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当皇帝?不,我直接成圣 第9节

  不过,崔琰有女儿,这事张谦还真不记得。

  “崔琰有一侄女,名崔芣(曹植第一任妻子,真实姓名不详,此采用港剧《洛神》杜撰名),年方及笄(15岁),曲眉丰颊,蕙心纨质,可为元直妻也。”曹操信誓旦旦的说道。

  听到崔琰的侄女,张谦好像想到了什么,这女的后来不是因为穿着太华丽被曹操给杀了吗?

  咦?怎么我能想到的又是被杀?

  果然,不能选曹操!

  张谦记得自己还是在一本路边杂志上看到的,有说曹操杀了崔芣是为了警告曹植,也有说是为了警告崔氏,还有说什么扒灰的,哎哎哎,非礼勿视,非礼勿言。

  曹操其实是想把自己女儿嫁给徐庶的,但是考虑到徐母肯定不会答应,到时候说一句“徐氏贤才不娶曹家贼女”,那不是自找没趣吗?

  所以曹操才找了崔琰,崔琰本来不太情愿,但昨晚一诗让其痛快答应了下来,毕竟一首好的诗词可以让一个家族都名声大振!

第14章 仓舒拜良师 张谦言格物

  “是那个拜师郑玄的崔琰?”徐母这下还真停住了。

  “正是!”曹操心想,幸好自己选了一个有分量的人,这崔琰在朝廷很有威望,在民间亦有声名,崔氏之女,由不得你不动心。

  张谦听徐母这么一问,心想坏了,徐母怕不是担心拒绝这门婚事会招来崔氏仇恨,所以要应下吧?

  “清河崔氏乃名门望族,我徐家屋寒家贫,如此门不当户不对,如何相配?还请曹公替老妇人辞了吧!”

  张谦听这徐母讲话,顿时一喜,读过书的人就是不一样啊,知道怎么说话不得罪人。

  曹操也很懊恼,自己光想着让徐母心动了,怎么忘记了门当户对这一茬?

  不过曹操又一想,这样一来也好,总比找个和现在的徐家门当户对,然后被徐母指着脑门骂“你这是看不起我儿子吗”要来的好,不看看这徐母先前还一口一句“曹操”,现在已经改口叫“曹公”了吗?

  “是曹某考虑不当,不过此事还请徐老夫人再考虑一番,徐氏虽为寒门,但以元直之才,光宗耀祖,壮大门楣实非难事。”曹操一本正经的说道。

  张谦看曹操此时模样,心里应该在想:“想让你儿子讨个好媳妇吗?就快让他来给我效力吧!清河崔氏,这还不心动吗?”

  “我儿之事,还待日后来说。”徐母没把话说死。

  曹操点点头,又说起另一件事:“此来一为说亲,可惜未成……二来嘛,则是想请徐先生给曹某三个儿子担任老师。”

  曹操说着,回过头招呼三个公子走上前。

  “此为我长子曹丕,字子桓。”

  (曹昂,你死的好惨啊!)

  张谦见到了未来的魏文帝,他身着华服,看上去有些拘束,见到父亲介绍自己,上前恭敬一礼。

  “见过丕公子。”张谦还礼。

  “此为我四子曹植,字子建。”

  看到曹植,张谦第一反应就是“天下才气共一担,曹子建独占八斗”,眼前之人看上去确实比曹丕洒脱的多,举手投足颇有几分曹操的豪放不羁,不过此人看徐庶的眼神似有几分傲慢。

  不会是听了昨晚的诗不服气,想要和我比拼一番吧?张谦心想。

  不过张谦还真猜对了,曹操今早就把曹丕曹植喊到跟前,拿着两首诗,质问兄弟俩怎么就写不出如此好的诗文。

  “徐先生,子建有礼了!”曹植拱拱手。

  “植公子客气了。”

  “这是我幼子曹冲,字仓舒,我甚爱之。”介绍到曹冲,曹操忍不住的喜爱。

  “小公子有礼。”张谦眼前的曹冲,粉嘟嘟的,一副小正太端正着脸的模样,可爱极了。

  也不知道称过象了没有。

  但想到现在已经是建安十二年,这小屁孩好像活不了几年了,张谦只记得曹冲活到了十三岁,具体建安哪一年忘记了。

  至于为什么张谦记得十三这个数字,是因为他玩某游戏,一听到“父亲,父亲,看冲儿的”就头疼。

  “见过徐先生,父亲说,徐先生是不得多得的人才,而且是品德高尚之人,所以冲儿想拜先生为师,还请先生答应。”曹冲学着曹植模样,只是态度恭敬了许多。

  确实聪颖过人啊,听到曹冲这么说话,张谦心想。

  只是张谦却不想收弟子,曹丕和曹植,一个二十一,一个十六,马上就要开始激烈的夺嫡了。自己只想安静的等个时机和徐母闹掰,然后徐母回老家,自己随曹操南下,赤壁之前找个机会溜走就行了,不想多担额外的风险。

  另外,这曹冲天资确实不错,只可惜,活不久,要是相处的不好,曹操生气,相处的好了,到时曹冲死了,自己也得难过。

  现在曹操把三人都领到自己面前,你说你一个都不收,也说不过去吧?

  “冲儿之言便是我的意思,想请先生收曹某三个不成器的儿子为弟子。”说着曹操鼓鼓掌,手下人立刻走出院子把礼物带了进来,这是拜师礼。

  “徐庶之才,实在不堪为师,若是曹公不弃,愿为小公子启蒙,至于丕公子、植公子才学早已在我之上,可为友,不敢言师。”

  “听到没有,你们两还入不了元直的眼,回去好好读书,有空多来虚心讨教。”曹操教训两个儿子说道。

  张谦:我不是这个意思,啊喂!

  不过张谦也明白,这倒不是曹操给他拉仇恨,而是一个父亲的惯用语句,就像,“你看看那谁谁谁,你就知道打游戏?”

  曹丕曹植听了虽很不舒服,脸上却不敢露出不敬,连忙点头称是。

  曹操见目的已达到,其实他也不想让三人都拜徐庶为师,毕竟让自己儿子拜人为师不仅是一种请求,也是表达一种善意,甚至是一种荣誉,一种恩赐。这种恩赐得多留给几个人,好收拢人心。

  随即,曹操拉着曹冲,要他行拜师礼,张谦只受了一礼,便表示够了,他的才学只够这些。

  曹冲却不答应,坚持要行三叩之礼。

  而后曹操让人送上六礼,分别是:

  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

  莲子心苦,寓意为“苦心教育”;

  红豆则含有“鸿运高照”之意;

  枣子寓意为“早得智慧”;

  桂圆寓意为:“功德圆满”;

  以上五礼都是取个好彩头,还有最后一礼,干瘦肉条,则是用来表达弟子的心意。

  这些礼物张谦没有拒绝,徐母也没有推辞,因为你拒绝接受这些,就表示你没打算好好教授弟子,不传给真本事。

  张谦看着这远超普通人拜师数倍的贺礼,心想,自己应该想想怎么让曹冲活下来吧!

  就是不知道曹冲是自然病死的还是陷入夺嫡被害死了。

  若是前者,自己应该带他锻炼身体,然后多看医生;若是后者,自己难不成教他藏拙?

  “先生在想什么?”见张谦陷入沉思,曹冲问道,这小脑袋瓜摇摇晃晃的,也不知道在想什么,让人想捏。

  “我在想第一节课该教你些什么。”

  这时,先前张谦嘱咐下人去找的东西也被带了回来。

  张谦见到大喜,便说道:“也罢,就教你‘格物’吧!”

  曹操自然知道这些是什么东西的,下人取这些东西前都是先经过他的,对于这些东西的用法,他也有所猜测,只是此时,他还想听张谦讲讲其中的道理。

  毕竟张谦刚刚提到了一个词——格物。

第15章 曹冲露才智 张谦谈取水

  “敢问先生,何为‘格物’?”曹冲问道。

  “冲儿如今多大了?”张谦反问道。

  “弟子今年十二。”

  十二!

  那岂不是死亡倒计时?

  张谦想起室友讲过一个笑话:

  一病人问医生自己还能活多久,医生说道:“五”。病人问:“五年?”医生摇头。病人再问:“五个月”,医生摇头。病人再欲问,医生开口:“四”……

  “身体可好?”张谦没来由的问一句,让曹冲有些不解。

  “很好,冲儿常习武,最近甚至已经能骑马。只是父亲常出征在外,有时冲儿会思念得紧,导致茶不思饭不想。”

  “冲儿仁孝!”曹操摸着曹冲的头说道。

  这么会争宠,难怪曹丕容不下你!张谦见到曹冲这么会表现,心里也是郁闷极了。

  这徒弟估计没救了。

  “可有读《大学》?”张谦接着问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听到张谦问起学问,曹冲张口就开始背。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背到这里,曹冲眼前一亮,原来“格物”出自这里。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张谦顺着曹冲把下面一段背了出来,然后说道:“所以,今天我们先来‘格物致知’。”

  “格物,最简单的理解,便是观察,推理,探究事物的运动变化;而致知,则是通过这种运动变化找到其中的规律从而丰富我们的知识,增长我们的智慧。”

  张谦一边说,一边将下人带来的铜器组装在一起,两边各有一桶,上有盖,两盖中间有孔,上用铜管相接,右边铜管直接穿过铜桶。

  没错,张谦做的便是一个简单的蒸馏冷却装置,至于要干的,当然是制作高浓度的白酒。

  拼装之后,张谦又向曹操说道:“曹公,可否取一坛酒,再取一些柴火,以及凉水过来。”

  曹操一摆手,下人自然照办。

  而后,张谦又检查了一下装置,将管道衔接处用布条扎紧。将取来的酒倒入左边桶内,其下点火,右边桶放置稍低,使得铜管倾斜,桶内装满冷水。

  紧接着,张谦命令下人在左边桶下点燃小火,又取来一碗放置在右边铜管下。

  做完这一切,张谦指着铜桶说道:“现在,我们要格的第一件物品就是‘水’,水,我们都知道,冬天会结冰,置于太阳底下则会不断减少,这是为什么呢?”

  “水冷却便会结冰,受热就会汽化,这是很明显的道理,先生用‘大学’来解释,是不是过于逞工炫巧?”曹植觉得徐庶这是在故弄玄虚。

  “植公子已致知矣!”张谦没有否则,反而对曹植投向了赞许的目光,接着说道:“不过在下还想说的再具体点。”

  “世间之物,大抵可分为三类,固,液,气。固体受热液化,液体冷却固化;液体受热气化,气体冷却液化,而这些就可以很好的解释我们身边的一些现象。”

  “比如,我们常说,黄河之水自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为何天上之水流不尽,东海之水永不满呢?”张谦用鼓励的眼神看了看小曹冲。

  “那是因为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受到太阳的照射,气化回到了天上,又在天上重新冷却,以此形成了循环。”曹冲顺着张谦的“理”很快就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曹操看着张谦教学这一幕,很是欣慰。他倒不是在乎这水从哪来,又往哪去的问题,只是看到张谦能够从实际出发,激发曹冲思考,对他的教学态度很是满意。

  “可是,先生,您说的这些又有什么用呢?”曹植再问道。

  “植公子,‘有什么用’已经不是格物致知的问题了,起码已经是齐家治国的道理了,不过我倒可以给你举个例子。”

  张谦显得极有耐心,毕竟第一天当人师父就被人问倒了,那是很可耻的。

  “说有一将军,深入沙漠,可是水车却被敌军给打破了,大军深入无水的绝境,众人探寻许久也只见很小一片草地,并无绿洲。这时将军想到了一个办法,他让众人将长剑悬起,而后将头盔置于剑的下方,第二日醒来,头盔里面果然装满了水。”

  “几位公子不妨想想,这其中是何道理?日后行军打仗或有帮助。”

首节 上一节 9/3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