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7节

第9章 当个快乐的发明家

哪有什么一蹴而就,只是有个思路再去试验,慢慢改进让某个产物变得成熟罢了。

当前的时代已经有在使用铁,另外铁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出现,缺点过于明显才没有取代青铜成为打造各种工具的主流。

要说现在哪个国家的冶铁量最大,其实是南方的楚国,他们在公元前700年左右就在农具上使用了包铁的技术,同样因为一些原因而没有全面推广。

楚国进行了尝试和改进,中原列国还在大量使用纯木头的农具,哪怕是有青铜农具也是极少极少。

“冶铁的实验需要时间,我或许可以先来试一试其它?”智瑶明白无法短时间内完成,提供匠人一些思路,开始琢磨应该研究造纸了。

邀请老子来智氏作客这一件事情上,智瑶算是一种先斩后奏,正经的流程需要智跞亲自接见老子,给予老子足够的尊重,再进行相关的安置。

同理,智瑶目前也没有资格收归子贡为家臣,一样需要智氏的家主过来举行收纳仪式。

春秋很重视仪式感,迎客有自己的仪式,收纳家臣更是需要走该走的流程。

收纳家臣的流程主要是一种广而告之的作用,使得众人知道某某人从某天起就是智氏的家臣,能够代表智氏行使一些什么权利了。

“聃多则留三岁,短或一岁,不予久留也。”老子说道。

他本身不太愿意来晋国,来也是勉强过来,哪里愿意久留呢?

智瑶也不恼,笑着说道:“此间有良才,聃子品汇其乐。”

如果说孔子是一个好为人师的性格,老子其实也差不多,他们看到璞玉就想雕琢使之成为美玉。

老子摇头说道:“我之术,与晋人用处少也。”

晋国就不是一个追求“礼”的国家,导致晋人对“礼”兴致缺缺,更喜欢一些容易学又见效快的知识。

老子对“礼”有很深的研究,以至于孔子好几次千里迢迢专门拜访求学。

另外,老子已经开始在着手研究自然,暂时则是还没有思考“无为而治”的相关学术。

提到“无为而治”的话,好多人会产生误会,以为无为而治就是放任自流的什么都不管,然而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智瑶毕竟是个“过来人”,拿西汉以道家的核心理念治国来说,但凡了解历史怎么能说西汉放任黎庶什么都不管。

事实是从汉高祖到汉景帝一再出台的强制国策简直不要太多,每每都能在关键的时刻进行正确的调整。

真正意义上的“无为而治”即是以制度治国,以制度约束臣民的行为,臣民均遵守律法制度。

说白了就是制定一个大框架,不过多地去进行干预,使得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走向崇高与辉煌。

因此“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

智瑶也明白晋国不适合“无为而治”那一套,他取的是“无为而治”在制度制定上的思路,以及鼓励人们多动脑筋提高生产力。

晋国的军果主义对于春秋晚期和战国都挺好,正是那些思想的推广使得晋国成为一个能够挖掘自身更多潜力的国家。

后来,商鞅不就借鉴了晋国的军果主义国策搞出了自己的耕战之策吗?

所以,晋国的军果主义就缺了两个东西,第一就是公示明确的上进渠道(爵位),再来就是实现普通人也能一跃成为人上人的土地和奴仆。

老子比较直白地说道:“若无璞玉,聃便是逗留一岁亦难。”

在老子看来晋人太好战了,能够看到的晋人也着实是太忙,忙到连走路都是行色匆匆的模样。

一个崇尚贴近自然的人,尤其是还有点懒洋洋,看到别人做什么都是风风火火,心里其实是老难受了。

“聃既来,公孙若有吩咐自是应允,且明示也。”老子说道。

近期,智瑶除了研究冶炼之外还干了另外一件事情,也就是盖了一座“学校”。

这一座用于教学的地方,它的主要结构为木材,里面的空间非常大,排列着一排排的桌子与座椅。

为了让讲学者舒服,也是能更直观地进行教学,智瑶还弄了黑板以及粉笔。

如果说老子来智氏作客有什么收获的话,绝对是黑板与粉笔了,就是对听课学子使用的没见过的桌椅有点意见。

当前年头屈膝跪坐才是主流,硬要强调的话,正襟危坐也才是一名求学者该有的姿态。

智氏的学子们屁股坐在椅子上,双腿能够自然地放到地上,双手也能放在桌上,初次见到的老子是怎么看都觉得怪异。

看到老子态度坚决,着实让智瑶没搞懂自己是什么地方招待不够周到。

在这些日子里,智瑶对老子不但有求必应,住宿以及伙食方面也是从优。

每日有变着花样的美食,时时刻刻有人服侍,老子怎么还感到不满意呢?

智瑶想了想,索性也就明确对老子提了一些请求。

“治理之术?”老子非常明显的一愣,呢喃道:“道有形,万物亦有其规律;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这一刻,老子难以想象小小年纪的智瑶怎么能讲出那些值得品味的话。他甚至觉得自己被打开了一扇通往不朽的大门,越是琢磨越激动。

智瑶见老子魔怔了一般,知道学者一旦陷入自己的学术海洋一时间难以自拔,告辞继续忙碌自己的事情。

冶铁需要时间去慢慢试验,智瑶觉得是时候进行另外一个实验了。

他来到了一个院子。

这个院子挖了不少的池子,早先已经储水,每一个池子里面都泡了不同的材料。

有些池子里面分别泡的是树皮、麻头以及敝布,也有泡上藤条、竹子、麦杆的池子。

“我需要将捣烂材料的工具先制作出来……”智瑶觉得这个不难。

春秋当然有捣的工具,只是太过于原始了一些,人在舂米的时候是拿根木头一再捣。

智瑶要做的是一种杠杆原理的工具,它的制作并不复杂,无非就是有一个支点作为阻力臂,再一根木头架在支点上作为动力臂。

跷跷板知道吗?其实就是那么一种相似的玩意,用来捣东西则是需要有一端弄上一个棒槌,动力臂上下运动就能捣了。

智瑶只是指挥,真正干活的人还是智氏的匠人。

“我怎么现在才做出这个玩意?要是早点做的话,能够解放很多劳力的呀!”智瑶给了自己额头一巴掌。

知道目前的舂米有多么麻烦吗?家里口众多的话,一名妇女一整天什么都不干只舂米都时间不够,要好些妇女一块劳动,效率方面还非常慢。

智瑶的目光变得很明亮,心想:“我或许还无法参与家族决策,一再制作出对家族有益的工具能够提高老智家的生产力,何尝又不是一种功劳?但凡祖父和父亲不昏聩,继承人之位舍我其谁!”

第10章 不为家主终成空

来自现代,还是作为诸夏的一员,哪怕是不熟,怎么都会对造纸有相关的概念。

造纸术根据史书记载,发明于西汉时期、改进于东汉时期。

又有另一项说法,纸张的出现早于西汉,原因是诸夏早就会养蚕,由于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古书上称它为赫蹏(tí)或方絮。

制造丝绸的技术在春秋之前就有了,老智家还相当的拿手,智瑶本身不知道抽丝织绸还会出现类似纸张的东西,偶然间去查看作坊见到了感到十足惊奇。

既然老智家已经有相关的漂絮技术,智瑶制造纸张也就能够少了很多的研究步骤,剩下的就是选择用来制造纸张的材料,命匠人一再进行试验,选择最为廉价的材料来造纸罢了。

“现在的人们到底是笔写多,还是刀刻多呢?”智瑶没有特别注意过。

承载文字最多的是竹简,有写也有刻,刻的时候笔画跟用笔书写的习惯不一定相同。

所以了,目前是有墨水,只是相较于习惯用纸张书写前的墨水,两者都是墨水却是质量不一样的。

另外一点,竹片其实也有属于自己的纹路,有些时候刻字需要避开一些纹路,导致一些字形会变得有点怪。

不过话又说回来,大篆的字体就那样,不管是觉得看着漂亮还是觉得难写,本身用来承载它的就是竹简,到了用纸张书写的时代,自然会有人去研究新的字体。

因为不需要过多研究的关系,智瑶在造纸坊待两天就走了。

后续?智瑶等着匠人汇报捣了材料,各种材料的比例,以及漂絮之后的成果便是。

老智家的传统是织布,积累了相当多的相关知识,智瑶很清楚想要担任继承人免不得学习相关的知识,琢磨着接受教导之后能不能把纺车改进。

“看过一本小说,里面详细介绍了纺车的改进历史。封建时代的巅峰好像是三锭脚踏纺车?”智瑶很苦恼自己没有魂穿之前没有学过相关的知识。

现代人接触到的信息很多,知道的发明创造简直不要太多,但是让不懂的人去从无到有制造出来,九成九的东西太难……,又或者根本弄不出来。

智瑶十分庆幸自己是魂穿到一个大家族,有着众多可以调用的人手,他们本身还掌握着相应的技能。

换作是魂穿到奴隶身上?压根没有跟贵族交谈的资格,敢哔哔没有被弄死就该感到庆幸。

普通黎庶先把养活自己办到,再来是他们没有资源,并且也无法跟贵族有交流的机会,别说是获得投资了。

魂穿到小贵族家庭?以为任何一家贵族都有那么多匠人,尤其是每一种行业的匠人都有的啰?除非是穿越者能力高到离谱,不止要自己懂技术,还要会教导人,培养出一批助手,再现搞出各种工具,才算是有搞发明制造的基础。自身只有概念,没有成熟技术和提供使唤的匠人,其实魂穿成为小贵族还是白搭。

智瑶后面又去搞煤的研究了。

“煤捣为粉,需以精细。”智瑶又开始在使唤人了。

他想干什么?弄蜂窝煤啊。

之前做好的工具恰好能够用得上,无非就是先将煤块敲碎,再用工具去捣成粉而已。

干这些活的人是奴隶,他们只穿一条裤衩,口鼻则是用布罩蒙着。

鼓捣煤呀!一定会将全身弄得黑乎乎,汗流得多了就是上身一条条纹路了。

智瑶在查看黄泥,一样指挥奴隶将黄泥捣烂成粉。

“百分之八十的煤加百分之二十的黄泥,再浇水混,之后就是印模了。”

知道智瑶为了搞蜂窝煤又事先干了什么吗?他绞尽脑汁搞了制作蜂窝煤的模具!

因为是长期使用的关系,智瑶提供思路以及方法,匠人用鋳造法制造了青铜材料的印煤模具。

其实用木头来当模具也行,只是缺乏相当多工具的因素,木头制造模具其实比用青铜来做更困难。

智瑶搞蜂窝煤是想起它的燃烧温度更高,要是能够搞出高质量的蜂窝煤,再加上合适的冶铁炉,未必不能让铁液化。

能够将铁液化的话,智瑶就敢把钢给研究出来!

一旦老智家有生产钢的能力?智瑶就敢以老智家一个家族的实力单挑所有列国!

好像有什么不对?智瑶看向了周边护卫自己的武士,再回忆带着一个“旅”去“洛邑”沿途上的观察。

老智家从智瑩那一代开始,家族私军的战斗力其实也就那个样,国战能欺负绝大多数列国的军队,碰上精锐楚军会打个五五开,遭遇楚国“左右广”则是打不过。

晋国一再爆发内乱,智氏其实没有参与过,等于没有跟其他家族交战的历史。

曾经晋国最能打的是郤氏,然后郤氏倒在了栾氏跟其他家族的围攻之下。

以现在来评的话,晋国最能打的是魏氏,比较要命的是魏氏崛起时间短了一些,家族私军的数量远远少于其余几个卿位家族。

很神奇的是覆灭之后又复立的赵氏,他们从赵武到赵鞅也就三代人,一下子在拥有的私军数量上超越了几个老牌的卿族,仅是比范氏略少一些。

当然,如果智氏和中行氏还是同为荀氏,也就是两家合为一家,无论从封地和人口,包括拥有的私军数量,不但会是晋国最多的家族,整个“东方世界”都没有一个家族能比得上。

“我不能单独只顾着搞‘发明’和创造,其实更应该抓住一支武力!”智瑶很清楚这一点,要命的是办不到!

老智家现在是智跞掌权,无论是智申还是谁,他们只是在代行智跞赋予的权利,压根就没有自己的权力。

所以了,哪怕智瑶能掌握一支私军再进行训练,将他们练得无比精锐,只要智跞的一道命令,任是智瑶再怎么收买人心,信不信这一支私军还是会听从智跞的调度?

那个是礼法的一种延续,也就是所谓的“名”跟“器”的所有权归属。

清楚那一点的智瑶让自己冷静下来,心想:“赵氏跟邯郸赵的事情进展怎么样了?范氏和中行氏插手到什么地步?”

智瑶听说赵鞅放走了赵午,认定的是赵氏既然盯上了邯郸赵,事情才不会那么就算完了,必定还会有后续的!

第11章 一晃三年

首节 上一节 7/4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