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无双吕布,杀敌就能变强 第173节

之所以没安排在皇宫中,吕布的目的也是想要让关中百姓都见证一下,好教百姓们都知道吕布的功绩。

从车辇通过城门,来到城外后,沿途两列士卒站岗开道,百姓们都站在士卒身后,朝着车辇上看去。

“` 々啧啧,这么大的骏马,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一匹就能拉动这么巨大的车辇,耕地肯定是把好手。”有百姓第一次见到赤兔,不由啧啧称奇。

“呸!哪来的土包子?这(好好赵)是秦王的战马。”长安城的百姓经常能在街上见到赤兔,一种优越感油然而生。

“看到车驾前的大戟了吗?秦王的武器,唤作方天画戟,死在这把戟下的贼人都不止十万了。”有人煞有其事道。

“瞧,那些该是秦王的妻妾吧?一个个都跟天仙似的,这才能配得上秦王机。”

在百姓们的议论声中,吕布一家抵达目的地,一座巨大的祭坛映入视线。

周围大军包围现场,维护秩序,朝中百官都在祭坛近前,天子刘协则是站在祭坛上。

吕布牵着严氏稳步下车,百官纷纷下跪行礼:“叩见秦王!叩见王后!”

哪怕是祭坛上的刘协,也是躬身对吕布两口子施礼,以示尊重。

至于周围的百姓,也早就跟着百官一起跪下了。

“众卿平身。”吕布淡淡道,言语不疾不徐,但全场所有人都听得一清二楚。

等到众人起身后,吕布再次开口吩咐道:“开始吧。”.

第【174】章 帝党作妖

“呜呜呜~~~”

“咚咚咚...”

长长的号角奏响,紧接着就是激烈的战鼓声。

“吼!!!”

八名军中力士精赤着上身,肩膀上扛着碗口粗的木杠,一行人合力抬着一口大鼎,这口大鼎就是祭天所需的礼器。

八名军士都是军中精锐,合力抬着大鼎缓缓朝祭台而去,速度很慢,军士们显得十分吃力,脸都憋得通红,由此可见这口鼎分量非常重,至少得有两千斤重,甚至更多。

“在哪弄这么大一口鼎?”吕布小声询问。

从吕布意图称王,到加冕大典的举行,前后连一个月的时间都没有。

如此庞大的青铜礼器,显然不是临时铸造而成。

吕布身后的张松和贾诩闻言,开口道:“从皇宫宝库中找到的,具体什么来路也不知晓。”

“太宗皇帝时,有人言:九鼎亡在泗水中,今河溢通泗,望东北汾阴直有金宝气,未果。”

“世宗皇帝时,得宝鼎于汾阴,迎宝鼎于甘泉宫。”

开口之人正是一旁的蔡邕,为吕布解答了心中的疑惑。

蔡邕口中的太宗和世宗二位皇帝,分别是汉文帝和汉武帝。

汉武帝有一280个年号叫元鼎,就是因为得到这口宝鼎而改。

至于这口宝鼎究竟是不是九鼎之一,已经无人可以分辨了。

汉武帝到手的时候,这鼎上的花纹和铭文都消磨不见,找不到任何信息。

西汉时,京城还在长安,这口宝鼎送入宫中,然后就一直放到现在。

西汉末年以及东汉末年,虽然都历经战乱,这口鼎也没人弄走,一般人也弄不走。

至于熔炼,哪怕董卓也没胆子,去熔炼疑似九鼎之一的礼器。

“原来如此,妇翁果然博学多才。”吕布非常满意。

自己都用上九鼎祭天了,哪怕只是疑似,那也够牛逼了,吕布的心情自然随之愉悦。

不过很快,吕布的脸色就沉了下去,来了个两级反转。

“咔嚓!”

“轰!!!”

场中,一名军士肩上的木杠突然折断。

十六名军士合力,其中一根木杠突然断裂,大鼎瞬间失去平衡,重重砸在地上。

大鼎直接把地面砸得龟裂,不过军士的反应很快,并没有出现人员伤亡。

但现在(adde)已经不是伤亡的问题了,而是大鼎掉地上了,这显然不是一个好兆头。

还不等众人做出反应,百姓当中立即有人开始煽风点火。

“礼器掉落,上天震怒,乃大凶之兆!”

“秦王德不配位,惹来天谴!”

“非刘不王,大汉先帝显灵,国贼死矣!”

各种各样不利于吕布的言论,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飞速在百姓人群中蔓延,众多不明所以的百姓议论纷纷,人心惶惶。

这些藏在百姓当中,散播谣言之人,正是帝党官员安插的人手。

不需要什么精锐、精英,将提前准备好的话语,吩咐给各家的家丁、家仆,让他们看到大鼎掉落后散播就可以了。

“大将军,礼器突然坠落,恐非吉兆,还请大将军收回成命,莫要僭越称王,勿谓言之不预也!”伏完顺势出列,语气咄咄逼人。

“还请大将军收回成命,不可僭越称王,勿谓言之不预也!!!”

为数不多的帝党官员,全跟在伏完的身后,出言逼迫吕布,结束封王加冕之事。

“妇翁,这就是你们的手段吧?”吕布的声音无喜无悲。

“奉先,听老夫一句劝,收手吧。”蔡邕沉声道:“莫要学那王莽和董卓啊!”

“呵呵,我劝妇翁多重视民生百姓,妇翁果然学会了。”吕布嘲讽道:“现在都开始操控民心和舆论,试图用民意迫使我退让?”

吕布缓缓摇头,坚定道:“开弓没有回头箭!”

帝党官员在蔡邕的带领下,用出了一个四两拨千斤的办法。

他们手中没兵、没粮、没权,任何用武力的办法都行不通,那就只能智取,用民意来胁迫吕布退让,这是帝党官员唯一能阻止吕布的办法。

不得不说,这确实给吕布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此刻周围观礼的百姓,已经闹闹哄哄。

这些百姓没有读过书,字都不认识一个,更不懂什么科学,最是愚昧,自然也最容易被操控,被裹挟,被利用。

帝党让宝鼎落地,营造出一个不祥之兆,引发百姓们心中的恐惧,将吕布称王和不祥之兆联系起来。

“怎么办?怎么办?老天爷生气了。”

“我看大将军还是别称王了,当大将军时风调雨顺,现在刚想当秦王就出了岔子,强行称王肯定会有灾祸降临。”

“我听说耕牛都被杀了,来年肯定没法耕地,这就是灾难的征兆啊!”

一时间,百姓们说什么的都有,若吕布此刻强行称王,是否会惹来天怒不知道,但一定会惹来人怨。

届时,不管关中出现什么糟糕之事,百姓们都会归咎于吕布称王。

家里母鸡不下蛋,吕布称王惹来灾祸;家里公鸡不打鸣,吕布称王惹来灾祸;来年下雨少了,吕布称王惹来灾祸;来年下雨多了...

一旦吕布此时强行称王,日后不管什么黑锅,都会被扣在吕布头上。

久而久之,这会动摇吕布的统治根基,百姓会抗拒吕布的统治,心中开始期盼换一个人执政。

“奉先,老夫知你大权在握,但这种局面是武力无法解决的,任凭你手中大军再多,也堵不住悠悠之口,堵不住民心民意。”蔡邕叹息道:“放手吧,这些年你做得很不错,当一辈子权臣不行吗?”

吕布听出蔡邕言语中的善意,只要吕布现在后退,放弃称王的想法,那蔡邕就支持吕布当权臣,大权在握一辈子,等吕布死后再还政于汉室即可。

能让忠于汉室的蔡邕说出这番话,也着实不容易了。

“妇翁,最近昭姬在教我读书。”吕布谈笑风生,说道:“前不久还在读班固的汉书。”

“一辈子大权在握,最后风风光光死去,可我的家人呢?不会被清算吗?”

“我可不想当霍光啊!”吕布感慨一句。

通读史书的蔡邕,闻言脸色一变,哪里能不明白吕布的意思。

霍光当了一辈子权臣,甚至都能废立皇帝,作为臣子以皇帝之礼下葬,位列麒麟阁功臣首位。

然后呢?汉宣帝掌权后,霍光全家就死光光了。

“事不可违,奉先收手吧!”蔡邕苦苦劝道。

“妇翁说武力无法解决眼前的问题,恕我不敢苟同。”吕布扔下一句话,然后大踏步朝元鼎走去.

第【175】章 举鼎!

在无数眼睛的注视下,人高马大的吕布走到元鼎前。

围观的百姓见状,不由自主都慢慢安静下来。

此刻维护秩序的将士,眼睛都在人群中不断巡视。

这时候谁敢再跳出来蛊惑人心,必然会被将士抓个现行,会有什么下场用脚趾想也知道,故而帝党官员的家丁家仆,此刻也都一声不吭,大气都不敢喘一下,混在百姓当中苟起来。

“吕布!莫要执迷不悟!”伏完继续叫嚣,试图让吕布乖乖就范。

“元鼎示警,速速回头!”

“上苍有知,理当敬畏!”

“......”

一群帝党官员,叽叽喳喳,就像一群烦人的苍蝇,~围着吕布嗡嗡乱叫。

虽然苍蝇没有什么杀伤力,也无法对吕布造成威胁,但也确实是够烦人的。

吕布面沉似水,波澜不惊,没有理会这些人的狂吠,更没有试图去跟-他们争辩什么。

在吕布眼中,这些人除了蔡邕外,看在蔡琰的面子上能活下来,剩下的已经全部是死人了,还是夷三族的那种。

吕布可不是心慈手软之辈,之所以没有理会他们,只不过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暂时腾不出手罢了。

大典仍需继续,加冕也不能半途而废,这才是当务之急。

吕布大步流星来到元鼎前,围着转了一圈,打量元鼎的体积,心中估摸着分量。

刚才负责抬元鼎的八名力士,看到吕布过来,都面露羞愧之色,认为是他们把事情搞砸了,破坏了吕布加冕大典。

吕布见状安慰道:“你们不用往心里去,有人故意动了手脚。”

八人闻言顿时勃然大怒,心中的羞愧全部化作怒火。

吕布摆摆手,问道:“这玩意你们约莫有多重?”

“少说有两千大几百斤。”

八个人一起抬,那分担到每个士卒身上,也就差不多三百斤左右。

三百斤对于普通人而言很难,但这八个人可是从十八万大军里边挑选出来的力士,每人三百斤不成大问题。

不过账不是这么算的,主要元鼎太大了,而且还得抬着走,这样发力非常不舒服,这会极大限制力士的发挥,所以八个人抬着也很费劲。

“两千啊...”吕布心中也有点打鼓。

首节 上一节 173/2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