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167节

智氏现在不光是晋国的卿位家族,智申还坐在“元戎”座位之上,并且智氏非常强大。得到邀请的人,他们除非真的无法脱身,要不然绝对会亲身到场。

名单中没有诸侯的名字。关于这点没什么好惊讶的地方,臣是臣,君是君,阶级有别之下,智氏脑子发昏才邀请诸侯;倒是诸侯没有受到邀请也会派遣使者到场贺喜,亲自出现则一定不会发生。他们这么做是尊重智氏的实力。

一般情况下,婚礼会在春播后的一个月举行。会是这样的原因在于不会影响各个家族的家主去主持春播,他们恰好在家族封地忙完,能够带上贺礼出远门,参加完婚礼回去又恰好是做事的季节。

其实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春秋时期的战争大多是发生在春播结束之后,选择当时举行婚礼可能消弭掉某些战争,举行婚礼在寓意上还是挺有意义的。

拿智氏和赵氏的这一次婚礼来说,本来会爆发交战的齐国和鲁国缓了下来,宋国也暂停了对郑国的侵略准备。

不得不说的是,吴国明知道晋国的智氏和赵氏邀请列国达官贵人前往参加婚礼,其中就有吴国的重臣,可是并没有管那么多,他们该干什么还是会做什么,比如发兵“艾陵”的同时又对齐国沿海进行登陆。

旧一年的冰天雪地在新一年的春暖花开时节中冰雪融化,一些受到邀请的客人早早来到晋国。

他们可以是借这个机会先抵达“新田”跟晋国的达官贵人展开社交,也能是直接奔往“智”地接受智氏的款待。大多数人会选择先到“新田”这座晋国的都城,抓住机会对晋国的一些大臣展开公关。

一时间“新田”变得热闹非凡,多少事情在觥筹交错中达成,再各自展颜欢笑。

“一国之都仅是如此破败?”田乞这一次亲自过来了。

别说,作为晋国都城的“新田”已经建立并被使用很久,早年间会经常修葺,后来国君式微再加上公族衰弱,修葺的次数越来越少,一定会让“新田”看上去变得老久的同时缺乏维护,看上去确实是没有强国都城该有的气象。

随行的几个齐国大夫一边点头,另一边在心里想:“咱们的都城‘临淄’上一次遭到晋军入城,好些被破坏的地方连管都没管,不是一样看上去很破坏。”

有几个人清楚田乞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概,暗示一国之君和公族衰败罢了。

事实上,只要国君和公族都能强势,一国之都看上去未必会有多么壮丽,年久失修的破败却是不会看见的。

田乞看到了前方的队伍,犹豫着要不要避一避。

迎面而来的队伍有着断发文身和错臂左衽的特色,想不被认出来都难。

以中原列国的认知,断发、文身和左衽就是蛮夷的特征,偏偏现在压根没人对吴国或越国的风俗发表什么意见。

说起来还是晋国的锅,以前需要用吴国牵制楚国时期承认吴国某任君主的话,也就是尽管吴人断发文身和错臂左衽依旧同为诸夏苗裔。这也就除非晋国改口,或是晋国倒下,要不然并不是其他列国想改口就能改的。

对此,楚人其实有一肚子话要说。他们至少没有断发文身和错臂左衽,问一问鼎重而已,好几次被开除诸夏民籍了。

这一次伯噽是代表吴君夫差过来,随行的还有代表越君勾践的逢同。

因为越国君臣的各种操作,目前越国跟吴国的关系非常融洽,一块来参加智瑶的婚礼根本就不是什么事。

“齐国正卿?”逢同看到前方的队伍,第一眼认出田乞来了。

伯噽闻声顺着逢同注视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了田乞。

而田乞被发现之后先远远地行了个礼,吩咐驭手让车辆靠近过去。

“见过两位大夫。”田乞脸上带笑,态度很是谦卑。

有道是伸手不打笑脸人,吴国还是处在对齐国有优势的一方,伯噽肯定是笑着回礼呀。

来自其余列国的人看到吴国、齐国和越国三方先碰头,后面齐国的队伍掉头跟吴国和越国的队伍走到一块,心里对田乞不免产生鄙视。

近些年吴国一再讨伐齐国,两国的关系可以说非常糟糕,但凡田乞有志气一些,碰上了冷哼一声掉头就走都好,怎么就腼着脸上去舔了呢?

然而,有些时候志气算是某种负担。

如果下跪可以让吴国不再讨伐齐国,相信田乞会立刻跪下去。

问题是什么?齐国有对吴国服过软认过怂,奈何吴国根本就是想打还继续打。

田乞跟伯噽、逢同见了一次面,之后时不时会去拜访,期间没少给伯噽送礼,察觉到逢同能影响到伯噽,连逢同也能赚外快了。

三人的交情看似与日俱增,其实并没有谈什么国家大事,后面更是一起抵达“智”地。

这一次,来参加智瑶与芬嬴婚礼的人,中原列国没落下一个,南方则是楚国、吴国、越国。

比较值得晋国注意的是秦国竟然也有人来。

算起来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过秦人东出,还是那种连商队都没有的程度。

智瑶知道的是秦人会作为赵氏的娘家人出现在婚礼上,看到一个叫稷的名字还给愣了愣神。

稷?用后世的称呼该叫嬴稷,目前中原列国对秦国公族则是以“赵”氏称呼,公室也能以“秦”为氏。那么稷不算辈份上的公子、公孙的话,能称呼秦稷,也能喊赵稷。

嬴稷啊?智瑶知道秦昭襄王就叫这个名字,一看能不愣住嘛。

至于秦国公族在婚礼上作为赵氏那一边的人,谁听了都不会感到奇怪。

毕竟,晋国赵氏是嬴姓,秦国持国祚者也是嬴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啊。

智瑶纳闷的是秦国不是“闭关修炼”吗?秦君怎么会派人过来。

通常说事情反常必有妖,后续的发展果然显露出端倪了!

赵稷不好好在赵氏那边待着,早早地来到“智”地,并且频繁与楚国、吴国两边接触。

考虑到秦国有跟楚国结盟的历史,并且还是楚国跟晋国争霸的阶段结盟,近期也有风声传闻秦国有东出的准备,互相之间的接触还能是为了什么。

至于秦国跟吴国接触?目前吴国风头正盛,并且吴国还打算挑战晋国,秦国想再次东出结盟吴国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某日,赵稷拜访了智申,提到这一次秦国公室已经挑选好了陪嫁的媵,人就在“赵”地。

媵?现在贵族成亲,女方都会准备几名陪嫁的女子,她们会成为媵。

秦国公族一系跟晋国赵氏祖上是一家,血缘却是离得非常远,陪嫁一个媵,到底是在闹什么?

偏偏赵氏那边还同意了!

智氏没有拒绝的道理。

毕竟,妻带来媵本身就是为了排解寂寞,没有拒绝的理由啊?

第249章 隆重而又简约

婚礼上的热闹像是与智瑶无关,他单单因为要应付一整套的礼仪直接累瘫,全程像是木偶那般被操作着走流程。

什么时代都是那样,婚礼有着太多的礼仪,还会因为地域不同的关系加上一些风俗习惯。

晋人的婚礼其实已经足够简约,并且还带着一种强烈的刚劲风俗。

例如,智瑶成亲时虽然没有身穿甲胄,腰间的剑却不会解下。在这一点上有别于其他列国。

又比如,好些国家没有新郎给新娘递上一把匕首的环节,偏偏晋国又有。

那一把匕首是干嘛的呢?其实就是寓意一种“宰”,丈夫将内宅管理权送到妻子手中,匕首又是割肉用的工具,必要时还能是用来杀敌或是自杀的凶器。

有类似风俗的国家就那么几个,大多是跟狄、戎、夷接壤的国家,他们曾经有处在弱势地位,哪怕贵族都时刻面临异族杀进家宅的危险,匕首的存在是妻子保证自己和子女不会落到异族手里遭受侮辱。

这样的风俗有传下去,就是不知道什么朝代断层了。

智瑶一开始其实还好,后面完全被整得精神麻木,恍恍惚惚间婚礼的前半部分流程已经走完了。

迎新人入门期间,出现的只有作为妻子的芬嬴,并且没有遮头。其余的媵,不管她们之前是哪家的千金宝贝,反正在婚礼上连留个影子的机会都没有。

婚礼自然是有吃吃喝喝的流程,不过不是那种好几个人坐一桌,严格按照分餐……,也就是一人一座案几,再搭配上负责煮酒、煮肉、切肉、清理餐具等等侍从。

诸夏一直到两宋都还在执行分餐制,没什么好奇怪的地方。

所以,有那么一段公知横行的年代,提到分餐制就各种白皮巴拉巴拉,了解历史的人一定是听得满额头垂下黑线?

“智”地是智氏的祖地,哪怕平时智申和智瑶不住祖宅,肯定也会有人每天打扫,再隔一段时间进行维护。

不过,当下并没有拜堂的习俗,新娘子入门之后就直接送进后宅。

留在大堂应酬完的智瑶精神恍惚地回到后宅。

早在等待的芬嬴、碧、苇、茗、好、武立刻迎了上去,合理分工帮智瑶解除掉好几层的衣裳。

她们这是在干嘛?其实不干!

随后,她们再重新又一层层地帮智瑶穿上新种款式的衣裳。

也就是说,走哪一套流程穿什么衣服,流程结束之后还有下一个流程需要穿的衣服,诸夏的礼仪之重就是涵盖了这一部分。

缓了一小会的智瑶扫了一眼室内,肯定是看不到满室内的鲜红色,有也是一种赤红,再来便是以黑色居多。

现在邹衍的爷爷都还没有出生,自然就没有创造《五德终始论》的邹衍了。不存在哪个“德”代表什么,又是以哪个颜色配哪个“德”之类。

不过,黑搭红在春秋战国乃至于到隋唐一直都是贵色,天子以及诸侯的冕服都是以这两个颜色混搭作为主调,两宋到有明一朝其实也是,相反入主中原的元和清则就不是了。

里面只有武跟智瑶第一次见面。一个女子竟然以武为名?当前年代也不算什么怪事。

必须说的是,她们成了媵之后,其实就不再名后面带上姓了。哪怕以后生了孩子,孩子也是以芬嬴为母亲,等于从各方各面来讲贵族家庭的结构只有一位女主人。

娶一名妻,附带了五个媵?年少时或许会觉得是美事,到了力不从心的年纪嘛……

智瑶当然会与她们进行交流,只不过没有多久又要出去了。

这一次前来参加婚礼的人非常多,没有足够的硬性条件还真招待不过来。

比如说场地!

毕竟,身份足够讲究的就是一个登堂入室,没有将吃喝场地设在屋外的道理。

尤其是大家都是讲究人,座位肯定不能太挤,身旁还需要有专门服务的侍从。

智瑶再次出现时,乐师们先是停顿了一下下,一小会又重新奏乐。

音乐,还是多种乐器齐奏?

按照道理来说,除非是周天子赏赐乐团,又或是拥有乐团的贵族拆分赠送,不然哪怕是到了智氏这种规模的家族,其实还是没有资格享有乐团。

很久之前乐团只属于周天子,后来鲁国得到了组建乐团的允许,再来又先后有几个诸侯获得资格。

诸侯之臣?比如晋国的卿位家族?

别看晋国的卿位家族牛逼哄哄,或许是会养几个乐师,可是正式场合还是没有资格拿出乐团。原因就在于没有经过“认证”的流程,拿出来就是违制了。

智瑶的婚礼为什么拿出乐团并使用?那是卫国将自己的乐团进行拆分,走流程送给了智氏当贺礼,从此以后智氏也是能够在任何场合玩乐团的家族了。

仅是这一点上,智氏就超越了所有臣下之臣!

卫君辄帮南子背了锅,固然会被瞧不起乃至于痛骂,某种程度上这个作为却是帮了卫君子嗣大忙,某天子孙后代失去国祚起码还能继续过着拥有荣华富贵的生活。

而卫国那么干显得没有诸侯的尊严,偏偏是智氏宗子举行大婚的时候,谁有什么意见,拥有情商也会在事后发作,或是劝导智氏将乐团还给卫国之类,可能是在后面开骂,总不会当即就发飙。

世界就是那么现实,他们发飙一时爽,惹怒了智氏的话,会家族以及国家一起爽歪歪,爽到全族一块入土的那种。

家族远比个人重要的时代,脾气再是怎么火爆,不能连累家族就是底线,只能委屈自己了。

智瑶就看到现场有那么几个人的脸色无比差劲,基本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

那是自然。

礼崩乐坏也就是近二三十年来才显示出端倪,年纪大的人生长在尊礼守礼的岁月,肯定会对一些礼崩乐坏的事情更加看不过眼。

恰恰是年纪大的人最为看不过眼,他们远比小年轻更能忍,需要顾忌的也太多,很难出现不管不顾发泄出来的冲动。

智瑶到场。

智徐吾从座位站起来,举着酒觥讲了一段祝词。

在那期间,智瑶在观察座位的安排。

基本上就是晋国的贵族在左边,以亲自到场的“卿”靠近主位,出席的智氏的族人在第二排,更后面则是一些封号大夫;来自列国的客人,像田乞因为是齐国的执政在左边第一排靠近主位的位置,与之并排的人除了其余国家的执政之外,便是代表国君前来的大臣,从第二排就是一些封号大夫。

好些封号大夫本身也是有名声的贤人。这个不值得奇怪,目前年代想要有所成就,首先要是个贵族才没有遭受规则限制,背后有个家族支撑,想折腾点什么才有那个资源。

在这种场合,智氏仅有几位家臣在场,他们并不是入席吃喝的状态,仅仅是站在一侧而已。

别以为这样是种侮辱,其实算是一种极大的礼遇。

首节 上一节 167/4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