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285节

他们冒雪抵达“魏”城时,听到了“耿”失陷的消息。

这个“耿”是韩氏比较重要的城邑之一,一旦失守就代表魏氏打开了前往“韩”地的通道。

不出意外的话,魏氏的大军应该已经渡过浍水,兵临韩氏老巢“韩”城之下了?

抵达“魏”城郊外的智瑶刚刚扎营,魏氏家臣间伯充作使者过来。

智瑶当然认识间伯,十分讶异怎么没死。

倒不是间伯就应该死在郑国境内,主要是魏驹出征期间失踪,后来魏驹被证实死亡,随行出征的魏氏家臣是应该去地下进行陪伴的。

“智伯,魏氏愿降。”间伯没其余话,直接讲出来意。

比较令人诧异……,或者说感到麻木的是,包括智瑶在内,智氏这边的族人或家臣却是表现得异常冷淡,乃至于脸上挂着厌恶的表情。

情况是这样的,智瑶在“新田”期间,魏氏这边就有人前往投降,现实却是魏氏的备战非但没有停下,相反魏氏搞了全民皆兵那一套。

后面,智瑶向“魏”地进发,不止一次遭遇到降而复叛。这个也是他为什么能说出要屠城那种话的原因。

想要活命的魏斯……,或者是其余谁,他们什么底线全都不要了。

碰上这样的敌人,不跟他们保持相同的道德水平,很容易变成杨广征讨高句丽啊!

智瑶本来不想见间伯的。

孙武认为应该让间伯过来。

现在,智瑶根本不搭理间伯,肯定是由孙武出场。

“如此,‘魏’城城门大开,全军束手出城,魏氏之主出城请降。”孙武说道。

智瑶在看司马休父用老智家的笔和纸记载历史。

这一段历史被后人看到,一定会感觉很精彩?将见证魏斯成为魏氏之主后,使用诸多的卑劣手段。同时也将看到智瑶的愤怒和无奈。

间伯严肃说道:“未有盟誓,且非城下之盟,怎可如此?”

咋?

是不是还要智瑶亲自入城,商讨一下魏氏的投降条件?

或者,智氏给魏氏更多的时间,好让魏氏逼降韩氏?

到现在还能看出魏氏根本不服输,拒绝出现城下之盟,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其实已经展露真实的态度了啊!

再则说了,哪怕没有之前魏斯一再的戏弄,间伯这一次过来依旧不带任何诚意。

魏氏要投降,留作证据的文书,魏氏的山川舆图以及户册呢?一样都没有看见,只听连没有出示使者证据的间伯两个嘴唇上下一碰,好像就是那么一回事了。

间伯又说道:“我主不在城中。”

真的?智瑶说什么都不信。

作为魏氏之主,哪怕逼降韩氏很重要,没有在战场上证明过自己的魏斯,他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离开自己的老巢?

换作魏斯有辉煌的战绩,并且有足够的自信能逼降韩氏,才有可能在这当口离开自己的老巢。

智瑶真的不想废话下去了,给了孙武一个眼神。

这时候,间伯却是伸手进入袖子里面,惹得帐内几名甲士立刻挡在智瑶身前。

间伯掏出了两捆卷轴,说道:“一为舆图,二为户册,献予智伯。”

现在贵族的衣服,袖子确实是有点长,足够藏得下长度约三十厘米的卷轴。

难怪间伯刚才站立的时候袖子不正常地往下垂了。

智瑶用怪异的眼神看了高举卷轴的间伯一眼,又扫视了站在帐帘边上的程朔与几名护卫一圈,纳闷刚才他们没有检查间伯的长袖吗?

要是掏出一部袖珍弩机把智瑶射杀,岂不是智瑶白死了?

然后,间伯是想闹什么???

不会是要搞图穷匕见那一套吧!?

第411章 真的是时过境迁啊

有没有那么一种可能,鱼肠剑其实就是一柄餐刀,只是被用来刺杀吴王僚,以至于太过于有名气,附上了多种莫名其妙的传说?

现在的贵族有两种利器几乎不离身,第一件利器就是佩剑,用来格斗的兵器,也是高人一等的象征;第二件利器则是用来割肉的匕首,它其实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别以为能够佩剑不怎么样,在有些人看来能够佩剑非常重要,乃至于会时时刻刻带在身上彰显身份。

不是有那么一个故事吗?落魄到不行的韩信总是剑不离身,一再遭到嘲笑仍是不愿意解剑,何尝不是说明韩信想要恢复祖先的荣耀,用佩剑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松懈,或者佩剑已经是韩信仅存可以用来追念家族荣耀的一件东西。

佩剑曾经是贵族彰显身份的一种做法,能文能武的士人也会时刻佩剑,他们也真的能拔剑杀人,直至后来被一帮手不能提又五谷不分的家伙搞成了单纯的装饰品。

智瑶实在太好奇卷轴里面有没有藏匿兵器了。

因为豫让已经不是护卫头子,新的护卫头子智英跟智瑶的默契还没有建立起来,以至于根本无法用眼神交流。

“取之舆图、户册,解开一观。”智瑶说道。

什么让间伯近身亲自介绍之类,不可能的事情!

间伯却是不想交出卷轴,大声问道:“智伯纳降?”

这就让智瑶更好奇和期待了。

要是卷轴里真的有藏匿凶器,事情会变得很有趣啊!

在智瑶的示意之下,帐内武士将间伯控制起来,卷轴也被解开,一柄重物掉在地上的沉闷响动是那么的特殊。

那是一柄什么玩意?并不是短剑,也不是餐刀,看着像是一柄矛头或者锥。

这……

智瑶瞪大了眼睛在看,猛然间一阵“哈哈哈”笑出声来。

“妙,妙,妙啊!”智瑶觉得那是一柄锥,没想到自己也能得到始皇帝的待遇,有人想用锥杀死自己。

间伯看到事情败露,大声呼喊道:“此事我主不知,乃是伯一人所为!”

所以,意图刺杀是真的,只是剧本并不按间伯设想的去走。

卷轴后面也被查清楚怎么回事,是山川舆图和户册没有错,却压根不是魏氏真正的山川舆图或户册。

智瑶用手势示意把间伯拉出去解决了。

魏氏又一次预谋刺杀智瑶啊?

哪怕间伯没有带来藏匿凶器的卷轴,仅是他的到来就会让智氏有很多操作空间。

比如,间伯没有意图刺杀,完全可以制造出一次刺杀未遂。

只不过,间伯真的想要行刺会让事情变得更好办一些。

毕竟,假的就是假的,哪有真的来得理直气壮呢?

很快,魏氏再次对智瑶行刺未果的消息被传达全军,同时间伯的首级也被智氏的骑兵带到“魏”城之前。

得知消息的智氏众人,他们当然是满心愤慨与怒火中烧,恨不得立刻实施攻城。

然而,准备没有就绪之前,智瑶没有可能贸贸然下达攻城的命令。

手提间伯首级的智氏士兵,他对城头展示间伯的首级,并且大声述说魏氏竟然又再次行刺,痛骂次数多到令人快记不清楚的假投降,等等卑劣的事迹。

魏斯就在城头之上,看到间伯的首级,以及听到那些话,脸上有着真实不虚的错愕。

那么就是说,间伯前去刺杀并非来自魏斯的授意?

其实不管是不是魏斯的授意,情况几乎没有区别,一定会被智氏以及其余人认定是魏斯的动作之一。

当然了,间伯这一次的行动带着太多不确定性与谜团,也许某天他会在《忠烈传》有一席之地呢?

“愚蠢……至极!”魏斯感觉太心累了。

说到底,魏斯现在只有十七岁,他还是在仓促之下接任家主之位,不要奢望能够一下子对家族有什么太强的控制力。

没有时间让魏斯慢慢来,近期魏氏的很多举措并不是由魏斯去下达命令,超过六成是各地方主事者自行其是。

武装起青壮和沿途自杀式阻击智氏或其他家族的入侵,命令倒是来自魏斯本人,只是能通过并实施无非就是魏氏的大多数人都疯了而已。

或者说,有太多聪明人知道难以渡过这一关,绝望之下的一种“义无反顾”吧?

一再假投降同样出自魏斯的授意,为的就是尽可能拖延时间,再来就是让智氏不相信那些真正想投降的魏氏之人。

力主派出一支足够强大的军队攻打韩氏也是魏斯的主意,算是一种思来想去的死中求活。

目前魏氏已经渡过浍水,不出意外也进入到攻打阶段?

“可惜了,没有能够将智氏大军阻挡三个月乃至于更多。”魏斯感觉自己的额头一凉,之前刚停不久,眼前又重新出现了一片片的雪花。

雪啊?智氏竟然无视了冬季,冒雪行军来到“魏”城郊外,难道不是表明智瑶想要尽快灭掉魏氏的决心吗?

之前,魏斯还想不计非战斗减员趁冬季让韩氏屈服,随着智氏一样无视冬季,盘算虽说不至于全部落空,希望却是变得非常渺茫了。

魏斯在看城外的智氏骑兵。

这些骑兵看上去穿着并不肿胖,喊话时口吐白雾,背后有了一面其它季节没有的披风。

讲实话,披风这玩意最大的用处就是在寒冷时提供保暖,舞动起来也有防箭的效果,其余更多时候会变成一种累赘。

智氏当然有冬季制服,只是保暖效果真的挺一般,冬季作战耗费最大的会是木材。

比如,营寨内有处处的篝火,没有任务的士兵可以围在篝火边上取暖。

穿上用来保暖的衣物?顶多就是再穿几层,羽绒服、棉服之类想都别想。

并不是智氏现在制作不出羽绒服,少量弄一些还行,大量则是没有那个能力。

至于棉服?诸夏大地暂时没有棉花,哪来的什么棉花制作保暖衣物啊。

除了多穿两层衣服之外,智氏能够提供给士兵的就是一条毯子,没有任务给裹上,睡觉时也能多盖一层。

骑兵增加披风是计划中的增设配置,目前骑兵就是一种打了就跑的兵种,有一条能随风飞舞的披风可以起到挡住背后射来箭矢的效果。

耀武扬威一番的智氏骑兵离去了,留下面面相觑的一大批魏氏士兵。

刚才智氏的来人可是将话说得很清楚,魏氏再一次刺杀智瑶,成功倒也就罢了,没有成功着实令某些魏氏的人感到羞耻。

在魏氏一再辟谣之后,他们以前还不相信魏氏有刺杀过智氏父子,今天又发生了一次,并且智氏拿魏氏家臣间伯的首级示众,那就很难令人不相信了。

魏斯伸手捂住额头,知道接下来又该强行洗地一波了。

洗地还只是基础操作,魏斯认为更重要的是散播关于智氏的一些言论,例如破城之日就是屠城之时,或者一旦城破将会把幸存者打为奴隶之类。

这里又证明了一个事实,别看魏斯只有十七岁,政治智慧方面还是比较成熟的。

现在,魏氏确实是应该极力宣扬智氏的负面信息,真实的就无限放大进行宣传,更多假信息应该被捏造出来,为的就是让众人害怕,害怕到歇斯底里地对反抗智氏。

初来乍到的智氏大军,他们并没有立刻展开攻城。

没有任何意外的就是城池周边的树林再一次倒大霉。

有了“新郑”的那种操作,魏氏竟然不进行效仿,留下城池边上的树林提供智氏取用?

并不是魏斯不知道“新郑”那边的事情,现实就是魏氏需要干的事情太多,再来就是冬季放火实在太困难了!

驻扎在“魏”城郊外的智氏,他们花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增加攻城器械,期间需要应对从城中出来以及本来就在城外某些的魏氏部队。

本来的事情,脑子没有坑的统帅绝对不会将所有部队调入城池之内,相反会在城外留下诸多的部队,要不然就要变成困守孤城了。

首节 上一节 285/4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