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贾玉京 第29节

别看锦衣卫指挥使只是区区三品武官,但是权利非常大,往往有加衔。

像纪洪章现在就是加了后军都督同知衔,位在从一品。

锦衣卫结构庞大,在全国有十四大卫所,负责收集各地情报。

北镇抚司更是拥有自行逮捕,刑讯的权利,历来都是大楚皇帝掌控朝堂的重要手段之一。

纪洪章向隆庆帝叩首说道:“微臣参见皇上。”

“免礼平身,纪爱卿有何事启奏。”

纪洪章说道:“皇上,臣刚刚接到宁夏镇千户所发来的六百里加急文书。

行文上说,鞑靼人今年很可能会提前南下扣边,请朝廷早做准备。

这是奏报详情,请陛下御览。”

隆庆帝接过奏折先粗略扫了一遍,脸上不由闪过一抹古怪神色。

奏折是三天前从宁夏卫发出的,锦衣卫有侦查情报之责,发示警奏折是分内之事。

这本来是很正常的示警奏折,但是里面居然还有贾琼的事。

却说当日贾琼三人占据有利地形,给鞑靼人造成了极大的伤亡。

让这些鞑靼人不得不仓皇逃离,商队也因此得救。

贾琼三人询问商队情况后,立刻判断出河套地区的蒙古部落正在聚集人马。

他们向贺兰山方向集结,很可能会在近期南下打草谷。

要知道一般草原部落打草谷会选在秋季,八九月份。

那时候战马膘肥体壮,而且天气凉爽下来,更加有利于长途作战。

得知这个情况后,他们立刻赶到最近的宁夏卫,向驻守此地的官军和锦衣卫所示警。

因为贾琼宁国公后人的身份,他们顺利的见到了宁夏镇总兵马图和锦衣卫所千户魏文通,向两人分别说明了情况。

马图对于三人的判断并没有重视,不过是给三边总督杨思诚发了一道示警文书,说蒙古人有向贺兰山方向集结的迹象。

而锦衣卫千户魏文通则非常重视贾琼三人的情报,立刻派出探子前往河套平原调查情况。

同时命人用六百里加急文书,火速将情报递送进京。

魏文通的行文里写明了此事的前因后果,将贾琼三人的分析判断,连同三人射杀十三名鞑靼人,还有强卖给他十几匹军马的事情都写上了。

隆庆帝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贾琼三人居然真的大老远跑到了宁夏,而且还跟鞑靼人厮杀了一场,传递回了这么重要的一条情报。

他压下心头的怪异,吩咐道:“戴权,传几位大学士、五军都督,京营节度使前来议事。”

命人传旨以后,隆庆帝又拿起魏文通的奏报仔细看起来,心中对贾琼和徐山倒生出几分好感。

他现在不认为两人是出去游玩了,毕竟谁也不会横穿千里,跑到贺兰山这种异族时常出没的边境之地游玩。

他们能不畏艰险,亲自到边境勘查已属难能可贵,居然还能在人数相差悬殊的情况下,杀死这么多蒙古鞑子,救下商队。

绝对能称得上是智勇双全,让人不得不击节赞叹。

第38章 鞑靼入寇

一个时辰以后,众臣齐聚南书房,众人很快将魏文通的奏报传阅一番。

隆庆帝环视众臣一眼问道:“对于这份情报,众卿有何看法?”

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司马显首先说道:“皇上,蒙古部落在这个时间集结确是异常情况,臣以为不得不防。

应速命宁夏镇,榆林镇,固原镇加强防备。

调整布防,坚壁清野,以待来敌。”

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罗瑾立刻反对道:“司马大人,这情报只是出自徐山,贾琼两人的推断。

现在还未确定真伪,如何能轻动大军,坚壁清野,

如果情报有误,岂非劳民伤财。

皇上,臣以为只要命领各镇加强防备即可,等有更加准确的情报之后,再做应对。”

东阁大学士,吏部左侍郎谢谦反对道:“罗大人,等有准确的情报,蒙古人恐怕已经打到家门口了。

到时边镇仓促应战,后果如何可想而知。”

罗瑾反驳道:“现在敌情不明,如果轻易调整布防,万一蒙古人从其他方向进攻又当如何。”

隆庆帝看到三个内阁大学士意见相左,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于是看向内阁首辅,中极殿大学士张纯阳和内阁次辅,建极殿大学士李世睿。

“张阁老,李阁老,你们认为应当如何应对?”

李世睿首先说道:“陛下,臣以为应当早做准备,军情紧急不宜拖延。”

张纯阳顿了一下说道:“陛下,如今情况尚不明朗,一动不如一静。”

如今内阁五人之中,司马显和李世睿都是王穆推举入阁的,谢谦保持中立。

张纯阳为首辅,他的盟友就只有户部尚书罗瑾,他自然要帮罗瑾说话。

这时五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北静郡王水溶出列说道:“陛下,臣以为蒙古人一反常态,于本应畜养畜力之时集结人马,必然所图甚大。

如不早做提防,恐怕边境百姓会损失惨重。

不如先让宁夏镇坚壁清野,其他两镇先做预防。

同时命斥候在贺兰山一带建立临时烽火台,一旦发现敌军踪迹立刻点燃烽火示警,给百姓争取足够的转移时间。”

新上任不久的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也附和道:“臣以为北静王爷所言极是,另外京营也应做好出兵准备。”

隆庆帝点点头说道:“此策甚是稳妥,就依北静王和王节度之言,先传令宁夏镇坚壁清野。

其他二镇、京营,各自做好御敌准备。

另外命令边镇多派斥候入敌境,尽快探明敌情。”

大楚朝廷迅速做出反应,但是蒙古大军的动作更快。

他们劫杀商队就是为了防止走露消息,贾琼三人发现之时,大军已经基本集结完毕,所以并未给边镇赢得太多时间。

长安城南,渭水码头。

沈碧云和徐葳蕤坐上王家的包下的一艘豪华客船,开始启程南下。

王穆乞骸骨之后,已经在京中滞留三年。

老头儿思乡日重,隆庆帝也不好再强留,终于同意放他回乡了。

琅琊王氏虽然起源于山东琅琊县,但是在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琅琊王氏自临沂衣冠南渡,举族迁居金陵。

南渡之后,因对故乡的思念,所以一直都以北土地名为称呼。

东晋元帝时,特置王氏家族聚集之地为南琅琊郡。

因此如今王家的祖籍与贾家一样,也是在南京。

这次王穆回乡,王浑一家也要跟着回去。

王穆年纪大了,他只有三个儿子,最少需要留一个在身边照顾的。

大儿子二儿子都在做官,只有王浑能跟着伺候他了。

因此贾琼安排姨妈和表妹,带着家里的下人们,同王家一起坐船去江南,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至于桂花巷的宅子,只留了几个下人照看。

在王家的船离开渭水码头的时候,报告蒙古人大举入侵的六百里加急文书,也同时送达。

一时间,长安城笼罩在了一片战争的阴霾之中。

隆庆十四年夏五月,蒙古鞑靼部新王察汗帖木尔即位。

为了树立威信,察汗决定集结全族之兵入寇中原。

六月,十五万蒙古铁骑在贺兰山下集结完毕,随后悍然发兵攻入大楚边境。

这是近三十年来,蒙古人发动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入侵行动。

只一日,数量惊人的蒙古大军就攻破了宁夏镇薄弱的西北防线,从镇远关杀入宁夏腹地。

而在五天以前,宁夏镇刚刚开始坚壁清野工作,仍然有一些村庄还未迁移完毕。

广袤的宁夏高原瞬间成为蒙古大军的狩猎场,损失惨重。

但是相对于出动的庞大军队,这点收获还满足不了鞑靼新王的胃口。

在宁夏真没有油水可捞之后,不甘心的察汗命令大军兵分两路。

他亲率主力一路向南,攻入富饶的中原腹地,固原镇。

而他的弟弟,右贤王拓阔帖木尔领五万偏师,向东攻向榆林镇。

十几万铁骑入寇,一时间中原大地狼烟四起,烽火遍地。

而此时的贾琼三人,正在横穿河套平原,向北方疾驰。

他们准备先一路向北去到阴山脚下的鞑靼王庭探查,再转道向东直奔太原。

黄河九曲,唯富一套。

上天的鬼斧神工,用黄河在神州大地上写成了个几字,也造就了富饶的塞上江南。

这里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制兴邦之地。

也是蒙恬屯垦,北筑长城,却匈奴七百里之地。

苏武牧羊,文姬归汉,昭君出塞,汉武三捷灭匈奴。

这里上演过一幕幕荡气回肠的汉人史诗,但如今的河套平原却是蒙古鞑靼部的地盘。

除了刀口舔血的盗匪和追逐财富的商人,很少有中原人敢到这里来。

贾琼三人之所以这么大胆的横穿河套平原,是因为他们在跟随锦衣卫进入草原探查时发现异常。

他们发现河套草原上的牧民,青壮年大部分都已经被征调走了,剩下的几乎都是妇孺老幼。

他们很快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断,那就是鞑靼人已经倾巢而出了!

这就意味着河套草原现在无比空虚,这些部落为了放牧,都会分散成一个个小营地。

只要他们小心一些,绕开那些部落聚集的区域,就不会遇到太大的危险。

这是千载难逢的绝好机会,贾琼和徐山当即决定改变路线。

先探查河套草原上的情况,然后直接赶往太原镇。

魏文通带着情报潜回宁夏镇,准备想办法将消息传回朝廷。

而贾琼他们则打算直接赶往太原,说服太原总兵杨震业兵出雁门关,从背后奇袭河套腹地,以解中原之危。

如果按照原计划走榆林再到太原,要穿过道路崎岖难行的黄土高原,没有一个月时间别想到达。

对于杨震业会不会被他们说服,贾琼倒也有不小的把握。

首节 上一节 29/1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