了士徽,将首级送去了吕岱那里。

吕岱也没想到,年老体衰,一向宽厚的士燮竟然有如此魄力。

先前打算一举速定交州,在曹丕发兵之前扫清自家后院的准备全都白做了。

只能捏着鼻子对士燮大义灭亲的举动大加赞扬,并且按照备选计划,派人将孙权提前准备的信件与士徽首级送往成都。

首节 上一节 229/2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