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40节

贾昌朝还拿出一本《魏书·于禁传》,称自古以来,前方将领打仗全军覆没后归来,都不应该加罪。

并且石元孙作为名将之后,军事能力卓著,深受边境士兵爱戴,理应恢复他的职位,否则将寒了许多边境士兵的心。

贾昌朝作为枢密使,心中还是偏向于武将的。

……

赵祯听得脑子都快要炸开了。

当即散朝,称改日再议。

从这三方意见的支持者可以看出,宋朝的臣子还是较为坚持自我的。

比如,枢密使贾昌朝和副相吴育。

那是见面就吵架的政敌,但如今却是意见一致。

而谏院右正言钱明逸和监察御史李定,关系好的都快要穿一条裤子了。

二人的意见却完全不同。

这也是赵祯无法在朝堂上分出孰忠孰奸的主要原因。

苏良思索了一番后,也上呈奏疏。

支持杜衍、欧阳修、包拯等人的意见。

石元孙浴血奋战,是战败被俘,而非投降被俘,其战败有罪,但主因不在他,绝对罪不致死。

而此刻,朝廷三衙的武将们,无一人开口说话。

武将地位较低。

说对说错都易被喷,故而无人敢开言。

但……这不代表他们心里没有想法。

……

与此同时。

石元孙不曾殉国而是被俘的消息也传到了民间。

民间百姓的反应也很不同,众说纷纭。

有人主张斩首示众,有人认为不应加罪但应收回敕封的荣誉……

闹得汴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在议论此事。

翌日朝会。

此事依旧没有讨论出一个答案。

同日。

创作欲望甚是旺盛的欧阳修,写下了一篇文章。

名为:《武将忠勇论》。

此文论述的核心为:武将者,忠于国而勇于伍,败之俘之,朝廷宜应轻罪矣。”

欧阳修认为,一名武将,只要在忠君爱国与勇敢杀敌上没有问题,即使被俘,打了败仗,朝廷也应该轻罚。

很快,此文章便传到了民间。

大多数汴京百姓们都认为甚有道理。

赵祯也较为赞成。

但是在殿中侍御史刘湜和右正言钱明逸的极力反驳下,还是未能形成定论。

……

深夜,一座宅院的书房中。

刘湜奋笔疾书,钱明逸则是在一旁为之磨墨。

片刻后。

刘湜面色兴奋地吹干一张宣纸上的墨痕,道:“钱老弟,速来看看我这篇文章如何,是否能压得住欧阳修那篇《武将忠勇论》?”

刘湜所写文章,名为《武将死战论》。

此文论述的核心为:

“武将死战,自古已然,兵败被缚,岂能贪生,兵败亦当自杀谢罪,不死即为大奸,身死方为忠勇!”

刘湜文采斐然,字字如刀。

将石元孙描述成了一个贪生怕死、奴颜媚骨的降将。

文章里还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语。

“我大宋兵丁若为战而死,死得其所。若因败偷生,不若狗彘。”

钱明逸借着灯光,读完后,不由得赞叹道:“好文章,好文章啊!”

“刘兄此文,微言大义,有家国情怀。文官死谏,武将死战,本应如此。”

“此文一出,必定能让百官信服,将那欧阳修反驳的一无是处!”

刘湜捋了捋胡须,甚是兴奋。

他对自己的文采相当自信。

若此次能压欧阳修一头,没准儿此文便可流传千古,而他也能青云直上,步步高升。

还有一章,零点前发哈

第46章 惹谁也别惹穷老百姓

(求追读)

这时。

钱明逸想了想,道:“刘兄,此文最好不要呈递禁中。”

“官家看后或许会将其压下来,毕竟官家向来仁慈,不喜杀人。”

“不如,我们将此文率先公布于民间,待由民间小报宣传起来,官家定然会知晓。”

“这篇文章,道尽家国大义,尽显我大宋将士骨气,必然会引得无数百姓追捧,到那时,民意滔滔,官家自然会站在我们这边!”

“有道理,可以!可以!”刘湜认可地点了点头。

其面带笑容。

已经在想像此文问世后,民间百姓疯狂追捧的场景了。

钱明逸眼珠一转,又说道:“刘兄,此文可否也署上我的名字?”

“刘兄莫误会,我怕到时此文一出,那些反对者都会攻击你,若署上咱俩的名字,我也能为你分担一些压力。”钱明逸补充说道。

刘湜的脸上露出一抹玩味的笑容。

他岂不知钱明逸的目的。

不过,他还是答应了下来。现在的他,需要帮手。

翌日一大早。

刘湜便寻了三十余位抄写工,将这篇《武将死战论》抄录起来。

午时刚过。

此篇文章便在汴京城的大街小巷流传开来。

欧阳修看过刘湜和钱明逸的《武将死战论》后,不由得勃然大怒。

“竖子只为得谏名,却丝毫不懂武事!”

欧阳修虽未曾领过兵、打过仗,但却也受到了范仲淹和富弼的一些影响。

对大宋当下武将、特别是边境武将的情况非常清楚。

三川口之战。

错不在刘平、石元孙,当时的情况是谁去谁输。

若此次朝廷斩杀了石元孙,将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

大宋有能力的纯粹武将并不多。

若打了败仗,要么战死、要么被俘自杀,那一旦宋辽开战、必然会有武将为了活命而投敌。

如此重惩武将,俨然就不把武将当成人。

武将需有骨气,需有死战之志,但若未战死而被俘就是辱国,就应当自杀明志,保留气节,那谁还敢去打仗!

以后,哪个正经人还会去入伍!

恐怕那些流民、闲汉宁愿当乞丐都不愿当兵了。

这将严重破坏大宋的武官生态。

文官死谏,谏后升官发财,武将死战,只能是白白浪费性命。

大宋的制度导致帅不知兵,兵不知帅,文臣内侍干涉军政,外行领导内行。

能赢才怪呢!

这根本就不是兵与将的问题。

刘湜将此文传于民间,明显有让民意裹挟官家的意思。

用心甚是险恶。

当即,欧阳修又开始写奏疏了。

……

很快,《武将死战论》也出现在苏良和周元的手上。

苏良看完后,先是一愣,然后忍不住笑出声来。

一旁的周元不由得一脸疑惑。

“景明为何发笑?此文章写得极好。站在家国大义角度,令武将死战,恐怕朝堂很多官员都会赞同此观点,官家也会动摇!”周元认真地分析道。

苏良笑着摇了摇头。

“官员们可能会支持他,因为这个观点乃是假借家国大义之名令武将赴死,但百姓一定会骂他!”

“为何?”周元心中甚是不解。

“走,咱们去大街上转一转,去了你便知道了!”

御史也无须天天坐在衙署。

偶尔可去街头视察情况,只要不饮酒作乐,便算不得有错。

一刻钟后。

首节 上一节 40/2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