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当皇帝?不,我直接成圣 第108节

  路遇山贼,得数百山民相助,剿灭贼人近百。

  得蜀中义士相助,利用地利,灭了曹真麾下两百多人。

  关平刘封是这么说的:

  先生身先士卒,临危不乱,于寨门之下手刃敌酋;率领二十余人埋伏山寨两侧,以火攻之法消灭近百贼人,后亲赴山中,与贼人交战。

  先生入蜀之时,贼子刘晔早至成都,刘璋于殿前设下鼎镬,热油翻滚,先生面无惧色,负手而入……

  曹真虽有二百余人,先生却毫无惧色,设下替身之计,我等埋伏山道,射杀百人,余者皆入水中,冻死者不计其数。

  刘备听到刘封这么说,原来,所谓的蜀中义士相助,只是秦宓李丰两人,还只是提供了地图而已。

  那曹真手下是什么人?

  虎豹骑。

  这骑兵,没了马,仍旧是军中精锐啊!

  这个世界大抵是疯了。

  张谦看着刘备,有些坐立难安,千算万算,忘记嘱咐关平刘封这两个小家伙了,这备备临行前嘱咐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我他妈上了船就忘了!

  “子让平安归来就好!”刘备没说别的,只是淡淡的安慰了一句。

  “主公说的极是!”张谦立马附上。

  “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要请教子让。”刘备正了正身子问道。

  “主公请讲。”

  “我听闻子让入蜀之时,曾与众人言说,仁有大仁,小仁;有霸者之仁,有王者之仁。请问子让,这王者之仁,又该如何呢?”

  张谦思考了一会,说道:“在于求真务实,以民为本。”

  以民为本好理解,就是行事始终要心怀百姓,刘备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

  至于求真务实……

  “请子让解释,以何求真,又如何务实?”

  “主公,如今天下大乱,百姓心中所求着何?一为食,二为安。民有食则思安,民安则可躬耕取食。上位者如能为百姓做到这两点,则民心可定,汉室可兴!”

  “那请问子让,当下我该如何去做呢?”

  刘备在新野的时候,只能算是替刘表牧守一方,所以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执政手段。眼下荆南四郡将得,虽然名义上是替刘琦取得,但是权力都集中在刘备身上,所以刘备需要思考这个问题了。

  最近他向诸葛亮,简雍,糜竺,伊籍等人都询问过。

  听到刘备这么问,张谦有些困惑住了,虽然他有心学习,不过到具体措施之时,他并没有完整成套的理论。

  这不是第一次见面试探刘备,要是胡言乱语大说特说,最后在刘备心中落下个夸夸其谈的评价,最后托孤诸葛亮的时候,来个“子让言过其实,不堪大用”,自己岂不是自找没趣?

  想到这,张谦遗憾的表示:“主公,在下不通庶务,只怕胡说一通,图惹人笑!”

  “子让但讲无妨,只当是你我之间,闲谈罢了。”

  “那在下就试言一二,主公若是觉得有理,还得先找孔明元直探讨一番!”张谦认真的说道,比被刘备小看更可怕的是,万一刘备觉得他说的有道理,然后放手大干,最后搞得民怨四起,那岂不是坏了诸葛亮的大计?

  好的政策如不能结合时情,联系实际,那也是祸害苍生的。

  就像始皇帝,南征百越,北筑长城;书同文,车同轨,哪一样不是目光长远之举,可就是这一项又一项造福万世的举措,搞得民怨四起,最后二世而亡。

第186章 民以食为天 政以税当先

  “主公,先说民食,百姓以种地为食,所以我们首先要保证的就是百姓有地可种。”

  任何一个王朝建立之初都会清丈土地,经过多年的战乱,人地矛盾会得到一定的缓解,这时候清丈土地的压力也是最小的。

  当然,对于土壤肥沃,世家盘踞之处,仍旧有不少的阻力。

  对于这种情况,统治者一般会有三种办法:

  第一,绕过这些地方,只要世家能按照以往的数据照常纳税便可;

  第二,重新清丈土地,但是承认世家对这些土地占有的合法性;

  第三,按照新的标准重新划分土地,将多余的土地以金钱赎回,或者直接没收。

  当然,还有更绝的,比如曹操,他会将不配合他的世家直接迁走。

  “子让说的莫不是均田?”刘备问道。

  张谦以手扶面,刘备这是还记得他的黑历史呢,这是他第一次,严格来说是第二次,见到刘备时,为了考验刘备,说的一堆史书上的名词。

  张谦其实并不了解均田具体的措施,只是字面上了解,平均地权的意思。

  但张谦觉得平均地权是很困难的,面积可以平均,但是土壤的肥沃程度,离水源的远近,离家距离,这些都是无法平均的……

  事实上,均田是南北朝时北魏提出的土地政策,当时人口较小,政府按照人口分发土地,人死后土地收归国家,当到了唐朝中后期,人口增多,政府无力再为新生的百姓分发土地,这均田制也就名存实亡了。

  不过现在荆南四郡人少地多,郊外大量未开荒的土地,刘备想分土地也可以。

  “此番百姓跟随主公南下,百姓多集中与江夏,主公可将百姓分散聚集在荆南四郡宜居之处,分予土地。”

  至于土地国有,还是私有,张谦明白一个道理,没有一项土地政策是可以永久的,当人口数量发生变化,土地政策也必须跟着变化。

  “对于土地的归属,我的主张是谁纳税,谁拥有!”张谦说道。

  想要鼓励百姓开荒,就必须承认土地私有制。

  而如何杜绝百姓占据大量土地却不耕种?还是一样,按地征税,而不是按人征税。

  张谦其实还想提一点,那就是是土地阶梯收税,土地越多,超出的部分缴纳更多的税收。但是这个想法很好,实施起来却有很大的难度,因为拥有大量土地的都是既得利益者,将来刘备中兴汉室,拥有土地最多的就是他们这些追随之人,这个政策不可能通过,即便通过了也只是纸面文件,毫无用处。

  反而会大大挫伤百姓的开荒积极性。

  “谁纳税,谁拥有!”刘备仔细琢磨着这两句话,其实汉朝自成立以来,土地政策一直在变,从公有到私有,从地租到土地典权,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征税对象在人和土地之间的转变。

  刘备觉得有必要和诸葛亮讨论这个问题,起码这能解决许多人没有土地,而部分人占据土地却不耕种的问题。

  “至于收税,主公,我提议成立税务官员,由其负责宣传税收的意义,征税的数量,以及负责征税工作。”

  荆州这边的税收一直比较低,或者说根本没有完整的收税系统,都是世家把控地方,把税收收起之后,交给刘表一部分,反正南郡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比北方收成好不少。

  张谦想到一个数据,刘备在夷陵之战前下令“四六开税”,居然使得蜀中哀声哉道,张谦也以为这个税收很高,但是到了邺城才知道,曹操屯田的税收一直在五成六成,相对而言,刘备这种临时收四成,根本不值一提。

  分析原因,一种是平时百姓征的少,一下子加多了,自然会引起民怨;

  第二种可能性,曹操是对屯田民直接征税,而刘备是通过世家间接征税,刘备要四成,底下人收的可能六成都不止。

  刘备听到张谦这么说,对于成立税务官员倒好理解,只是对于宣传收税的意义,百姓交税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主公,狼吃羊亦是天经地义的,可是羊会心甘情愿给狼吃吗?向百姓征税亦是如此,我们必须让百姓知道,税收是用来维持政府运转,用来建立军队不可获缺的,少了税收,地方就会爆发匪患,国家就会受到侵略,对他们来说,交税反而是一种保护。而且主公应该向民众承诺,如今税收高一些是因为抵御曹操,一旦消灭曹操,中兴汉室,还于旧都,会将税收回调到文景之时,这对百姓来说,也会增加抵抗曹操的意志。”

  用降税来引导百姓同仇敌忾!

  妙啊!

  刘备其实也知道,他所谓的汉贼不两立,王师不偏安并不能吸引到很多人,毕竟大汉天子还在许昌呢!

  哪怕是诸葛亮,他心怀汉室,但更多的是报答自己的三顾之恩。

  那么如何做到民心所向呢,张谦告诉他了,通过宣传,通过降税。

  只是,这狼和羊的比喻怎么让他有种残酷的感觉。

  “主公,这草原上若是没有狼,羊过度繁殖,草连同草根都会被啃食干净,最后羊也只能绝食而死,维持狼在一定的数量,才能保持草原的平衡。而且狼能追上的多是病羊,老羊,这也会防止羊因为疫病而消亡。税收亦是如此,合理的税收能保持百姓的积极性。”

  张谦的这番说辞让刘备耳目一新,“只是,难道说,税收过低也会有害?”

  “当然,税收过低,百姓手中的粮食就会变多,粮价自然就会降低,最后,受苦的还是百姓。”

  哪怕这时候百姓大多能自给自足,但是食盐是必须通过交换得到的,粮价降低,百姓用于交换食盐的粮食就增加了。

  “粮价过低,该如何应对?”刘备知道,此时的大汉虽然多有百姓处于饥荒当中,但是实际上却有局部地区处于粮食过剩的地步,世家把持着大量的粮食。

  “成立粮署,由官员制定指导价格,将粮食价格控制在合理的防卫,防止世家囤积居奇。”

  “此策虽然,可是我们没那么多钱!”刘备一下子说道了问题的关键。

  张谦眉头一皱,心里倒是有了个想法,只不过此事事关重大,还得和孔明他们先商量商量。

  “主公,其实只要粮食收了上来,可将其酿醋酿酒,再卖给富饶之家,若是打通了巴蜀之地,将烈酒卖到雍凉之地,其利何止百倍!”

  刘备想到诸葛亮通过张谦给出的法子酿出的烈酒,此番防疫多有用到;此次益州归来,张谦又提到了玉皂的生产。

  得张谦一人,远胜金山一座啊!

第187章 法立则民安 操有致命点

  “民食在于分田纳税,那民安又该如何?”

  “民安在于立法!”

  “立法?”

  “没错,如今天下大乱,百姓一畏贼寇,二畏豪强,三畏酷吏,有此三者,百姓虽有播种四海之辛,却难免饿死田埂之苦。”

  “立法便可除此三恶?”

  “主公,秦国因何而强?”

  听张谦这么问,刘备自然知道,秦国能强盛起来,是因为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法令先行而后民必遵之。

  “可秦以法强,却也因峻法而亡!”刘备说道。

  “主公,秦失天下,其罪在人,不在法!”

  秦国的灭亡,在于秦始皇想以一人之力,毕万世之功;在于他以一人权威凌驾于整个制度之上;在于他永无止尽的欲望……

  “高祖皇帝先破关中后,第一件事便是与百姓约法三章;后来,酂侯萧何更是在秦律的基础上制定出了《九章律》。主公,凡成大事,必须先定规矩。您一个人的仁义哪怕传的再远,所能享受到恩义的又有几人,但是制度与法律的运行,却能使千千万万的百姓承受您的恩德,这才是王者之仁必不可少的啊!”

  “可是我怕因此而使百姓士绅担心我会重蹈暴秦故事啊!”这些天,诸葛亮也和刘备谈过法制的事情,包括刘备本人,其实也赞同。但是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朝堂之上,就很少有人提及立法。

  更多的是礼!讲究礼法并用,德主刑辅!

  而这所谓的礼,其实也就是给法家包了一个儒家的外皮而已,华夏自此以后两千年,都是外儒而内法。

  “主公,难道法令不立,老百姓就没有束缚了吗?”

  并不是,事实上,从汉武帝之后,老百姓面对的压迫并没有减少,该罚的罚,该惩的惩,反而因为没有明确的量刑,底层百姓会因为一点小错受到严刑对待。

  朝堂之上轻视法律,实际上就是把司法的解释权和判决权下放到了中层官员及地方世家大族手里。

  “主公,所谓的律法,并不是一味恐吓百姓的工具,同样也是老百姓保护自身的盾牌。我们应当通过法律保护百姓的生命权,以及他们的财产权,用法律告诉他们如果他们受到了不平等的对待,该争取什么样的补偿,该寻找什么样的途径。”

  张谦这么说,刘备就明白了。

  刘备一拍脑袋,自己怎么就想着,法律就是老百姓犯错了该怎么罚,没想到法律可以反过来保护百姓。

  现在想想,子让刚刚提及的,秦国强大,不就是商鞅用法律保证了老百姓的权益:种地除了交完税,剩下的就是自己的,即便是遇到战事,官府来征,也可以通过粮食换取爵位;而战功更是直接与爵位相匹配,如此秦国上下一心,怎么能不强大呢?

  之所以刘备一开始没想到这些,只是因为汉朝建立于秦之后,一直以暴秦无道,秦法严苛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而忽略了秦法的正面作用,此时张谦一提,刘备立刻就明白了法律的正面效果。

  如果老百姓都能有法可依,官员严格执法,那么地主豪强又如何恃强凌弱,酷吏自然也不敢胡乱伸手,而百姓足食,身安,又有谁会去为匪为盗呢?

  “只是这样一来,荆州的关于官员和世族会不会有所不满?”刘备担心的说道,因为按照张谦所提的如同商鞅一样的立法强度,相当于绕过本地世家直接管控荆州百姓,无疑会伤害到他们的利益。

首节 上一节 108/3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