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 第245节

说罢不疾不徐的走回座位,心平气和的就坐下了……

老刘却心平气和不下来了,咋回事?

这还是那个早早便领兵剿匪,几个月不搞点动静出来就呆不住的阿斗吗?

不能是被什么东西上身了吧。

“汝当真愿意留守监国?”老刘皱眉问道,“如此,便不可领兵出征,作为太子亲军的赤星军亦要留守成都了?”

“那是自然。”刘禅一脸理所当然笑道,“父皇放心,北军与白毦兵尽可随军北伐,儿有赤星军护卫,在这成都料也无虞。”

老刘这回真有点急了:“汝自南中归来后,练兵不辍,习文练武,父皇知汝始终心念北伐之事……”

“欸~”刘禅像刚刚老刘一般摇摇头,恭敬一拱手,“终究要以大局为重,父皇有命,儿臣岂有不遵之理。”

老刘鼻子都快气歪了,你不遵的时候还少啊?

他其实对赤星军的战斗力还是很期待的,而且刘禅这段时间对赤星军的改造,他也看在眼里。

新式横刀、苗刀、陌刀的习练方法,刘禅都已经交给他推广全军有需要的部队了。

然而横刀、苗刀还好说,陌刀战法……根本推广不出去。

且不说那些需要的装备,包括盔甲、以及更换陌刀之前需要的弓弩和箭矢,要动用的随军民夫与挽马。

就连最基本的兵员身体素质都跟不上……

瘊子甲虽轻,那也是和传统玄铠相比的。

对于一贯只着皮甲、甚至布衣的其他部队射手们来说,穿上这玩意自如行动都难,更别说还要耍那把沉重的陌刀了。

只稍微试了一下,全军将领便纷纷放弃了这种烧钱又“费人”的兵种。

最后所有打造的陌刀便全部给了刘禅的赤星军,陌刀队成了赤星军特有的兵种。

此次北伐老刘是准备压上全部实力一搏的。

他还想着陌刀队、赤星军能在北伐中出力呢!你不去了哪成?!

“哈哈哈。”老刘正起急,诸葛亮却笑了起来,“陛下,激将已被太子看穿,可莫要反被太子所激呀。”

老刘一愣,再看刘禅略带埋怨的看向诸葛亮,这才反应过来。

法正也笑道:“若非孔明及时拆穿,只怕陛下又要许些好处出去了,啊?哈哈哈。”

张飞也凑趣道:“阿斗向来机灵,我早知大兄激将不会奏效。”

赵云:“之前你可不是这么说的……”

吴懿:“噫,恁这可不中。”

老刘略带尴尬,群臣乐在其中。

刘禅有点无语,刚刚肃穆中带着感动的氛围消散殆尽,明明大战在即,季汉君臣却还是这个调调……

不过想想当年,无论是赤壁亦或夺川,他们不也是这个调调么?

刘禅其实也很喜欢这种感觉,想来老刘也是如此,君臣间相处的宽松氛围并未因老刘的登基有太多改变。

谈笑冲淡了之前的感怀之后,对于战事的讨论也正式开始了。

“朕欲以当年丞相隆中所作之策,命云长兵出荆州,再夺襄樊,进兵宛洛。”老刘先说了自己的看法。

隆中对的愿景已盼了多年,如今终于要实现了。

“届时我军全据汉水,汉中、三郡、襄樊水路贯通,便可互为守望。朕则亲统益州之众,先屯汉中,再分数路进兵关中!众卿以为如何?”

二路并进,对曹魏发动钳形攻势。

众人都没什么意见,毕竟隆中对是很久以前就定下的大战略了,如今万事俱备,只待发兵。

不过嘛……

“父皇,儿臣以为,以我朝如今之力,尚可再增一路人马。”刘禅说道。

此言一出,众人都愣了一愣。

再增一路?往哪增?

刘备也皱眉道:“增往何处?”

刘禅看了一眼诸葛亮,却见他也略带疑惑的看向自己。

他没和诸葛亮说过自己这个想法,因为那个时候刘禅自己也不确定,到了北伐的时候,季汉有没有三路出击的能力。

若是没有,那这种行为便只是给自己徒增消耗而已,还会分薄其他路线的进攻兵力,得不偿失。

但现在,经过农桑、经济改革,以及几场大战结局改变带来的收益之后。

刘禅十分确定,如今的季汉完全有能力,也十分有必要,再把这最后一路加上。

316.第311章 三路北上

“西出祁山,攻占陇右,完成断陇,收复雍凉。”

对于老刘的问题,刘禅立刻给出了答案。

毕竟这一套他简直太熟悉了,当年追剧的时候,这便一直是他心里的痛点……

当然,如今他经过十余年的学习成长,此时仍然想要出兵雍凉,可不是想要弥补追剧时的遗憾那么幼稚。

刘禅的回答虽然只有四个短句,但是信息量颇大,众人包括老刘在内一时都没说话。

智谋之臣在计算成本与可行性,武将们则在想着雍凉有什么名将、地形如何。

至于老刘……他在琢磨这么干的好处。

吃力从来都不是问题,起兵至今,哪场战斗不吃力?

但吃力还不讨好就是问题了。

“为何如此?”他想先听听刘禅的理由。

“马。”

刘禅先给出了自己的第一个理由,这些事情他已在心中思考许久,此时老刘问起回答的毫不迟疑。

“首先便是马。两军交战,骑兵乃是重中之重,偏安守成尚需骑兵机动防守,何况北伐进取。”刘禅唤人将地图挂起,站起身继续道。

“父皇一生南征北战,于各地地形地貌较儿臣所知更甚。自荆州以北开始,中原之地便有大片平原,遍布青徐兖豫。

“再往北,冀州、乃至幽并亦不乏如此地形。届时敌军大批骑兵在手,我等当如何应对?儿臣从未听闻不靠骑兵而一统天下者。”

自古北方统一南方常见,而以南统北则少有成功者,刘禅知道成功的,也就朱元璋一人而已。

除去地理因素、早年北方农耕开发程度更高的经济人口因素外,马匹骑兵也是重要一环。

即使唯一成功的朱元璋,据刘禅所知,他可并不缺乏精锐骑军……

刘备捻须沉吟道:“这……”

他对骑兵的敬畏,自然比刘禅这个灵魂现代人更大。

毕竟他自己当初就被虎豹骑撵过,甚至方今天下,步兵再如何开发出针对骑兵的战术,也只是尽量填补劣势而已。

他确实对刘禅的陌刀队寄予厚望,可难道还能变他个几万陌刀兵出来不成?

诸葛亮也在完善依靠战阵、临时防御工事、劲弩,共同防御骑兵冲击的打法,但这需要部队的胆识、配合、训练,三者缺一不可。

而且,同样也只是弥补差距而已。

刘禅继续道:“南中虽有滇马,此马山林作战尚有长处,若比之曹魏好马,所差远矣……进兵中原之后,只堪当挽马之用。

“曹魏好马,大多取自幽并、凉州,幽并地处曹魏后方,我等无法可想,然凉州则不然!

“兵出祁山,若可完成断陇,则可切断雍州西部、凉州与曹魏中原之地的联系,取之易也。届时凉州好马可尽入父皇之手。”

刘备听着不时点头,这确实算是一个相当大的好处。

诸葛亮心中也觉得并非不可行,而且若当真完成断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待练出一支铁骑后向中原进发,也确实有优势。

不过此时法正却出言道:“太子,雍凉确实有马匹之利。然而若得关中,却可一举成气吞天下之势也,不可不察啊。”

长安以及关中地区,大族云集,士人颇多,而且还是非同寻常的政治符号。

如能拿下,届时或许可以收拢不少人才,对曹魏的人心士气也将会是巨大的打击。

法正继续道:“天下有识之士若见王师已得关中,亦将群起响应,届时曹魏内忧外患,何愁大事不成?与此人心向背相比,马匹、地形当属小利也。

“且雍凉之地土地贫瘠、人口稀少,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粮产甚巨。若为小利而二分汉中之兵,势必导致进攻关中的兵力不足,臣以为不妥。”

众臣一听也有道理啊,老刘也跟着点头。

要论好处的话,显然还是攻占关中的好处更大。

然而刘禅却并不认同,这些日子他考虑这个问题甚久,关于雍凉、关中的物产人口等情况亦多有了解。

法正说的并没有错,但只有一个问题……

“敢问法尚书,汉中之兵不分,便定可一战而得关中否?”刘禅并不退让的直视法正。

“这……”

说一个“可”字很简单,但法正却不能轻易说出口。

他们是在为了国家利益作讨论,既不是政敌辩论,也不是舌战游说。

若是后者,法正可以给出不下十个理由,证明关中一定能打下来。

但理智告诉他,没有敌方内部响应的话,关中之地雄关坚城,曹魏支援又近,强攻必定损失惨重。

他是大汉重臣,要为君主以及百姓负责。

刘禅继续道:“能拿到手的好处,才是好处。关中之地对曹魏的重要性,他们也很清楚。值此兵发东吴之际,岂会不严加防范?

“雍凉之地则不然,曹丕重兵无暇西顾,唯陈仓张郃等中央军可救,若先以汉中佯攻牵制关中之敌,未必不能一战而取雍凉。”

刘禅顿了顿又笑道:“何况以曹魏一贯作风,即便在关中不敌,撤走之前恐怕也定要一把火烧了长安,迁走关中百姓。”

群臣一听太子说的也很有道理啊,老刘刚才几乎已经要否定分兵了,此时又犹豫了起来。

如张三爷一般的许多武将则已经放弃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就等着结果,指哪打哪就完事了。

张飞眉开眼笑的看着自己的女婿侃侃而谈,大感欣慰,可惜此时尚未流行嗑瓜子,不然估计三爷已经就着茶水嗑上了……

“只是祁山道艰险难行,粮道漫长、补给艰难,若由此出兵所耗甚巨啊……”法正其实已经有些认可刘禅的想法了,只是心中仍有顾虑。

刘禅刚要开口,诸葛亮忽然说话了。

“陛下,臣以为,太子所言有理。”只见他表态之后转向法正道,“孝直,西出祁山固然所耗粮草甚巨。然强攻关中,我益州健儿亦势必死伤惨重。

“如今陛下治下农桑技术提高,去年丰收所储尚可支持所需,今年亦无甚大灾,粮草消耗尚有法可补。人死,却再难复生矣。”

老刘眼前一亮,曾亲口说出“夫举大事必以人为本”的他,此时心中已有计较。

法正沉吟片刻,亦拱手道:“孔明所言有理。陛下,臣亦以为太子之策更佳,关中还是佯攻为好。太子年纪虽少,眼光之长远,却是令臣佩服,此陛下之福也。”

【法正好感度+5】(85)

“哈哈哈,好!既如此,便兵分三路,北上伐曹!”老刘最终拍板,定下了三路北上的大方针。

首节 上一节 245/2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