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当皇帝?不,我直接成圣 第368节

第638章 军校的目的 刘备言拜师

  “主公,统一之前,上至王侯,下至百姓,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战争而准备的,所以将军的地位得到空前的高涨,地方太守县令也不敢违背将军的指示。同时,底层士兵的地位也会空前的提高,哪怕世家读书之人心中看不起当兵的,但至少表面上也不敢与其爆发冲突。”

  “可是当天下统一之后,国家就不需要那么多的脱产的士兵,否则的话,就会大大延缓各行各业的发展,国家会裁军,世家官吏瞅准机会就会把天下大乱的根由指向无知好斗的兵卒身上。如此一来, 无论是兵,还是将,都要面对权力的丢失,以及社会地位,乃至尊严。”

  “子让的意思是,建立军校是要维护武将的尊严,提高军人的地位?”刘备问道,他明白,盛世不需要那么多的将军,但一样需要太守县令,如果文官有晋升通道,但武官没有,那武官就会受到鄙视。而军校的存在就保证了武官有源源不断的新生血液,这些人只要参与其中,就会为其发声,士兵的地位未必提升,可是军官一定会和文臣一样受人尊敬。

  “这只是其一。一个国家的强盛必须要看好两点,一个是枪杆子,一个是钱袋子。枪杆子够硬才能保护好钱袋子,钱袋子够厚才能维持住枪杆子。国家偏武,内部就会失衡;国家偏文,外贼就会做大,只有文武合璧,国家才能长盛不衰。”

  刘备仔细揣度着张谦的治国大道,可惜没有唐宋作为先例,刘备可能还要与诸葛法正他们商讨研究许久。

  “子让,你只说到其一,还有其二呢?”

  “其二吗,军校的存在自然是为了治一治那些犟驴的。”

  “哦,怎么个治法?”

  “主公可知道文长在跟随主公之前是怎么个状态?那可是荆州有名的刺头,即便是作战再勇,刘表也不想提拔他,若不是孔明出言相救,恐怕他早就因为犯错被刘表给杀了。”张谦想到自己第一次进入襄阳时,刚得知曹真消息时,魏延就自作主张,差点把一行人给祸祸死。

  “文长如今能成为一员大将,这都是子让的调教啊!”

  “其实并不然,主要还是主公任人唯贤,帐下又有云长翼德子龙的绝世猛将,当文长跟随主公后,他就发现无论冲锋陷阵,还是调兵遣将,都有人在他之上,随着他眼界的提升,他自然也不复先前的桀骜。这人就好比一个球,内部是他的知识,外部是未知的世界,当球足够小时,人会因为接触到的未知世家过小而沾沾自喜;当一个人足够充实时,所了解到的未知世界也变得更大,反而更加谦虚。”

  张谦的比喻倒是很好理解,孩童时期,谁不是自认“天老大,地老二,我老三”?搞件破衣服当做披风,走的每一步都是虎虎生风。随着年岁的增长,书读的越多,反而句句不离“不才”、“在下”、“区区”……

  刘备想到这连连点头,又听见张谦继续说道:

  “现在军校里的学生,每一个在军中都至少统领个百人,一个个眼高于顶,不将身边人放在眼里,只有把他们聚在一起,让他们互相开开眼界,他们才会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如此这般,等到日后天下大平后,他们才不会无法无天,败规坏矩。”

  “这倒是难为他们了。”刘备感觉张谦替自己这么算计他们,有些手足无措。

  “这打是亲,骂是爱,古人云,棍棒底下出孝子,若不是自家孩子,谁又会如此费尽心思呢?军校的建立看似给他们加了紧箍咒,实则是为了他们好,如果他们连这点都想不明白,那绝对不可赋予重任,否则,当下立下的功劳越大,将来造成的祸端也会更多。再者说了,我华夏泱泱大国,将来少不得出兵替周边邻国扫除叛乱,若是带兵的将领连字都不会写,岂不是笑掉大牙?”

  刘备点点头,却听到张谦说道。

  “主公,其实还有第三点。”

  “哦?”

  “主公生逢乱世,如云长翼德,都是主公一手提拔,自然不用担心军队的忠心。可是后世之君长于朝堂,养于深宫,他们如何获得将领的认可呢?难不成又要效仿桓帝灵帝重用内侍外戚?此举实乃自绝于天下也。”

  阉人和外戚对皇帝的忠心自然是高于旁人的,可是阉人和外戚终究算是幸臣,不是从底层慢慢做起,而是得到皇帝的垂青,一蹴而就的。他们天生就属于少数群体,怎么能得到世人的认可?

  “军校选拔功勋之后,有功将士充当学生,其毕业之时,由担任校长的天子授予证书,然后按照成绩分往各处,待其立下大功后,再予提拔,这样,他们和天子之间不仅是君臣,还是师生,天地君亲师,他们就占了其二,如此,自然更能保证其忠心。”

  “军权君授,军权君授!”刘备念叨着,激动的不免有些面红耳赤,张谦此举,可谓是为其解决了后世之君缺少拥戴的问题。

  看着刘备激动的停了下来,张谦也只有原地等候。

  过了一会,刘备才说道:“阿斗年纪也不小了,我想过段时间,把夫人她们都接到洛阳来,然后让阿斗跟着子让读书识字。”

  张谦一时愣在那里,收阿斗为徒,那不是砸自己口碑吗?我能设个入学考试先不?不合格的不要。

  “主公,阿斗还小,正是贪玩的时候,还是让他多过几天普通人的日子吧!”

  “不小了,我就是小时穷困,只能跟着母亲织席贩履,若不是后来得叔父资助,又岂能被卢师收入门下。可惜了,我求学日短,所以人到中年,也一直一事无成,若不是先后遇到元直子让孔明,如今怕不是早已流落天涯。”

  “卢尚书为人刚直,文武兼备,若是他地下有知,肯定也为教出主公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

  “希望是这样吧,子让,拜师的事就这么说定了。”刘备语重心长的说道。

  “主公,您要不考虑考虑孔明他们?我生性不羁,怕是教学有余,威仪不足啊!”

  “孔明现在既要安排春耕,又要督促前方战事,恐怕时间不是很多啊!”

  “主公, 这些事我也在干啊!”

  “你不是分给孝直广元了吗?区区一个军校,能耗自然多少工夫,就这么说定了。”

  呜呜呜!

  张谦觉得,一定是刘备被诸葛亮骗了。

  ……

第639章 张谦言军屯 兵种一二事

  回城的路上,刘备又问起了军屯的事情。

  “士元和子龙正在上党太原大规模征兵,而子让这边却让将士退伍还耕,这是不是不太妥当?”

  “主公,我是这样考虑的。三晋地区先后被匈奴山贼,袁曹所占据,要快速收复人心,就要积极吸纳此地的百姓为我所用,太守官吏毕竟数量有限,征兵才是快速收买人心的方式,尤其是太原以北,那里民风彪悍,若是能为主公征战,在子龙的带领下,恐怕昔日的并州兵骑又要重现人间了。”

  并州兵骑可不是丁原吕布时才有的。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和凉州大马、幽州突骑并称三大精锐部队。

  光武帝时期,并州兵骑、冀州强弩、幽州突骑也是帮助刘秀击败卢芳的主力。

  “那子让为何要解散一部分士卒呢?哪怕是天下一统,以大汉的国力,常备二十万大军并不算多。”

  “我的考虑是这样的,如今军中有老有少,裁去一部分老卒,然后引进新人,正好可以青黄相接。若是再过二十年,新兵老了,老兵弱了,这样军中就会断层,军中的战斗力就难以把握。”张谦说道。

  “想必主公心中认为的是,眼看天下就要一统了,此时裁去一路跟随的老卒,多少有些不近人情之处。”

  刘备确实是这么想的。

  “主公,我还是把具体安排给您介绍一遍吧!”

  “好!”

  “按照我与孔明孝直他们书信商议的结果,此时与河北宜对峙,不可强攻,一来让孔明元直有足够的时间去安置陈留郡及以东地区的民事;二来,也是让曹丕才大军压境的紧张氛围中不断犯错。总而言之,现在时间每多过一天,我们就强三分,敌人就弱三分,长此以往,敌消我长,将来出兵之时损失可以降到最少。”

  “在这种情况下,洛阳方向的大军便多了,如果只做训练不做生产,是对劳动力的浪费。于是我和孝直广元考虑,就把大军划分成了三块。”

  “第一部分自然还是维持日常的军事训练,以便随时可以投入到战斗中去。”

  “第二部分则是以军人身份参与屯田,他们的粮种、耕具、牛,有朝廷提供,所种得的粮食也归朝廷所有,当然,我们会以市场价收购他们的粮食作为报酬,确保他们在种田时的认真积极性。”

  对于朝廷来说,粮食是比钱重要的,尤其是战时的朝廷。

  “这部分人虽然参与农事生产,但他们本质上还是军人,如果前方战事不利,他们也要随时投入战斗的。而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将来他们会被分流到辅兵和工兵之中。”

  辅兵刘备知道,后方转运粮草,搬运军械,挖建壕沟,这都是辅兵和民夫的活。一支军队中,辅兵和战兵的比例的数量一般在2比1,如果长距离作战,这个比例还会增大。

  虽然辅兵不用冲锋陷阵,不过他们也随时面对被偷袭的情况,可谓是危险性大,差事苦,待遇还差。

  至于工兵,刘备就有疑惑了。

  “这工兵想必也是做些挖壕建沟之事,为何要独立于辅兵呢?”刘备问道。

  “主公,等到天下一统,势必会减少战兵的数量,可是军队建设乃至国家重中之重,又怎么能一律撤军呢?所以我想的是将一部分士卒转到生产建设中,如遇山开道,遇水搭桥,勘测地形,绘制舆图,他们虽然做的也是和辅兵一样的活,不过他们却比辅兵的要求要高,必须掌握一定的技术,待遇上也可以与战兵持平,甚至技术杰出者,待遇可与军官并列,封将拜爵。”

  军队的执行力是远在各行各业之上的,修铁路,大开发,绝对少不了他们。

  刘备点了点头,他想到荆州炼铁的规模,还有水泥的诞生,一旦全国大生产,大汉的强盛将是空前的。

  “还有第三块,那就是真正退伍的老兵。这些人都或多或少跟随主公征战过的,年龄也都在四五十岁往上,如果他们没有在军中担任官职,那么继续冲锋陷阵存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与其这样,不如趁着现在洛阳人少,让他们转兵为农。根据他们当兵的时间长短以及所立的军功,他们会被分予不同的土地。一般来说,赤壁之前跟随主公的,至少能分到一千亩的土地,功劳多者,两千亩的也不在少数,即便每代人按生下三个男丁算,这些土地也能保证三代富贵。而赤壁之后跟随主公的,基本上也有三百亩到八百亩不等,两代人的富贵是少不了的。”

  张谦把这些老兵安排在洛阳附近也是有深意的,洛阳将来即便不是国都,也是重要的大城,有这些忠义老卒拱卫洛阳,更能保证洛阳的安全。

  “如此数量的土地,他们种不过来吧?”刘备说道。

  “是这样的,洛阳附近,现在私田的税收是一成,官田则在三四成,如果他们足够聪明,他们可以把多余的土地租给别人,只要税收比官田低,他们就可以赚取其中的差价。”

  “子让应该免了他们的赋税,这样他们也能多赚一些,快些存下积蓄。”刘备说道,他明白,现在的年岁能活到四五十岁已经不易,更何况赤壁之前刘备才多少人,一路跟随、冲锋陷阵到现在,数量绝对不多,这个恩,刘备给的起。。

  “不可。纳税是每个国民应尽的义务。不仅他们不能免税,将来如我与孔明,如云长翼德,获封的土地也不可免税。”

  “这……”刘备一时不知道如何说好。

  “主公若是要施恩,可以下一道恩旨,授予他们勋章或者证书,他们交上去的税,无论多少,他们都可以拿着勋章证书重新领取这部分粮食。”

  “这一来一回,和直接见面有何不同?”

  “这并不是多此一举,缴税是他们为国家做的贡献,返税是主公对他们的恩典。而且主公若是直接对这些田土免税,他们的子孙后代就可以理所应当的享受下去,甚至接纳他人的土地以盈利。更退税之法却只限于其本人,其后代子孙若是骄奢淫逸,不似进取,也不会成为国家的负担。”

  刘备想想,确实是这个理,治理国家真的不容易啊!

  “单是土地,不能表达我对他们的感谢啊!”刘备感叹道。

  “这只是暂时的,等到主公一统天下,还可以再施一次恩典。世袭的爵位,子孙的恩泽,当他们退伍之后,还能察觉到主公的关怀,他们才会骄傲的告诉自己的子孙,他们年轻的时候,做出了一个怎么正确的决定。”

  “善!”

  ……

第640章 诸葛施巧计 关羽下濮阳

  “卫臻,你已经苦守濮阳三月之久,对曹丕忠义已尽。如今北面渡口更是被我大军拦住,濮阳已经孤立无援。为城中百姓计,还请速开城门,以免多加死伤。”

  濮阳城下,关羽骑着赤菟,面色严肃朝着城墙上喊话道。

  “关羽,你的忠心只有三个月,但是我卫臻的忠义却如天上的日月,亘古不变。”

  卫臻是陈留郡襄邑县(今河南睢县)人。

  他的父亲卫兹节操高尚,曾拒绝三公的征召。曹操初到陈留之时,卫兹就对人说:“平天下者,必是此人。”后来卫兹随曹操讨伐董卓,在荥阳遇到徐荣伏击,力战而死。

  历史上,卫臻也从计吏开始,当到征南将军,最后位列三公。

  卫臻说完便对着身旁人说道:“我对诸位没什么恩德,诸位若是要降,可以把我的脑袋割下丢出城去,但如果诸位愿意与我并肩作战的话,日后我们就是亲兄弟。”

  众人纷纷表示,愿与关羽死战到底。

  周仓立于关羽身边,对着关羽说道:“将军,攻城吧!”

  关羽见城下旗帜鲜明,士气高昂,深知强攻必定死伤严重。诸葛亮曾数次写信吩咐关羽此次北伐宜缓不宜急,不可妄加杀戮。

  关羽考虑再三,下令撤兵回南面大营。

  刚到营门,关羽就得到消息,说诸葛亮已到军中。

  此时的诸葛亮手中正翻着书信,是许芝、诸葛璋等人送来的议和信,说曹丕愿与刘备划河而治,并愿意交出天子,承认大汉天子对魏国的统治权,甚至可以退王位称魏公。

  诸葛亮嘿嘿一笑,并不是信了信中的内容,而是感叹曹丕已经穷途末路,病急乱投医。

  这曹丕的病情恐怕比想象的还要严重,恐怕拿下河北不远了,诸葛亮暗想。

  关羽进帐后,与诸葛亮讲解了一番前线的军情。

  “关某无能,迟迟未能拿下濮阳,让军师失望了。”关羽遗憾的说道。

  “不,将军有兵将之勇,却牢记军令,心念百姓,在下今日才是真真正正对将军佩服之至啊!”诸葛亮手持羽扇,揖手道。

  关羽脸上一红,没想到因为这点小事,承受诸葛亮这么大一礼,连忙避身表示谦恭。

  “只是军师,这濮阳城也是一座坚城,那卫臻也算是知兵之人,若要依靠围城断粮之计,恐怕耗时不短啊!”

  “故而我此来便是助将军一臂之力。”诸葛亮笑道。

  “请军师指教。”

  “实不相瞒,我此来,特地从襄邑请来了卫臻的母亲。”

  “军师,这是不是不太好啊?”用父母妻儿相要挟,关羽还做不出这等卑鄙的手段。

  “非也非也!”诸葛亮摆了摆扇子,“我已与卫母商谈一番,这是一位贤明晓理的妇人,我们以礼相待,她定可说服卫臻投降,即便不降,这城中士气也可动摇三分。”

  “这是真的?”

首节 上一节 368/3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