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当皇帝?不,我直接成圣 第226节

  这时,糜芳看了哥哥一眼,发现糜竺没有反应,糜芳站出说道:“主公乃汉室皇叔,称王理所应当,请主公顺民心,继王位。”

  糜芳说完,竟有半数的文武跪倒在地。

  这时,李珪开口道:“既然要加王位,自然要先定尊号,主公坐镇荆襄,不如就叫荆王或者襄王如何?”

  这时,糜芳不服气了,说道:“不可不可,主公乃中山靖王之后,自当继任先祖之名,号靖王,又或者,主公起源于燕地,当号燕王,如此,燕地百姓定可遥相呼应。”

  庞统听完,大声说道:“错,大错特错,主公乃是继高祖之志,救百姓于倒悬,当为关中王或者汉王,岂能困于一地,自缚手脚?”

  刘备看了诸葛亮一眼,却见诸葛亮眉头直皱,一直摇头。

  刘备咳嗽了一声,严肃的说道:“王位乃是朝廷所颁,天子所赐,岂有私相授受?此事不许再议!”

  说罢,刘备转身而去,留下众人一脸诧异。

  事后,刘备找来诸葛亮,“孔明啊,今日之事,你怎么看?”

  “主公莫非也有意?”

  刘备老脸一红,转过身去,“不是我有意称王,只是如今文武越来越多,我以左将军的身份又如何封赏他们呢?”

  刘备也很尴尬,就张谦立下的功劳,把自己左将军的职位传给他,好像都小了点,可是别的自己也给不了啊!

  “主公可还记得我说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刘备点了点头。

  “所以我请主公,暂时不要称王!”

  诸葛亮拱手言辞恳切的说道。

  ……

第387章 诸葛言利弊 曹操心不死

  “主公此时称王,弊远大于利。”

  “哦?敢请孔明告知。”

  “主公此时称王,其利不过政出一统,名正言顺;然弊端却有多处。”

  “第一,主公晋王位,群臣必加官进爵,俸禄支出多出一倍,此经济之弊;”

  “第二,群臣晋爵不一,高者骄傲自大,日益满足;低者腹怨不满,消极罢工,此人心之弊;”

  “第三,北方朝廷久为曹操腐蚀,然亦有卧薪尝胆者,若主公妄加尊位,便断了这些人归附的念头,此大义之弊;”

  “第四,子让此番关中大胜,其中一因便是周瑜突袭青徐,曹孙皆外姓,不得称王,若主公称王,便是居于二人之上,孙权岂愿干休?此乃外交之弊;”

  “而且主公今日也看到了诸人对于尊号的争论,荆襄臣民希望主公以荆襄为根本,在这之前追随主公的希望主公记得往日的情分。主公尚未决定称王,群臣便有了分裂,若是主公真的称王,这内部争名夺利便会更加严重,到时克复中原不成,大业中道崩殂,岂不是让后人耻笑?”

  “主公若还有疑虑,莫不如遣人书信问一问子让?”

  听到诸葛亮说了这么多,刘备也熄了称王的念头,摆了摆手,“攻克长安,必定诸事繁杂,就不拿这种小事去劳烦子让了。”

  “主公对子让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子让若是知道,一定会非常感动的。”

  刘备浅浅一笑,“以你们的才能,我也就在这些小事上尽尽心了。”

  “主公此言差矣,岂不闻昔日高祖问韩信点兵之事,如今亦然,我等具是千里良驹,偏偏主公生就一双伯乐慧眼,有主公坐镇中枢,无论是子让还是元直,才能无往而不胜。”

  刘备大笑,提醒诸葛亮,不要忘记把攻取长安的消息传给宛城的徐庶。

  “亮谨记!”

  刘备点点头,又问道,“只是我还有一事,子让先前立下大功,我只当是累计功劳,此番大胜,我若再不做表示,是不是……”

  诸葛亮一笑,说道:“主公啊,这子让索要的赏赐,不是已经在信中提了吗?”

  “有吗?”刘备一愣。

  “有!主公,子让不是贪名逐利之人,所以希望主公早早派出有识之士治理关中,这不就是他要的赏赐吗?”

  刘备愣着神看着诸葛亮,这真的可以当做赏赐吗?

  如果张谦在这,一定紧紧抓着诸葛亮的手,感叹一句知音:多派点人来吧,我要休假,休假啊!

  “那孔明觉得,派谁取长安比较合适?你,士元,或者元直?”

  诸葛亮摇了摇头,说道:“我三人都不合适。”

  “为何?”

  “我三人都太过年轻,而且身上荆州的痕迹太过浓重。主公可在孙乾糜竺中挑选其一,孙乾糜竺跟随主公多年,其身上地域习气已经大大减少,更多代表主公本人,更能为关中世家所接受。”

  “好,此事待我与他们商议后再做决定。还有,孔明不妨替我去拜访昔日关中迁往南阳的大族,询问他们是否有回归故乡的想法。”

  “喏!”

  ……

  邺城。

  砰!

  砰砰砰!

  长安、潼关相继陷落的消息传到邺城,邺城震动,接着,整个北方陷入震动,曹操怒不可遏。

  曹操刚刚因为河水凝结成冰,进而把周瑜逼到了沿海一线而开怀,立刻就被西面传来的消息气的火冒三丈,七窍生烟。

  “谁,是谁告诉我,张谦一定不会雪天进军的?”曹操双手握拳捶在桌上,俯着身子瞪大了眼睛看着众人。

  众人都不敢说话,荀彧闭上了眼睛,然后往左迈出一步,“在下不通兵法,胡言乱语,误导了丞相,死罪!”

  曹操看了荀彧一眼,两手连忙捂住额头,脸上露出十分的难受。

  众将见此,连忙上前,口中大喊:

  “丞相!”

  “丞相!”

  荀彧则跪倒在地。

  曹操低着头,艰难的伸出一只手,“张谦一介匹夫,投机之徒,惯会钻营弄巧,伺机卖弄,我亦曾为其所骗,此番长安之失,是我判断出了错误,与文若无干,情急之下,口不择言,诸人勿怪。”

  “丞相!”荀彧叩倒在地,泣不成声。

  “尔等且先散去,思考退敌之策,来日我再亲自询问。”

  众人都知晓曹操是不想在他们面前露出惨状,于是不再停留,纷纷散去。

  众人出门,都在痛骂张谦刘备无耻之徒。

  程昱看向荀彧,又安慰了他一番:“文若,丞相已经说了,此事与你无干,你不必自责。”

  当时夏侯渊死得时候,曹操扬言要西进为夏侯渊报仇,是荀彧和程昱一起劝住了曹操。

  但当时,曹操那么说,也只是为了军心不散,没有打退周瑜,加上天降大雪,曹操是不可能派兵的,荀彧程昱的话不过是给了他一个台阶。

  而此时荀彧之所以神色低沉,正是因为曹操原谅了他,曹操在忍受剧痛的时候,还要照顾到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恩情他该怎么去报答呢?

  做大汉的臣子,还是曹操的臣子,这是荀彧一直以来的矛盾。

  程昱没有这方面的困忧,他已经私下劝过曹操称帝好几次了。

  “我估计丞相再度醒来,一定会带兵西征,像对付马超一样灭了张谦。”程昱说道。

  “不可,万万不可!”荀彧连忙表示。

  “为何不可?”

  “因为……”

  因为天气?

  因为士气?

  因为害怕?

  荀彧一时还没想好。

  “此事还得在做思量。”

  程昱也点了点头,确实得好好想想,“或许我们都老了,反应比不上年轻那时候了!”

  程昱叹了口气说道。

  ……

  另一边,曹操躺在床上,眼神空洞的看着屋顶。

  边上,曹丕,曹植,曹冲跪倒在地,既是在等待曹操的吩咐,也是在为曹操祈福。

  三人都有些难过,偶尔有哭泣声。

  “放心,不过是长安丢了,关中本来也不属于我们,这点小事你们父亲我,还死不了。”过了许久,曹操终于开口说了一句。

  “父亲,请让孩儿亲自领兵,此去关中,不胜不归。”曹丕磕头祈求道。

  “孩儿愿跟随在哥哥身边,为哥哥出谋划策。”曹冲跟着说道。

  “孩儿也当随军出征,效一臂之力。”曹植缓过神也说道。

  “都起来吧,你们的孝心我知道,不过论诡计多端,你们还不是张谦马超他们的对手,放心,你们的父亲,有的是本事对付他们。”

  ……

第388章 曹孟德问计 杨德祖得意

  邺城上到公卿,下到百姓都认为曹操醒来后,一定会整顿军备,最迟来年开春一定会发兵关中。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曹操醒来后,只字不提关中的事。

  “此时败的不过一偏师,丞相军威尚存,若丞相亲征关中,一旦兵事不利,则形势即刻直转急下,所以,丞相不是不想出兵,而是不能出兵。”

  面对曹植的疑惑,杨修如此解释道。

  “原来如此!”曹植恍然大悟,又问道,“那依德祖的意思,现在该怎么办呢?”

  杨修刚想开口,下人匆匆来报,说丞相召杨修前去。

  “公子,在下去去就来。”杨修起身拱手,然后转身昂首大步踏出。

  ……

  曹操此次召见的并不止杨修一人。

  曹操第一个见得是钟繇。

  “元常啊,是我对不起你,连累你妻、子具落入贼寇之手。”

  “繇食君之禄,自当与君分忧,莫说一子,便是让我粉身碎骨,也绝不会屈膝于贼寇。”钟繇拜倒在地说道。

  “我自然是信得过元常的,你放心,那贼子惯会收买人心,有我在一天,你妻子定然无恙,元常安心便是。”

  “丞相宽慰之心,在下甚为感动。”

  “嗯,元常不必如此。我此番召你前来,乃是询问关中之事,如何解决?”

首节 上一节 226/3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