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106节

当即,夏竦便将他的门生故旧都找了出来,令他们极力推荐自己为首相。

两日后,银台司下发诏书。

朝廷将拜陈执中为首相,擢升翰林学士张方平为参知政事。

此任命,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官家是选了两个最顺自己心意的人选。

此诏书下发后,欧阳修直奔垂拱殿,指出陈执中凭借父功入仕,非进士出身,不宜为百官之首。

对此,赵祯只回了欧阳修一句话,便将其赶了出去。

此话为:昭誉,不欺主,如朕臂膀。

昭誉,乃是陈执中的表字。

陈执中有从龙之功,在赵祯眼里,永远都是自己人。

感谢书友Apologies的打赏,非常感谢。

第112章 戏精附体,显眼包夏竦的哭戏表演

“昭誉,不欺主,如朕臂膀。”

这个“欺”字,不仅是指欺骗,还有欺压之意。

自赵祯登基以来,多次受宰执之气。

曾经的张士逊、吕夷简、章得象、晏殊,都曾令赵祯颜面全无,甚至将赵祯逼得回到后宫掩面哭泣。

而今,赵祯做官家做得愈加有经验,自然乐于选择自己用着顺手的宰执。

此话令陈执中老泪纵横,连忙上奏谢恩,并表示绝对不会辜负圣恩。

这位从龙之臣的首相之位,就这么定下了。

欧阳修、唐介、苏良等台谏官虽有些不悦,但也知官家自有官家之意。

台谏与宰执本就相互制衡。

若选了台谏喜欢的宰执,那君权就会被削弱,这是历代君王皆忌惮的。

值得庆幸的是,夏竦未能成为首相。

陈执中为首相,最多会让中书变成一只乖巧的猫,而夏竦若为首相,那中书可能就是一匹张牙舞爪的狼了。

……

腊月二十四日,小节年,亦叫交年节。

这一日。

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蔬食饧豆”祭灶。

汴京城的街道上出现了许多“迎傩”的祭神队伍,敲锣打鼓,甚是热闹。

苏良在月初时,雇佣了同巷的刘嫂为佣。

刘嫂已生过五个孩子,甚会照顾人。

她不住在苏宅,主要负责苏宅的一日三餐及做一些家务,与桃儿一起照顾唐宛眉。

前些日子,苏良的丈人唐泽来信,他年节时老友太多,将会在年后才能来到汴京城。

这一日晚上。

汴京城各个衙门的官员、各行各业的商人、一些志趣相投的结社人,如:蹴鞠的齐云社、相扑的角抵社、花绣纹身的锦体社等,都会选择聚餐,分享这一年的收获与喜悦。

台谏官们自然也不例外。

平日里,大家为了避嫌,私下聚餐很少。

但年节时,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了!

入夜。

御史台和谏院的台谏官们聚在一起,喝酒畅谈,一直到深夜才各自回家。

今日之后,各个衙门便不再应时点卯。

苏良每日去一趟御史台,应付应付公事即可,直到正月十五上元节后,衙门的各项公事才会陆续恢复正常。

冬天,汴京的夜甚冷。

苏良睡了个大懒觉,直到天大亮才缓缓醒来。

他醒来洗漱后,第一件事便是去门口瞅一瞅。

每日清早,刘长耳都会命人将最新的小报或一些小道消息从门缝塞进门内,风雨无阻。

这些信息是苏良了解汴京城情况的最好媒介,其内容比朝廷的邸报要细致丰富许多。

“咦?”

苏良俯身拾起地上的纸张后,不由得一愣。

除了两张小报外,还有一个信封。

苏良与刘长耳有约定,但凡有惊动朝堂的大事,才会用信封记蜡存。

“大过年的,能有什么大事?”苏良面带疑惑,打开了信封。

当看到里面的内容后,苏良先是一愣,然后忍不住笑出声来。

其自言自语道:“希仁兄,威武,实在是威武。这下子,汴京城要热闹了!”

信封里的内容是——

昨晚,包拯带着开封府的衙役,冲进一座私宅,抓了一群淫乱赌博的和尚和两名官员。

和尚们全都来自大相国寺,其中三个大和尚还是讲经的首座。

两名官员。

一人是鸿胪寺寺务司主官许栋,一人是三司户部勾院判官于得海。

鸿胪寺寺务司,主管僧尼簿籍与度牒的保管和发放;三司户部勾院,主管三司出入账籍,防止贪墨舞弊。

这两个衙门都与大相国寺有关联。

不过,大相国寺的直属上司衙门,乃是开封府。

开封府掌管汴京各项宗教事务,比如任命僧官(讲经首座),僧尼的考试,名额等。

苏良看完信件内容后。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那两名官员,官位定然不保。

淫乱赌博这两种事情,私下并不是没有官员做,但一旦被发现,绝对会重惩。

当下正值年节。

外国的特使都在汴京城。

大相国寺又是外国使臣常去烧香祈福之地。

此事若传出去,大宋丢脸恐怕就要丢到辽夏了。

苏良想了想,觉得包拯这次极有可能是要拿汴京城的和尚们开刀,当即换身衣服奔向了御史台。

汴京城的僧尼,特别是大相国寺的和尚,早就成为了汴京一害。

这群和尚,根本不算是和尚。

喝酒吃肉,娶妻生子,逛勾栏瓦舍……

普通百姓能做的事情他们都做,普通百姓不敢做的他们还做。

卖猪肉、开旅店、制墨冶矿、开典当行(即质库,高利贷)、开赌场、甚至拐卖妇女……

只要是赚钱的生意,都有汴京城和尚们的身影。

而朝廷之所以没有动这群和尚,有多重原因。

其一,源于宋太宗定下的国策。

太宗曾言:浮屠氏之教,有裨政治。

宋太宗认为,佛教有助于规范百姓道德,兴佛可劝天下。

这导致大宋开国之后,建立了许多佛寺,印制了许多佛经。

帝王祈雨、祈福、或有重大的祭天庆典,也都会选择在佛寺中进行,这导致僧尼的地位与日俱增。

其二,和尚可为朝廷牟利。

比如,大相国寺万姓交易的所有摊位都是收费的,还有各种香火钱,各种诵经活动等等。

其中,最赚钱的还要数度牒。

度牒,即僧人的身份证。

在大宋,想要成为僧尼是需要参加考试的,且难度不亚于科举考试。

每个地方的僧额都有定额。

而证明僧尼身份的,便是度牒。

自唐开始,持度牒者便可减免赋税徭役,而到了大宋,犯罪之人若剃度出家,取得度牒,罪名可以既往不咎(如水浒的鲁智深,武松做行者是因没钱购买度牒)。

多一张度牒,就是多一条命。

这使得度牒成为了硬通货,达官贵人们都愿意囤积。

见有巨利,朝廷也开始制作空头度牒。

对朝廷而言,一张度牒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但对外售出可卖一百三十贯,可谓是暴利。

而和尚们囤积度牒,倒手去卖,甚至能卖三百贯一张。

……

半个时辰后,苏良来到了御史台。

而此刻。

包拯抓捕大相国寺和尚和两名官员的消息已经在各个衙门传开了。

苏良听到周元的描述后,只感觉甚是辣眼睛。

昨晚,足足有四十多个女伎被抓。

屋内现状,白花花一片,实在难以言说。

那群和尚玩得实在太花了!

与此同时,包拯一大早便去面圣了。

片刻后,御史台得到消息。

包拯建议令全城百姓主动揭发汴京僧人罪行,在惩处一批僧人后,望朝廷下令,禁止僧尼经商。

至于赵祯,大家不用想就知道,肯定不会同意。

首节 上一节 106/2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