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219节

什么意思?既然智氏镇压全国,乃至于连诸侯都镇压了不少,不跟魏氏翻脸为前提,封地全被划分的赵氏肯定是回不到晋国了。

赵毋恤用实际行动跟晋国进行割裂,看上去好像有点疯狂,实际上是保全了韩氏,并且也让赵伯鲁在秦国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这么看,赵毋恤非但没有疯,其实比谁都理智。

智瑶洞悉了赵毋恤的意图,顺着猜测下去得到一个答案,在“高陵”的韩氏所部或许有危险,危险最大的却会是狐氏。

这个是因为赵氏在天然上跟狐氏的竞争最大,并且随着赵毋恤想要窃取代国,不止是竞争的层面,几乎是上升到了只能存活一方的高度。

然而,智瑶该做的已经做完,该提醒的也派人前往联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看他们自己的了。

反正吧?因为一场雨季的关系,智氏和钟氏真的进入到观众席位上,短期内什么忙都帮不上。

第322章 有灵活道德底线的熊孩子

智瑶率军先去对战楚军是大家都同意的事情。

他们确实比较重视楚军,认定只要先把楚军解决掉,其余联军想消灭起来会更加容易。

事实上也是那样,一旦楚军跟其余联军会合,政治高度也就上去了,对于联军的士气鼓舞会有很大的作用。

拿个例子吧?棒子都被金家打瘫在地,很多人下一刻就要面临金家的清算,突然间爹地答应参战,爹地会来多少军队先不提,反正立刻让有爹能认的棒子原地满血复活,又有血战的勇气了。

在各个诸侯国和异族势力眼中,晋国、楚国和吴国都是“爹地”级别的存在。

玩结盟缺了一个“爹地”的话,只能算是小孩子之间的玩闹,有了一个“爹地”加入进去就立刻会让格调变得不一样了。

智瑶主动将解决楚军的活揽了下来,其实让韩氏、魏氏、狐氏和钟氏一致觉得智氏很有担当。得到任务一块南下的钟氏认为自己被瞧得起,更是觉得脸上有光。

谁都知道钟氏就是一个添头,正是因为这样才充分显示智氏想拉钟氏一把。

恰恰也因为那样,韩氏、魏氏和狐氏更加确认一点,智瑶说想要恢复晋国的霸业不是空话。要不然拉上添头一般的钟氏帮不上什么大忙,乃至于有可能被战斗力拉垮的钟氏所拖累,为什么智瑶还愿意带上钟氏呢?

钟氏再想从公族转变成为卿族,他们现在依旧是被视作公族。

尽管晋国的卿位家族和其余贵族一直在削弱公族,要命的是公族着实被削得太狠,不能削到连“存在”的资格都不够,真的到了那种程度,完全是逼着卿位家族分家当,还是想不分家当都不行的程度。

不把晋国的家当分一分,一再打内战就将成为一种必然,打到只剩下一个卿位家族,轮到再玩一手窃取国祚的操作了。

大道理没人讲过,只说郤氏、栾氏和韩氏相续从公族转为卿族,再看公族势力衰弱下去的晋国,历史轨迹到底是不是那么一回事吧。

一场雨连续下了半个多月。

渭水的水位上涨,再来是水流速度变得水流湍急,六条浮桥不是淹没在水里,便是被冲垮了。

“楚人的搭桥技术不止是不错,应该说很好啊!”智瑶正在渭水岸边。

下了半个月的雨,六条浮桥竟是只被冲垮了处在上游位置的其中两条,很多杂物堆积在了第三条,一眼看去像是在河面突然间形成了陆洲的那般。

那当然不是陆洲,其实就是太多漂流物汇集,它们被挡住了无法继续顺流直下,一再增多又挤压着把水面给掩盖了个严严实实。

一阵异响突然传出。

肉眼可见第三条浮桥终于承受不住压力,它被冲垮的同时带着杂物撞向第四条浮桥,稍微停顿之后又冲向第五条浮桥,能飘起来的杂物又被第六条拦住。

“此地已不可渡河,传令全军收拾妥当,待我下令便拔营向东。”智瑶吩咐道。

在这半个多月的时间里,韩氏与秦军在“高陵”并没有爆发交战。

下雨天气当然能够交战,付出更多的死伤则是肯定的事情,再来就是淋雨之下会让很多在战场上出了一身汗又幸存下来的一些士兵染上风寒。

现代人感冒了是一件小事,拿些药吃了就能病愈,身体的素质好甚至依靠自身的抵抗力都撑过去。

当前时代不一样,身体极好的人不会生病,生病了别想有药吃。

药这玩意在目前属于奢侈品中的奢侈品,乃至于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抓治疗风寒的药,一旦染上风寒就要闯一道鬼门关。

如果是能够传染的风寒,不用多说,出征的大军绝对好不了,再将能传染的风寒带去其它城邑,说不定要让有士兵归去的地方一起遭殃。

所以了,下雨天气之下,不必要的情况下根本不会开战,双方老老实实避雨,互相保重身体就是。

有那么一个狠人,他哪怕是下雨天气都不让麾下军队有消停的时间,下令去攻打魏氏在哪里的营寨,或是去劫掠韩氏的某个村落。

那个狠人当然是赵毋恤,他的做法是让白翟和楼烦去远的地方执行军令,赵氏所属则是出去逛一圈找个地方避雨或者很快返回营地烤火。

因为赵毋恤连韩氏的村庄都打的关系,白翟和楼烦抢的东西不少,神奇地对赵毋恤有了崇拜心理,他们还是比较愿意听从赵毋恤指挥的。

大约一个半月之后。

晋国的“大荔”境内,一支支打着智氏旗号的骑兵,他们像是追狗撵鸡一般逮着一支白翟人或楼烦人追杀。

这些智氏骑兵当然是智瑶带着西征的那一批,他们出现在“大荔”的原因是智瑶从渭水南岸撤回晋国,再从“彭戏氏”的某处渡河来到渭水北岸。

智瑶统率的主力在“新楚”附近休整,骑兵则是被派出去清理大股小股的白翟人或是楼烦人。

对于智瑶率军突然出现,韩氏的韩康先是吓得脸色发白,得知智氏和钟氏先击败楚军,受于汛期影响无法在西面渡过渭水才回转,并不知道“高陵”那边的战况,确认不是战败回撤,一下子让韩康重新镇定了下来。

这个韩康是韩庚的叔辈,年纪约五十岁左右。

韩氏最近很苦啊!

他们集结了一个军团西征,靠近秦国的各个城邑以及村落的“士”和“徒”基本都去纳赋,有留下“士”和“徒”也数量极少,遭到赵氏、白翟、楼烦的分散袭击,城邑级别的城池固然安全无忧,村落级别的“邦”则是损失惨重。

这么说吧!这一次之后,韩氏在靠近秦国的封地,村落一下子没了百个以上,遭到杀死、掳走的口众不会少于三万,其余的物资损失以及农田损坏会让韩氏花费起码两年的时间才能补上。

韩氏在“高陵”可是有一个军团的兵力,前些日子还下了长达半个月的雨,有危机也不可能马上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吧?

所以,韩康明知道韩庚那边情况不明,极可能智瑶率军过去能救一命,还是恳求智瑶先帮忙把在韩氏封地内肆虐的敌军赶走。

智瑶本着先解决后路危机的设想,再来就是有逮住赵毋恤的需要,索性也就答应了韩康的请求。这么做还能让韩氏欠下人情,整得了个一举三得。

赵氏、白翟和楼烦欺负韩氏着实是老开心了,对上智氏的骑兵立刻全面拉垮,短暂七八天时间内被消灭了三千多,其余队伍得到消息也在紧急撤退,没有得到消息的人估计是很难走脱了。

因为答应了韩康的关系,一下子又给智瑶手上增加了一个“师”的兵力,其中韩氏两个“旅”,另外三个“旅”是魏氏紧急动员起来支援封地正在遭受袭击的韩氏。

其实说起来,魏氏感到很欣慰。为什么呢?因为只要晋国对西边用兵,屡屡都要被侵袭封地。而这一次可算不是魏氏倒霉,变成了韩氏。

魏氏愿意紧急征召兵力支援韩氏,肯定是不想这边的韩氏彻底失去抵抗能力,导致战场向魏氏的封地转移。

“赵毋恤在‘北征’以西?”智瑶得知消息有点错愕。

中行錡笑着说道:“宗子威武。”

情况是赵毋恤得知智瑶突然出现在“大荔”之后,想都没想立刻向北转进,模样就像极了一只被惊吓到了的猫,好不容易收集起来的小鱼干都不管,炸毛之后直接就一溜烟飞窜了。

为什么中行錡会出现在这里?主要是“智”地离这边非常近,先期将楚军战俘押解回来的晋军,他们把楚军押到“智”地进行安置,中行錡目前就在“智”这座城担任留守,得知智瑶率军在“大荔”休整,随军过来进行拜见。

智瑶对中行錡说道:“今次,錡便随我西征。”

中行錡就这个意思,没开口请求被智瑶主动提出来,别提有多么高兴了。

智瑶心里在想的是:“针对齐国的举动越来越大,恰恰是让中行寅卖老命的紧要时刻。中行錡能在西征时搞出一些动静,想来中行寅会更卖力吧?”

他们花了二十天左右的时间将韩氏封地内的大多数敌军解决掉,智瑶也没有想着将韩氏的两个“旅”和魏氏的三个“旅”带去西征,自然是将剩下的敌军交给韩康,自己则是率军继续未完的西征。

智氏和钟氏的大军突然间在晋国西境冒出来,一下子吓走了赵毋恤这股敌军,晋国西征大军的后路危机得到解除,不美的是赵毋恤胆子太小,完全不给智瑶逮住并吃掉的机会。

在接下来,智瑶派出去的斥候回禀,说是赵毋恤率军渡过洛水正在向“高陵”进发。

智瑶心想:“这个熊孩子是有心葬送白翟人和楼烦人吧?”

讲道理,赵毋恤不在“大荔”附近跟晋军交战,无非就是抢来了很多家当,不能随随便便又丢了。

赵毋恤先将抢来的人口和物资安排妥当,又率军向“高陵”而去,队伍中的赵氏所部有着比较明显的减少,倒是白翟的数量增加了一万人左右。

联想到赵氏想要窃了代国,以地缘政治的角度思考,没有道德底线的赵毋恤想干什么,用得着多死脑细胞去思考吗?

第323章 安排个为王前驱的定位

赵氏现在立足于代国,他们肯定希望周边的势力在实力上遭到削弱,逮住机会借晋军的手剪除掉一些,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做法。

同时,赵毋恤需要跟晋国做个割舍,期间还能从晋国掳走一些晋人,等于是增多治下晋人的比例,无疑会对将来的统治起到助益。

某些人根本不用谁教他们道理,天赋异禀之下仅是靠着直觉就会去做那些事情,别说周王室分封那么多的诸侯,该怎么把分封国发展起来,必须学史的贵族子弟怎么能不懂相关套路呢。

史书对有些人只是过往的一个片段,有的人则是能从中进行借鉴。尽管不一定能做得好,碰上了类似的事情却能提供一个思路的方向,再想出符合自己所需要的应对措施。

“这样看的话,我还真不能现在就卯足劲弄死赵毋恤,乃至于不能过分削弱啊?”智瑶认为自己的脚步不会停在夏屋山以南,乃至于拿下代国都不是向北扩张的终点。

现在的游牧族群很拉垮,不用耗费全国之力就能轻易向北扩张,困难在于占下地盘之后该怎么开发,或者说有没有那个气魄去开发而已。

智瑶早就知道一样是游牧族裔,为什么现在那群游牧部落会这样拉垮了。

其实没别的原因。

那些游牧族裔输给个诸侯国的不止是武器装备的差距,主要是他们明明是菜鸡偏偏要刚正面,压根不懂利用四条腿优势将两条腿拖垮的战术;更不懂打不过就跑,跑了就藏起来再抽冷子给定居于某地的族裔来一下的打法。

智氏已经做过试验,拉着卫人前去袭击游牧族裔,卫人还是那些卫人,卫军面对晋军被打得满头包,他们打游牧族群却是打出了精锐的战绩。

为什么同样是那支军队,卫军对上游牧族群就变成了精锐?智氏可没有特别给卫军多么好的军备。其实就是卫军有建制又有纪律,游牧族裔是一群连基本编制都没有,传递号令更是原始到离谱的乌合之众。

同理,因为晋军的纪律比列国更好,可以做到令行禁止,能够在各个战场教诸侯的军队怎么做人。

人呀,无外乎就是躯干顶着一颗脑袋再有四肢,军队与军队的差别无外乎是训练来的素质,同样素质之下才又在军事器械上存在差距,要说有什么别的就是思想觉悟带来的拼搏精神了。

赵氏在晋国的内斗中成为了失败者,他们一旦进入到代国、楼烦、白翟,又或是再加上其他乱七八糟的族裔,病猫立刻就会变成猛虎。

“先由那个熊孩子去折腾一番,除非我陷在中原战场一二十年,乃至于是一辈子,要不然熊孩子就是个为王前驱的命运。”

“别看赵佗当南越王那么久,到头来不还是所有努力变成了在为西汉教化西南族裔,使得那些地方被西汉兼并之后,能够很快融合进去吗?”

“熊孩子绝对会教化那些族裔,可以省了我不少功夫。他想卷土重来,不可能搞什么怀柔政策,只能是铁血手段力求在短时间内搞穷兵黩武那一套。哪天我再挥兵占土,用解放者的身份过去就显得很合适了。”

智瑶在脑子里将赵毋恤安排得妥妥当当,并且哪怕赵毋恤不去那样做,有的是办法逼赵毋恤走上被规划好的道路。

话说,到底谁才是反派啊?

其实王图霸业不能简单以正反两面论断,其它方面不那么好说,有做到开疆拓土的那一类,怎么都不能完全没有正面意义,只是当代人未必会过得多好就是了。

时隔快两个月之后,智瑶再一次来到“高陵”附近。

关于智瑶再次率军抵达的消息早传给韩庚了。

“下军佐遵从下军将之令,当下与敌军酣战不休。”

“敌军三面包夹下军佐所部,西为秦军,北有赵氏,东面乃是白翟、楼烦之流。”

“我观赵氏之兵少也,更无立寨之举。此事甚为蹊跷。”

又能是怎么回事。

在智瑶看来,熊孩子太会当家,清楚且明白不用智氏和钟氏重新返回战场,光是韩氏就够白翟和楼烦喝一壶,赵毋恤存了随时想着要跑的想法呗。

所以,楚军没有如期抵达战场,正在“高陵”参战的联军,变成是秦军在扛旗,其他人就只是个摇旗呐喊的角色。

秦军能扛旗吗?

如果是在秦穆公的时代,秦军还真的够资格去扛旗。

现在已经不是属于秦穆公的时代,过去那么多年的秦国肯定是有在变强,只是相较于晋国来说,因为智瑶这个变数的存在,双方的差距是被越拉越大了。

智瑶看了相关的战报。

韩氏在得到命令之后主动跟秦军加大了战事的用兵规模,同时有些放任赵氏和白翟、楼烦。

不是韩庚无脑听从智瑶的指示,他被三面包夹了将近半个月,能看出听从赵毋恤指挥的赵氏、白翟和楼烦在磨洋工。

另外一点,尽管韩庚不是那么懂得智瑶的诸多操作,还是懂得只要智瑶率领智氏和钟氏的部队一旦出现,赵氏等三股联军会向北转移的道理。

什么道理?无非就是智氏并非赵氏、白翟和楼烦精诚合作就能相抗衡。他们之中的白翟和楼烦之前在晋国被撵着跑,不可能换个地方就变得神勇无敌的吧?有了之前一再吃的败仗,应该是白翟和楼烦面对智氏时会更加恐惧才对。

首节 上一节 219/4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