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当皇帝?不,我直接成圣 第237节

  先遇黄巾之乱,结义士关张,奋起刀兵,鲜有微功。幸蒙天子召见,以皇叔相称,后携衣带诏书,奔波诸侯之中,虽有成效,然势孤力微,终难成事。

  及至新野,才德贤良、慷慨赴义者众,感吾杀贼之心、兴汉之念,不以卑微,倾心投效,始有立身之基。

  后值贼寇南侵,故而转战东南,缔盟西、北,先有江东、巴蜀诸贤相助,后有西凉、关中义士来投,方有今日之局面。

  值此群贤会聚,万众一心之时,本当有一番作为,然却惊闻噩耗。皇后伏氏,诛奸不成,反自招灾,夫妇本该同岑,帝后却遭分离。前有董妃,后有伏后,女子尚有余勇,何况男儿乎?

  今刘备对天盟誓:汉贼不两立,王师不偏安。必以心头热血,持三尺剑,北上诛贼,救天子于危,济万民于难。

  高祖兴兵诛暴秦,文景宽政轻薄税。刘备才能不及先祖,亦有效仿之心,愿以毕生之力,使百姓摆脱奸佞牢笼,民稍安,食稍足,少有所长,老有所养。

  四方贤良如有聚义之心,备不胜感激之心,定扫榻以待,倒履相迎;朝中百官,如有为奸佞所迫,不忍从贼者,皆可举家南下西归;若有深陷贼窝,不得已而为贼所用者,请勿上胁天子,下害万民,他日光复,可恕其罪。如有助曹为虐,倒行逆施,奸猾如华歆者,他日王师所至,粉身碎骨,勿谓言之不预。

  天佑华夏,汉室不衰,一书及此,众相告之。

  ……

  “原来这个叫曹操的杀了这么多人?”

  “还有,华歆是谁啊?”

  城门处,一群人围着告示栏,识字的评头论足,不识字的也听别人娓娓道来。

  只是这书读的多未免起疑。

  “我听说,这刘皇叔的大功臣兼女婿,古往今来第一诗仙,张谦张侯爷已经回来了,这文书不会是他代笔的吧?”

  “嗯……我看不像,我读过诗仙的诗,这文采差的远了。”一身儒装的学子摸了摸下巴,继续说道:“我看应该是出自卧龙先生,或者凤雏先生的手笔。”

  “有道理,张侯爷现在位高权重,应该没有精力来写这种东西。”

  ……

  襄阳办公处。

  庞统看着文书,对张谦说道:“我先前可是听子让你放出豪言,说什么‘试问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又有言道,‘操以我主为敌,我主必是他最称职的敌人’,怎么你这最后写的平平淡淡,寡然无味啊?”

  张谦瞪了回去,心想:你还好意思说,一开始让你们写,一个个都不想在我面前丢人,罢手不写,现在我把平生所学都用了出来,你倒挑毛病来了?

  好你个小鸡仔,一点情商都没有,以后不带你玩了。

  “士元此言差矣,依我看,子让这篇文书,写的恰到好处。”诸葛亮手拿着羽扇自信的说道,

  “士元你想想,这子让即便拿出真本事,辞藻华丽,气势惊人,又能超过陈琳为袁绍写的《讨贼檄文》多少?可那陈琳现在是什么下场?”

  “陈琳为袁绍写的檄文中,处处彰显自身气势,贬低曹操,可是这篇赋起到了什么效果?袁绍未及出兵,便志得意满,麾下文武也把一枪热血在出征前耗尽了;而檄文更是激起了曹操的反抗之心,麾下更是个个有雪耻之心,背水之念。”

  “在我看来,陈琳的檄文确实写得好,可是这檄文只成就了他一个人,反而害了袁绍。”

  “再来看看,子让替主公写的告天下书却不然,从头到尾,子让都不攻击曹操的私德,而是立足于实际, 把曹操一桩桩、一件件罪行公之于众。而这里面,董承是外戚、孔融是名士、华佗是神医、庶民更是大汉根基,子让几句话下来,就让曹操把各个阶层的人都给得罪了。”

  “再往后,你看,子让站在主公的角度,并不自夸,反而处处显得卑微,屡屡提及四方贤才的相助,这有没有使你想到高祖曾经说起的‘大风起兮云风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陈琳的檄文把袁绍摆在了老高老高的地方,使得袁绍孤立无援;可是子让却是替主公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人。我听说,当初曹操看到了陈琳的檄文治好了头痛,可现在,曹操若是看到子让替主公写的《告天下书》,恐怕反而是没头痛要变得头痛了。”

  诸葛亮面带微微,条理清晰的分析。

  张谦看着诸葛亮,满眼鼓励,不停的点头,意思是:说得好,你多说点。

  庞统恍然大悟,对着张谦拱礼,“子让动晓人情,难怪主公一字不改,就让人发了下去。”

  诸葛亮看了张谦一眼,继续说道:“还不止如此,士元可知道,我先前告诉子让,造纸一术有所突破,所以子让写的,现在可不仅仅是传于少数人之手,而是可以分发四方,告知天下,子让故意写的直白朴素一些, 便是为了让稍微识得几个字的百姓都能看到曹操的罪行,内心更偏向主公。”

  庞统张大了嘴巴,原来还有这深意?

  张谦用衣袖遮着脸,搭在桌子上,心想着,到时候一定要把造纸术突破这事写到孔明的传记了,还得标注时间节点,不然孔明能看穿自己的“良苦用心”,后人反而怀疑自己就这点文采,要是进而质疑以前那些诗不是自己写的,那不是清誉都毁了?

  不行,史官呢?

  刘备身边居然连个史官都没有,是时候安排一个了!

  ……

第408章 北伐缓与急 邺城事故生

  张谦替刘备写的《告天下书》一传开,除了曹操本人骂名远扬,更加声名鹊起的是另一人——华歆。

  华歆其实原来名声还不错,尤其是在告别孙权时,把众人送的礼金都留了下来,这让他的声望又上了一个台阶。

  但是今时今日,他的那些不堪往事全部被人提及。

  一提起华歆,人们说到的便是管宁与之割袍断义的事情,连带的管宁名气都上了一个台阶。

  如今管宁仍在避世苦读,而华歆却为了权力杀害国母。

  人们都听说,当时曹操派人去抓捕伏皇后,伏皇后本已躲避到夹墙之中,是被华歆拖拽出来的,这简直是大逆不道,为了功名富贵一点底线都没有。

  “华歆当日逞凶谋,破壁生将国母收。助虐一朝添虎翼,骂名千载笑龙头!”

  华歆年轻之时与管宁、邴原共称一龙,华歆为龙头。

  庞统读着张谦的诗,不由得说道:“这华歆莫不是什么时候得罪了子让,我看这下子,华歆可真要遗臭万年了。”

  “士元此言差矣,这有没有子让,华歆都得遗臭万年啊!”诸葛亮说道。

  张谦点点头,诸葛亮说的对,谁让华歆交友不慎,结交了管宁这个真君子呢?本来行为就不好,这一对比,不就暴击了吗?

  “只是子让, 如今曹操已经僭越称王,天下人都在张望,你何不劝主公起兵北伐呢?”庞统再问道。

  “孔明觉得如何?”张谦问道。

  “不可,这一年之内,近有襄阳樊城,远有汉中关中,两方交战,存粮已经消耗殆尽,曹操此时称王,未尝没有引诱我等北上的意图,北伐之时宜缓不宜迟。”

  “不对,孔明,我们缺少粮食,那曹操难道就不缺少粮食了吗?赤壁之后,曹操就只休养了一年,又接连败在襄阳关中,他兵多将广,所需的粮草也定然在你我之上。若不趁此时他僭越称王,军心民心不稳,发兵北上,一旦曹操王位坐定,汉室影响必然下降,到时北伐必然难上加难。”庞统反驳道。

  “不,这进攻长途跋涉,所需钱粮远在守城方之上,而且——”

  “而且什么?”

  “而且曹操的粮食范围比我们广。”诸葛亮面色严肃的说道。

  庞统会意,曹操麾下如程昱这种猛人的事迹,他还是有所听说的。

  这是刘备这边无法做到的,而且即便刘备和曹操一样恨,这点上也比不过曹操。

  因为北方人多,少了千人、万人,曹操不在乎;而南方人少地多,多一个人都能多种一块地,这都是财富。

  “难道我们就眼睁睁的错过现在这个大好时机?”庞统不想放弃。

  “士元无须担心。”张谦一笑,“我们不会错过任何时机,因为从现在起,时机只会越来越成熟。”

  “子让说的不错,当年七国之中,以秦楚为强,如今主公已经尽得秦楚之地,而曹操已是强弩之末,所以我们不需与他争一时之长短。他想用称王来逼迫我们北上,我们偏偏不如他所愿。”历史上一心北伐的诸葛亮,此时已有了长远打算的准备,这信心不仅来自于关中的土地,还在于张谦所提出的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一点一点变成了现实。

  只要有米,诸葛亮这个“巧妇”是专业的,曹操发育不过他。

  “可是若我们什么都不做,岂不是平白成全了曹操的威名?”庞统还是不甘心,而且他的提议也很有道理。

  曹操都称王了,你们以大汉忠臣自居,若是什么都不做,天下人眼中岂不是怕了曹操?

  “谁说我们什么不做?”张谦嘿嘿一笑。

  ……

  曹操头上缠着一块白布,一副大病刚愈的样子。

  他手里拿着一卷竹简,正在品读着。

  “辽东不洗巢由耳,痛切初年割席迟。子鱼(华歆,字子鱼),这诗是管宁做的吗?”

  《刘玄德告天下书》一出,华歆已经被逼上了绝路,他只能自我安慰,至少曹操那里,他可以深受重用了。

  “幼安(管宁,字幼安)乃是脱尘出世之人,定然不会附和刘备这种贼子,而且他好读经史,并不喜欢作诗。这不过是以讹传讹愚昧之人冒充幼安的语气想要人云亦云骂我一顿罢了。”

  “那子鱼可有觉得委屈?”

  “食君之禄,担君之事,魏王以国士待我,歆唯有结草衔环相报,区区小人诋毁,有何委屈?”

  “子鱼这般见识,孤没有看错人,荀彧一直称病不朝,这尚书令的事孤还得拜托你!”

  “多谢魏王,歆定然竭尽全力。”

  曹操放下书卷,又不经意的问了一句:“对了,子鱼,若孤召管宁来魏国当官,你觉得可好?”

  华歆没有丝毫犹豫,“当然,我亦有意向魏王推荐幼安,幼安此人,笃行足以厉俗,清风足以矫世,以箪食瓢饮,过于颜子;漏室蔽衣,逾于原宪。”

  华歆丝毫不吝啬夸赞之词,因为他知道管宁是绝对不会出仕的,他越是推荐,越能彰显自己的风度。

  “世间之人多是愚昧,他们误会了子鱼,就和孤一直被人误会一样。”

  华歆拱手,没有接这话。

  只不过,曹操这次派人去找管宁,注定是见不到人了。

  而不久后,邺城出现了第一次臣民外逃事件。

  其中官职最高的就是刚封的大理卿钟繇。

  上一次与钟繇交谈完后,曹操就对钟繇起了疑心,不过钟繇声望较大,曹操明面上提升了钟繇的职位,暗地里却派人加强了监督。

  校事府首领来报,曹操大为震怒,“难道现在校事府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了吗?”

  来人跪倒在地,说道钟繇安排一人长的与他极为相似,以此骗过了他们的关注,等到他们发现,钟繇早已逃出城去。

  说罢,此人还递上了一颗人头,看模样确实与钟繇有八九分相似,曹操不由得震怒,钟繇逃跑看来是早有预谋,自己就不该留着他。

  闻着这血腥味,曹操不由得又犯起了一丝头痛。

  “拿走!”曹操摆了摆手,又问道:“逃走的还有谁?”

  “还有崔林!”

  崔林,是崔琰的弟弟,但比崔琰识时务,曹操一直留在身边担任掾属。

  崔林的离开让曹操非常的不理解,直到崔琰的公开露面。

  ……

  (第五卷,战关中完结。下一篇:枭雄殁)

第409章 江东起校事 周瑜感平生

  崔琰公开亮相,并证明当初曹操以出使为名,暗地派出杀手史阿欲要将其杀害,幸得赵云相助才逃出生天。

  事情的始末说的条清理晰,之后,崔琰为了族人安危,隐姓埋名,跟随在刘皇叔左右,此时此刻,曹操僭越称王,他身为汉臣,必须挺身而出,仗义执言。

  一顿慷慨陈词传遍大江南北,既表明了自己的忍辱负重,又彰显了刘备的仁者王气。

  此时知晓这件事的士子都不由得感叹,难怪当初张谦被人污蔑没有任何解释,他只是为了大局,而不是脸皮够厚!

  先生高义!

  我辈典范。

  “放他娘的狗屁!”曹操看着手中校事府收集来的崔琰文稿,里面不仅有当初刺杀一事的前因后果,还有崔琰这两年在荆南的见闻,刘备是如何厚待百姓?南边的百姓是如何安居乐业?

  这些话如果刘备或其心腹自卖自夸,自然效果不大,但是此时从崔琰口中流出,影响却是巨大的。

  “狗屁,狗屁都不如!”曹操破口大骂,崔琰什么人他还不知道?因为刺杀的事,现在骂他可能是真的,但是为刘备歌功颂德,那绝对不可能。

  后面的这些话绝对是刘备不要脸,自己让人加上去的。

首节 上一节 237/3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