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当皇帝?不,我直接成圣 第40节

  魏延看着很是着急,关平则拦着魏延,让他不要打扰先生思考。

  魏延瞪了关平一眼,却也没有轻举妄动。

  好一会,张谦才想到了对策。

  他让关平把从新野带来的金银财物放到魏延面前。

  “先生当我是什么人?”魏延瞪大眼睛说道。

  “诶!文长将军且勿发怒,听我慢慢说来。”张谦伸手止住魏延说道,“文长将军的忠勇侠义是刘皇叔都有耳闻的,将来刘皇叔成就大事,自然得由他亲自来封赏将军。只是在下近来要在城中做几件大事,一来需要人保护,二来需要人散布一些消息,有道是皇帝不差饿兵,将军不需要这些钱,将军底下的人总是要养家糊口的。”

  魏延一听,原来自己的名字连刘备都听说了,顿时喜不自胜。

  而且这眼前之人虽然容貌年轻,谈吐却是深合自己心意。

  魏延以前带兵打过仗,作战勇猛,且颇为护短,所以手下将士都服他,虽然现在成了城门守卫,但是以前的部下还是愿意听从他的话,所以魏延要办事,并不需要额外给什么好处。

  但是你偶尔请兄弟喝喝酒,赏点钱财什么的,也在部下面前有面子不是?

  “既如此,魏延替兄弟们感谢先生,先生接下来有什么事尽管吩咐,谁要是敢偷奸耍滑,我打断他们的腿。”魏延凶着脸说道,“至于先生在襄阳城内的安全,在下有一子,名为魏昌,虽然才十五岁,但是十八般武艺样样不比别人差,我让他跟着先生,定保先生安全。”

  魏延说“别人”的时候,眼神却是看向关平,这让关平也有了与魏昌一比高下的想法。

  “好,有文长将军这番话,我就放心了!”张谦松了一口气说道,出了今天的事,让他对自己的安全防范又提升了一个等级。

  之后,在魏延的安排下,张谦也没住到客栈去,而是让关平取回行礼,住进附近的一处小院。

  只是魏延在离开小院的时候又偷偷摸摸问了张谦一句:“先生,你告诉我魏延一句,这刘皇叔到底什么时候攻打襄阳城啊?”

  张谦:这反骨挺凸出的啊!

  ……

  第二天一早醒来,张谦就听到外面有刀剑碰撞的声音。

  张谦出门一看,正是关平和魏昌打了起来。

  “我父亲过五关斩六将!”

  “我父亲一天之内连砍了十八个山贼!”

  “我父亲手握青龙偃月刀,无人能敌!”

  “我父亲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

  “我父亲是汉寿亭侯!”

  “我父亲是……我父亲将来也能封侯!”

  这魏昌比关平略矮一点,容貌比魏延眉清目秀多了,昨日魏延带着魏昌见到张谦的时候,魏昌也表现的颇为有礼。

  虽然魏延是个粗鲁的人,但是他教育自己孩子还是要谦逊懂礼的。

  眼前两人一边说话一边互砍,说着说着,刀剑碰撞的频率就高了起来。

  “都给我住手!”张谦大声喊道。

  “你们两个,一大早的居然动起手来,这样像话吗?你们的父亲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忠心汉室的大将,你们两个不像兄弟一样亲密团结也就算了,居然像仇人一样在这里打生打死,是不是要让你们父亲跟着把脸丢尽了?”

  听到张谦的话,关平魏昌都羞愧的把手中武器丢到一边。

  “先生,是……”两人都想解释。

  “是是是,是什么,还想狡辩?”张谦这种时候才不会去评论谁对谁错呢,先各打五十大板再说。

  “关平,你好歹是年长的,哥哥对弟弟动手,这应该吗?”

  “还有魏昌,在这里,你就是地主,哪家主人这么待客的?”

  “现在,你们两个,都给我道歉!”

  “还有,你们见过哪个有出息的整天把自己父亲挂在嘴边的?人家冠军侯二十出头就封狼居胥了,你们要是真有本事,就应该想着怎么杀贼立功,自己凭本事挣个侯位过来!”

  霍去病!

  封狼居胥!

  张谦几句话就把两人的嚣张气焰给打压了下去。

第72章 谣言称献女 张谦见季常

  随后两天,襄阳城内掀起了新的流言。

  那就是曹操此次攻取荆州,襄阳城不会有被屠城的危险,因为蔡瑁早已递交了降书,只要刘表一死,他就把自己的姐姐,也就是刘表之妻蔡夫人献给曹阿瞒,同时,荆襄大小官员只要把自己的妻女献给曹丞相的部将,保证毫发无伤,而且还能官升三级。

  什么样的谣言传的最快,当然是越低俗的传的越快。

  有好事者甚至把荆州官员的妻女与曹操手下大将谋士做了匹配。

  许多底层之人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只要曹操不屠城,对他们来说都是好的。但是但凡有识之士,有骨气的听到外面这么传,胸中都升起一股怨气。

  以妻女求和平,这和太监有什么区别?

  虽然世家大族多会通过联姻的方式来交好执政者,但是这种事情是不能放到明面上来说的。最起码不能说的这么露骨,这么低俗。

  蔡府之中,蔡瑁穿着雍容的衣服,脸色却极为不善。

  地上已经摔碎的茶杯表明了他现在的情绪非常愤怒。

  他虽然已经派人和曹丞相取得联系,表明了有归降之心,但是还没有递交降书,更没有献女这回事。

  到底是谁在造谣?

  难道是蒯越?

  蔡氏和蒯氏身为荆襄氏族的领头羊,当初刘表单骑入荆州之时,就是这两家亲自去迎接,这才让刘表立足了下来,而蔡氏蒯氏通过拥立刘表也快速的壮大了起来。

  蔡瑁和蒯越同为本地氏族,在很多地方其实都有利益共同点,许多时候两人故意在刘表面前表现的不和都是协商好的,目的就是减少刘表的提防,以便获得更大的好处。

  可是这投降曹操的决定是自己和蒯越共同制定下的,蒯越没理由拉自己后腿,难道是他首鼠两端,表面上是支持自己,实际上暗通公子刘琦,目的就是为了整垮蔡氏,好让蒯氏一家独大?

  不得不说,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人在脑海中就会不断的脑补。

  蒯氏和蔡氏有矛盾吗?当然有,两家分润了荆州大部分的利益,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彼此的争斗不在少数,而因为蔡夫人的原因,多是以蔡氏占便宜为结局,而刘琮又早与蔡瑁之女定亲,若是刘琮即位,蔡氏只会继续壮大,所以要说蒯氏转而支持大公子,完全是有可能的。

  ……

  此时,谣言的制造者张谦却丝毫不知道蔡瑁的想法,他已经来到了马家的门前,并且递交了诸葛亮的书信。

  既然要说服襄阳城内的人跟随刘备,自然是从最简单的开始。

  很快, 马府的大门大开,一个容貌俊朗,眉尖泛白的年轻人走了出来。

  此人快步走到张谦面前说道:“马家马良,见过先生!”

  马良是宜城县人,位于襄阳郡南部,不过其家族事务多由长辈兄长打理,其本人则带着小部分族人襄阳游学访友。

  “季常与我年龄相仿,何须行此大礼,唤我子让便是。”张谦上前拖住马良说道。

  “先生知我表字?”马良略显惊讶的说道。

  “马家五常,白眉最良,谁人不知。何况孔明可是告知我,欲在荆州成事,必先仰仗季常也!”张谦浅笑着说道。

  “我何德何能,此乃大兄抬举我之言。”马良又是一礼,随后让开一边,“先生,里面请。”

  “仅凭季常这谦逊儒雅的气度,已当得上当世名士也!”张谦也不做作,和马良客气了一下,两人一起踏步往内。

  进入正堂之后,马良又让下人端茶,随即屏退下人,拱手对着张谦说道:“大兄在信中说先生又要事相告,还请先生告知。”

  诸葛亮在信中只是写了蔡瑁拥立刘琮,并准备投降曹操的事,至于刘备要怎么做,却是比较隐晦。

  “皇叔知道襄阳欲降之时,准备退守江夏与大公子一同抗击曹操,又唯恐城中忠义之士被蔡瑁等人所害,故遣我进来告知。”张谦平静的说道。

  “既如此,皇叔何不趁机取襄阳,以襄阳之地势抵抗曹操五路大军?”马良问道。

  “我和孔明也这样劝谏主公,只是皇叔不忍取同宗基业,又不肯帮助大公子以致大公子和二公子同室操戈,所以退走江夏乃是无奈之举。”

  “唉!”马良摇头叹了口气,“恐刘皇叔成也仁义,败也仁义啊!”

  马良的话语里既有钦佩,也有叹息。

  “所以不知季常作何选择?”

  “我仰慕刘皇叔仁义已久,况且大兄又早已投靠刘皇叔,所以良便是粉身碎骨也愿意追随皇叔。但马家非我一人做主,族中之人是否跟随还需要我与长辈兄长协商。”

  “好,季常果然是实诚人!”张谦赞许道,若是马良真的轻易答应举家投靠,那张谦倒要疑虑他背后是不是会把自己卖了。

  “不知大兄还准备与哪些人家联络,我或可效犬马之劳。”马良说道。

  “如此甚好!”对于这位被历史证实过的马季常同志,张谦给与了完全的信任。

  说着,他让马良将关平请进来,而关平从身上掏出书信数封。

  “这封是给向宠的;”

  “这封是给习祯的;”

  “这封是给杨仪的;”

  “这封是给霍峻的;”

  “这封是给蒋琬的;”

  ……

  张谦一一将书信列出。

  “不知季常与哪些人相熟,也好与我分担一二。”

  “在下与先生初次相见,为何先生如此信任于我?”马良本想着帮几个小忙,结果这张谦却几乎将全部的书信都拿了出来。

  “季常不必惊慌,临走之前,孔明曾对我说,如今襄阳城中只有一个人愿意追随刘皇叔,那必定是季常你。”这话当然是张谦杜撰的,诸葛亮只是告诉张谦,他与马良十分要好而已。

  至于为何要好?是因为当初马良外出游历时,不慎掉入山谷,幸好被诸葛亮及时拉住,此后两人相谈甚欢,虽然二人未结义,但是从此马良一直以兄礼对待孔明。

  “大兄如此信任,良必定肝脑涂地!”马良起身,对着远方举起双手,抱拳发誓。

  其后,马良坐下,将其中大部分的书信收入囊中,表明自己一定会说服这些人。

第73章 季常言荆州 关平闻侯名

  在马良的介绍下,张谦对荆州的世族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荆州之内,以蔡氏蒯氏为贵,即便是刘表,也要依靠这两家才能把政策实行下去。

  其后便是庞氏,黄氏,依靠着庞德公和黄承彦的声望,两家在文人之中具有非常高的地位。

  再往下就是习氏、马氏、杨氏、向氏等;

  以上八家号称荆州八大豪族。在此之后,又有董氏(代表人物:董恢)、辅氏(辅匡)、廖氏(廖化)、张氏(张允)……

  而像蒋琬,费祎这种,则属于荆州的寒门庶族,当然,他们既不属于“流”,也不属于“寇”。

  除此之外,还有伊籍,李珪,崔钧(崔州平),孟建(孟公威)这样的外地人。

  这些外来人士在襄阳屡受排挤,即便是刘表想要重用,也会屡屡受到阻碍。比较典型的就是甘宁,他是巴郡人,投靠刘表后不得重用,最后在苏飞的帮助下投靠了东吴。

  马良挑选了一部分,最后又拿起写给杨仪的信。

  “先生随行另一人莫不是魏延之子魏昌?”马良问道。

首节 上一节 40/3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