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343节

至于说仇由和中山国?他们属于异族势力,不用按照诸夏的规范制度去处置,但是智氏仍旧给予他们的贵族不错的待遇。

郑国的情况跟卫国和齐国都不一样,跟仇由和中山国也存在区别。

仅仅是郑国君臣明知道最终会败亡还抵抗到底,说什么智瑶也不会保留郑国的国祚,否则就是在告诉其余诸侯,抵不抵抗反正性命无忧,下场再坏也不会坏到哪去。

“郑君无子嗣?”智瑶问了一句。

韩庚出列,答道:“回君上,确无子嗣。”

郑君易现年三十来岁,不是没有夫人,十来年却是没有所出。

“上君!”罕达已经意识到情况不妙,有心说点什么,刚站出来却是被殿内甲士推了回去。

智瑶根本不做理会,说道:“如此,郑君之弟丑,居于‘长安’为其祖祭祀。”

那么,姬姓郑氏虽然还有后人可以祭祀祖先,可是连一块食邑都没有,比之准贵族都凄惨了。

郑国的公族又惊又怒,一片哗然之声在殿内响彻。

如果是那样的处置,岂不是表明其余人哪怕不死,一样会失去曾经拥有的一切?

这都算智瑶没有将事情彻底做绝,只是要让郑君易自缢,执政罕达再随之陪葬,其余人至少还能保住性命。

要是郑国的公族知道接下来自己会成为普通黎庶的一员,他们估计会觉得死了反而更不错?

作为战败一方的郑国君臣,他们不想要留存最后的体面,有的是人会给予他们体面。

事后,不少人谒见智瑶,谈的事情是会不会对郑国君臣太过。

“不如此,无以重威。”智瑶只给了这么一个解释。

郑国君臣要感谢时代的特殊性,换作其余的年代,国家灭亡了根本就别想继续活着。

原国拿下了“新郑”宣告郑国的灭亡,只是军事手段结束,后面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进行。

在“新郑”陷落之后,原本屯驻在“雍丘”的楚国、宋国、越国联军撤离,他们在知道智瑶对郑国君臣的处置之余,派来使节控诉智瑶的所作所为过于残暴。

明明是敌人,还派来使节指手画脚?也就是在春秋战国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智瑶随便那些使节怎么说,反正他们现在只会嘴巴上“哔哔”几句,很难有什么实际的行动。

作为回应,原国这边以智徐吾为“将”,再任命智开为“佐”,一共出兵五万进击汝水一线。

原国的这一次军事行动目标非常明确,占领楚国的北部,将边境线推进到楚国的“方城”沿线,同时夺占汝水中上游原属于陈国的旧地,达到面对楚国时拥有地利方面的优势。

面对智瑶不听劝,乃至于表现得咄咄逼人,楚国、宋国和越国当然愤慨,问题是宋国和越国一点都不想为楚国牺牲,纷纷表示正在努力加紧备战,暂时只能先委屈楚国了。

而楚国的楚君中被原军俘虏,他们当前处在群龙无首的状态,宋国和越国表示无法支援之后,压根就没有能力保疆卫土,只能增兵“方城”的同时,驻军淮水一线,再假装不知道原军正在楚国境内攻城掠地。

在军事行动进展顺利的情况下,智瑶让韩庚率领一部出征,目标是三戎之地的南部,以后那里被命名为“商於”。

韩庚临行前带着不小的疑惑,问道:“彼地蛮荒,多山多林,取之何益?”

智瑶答道:“进可攻秦、巴,驻可断楚秦互通有无。”

经过这一次宋国和越国对楚国面临的灾难没有支援,不用多想也知道楚国和宋国、越国的关系肯定会破裂,想更加压制楚国还需要切断他们与秦国的疆域相连。

韩庚心想:“夺取当地再修建一座关隘,确实能切断楚国与秦国的联系。”

说到底,原国的敌人又不止一个,智瑶总是需要从全局进行思考,再做出相关的部署以及处置。

同时,智瑶不会马上对宋国或越国动手,相反会派出使节修复关系,摆出当了霸主就想收手的假象,未来却是会对燕国和秦国动手。

先切掉边角?这样可以防止中原陷入大战时,秦国或燕国趁机崛起,更是避免腹背受敌的有效方式。

最为主要的是当前的秦国和燕国都不强大,原国收拾他们的同时,有余力防着楚国、宋国和越国。

诸侯当然不会坐视原国吞掉秦国或燕国,接下来怎么进行邦交,会显得相当重要了。

“我暂时需要留着鲁国,不能吞并郑国之后,立刻兼并鲁国。这样会失去邦交的余地。”

智瑶知道未来几年是考验自己演技的时刻了。

第481章 此后再无周天子

连续几年用兵下来,原国并不是没有出现损耗,只是相比损耗,获取更多。

当然了,既然出现损耗,库存肯定会减少。

保证库存里面有应急物资是每一个国家都应该注意的事项,避免一旦出现天灾无法干预之下,民生受损导致失去人心。

智瑶有那种观念不奇怪,他毕竟是来自后世。

现在的人却没有那种观念,讲究的是有难自救,国家不用承担相应的责任。

简单点说就是,哪个地方出现天灾了,当地有贵族就由贵族出物资,没有贵族则是生民自救,国君派人运来粮食救济,派出军队帮助生民甚么的,反正没有这么一回事。

这里有点不公平,对吧?

生民劳动创造价值,他们还要承受徭役,轮到出现天灾却得不到来自国家的帮助。

问题是,真的没有相关的规则,国家对生民进行索取,只有保证他们不被外来敌人侵犯的义务,其它的义务真就没有了。

智瑶毕竟不一样,关于这点没有什么好说的。

原国攻占“新郑”之后,需要第一时间清理战场。

尽管成功拿下“新郑”了,碍于战争产生的一系列后续,众多的房屋倒塌或是烧毁,有很多尸体没有掩埋任其腐烂,导致“新郑”变成一座臭气熏天和苍蝇满天飞的城池,短时间内真的不适合再住人了。

接下来会有五千的原军驻扎在之前建造的城寨,同时征来数万的黎庶将壕沟填补,清理城内的工作也是交由黎庶进行。

后续一系列的事情落到了智英头上,他在未来也会成为当地的都尉。

所以“新郑”日后便是军镇,不再作为寻常的城池了。

“经过郑国一百多年的加强,本身就不再适合作为民生城池,俨然就是一座超大型的要塞。”智瑶已经要离开‘新郑’了。

以地理位置而言,再加上智瑶选定的新都城所在地,未来“新郑”确实可以起到拱卫的作用。

现在的情况是,一旦“新郑”被当成超大型要塞,不止能够阻止敌军跨过郑地进犯晋地,还能起到一个核心作用来保证周边的安全。

回师的路上,宋国的使节追了上来。

担任宋国使节的人叫向魋,他是宋国左师向巢的弟弟。

这一次,智瑶并没有接见,后面才知道向巢来重提曹地归属的事情。

宋国不是想讨回曹地,他们很清楚曹地既然落到原国手中,没有可能光凭一张嘴就能讨回去。

理智也让宋国君臣明白一个事实,曹国旧地太过于靠近“濮阳”了,像是一支利剑那般插入卫地的核心,哪怕原国愿意归还曹地,宋国也不该要,要就是逼原国出兵攻打宋国。

向魋来谈的是关于之前宋国被郑国夺取的地盘,询问需要花费什么代价,能够恢复被郑国攻占的旧土。

“诸位以为当如何回复宋使?”智瑶召开了临时的会议。

身体大不如前的钟全早就像是个泥胎那般,明明是原国的执政却历来不参与政务,干最多的事情是给儿子钟武铺路。

韩庚在外统兵作战,狐尤待在国内坐镇,自然无法发表什么意见。

司马穰苴目光扫了一圈,知道该由自己回答,也就说道:“或可归还西南之地?”

那是哪里?就在睢水和颍水中间的平原地带,很久之前郑国从宋国抢夺了三座城邑。

司马穰苴补充道:“君上有意转圜,归还城邑可显诚意。”

伪装成为要继续玩争霸游戏的原国,着实不能行事过于霸道,怎么都该适当地表现出讲道理的一面。

智瑶问道:“以何形式?”

因为那边真的可有可无,想拿回来的难度也不大,原国可以将三座城邑送给宋国,宋国又该付出什么回报呢?

司马穰苴简短地说道:“粮食。”

还不是智瑶刚打完中原的大战,很快又要对秦国或是燕国动手,真的需要先稳住宋国,甚至连越国那边都要想办法稳住。

反正都是要送三座城邑给宋国,换取粮食用在征讨秦国或是燕国,城邑换粮食挺合适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宋国的粮食储备。

智瑶能说什么呢?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这个方案宋国应该会接受?只是他们会害怕原国会用获得的粮食充作军粮征讨自己。

向魋得知原国要粮食时,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能够与原国会盟,会盟的地点在哪由原国来定。

这是什么意思?春秋战国时期,会盟就是重新修好的意思,谁有决定会盟地点的权利就是盟主,担任盟主不出意外就是参与会盟各诸侯的老大哥。

负责接见向魋的司马穰苴以兹事体大的理由拖延,一路带着向魋来到了原国的直隶区域。

“没想到卫国只是亡了八年,卫人完全接受了身份的改变。”向魋沿途看了很多。

正值秋收时节,旷野上能够看到干得火热朝天的黎庶,他们在得知出征的大军将会路过时,自发地准备了食物和饮水进行迎接。

这叫什么?分明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啊!

不止说明卫地的人接受了智氏的统治,并且还十分的爱戴。

向魋对原卫国人的行为感到一万个不解,不懂是原姬姓卫氏太不得人心,还是卫地的人太容易屈服。

“不过,好像也对?之前晋国没有灭亡,赵氏攻占了大河以北的卫地,当地的卫国人很快接受了赵氏的统治。轮到统治卫地的人变成智氏,他们马上接受,有点合情合理。”向魋开始在心里对卫地的人进行埋汰了。

向魋忽视了很多的现实。

其中之一,姬姓卫氏已经接受失土,交出了那些土地的主权。这种情况下,哪怕有卫国人仍然愿意抵抗,他们的国君都已经接受现状,很难再去改变一些什么,反抗出现的牺牲将变得毫无价值。

更为重要的因素是,他们以前作为卫国人不一定有田能耕作,上进渠道更是被完全封死,成为原国人哪怕是给国家种田,起码还有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

不止原先的卫国人,遭到原国兼并的国家生民,他们都能享受到作为原国人的基础待遇,国家什么的离他们太远,本来又全是诸夏苗裔,为什么不能成为一名原国人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呢?

而卫国人已经知道卫地被划为直隶,原国的都城也设立在了卫地,比之仇由、中山国、齐国等一些地方的人,肯定更愿意接受智氏的统治。

没有刻意区分老人或新人,给予平等的待遇,其实就是智瑶用在东征西讨上的“法宝”了。

重新回到“濮阳”的智瑶在等其余诸侯做出反应。

不出意外的话,楚国会接受战败的事实,派出使节团到“濮阳”商讨未来跟原国的相处方式。

越国暂时没有实力跟原国争锋,他们绝对不会去当出头鸟,同样会派出使节团到原国。

有了楚国、越国和宋国的行动,其余的诸侯哪能不明白原国称霸已经是既定的事实,他们傻了才跟原国过不去,得知有会盟是一定会参加的。

临近冬季时分,果然有楚国和越国使节团抵达,随后秦国、莒国、杞国等国家也相续派来使节团。

看局面,毋庸置疑就是诸侯承认了原国的霸主地位,至于有谁想要对霸主地位发起挑战,则是另外的事情了。

如果智瑶愿意安于现状,无疑就是超过了曾经齐桓公、晋文公的层次。

齐桓公和晋文公只是让周王室分封的诸侯敬服,漏掉了位处南方的楚国。

现在,智瑶可是打得楚国承认原国的霸主地位,甘愿帮助周天子治理天下的话,不是达成了统御海内的成就吗?

在这个冬季,钟氏的家主钟全寿终正寝,享年七十四岁。

以往的话,国君只需要派人慰问,无法干预家族传承。

原国已经有相关的前例,钟全为了稳妥起见,逝世前已经请求智瑶认可钟武接手钟氏大权。

这件事情上,钟全帮了智瑶很大的忙,以执政的身份确认家主之位更替需要得到国君认可,变成了一种规则,以后各个家族家主出现变更,没有得到来自国君的认可就能视为不合法了。

当然不是所有家族愿意给国君名正言顺干预家族传承的权利,不知道多少人暗地里骂已经逝世的钟全,连带看钟武也不顺眼。

智瑶却是亲自出现在钟全的丧礼之上,走前还命宦者令台狐宣读了诏书,肯定钟全的一生皆为正面,再给了一个“文”的谥号。

这样一来,谁还不清楚智瑶就是想把各个家族家主之位更替,需要得到来自国君的认可,变成制度内的一部分呢?

首节 上一节 343/4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