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139节

智瑶再一次给智申普及一下华北平原的重要性,新的话题就是道路开辟出来的话,各种物资会源源不断地运输到“邯郸”那边,采取以周边资源养肥“邯郸”的一种进补方式。

“如此,与韩氏换地势在必行?”智申可算是明白智瑶铁了心要以‘邯郸’为核心利益。

那完全就是废话了。

智氏经过跟赵氏的一次置换封地,甩掉了零零散散的那些飞地,大部分的封地都集中到东面。

这一次再跟韩氏置换封地,西到霍太山,北到“鲜虞”,南到洹水,东至分岔的第二条大河,一整片地盘全是智氏的势力范围,有张实力分布图的话,一看就能看出智氏占了晋国约五成的疆域,其中包括“原”那一块很显眼的飞地。

比较可惜的是智氏控制的大多数区域属于无人地带,城邑比较密集的是在晋国中部,再来就是从赵氏手里接手掠夺自卫国的地盘。

韩氏经过这一次跟智氏置换封地,他们的封地其实也没有多么集中,跟魏氏显得有些犬牙交错,大体上则是都在晋国西部。

魏氏的封地看上去很平均,平均到除了一些小型飞地之外,有着三块面积差不多的封地被韩氏切割开。

至于狐氏?他们的封地集中在晋国西北部,今次还获得了“蒲”地。

钟氏?他们是公族六个家族的合并,封地持有量最少,大多是在“新田”周边,另外就是从赵氏割肉的一些零散封地了。

赵氏这一波变得极惨,失去了绝大多数的封地,保留最大的两块分别是“赵”地与“晋阳”,其它零零散散的封地也就一丢丢,基本上还是穷乡僻壤。

其他家族智瑶才懒得管,顶多就是为了掌握实力对比而进行关注。

智申跟智瑶聊了很久,将需要知道的事项掌握,带上一大群族人以及家臣,包括完成纳赋额度的两个“师”,踏上了回国的道路。

时间已经来到了一年中的秋季,再过上大约一个月就将迎来新一年的雨季。

智瑶其实不想再待在中山国地界历经连绵雨季,奈何有些事情总是需要人去处理。

智氏并没有新的部队开到中山国地界,并不是智氏要停止清剿,完全是智瑶搞了一批“智协军”出来。

这一批“智协军”的数量不是那么多,拢共也就六千多人,给予他们二等待遇,生活质量怎么样跟任务的完成度有关,活干得越漂亮享有的待遇越高,乃至于华丽转身成为一名可以获得纳赋资格的晋人。

从一开始千人晋军携带两千“智协军”,演变到现在百人晋军就能带上两千“智协军”一起执行任务。

各种高压行为全是“智协军”去干,仇恨落到智氏身上也就一丢丢。

另一点是出现死伤的话,有的是北狄人愿意顶上空缺的名额。

这算是智瑶的一次新尝试,以后会用在其它势力身上,就是智氏的人不会感到多么开心就是。

毕竟,死活的人头都是军功,他们不害怕风险,怕的是没有立功的机会啊!

新一年雨季到来之后,各项大型军事行动停止下来。

这是智瑶在中山国地界待的第二个年头,明年肯定是不会继续待下去,需要先去“邯郸”那边视察工程进度,再来就是过去齐国那边一趟。

连续一年频繁的清剿当然是取得很大成果,只是进展方面一再出现变化,初期的武力清剿,中期的武力外加忽悠人出来再收拢,到最后面变成了接纳各种北狄聚居点自行归入智氏统治之下了。

“世子。”子路今天过来找智瑶,一脸喜色地说道:“彼之君尸首送来。”

智瑶脑门上先出现一个问号,反应过来也露出喜色。

确认姬友死亡的意义很大,尤其是北狄人自己送过来,代表的是他们清楚翻盘无望,接受归于智氏的统治之下,并且主动寻求融入。

无疑,北狄的权贵心态在发生改变,有转变对智氏就是好事。

必须要讲明白一点,智瑶真不觉得奴隶多了是好事,把整个国家的人都变成奴隶的隐患更大!

智瑶得知的是,中山国的权贵自己都不知道国家的人口数量。

因为连中山国的权贵自己都不知道数量,智氏这边就更没得猜,只能看后续的事实,得出一个大体上靠谱的数字。

以智瑶目前掌握的数据,智氏在中山国这边获得的人口已经接近十五万。

那可是十五万,并且还是同一个族群,就问问猛然间增加这么多的奴隶,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因此,智瑶顶住了智氏内部的压力,先搞“智协军”分担仇恨,后面在中山国原有权贵想融合进来也进行接纳,后续会将他们分散迁徙往智氏的其它封地。

“这一次灭一国的人口和物资收获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累积了相关的经验啊!”智瑶对于收获从来不会只盯着看得见的收益,认定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也是无比重要。

有了处理中山国的经验,以后灭掉齐国、卫国、鲁国、北燕等等,处理起来就能更科学啦!

第212章 突发状况导致的窘境

中山国没啦?这个结果并不让诸夏列国感到多么意外。

毕竟,晋国的“元戎”赵鞅阵陨在与中山国的交战之下,导致中山国的结果完全能够预料,大家在猜测的是晋国会耗费多久的时间灭掉中山国,整场军事行动的过程中又会造成多大的折损。

赵氏对中山国发起家族私战,技不如人的赵鞅折在入侵行动之中,对不对?

算起来是赵氏主动招惹中山国,输了纯粹就是活该,家主死在入侵行动中更加是活该。

可是事情并不是那么算的。

别说是晋国,换作其他列国去攻打异族,战败并且主帅折了进去,一样会不分因由,只因为对方是异族而有加倍的心中激愤,说什么都要再次展开入侵行动,并且有那种不惜代价的决心。

不奇怪的。

诸夏的文明层次比异族高,整体实力比异族强,输给了打从心里看不起得到异族,能不卯足了劲想要进行报复吗?

晋国爆发完全是意料之中,灭掉中山国也没什么好说的,那么快则是多少令人出乎意料。

列国对中山国那么快就灭亡多少有些懵逼,他们原本预测晋国打中山国再怎么顺利,起码也要耗时五六年,乃至于用上十来年的时间。

那是中山国除了南部和东南部地形平坦之外,其余都是复杂的山区地形。

北狄人本来是半游牧半农耕,好些部落栖息在山林里面。

另外一点,异族中的北狄战斗力算是比较高的一支,起码比起什么白翟和各种戎要高出许多,加上有复杂的地形作为依托,肯定是能支撑更多时间的呀。

晋国耗费大约两年的时间灭掉中山国,列国权贵们感到懵逼的同时,纳闷晋国怎么没有因为方才历经内战而变得虚弱。

这么一看,原来大家以为晋国不行是自己眼光不行,晋国还是那个晋国,强大到令人窒息!

赵氏遭到割肉?这一点列国在没有发生前就已经猜到了。

那可是晋国啊!内部斗争很激烈,并且非常血腥的国度。

哪个国家打内战能牵动诸夏列国的人心?其实也就是晋国了。这是晋国无比强大,列国才会去关注,希望晋国能够因为内乱而自此衰弱下去,也会想着趁晋国内乱去讨些便宜。

“甚?”智瑶正在归国途中,接到了一些情报。

“吴败于鲁?”智瑶有些懵了。

这件事情发生在去年,起因是邾国遭到鲁国的欺凌向吴国求助,随后吴国决定帮助邾国。

鲁国事先将邾国的国君骗到“曲阜”并实施软禁。

当然也是邾国的国君蠢,并且打从实际上还各种荒唐以及暴虐,才让鲁国给抓住机会。

邾国将吴军邀请过来,他们还充当向导,本来是要偷袭鲁国来着,哪能料到鲁国跟齐国的交锋会那么快结束,要死不死又一头给撞上了。

当时鲁军正因为收复艾陵而士气高涨,十分意外吴军竟然北上入侵,双方在很突然的情况下爆发交战,结果是鲁军取得了胜利。

智瑶很纳闷地想道:“到底是鲁国正处在高光时刻,还是北上的吴军数量太少又准备不足。吴军竟然会败在鲁军手下?”

不管怎么说,反正就是鲁军战胜了北上的那一路吴军。

然后,战败的吴军退向了邾国境内,邾国也跟吴国正式达成联盟关系。

那是邾国啊,曾经晋国的小弟之一,眼下投奔了吴国。

不过,晋国的小弟纷纷脱离已经时有发生,仅是晋国陷入内战阶段就几乎没了小弟,才会让重新投靠的卫国显得那么特殊。

智瑶从情报中了解到一些事情,鲁军与吴军的交战出现了孔子一帮门徒的身影,似乎还起到了一些关键作用?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宋国趁着晋国讨伐中山国对曹国实施了吞并。他们在此前就已经在做吞并曹国的事情,包括事先武力控制了不少曹国的城邑,遭到宋军控制的城邑在名义上依旧属于曹国,并且一度囚禁了曹君阳。

这一次宋国不止吞并了曹国,并且还杀死了曹君阳,连带曹君阳的一众子嗣后面也全体失踪。

所以是,曹国不但遭到了吞并,他们也绝祀了!

这是悠久历史下来,又一个周王室分封国遭到吞并,还给绝祀的列国。

因为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发生类似的事情,曹国的灭亡以及绝祀引起的震动远比中山国灭亡要大得多。

当前诸夏列国一致在谴责宋国,不光是宋国吞并了曹国,还造成了曹国的绝祀。

总得来说,周王室的分封国被吞并会引起侧目,绝祀则是更大的事情。

以前也有周王室的分封国被吞并,问题是国祚没了,至少没有绝祀啊!

所以了,宋国这一次干得着实过份,好些诸侯正在互相联系想要组成讨伐联军。

智瑶回到“新田”,得到的第一手消息是卫国、鲁国、薛国、滕国、郑国都派来使节团。

这些使节来晋国只有一个目标,想要晋国担任盟主,带领他们讨伐宋国。

对此,晋国的君臣非常感兴趣,想要趁这一机会重新恢复对诸侯的影响力,谋图重新伸张霸权。

他们甚至连干涉理由都找好了。

“曹亡,亦是绝祀,确实应当伐宋。”智瑶先确认立场,随后又说道:“然,伐宋必使其归吴。宋归吴,吴争霸中原有宋为盟,再无辎重之忧也。”

邾国虽然也是吴国的盟友,可是邾国国弱民寡,根本就没有能力对吴国争霸中原起到太大的帮助。

宋国不一样,他们的势力范围不小,人口和生产力也不差。

一旦宋国站到吴国那一边的话,等于是曾经的晋国为了跟楚国争霸争取到宋国的作用那般,甚至宋国对吴国的作用会更大一些。

摆明了的事情,宋国从根上去灭掉曹国,他们为的就是统治曹国,还因为是殷商后裔更遭人忌惮,能不拿出拼命的架势来抵抗诸侯联军的讨伐吗?

必须要承认的是宋国的军事实力也不差,他们一度单独扛住了高光时刻的楚国。

尽管宋国是劣势的一方,可他们就是顽强地扛住了兵锋正当锐利的楚国,好些战役还能打得有来有往。

那样还觉得宋国是个弱国,该是多么瞧不起楚国啊?

智瑶问道:“诸家皆以为应当出兵?”

其实,智申本身也倾向于出兵的。

晋国打了五六年的内战,后面不是跟齐国打就是跟郑国打,刚刚又打了一场灭掉中山国的战争,连续的高烈度用兵,还想着明年继续?

智申简约地说道:“机会难得。”

是吧?敌对状态的郑国都派来使节团,说明郑国有软化的迹象。

同时,有那么多国家派来使节团,好像晋国不用多么费劲就能重新成为带头老大哥的绝佳机会?

重新恢复霸业对晋国君臣是一种执念,认定那是自己的天命。

那么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了呗。

大家都认为应该出兵,智瑶不适合去唱反调,只是有些丑话还是应该说在前面。

“今下吴国锋芒正锐,宋国心怀搏命之志。大人需言告众家,不以全力出兵讨伐,胜败难料。”智瑶说道。

这一下智申有点被惊到了,问道:“瑶如此看待?”

明摆着的事啊!

晋国虽然获得了对中山国的胜利,各个家族陷入疲软期却是不争的事实,不单单是部队的疲劳度太高,后勤物资上面也相对拮据。

智申当然愿意相信智瑶的判断,一时间对讨伐宋国心生迟疑。

智瑶说道:“大人可与中军佐、上军将……,协商如何出兵,众家出兵多寡,诸侯出兵多寡。不可一言否决。”

现在智氏的一家之主又是“元戎”了,以常理国战当然是担任“元戎”的家族出兵更多一些。

打宋国的话,肯定是会让宋国投靠风头正盛的吴国,他们两家结合起来,集结的军队最少也有个十来万。

首节 上一节 139/4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